勿為小事憂,事事皆小事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牟尼精舍弘揚唸經、靜思和修行,唸經,以大乘經典為主;靜思,即靜坐並思考自己哪裡需要改善;修行,修正行為,並要修到無相、無念、無住。無念:不起善惡念頭,不思善,不思惡。無相:境上不起妄念,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無住:不起執心,船過水無痕,隨緣來去無罣礙。」


「能當兄弟姊妹是緣分,不論相聚的因緣為何,不要常吵架,要珍惜今生的緣分;人的生命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要孝順父母,也要友愛兄弟姊妹,圓滿人生,需從圓滿家庭開始。」


家父因為不慎導致家母頸椎受傷,自責不已。故事詳見精舍部落格分享文:〈重拾家人的平安、健康〉〈危機,也是人生的另一個轉機!〉家父知悉我在家母受傷後不久開始茹素,也在去年發願吃素,希望家母能早日站起來。但去年十一月間,家父因整理樹木,遭樹木壓傷,斷了一根肋骨、左眼角膜積水,大姊在家人群組留訊息說:「我的車子倒車時,女兒突然按搖控器,把鐵門關起來,撞了小紅(車),小紅傷重,先生說這車差一點就報銷……,感謝天主,人無事,我修車到下週一才會好,這幾天徵求有人買蛋和鱸魚回家。爸想吃鱸魚薑絲湯,昨日只買到石斑魚,請魚販把魚肉和骨頭分開,我已煮一片無魚刺的給他吃。爸狀況還好,走路慢慢而已,需要養息。」我這才知道,家父已恢復葷食一段時間。


因為大姊一直不贊成家父茹素,經常問家父要不要吃肉,家父一時心動,也就說服自己,吃肉也沒什麼不好的,改成初一、十五吃素。當時我的執心重,很不諒解大姊,心裡想:「家父會受傷,應該與恢復吃肉有關;大姊的車損,也與她勸家父吃肉脫不了關係。」我嘴巴雖然沒講出來,但心裡已經受到影響,所以對於大姊的一些作為,就不是那麼順眼,時不時就把家父受傷,與大姊勸家父吃肉的場景連結在一起。


剖析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家父既然發了願,就要堅持到底,怎麼這麼容易就被大姊給左右了。而且吃素對於家父也是一件好事,不與眾生結惡緣,為何大姊要輕易破壞家父的願心?」但這個想法,其實一點都經不起「修行」的驗證,只是用自己表淺的思維,來看待家父茹素這件事情。阿伯說:「修行,修正行為,並要修到無相、無念、無住。無念:不起善惡念頭,不思善,不思惡。無相:境上不起妄念,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無住:不起執心,船過水無痕,隨緣來去無罣礙。」其實大姊的出發點是家父年歲已大,吃點蛋白質對家父的身體有益無害,且她的信仰裡也沒有「吃素是不與眾生結惡緣」的觀念。


再者,家父曾告訴大姊:「我想去地獄問問地藏王菩薩,何以我老來跌到谷底,我做了什麼事?」家母的身體狀況,歷經多次「因果債,功德還」的驗證,讓我深信因果而加入修行之列,但顯然家父仍然有所懷疑。我不應該將我的信念強加於家父、大姊身上,就好像我也不認同大姊賣力地推銷她從她的信仰中得到的豐足滿溢一樣。一旦不起執心,對於大姊的所作所為,就轉刺眼為順眼,就願意敞開心胸分享彼此的心情。互相關懷,尊重不同的想法,包容歧異的作法,讚美對家庭的付出,珍惜相聚的時光。


大姊與我分享一位教會神父五十歲生日寫下的一句話:「你不能夠強迫任何人同意你、誇獎你、仰慕你、喜歡你,甚至愛你;不要枉費心機。」但我們對於任何人,卻可以真心的「同意他、誇獎他、仰慕他、喜歡他,愛他,不用耍心機。」相信如此,就一定可以圓滿家庭、圓滿人生。


分享二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唸誦《六祖壇經》可提升心性,可每天分段唸誦,並在靜坐時思考並消化經文的內容,並思索該如何將經文所教的方法運用於日常生活中,長時間的練習之後,心性會逐漸地提升。」


在《六祖壇經》第七品裡,有位僧人法達讀了《法華經》3000遍,自以為是通經大師,一顆心高傲的不得了,逢人就自誇他很會誦經。他初次拜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時,禮拜的時候「頭不至地」,表現出貢高我慢的姿態。被六祖當頭棒喝後,方才知道原來自己雖讀《法華經》3000遍,卻只是「被法華轉」,而不能「轉法華」,因為他未了悟《法華經》的真實義。經過六祖的醍醐灌頂後,法達感悟地說:「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意思是他誦《法華經》3000遍的功夫,被曹溪(指六祖惠能大師)一句話就給消滅了。也可見他對惠能大師真正佩服到五體投地了,惠能大師就笑著對他說:「從今以後,你可以真的稱為誦經僧了!」


我們讀經也是同樣的道理,讀經並不是側重在文字的思索辯正,而是著重在經文的吸收及獲得,能這樣讀經才是「轉經」而不是「被經轉」。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也是同樣的道理,都要善於「轉它」而不是「被它轉」,這是一個人活得快樂或痛苦的最大分野。


近日在跑步運動時,正在路中,忽然一輛箱型車停下來並按了喇叭,當我從車縫鑽過時,原來是箱型車前面擋了一輛自小客車。於是,我好心跟自小客車駕駛說:「後面有車輛要過。」自小客車駕駛回答:「我知道啊!」態度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當我再往前跑時,擋路的自小客車從我身邊駛過,而被擋的箱型車則加速超車而過。我心裡想:「被擋的箱型車駕駛,心裡一定是……。」同時,我心裡亦思考著:「如果換做我被擋路,我心裡會有何感受?」其實,答案在於有沒有能轉念、放下。如果是一點瞋心火,則火燒功德林;如果是轉念,退一步想、忍一時氣,則是海闊天空、晴空萬里。


無論是食、衣、住、行、育、樂,或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上班、下班、應酬,生活中的大小瑣事,紛紛擾擾,時時都在擾亂我們的清凈心、快樂情。所以有智慧的人都善於「轉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轉」。能「轉生活」,人生才會過得快樂自在。


這波流行疾病確診病例在全球不斷攀升,致使人心惶惶,百業蕭條。流行疾病之事非同小可,綜看世界皆沈溺,人性顯露貪之心,利益之事擺第一。《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誦經是一件非常殊勝和有大福報的事情,唸經的時候,佛菩薩、護法都會在虛空一直巡視,所以,時常誦經就是常與佛菩薩和護法們相應。」此開示,如燈塔之光照耀著海上迷航船隻,引領眾生安全回港靠岸。


(分享完畢)


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蘇軾將自己大半生的人生體悟與盧山的瑰麗風光做結合,成就了這首千古名詩。


明明只是一座山,卻因為人們從正面、側面、遠近,觀賞角度的不同,而有了全然不同的面貌呈現。若將這首詩運用於文一中亦能相通,吃素,於學佛人來說,是長養慈悲心,不跟眾生結惡緣。但對於其他宗教,或是對佛法了解不多的人來說,吃素,反而是一件沒有營養且不切實際的行為。同樣的一件事,可以因為立場、見解、觀念,國情、風俗、生活環境的不同,而有著南轅北轍、天跟地的差別。


無論是因為宗教信仰,還是為了某些原因茹素,如果您深入了解,便會發現健康素食的好處還真不少。國內的醫學研究發現,健康素食可降低糖尿病、脂肪肝、膽結石的發生率,讓人們從中省下不少醫療費用。近來養生觀念盛行,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嘗試素食,如人們熟知的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影星劉德華、李連杰……等人,都是健康素食的擁護者。


有緣人的父親能發願吃素是好事,但父親中途因為受傷且受到女兒的鼓勵而恢復了葷食,只能說各人善根、福報、因緣不同,我們還是該給予祝福並尊重父親的選擇。《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遇到考驗,不能生氣,若生氣,則考試就不及格,還得再重修,直到考過為止。」有緣人這時如果因為父親由素食改葷食而起了嗔恨心,甚至與家人感情決裂、斷絕來往,這實非修行人應有的智慧,更違背了佛法與人圓融的本意!


再者,有緣人雖認為茹素對父親最好,但是將父親會受傷和大姊車子的毀損,歸咎於父親恢復葷食和大姊鼓勵父親葷食,即是有了「我執」與「我相」。


以下取自聖嚴法師開示:


「以自己的立場評斷好壞對錯,這是自我執著心。動了這樣的念頭便是有念,我們要練習著不將自我放進去。一個人處理問題的情況及呈現的結果,是以他現在的程度與能力所及的範圍來達成,而不是以我自己的能力去判斷他做得好不好。考慮對方的程度與想法,這是尊重,除非是違背了大原則,我會去糾正,若是小事情,我是絕對不管的,否則,那就是『我相』。應該要讓別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而不是用『我相』去取代,這便是心不染著。


心中沒有執著,但是有反應、有功能,以沒有自我中心的態度來處理事,這才是無念。很多人老是這麼想:『我已經替你想好、設計好,你照著做就好了。』結果不是別人想要的,這是做一個枷鎖教別人戴。盡量練習『無念、無相、無住』,不要用自己的程度、立場、知識以及經驗,要求他人、判斷他人。否則,就算修一百年都是白修,因為你對自己沒有調整、沒有成長,對他人會有傷害,讓他人不舒服。」


(引用完畢)


任何事情的決定,皆須當事人自己心甘情願去做、去執行才能長久,俗話說「強摘的果實不會甜」,因親情或感情強加於身而做的決定,會讓彼此雙方壓力都很大。所幸,有緣人最終如《六祖壇經》云:「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放下自己的分別心和執著心,尊重家人彼此的宗教信仰與父親飲食的自由選擇,有緣人解開自己糾結的心,鬆開「我是為你好」的心結後,發現家人還是家人,也找回了家人間緊密的情感連結。


佛法是對應世間法而生,佛法教導世人要隨喜讚嘆一切眾生,不與人結惡緣,但生活中的考驗處處存在,如文二有緣人的反思:「如果換做我被擋路,我心裡會有何感受?」人是習慣性的動物,人會順著自己熟悉且舒適的路徑一直走下去,這期間,如有外在的人、事、物「越界侵犯」,世人的反應一定是各種內心情緒風起雲湧不斷。《六祖壇經》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佛法講究內學,不向外馳求,從內心覺照自身的盲點與缺失,時時反省,時時做修正,有過不憚改,如此才是修行。


這世界是一面鏡子,我們看到世界上的一切,其實都是看到我們自己。當您覺得某個人真自私,只想到他自己,其實我們可能也差不多;當您覺得某個人真差勁,真讓人無法忍受,您可能也差不多,或是您正是這種人;您覺得這個人笑容滿面真親切,可能您給人的感受正是如此。《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能盡量求得真善美,知足常樂,要互相包容忍讓。」不圓滿才是人生,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如果您只是一味地用放大鏡檢視別人的缺失,常用自己自以為是的是非善惡去要求別人、框架別人,那表示您的心性尚不夠純正、圓融,您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學佛是學修身養性;修正身口意念,培養對人的同理心與理解心。修行者要在一次次的違緣逆境裡轉化心念,學佛就是在改變自己,淨化自己的心靈,只有自己的心清淨了,才能用無染著的眼光看待世間一切人事物,屆時將如《維摩經》上所說:「心淨則國土淨。」


心清淨了,一切都清淨,如果每位學佛修行人都能將佛陀的教誨依教奉行,凡事常見己過,不見世間過,以佛眼來看待世間眾生,以佛心來體悟世間生活,則事事皆小事,生活必然過得灑脫自在!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raw-image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香港吃貨寶寶的沙龍
39會員
1.9K內容數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我的老父親一生辛勞,老來竟然能夠每天誦經、唸佛,實在讓人讚歎、歡喜。在牟尼精舍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幫助指引下,這幾年來處理了幾次沖犯煞,消除了多筆業障,身體尚可,還算硬朗,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子女後輩只要有空,買些食物生活用品看望下即可,省了很多操心。 分享二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我的老父親一生辛勞,老來竟然能夠每天誦經、唸佛,實在讓人讚歎、歡喜。在牟尼精舍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幫助指引下,這幾年來處理了幾次沖犯煞,消除了多筆業障,身體尚可,還算硬朗,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子女後輩只要有空,買些食物生活用品看望下即可,省了很多操心。 分享二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節錄》:「手足相殘,是世間最難過的事,父母也會很傷心。兄弟姊妹之間要相互敬重,莫因利益與言語而起衝突。人就是要歷練,若彼此習性不合就需要磨合。」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節錄》:「手足相殘,是世間最難過的事,父母也會很傷心。兄弟姊妹之間要相互敬重,莫因利益與言語而起衝突。人就是要歷練,若彼此習性不合就需要磨合。」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期娘家大姐告知,父親因人不適暈倒,雖然當天看完醫生後,人似乎好些,但請示佛菩薩後得知:「父親的暈倒,是外靈干擾。」接連幾天,父親的狀況一直不佳,在幾番的請示確認下,這個干擾與地方宮廟間接有關係。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期娘家大姐告知,父親因人不適暈倒,雖然當天看完醫生後,人似乎好些,但請示佛菩薩後得知:「父親的暈倒,是外靈干擾。」接連幾天,父親的狀況一直不佳,在幾番的請示確認下,這個干擾與地方宮廟間接有關係。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有因果,是自己要去還,不是叫佛菩薩幫你還。人要修行,修正行為,才不會一直犯錯;如果不修行,一直犯錯,佛菩薩看到也是搖頭。」   「修行是學習佛菩薩的慈悲和智慧,進而提升心性,不是求佛幫你改變現狀。」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有因果,是自己要去還,不是叫佛菩薩幫你還。人要修行,修正行為,才不會一直犯錯;如果不修行,一直犯錯,佛菩薩看到也是搖頭。」   「修行是學習佛菩薩的慈悲和智慧,進而提升心性,不是求佛幫你改變現狀。」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在誦讀《六祖壇經》時,六祖大師遇到佛法前的遭遇,「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在誦讀《六祖壇經》時,六祖大師遇到佛法前的遭遇,「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從我有印象開始,父母吵架已然是家常便飯。年節時,別人家都是一家團圓、和樂融融,而我家卻是永無止盡的爭吵、摔傢具的聲音。我在心裡常常抱怨老天不公,為何讓我投胎到這樣的家庭裡,甚至曾想結束生命以求解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從我有印象開始,父母吵架已然是家常便飯。年節時,別人家都是一家團圓、和樂融融,而我家卻是永無止盡的爭吵、摔傢具的聲音。我在心裡常常抱怨老天不公,為何讓我投胎到這樣的家庭裡,甚至曾想結束生命以求解脫。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神通抵不過業力,業障討報是天、地、人三界所共遵的法則。如果有持續消業障,福報補一點點就會起作用;反之,吉不擋凶,不消業障只補福德資糧,補再多也會被業障擋住。今年天災瘟疫多,要打拼唸經。」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神通抵不過業力,業障討報是天、地、人三界所共遵的法則。如果有持續消業障,福報補一點點就會起作用;反之,吉不擋凶,不消業障只補福德資糧,補再多也會被業障擋住。今年天災瘟疫多,要打拼唸經。」  
Thumbnail
 以下兩則分享,來文照登:  
Thumbnail
 以下兩則分享,來文照登: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牟尼精舍弘揚唸經、靜思和修行,唸經,以大乘經典為主;靜思,即靜坐並思考自己哪裡需要改善;修行,修正行為,並要修到無相、無念、無住。無念:不起善惡念頭,不思善,不思惡。無相:境上不起妄念,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牟尼精舍弘揚唸經、靜思和修行,唸經,以大乘經典為主;靜思,即靜坐並思考自己哪裡需要改善;修行,修正行為,並要修到無相、無念、無住。無念:不起善惡念頭,不思善,不思惡。無相:境上不起妄念,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