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封鎖世界島

更新於 2020/09/0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說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認為美國維持世界霸主地位的最高指導戰略,就是封鎖世界島。世界島這個概念是把整個歐亞大陸視為地球上的最大島嶼,主宰文明世界,在過去以陸權為主的時代,世界島就是整個人類歷史的主舞台。等到人類的航海技術越來越進步,海權興起,能控制海洋的國家,才慢慢取而代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如擁有無敵艦隊的西班牙,海商發達的荷蘭,後來的大英帝國,現在的美國。在大英帝國稱霸的時代,已建構出橫跨數個大洋的龐大貿易與運輸網絡,號稱日不落國,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一躍成為新興強權的美國,更擁有目前最強盛的海上艦隊。
中國電信巨擘華為,已成為美中衝突之間的指標性事件。
這個理論還認為,以海權立國、稱霸世界的國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阻止世界島上出現另一個新興的強權。如果未來再出現這樣一個強大的陸權國家,將挾著世界島上的豐沛資源,再次挑戰海上的霸主,形成陸權國家與海權國家對決的局面。因此在二十世紀初期,美國國力開始強盛後,立刻介入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連續二次擊敗德國,以阻止德國在歐洲大陸崛起。戰後沒幾年時間,與戰時的同盟蘇聯立刻反目,因為以共產革命為號召的蘇聯,挾著戰勝國的餘威,朝東西兩方快速擴張,不止將東歐國家納入麾下,也成功赤化中國,轉眼間更協助中國發動韓戰,向朝鮮半島推進。
蘇聯的勢力快速捲襲整個世界島,讓美國不得不籌組圍堵網,試圖阻止蘇聯的持續擴張。在歐洲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對抗蘇聯成立的華沙公約集團。在中亞協助阿富汗反抗軍,阻止蘇聯取得進入印度洋的陸上通道。在亞洲的朝鮮半島上與中國的志願軍血戰,並扶植成立南韓政府,阻止共產勢力進一步突破第一島鏈的封鎖線。美國在這幾個戰場上大致都取得成功,但也有失敗的例子,如越戰可以視為是美國阻止共產勢力往南推進到中南半島的一場戰爭,最後卻以慘敗收場。不過整體來說,在漫長的冷戰時期裡,美國再次成功圍堵了世界島上出現另外一個強權,打贏了冷戰,維持世界霸主的地位。
帝國需要敵人,今日的美國也不例外,冷戰結束並沒有帶來長久的和平,很快的反恐戰爭爆發。雖然這場衝突有很多層面可以討論,不過整體來說也可視為世界島上出現了另一股的勢力,希望再造過去伊斯蘭世界的榮光,建立一個統一的伊斯蘭強權。這樣的想法,雖然只停留在少數激進份子的腦海中,也不受多數伊斯蘭國家認同,但伊斯蘭國就是這樣建立的,也是這些武裝組織發動聖戰的理由之一。美國在受到恐怖攻擊後,快速進軍伊拉克與阿富汗,並在後來介入敘利亞內戰,剿滅了伊斯蘭國,讓這樣的夢想破滅。以歷史長河的角度來看,這場反恐戰爭來得快去得也快,不到二十年間就結束了。
在美國擊敗過去試圖在世界島上稱霸的德國、蘇聯、伊斯蘭國後,現在目標轉移到了中國。中國崛起是所有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口號,但當中國喊出這個口號時,並沒有意會到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亞洲大陸上崛起的中國將要挑戰海權國家美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計畫,一路從亞洲畫到歐洲,企圖囊括中亞、中東、印度洋與非洲的所有資源,很明顯的是要由海、陸兩路來統合整個世界島,讓中國成為世界島上的新興強權。而這當然會引來美國的圍堵與反制,就像以前美國對付德國、蘇聯與伊斯蘭國一樣,美國不會容許世界島上出現另外一個可以與之抗衡的新興強權。
依照這個理論,陸上強權能持續與海上強權對抗的最重要關鍵,就是要掌握世界島上的資源。德國入侵蘇聯,不惜拉長戰線展開東線戰場,為的就是石油。蘇聯能與美國對抗四十幾年,靠的是國土面積廣大的蘇聯聯邦,東歐附庸國,中東與印度一些不結盟運動的國家,讓蘇聯能持續掌握足夠的資源。在蘇聯勢力最強大時,幾乎掌握半個世界島,美國的圍堵也無法完全堵住蘇聯從第三國獲得所需要的技術與原物料,讓雙方纏鬥近半個世紀。相反的,伊斯蘭國與一些激進組織最大的問題,在於奉行伊斯蘭教義,因此與世界上其它國家的有文化上的隔閡,難以爭取其它力量的支持,不容易取得伊斯蘭世界以外的挹助,再加上行事兇殘,作風爭議,讓美國很容易籌建出圍堵圈,這也是伊斯蘭國快速消滅的原因之一。
美國開始圍堵中國以後,以各種理由來制裁中國的公司,除了中興與華為這兩家電信公司以外,還有各種公司或組織,因為遭指控協助中國政府迫害人權而遭到制裁。說實話,這是美國在切斷中國與世界市場的連結。美國的圍堵除了軍事層面的封鎖,更重要的壓縮與限制未來中國從這個世界繼續取得各種資源的管道。一旦中國伸向外界的觸角被斬斷,中國就會一天天衰弱下去,最後不戰而敗,這其實才是過去美國贏得冷戰的最高戰略,蘇聯最後是敗於民生經濟的崩潰,而不是軍事武力的落後。但中國似乎沒有仔細思考過這一點,在一帶一路四處受挫,中國公司不斷遭到美國報復制裁後,並沒有提出一套可行的反制措施,沒有體認到中國與世界市場連結的重要性。
更雪上加霜的是,摧毀了香港這個原本中國對外的最大窗口,這對未來的中國將非常的不利。習近平與中國共產黨想的是,香港的反送中示威可能讓對中國社會出現示範作用,因此必需除之而後快,但卻沒有想到,香港其實對於中國的整體戰略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如果中國不是自毀長城,美國封鎖香港這個中國對外最大的窗口,就有點師出無名,畢竟香港是個自治的自由港。中國可以繼續從香港取得資源,以反制美國的圍堵圈。結果習近平與中國共產黨自己把這扇窗關上,無疑是正中美國的下懷,協助美國籌組更嚴密的圍堵網。
習近平與中國共產黨現在開始冀望於中國內部的經濟循環,這完全是個非常錯誤的決策,因為這種鎖國的方式絕對撐不起未來與美國的全面對抗。中國需要的是確保從世界島上獲取足夠的資源,以拖待變。但從中國近來四處煽風點火,與近鄰印度的關係緊張,連歐洲國家都得罪,讓外交部長王毅出訪歐洲的行程多處碰壁的情況來看,實在非常不樂觀。提前挑起美、中對抗之勢,又無長遠戰略,習近平真不愧其「總加速師」的名號。
avatar-img
5.1K會員
420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臻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說德國目前的親中態度,讓許多人很意外,不過這其實是有跡可循,因為過去的日本,也曾選擇一樣的策略與路線,只是地緣問題,讓兩國最後走向不同的方向。或許精確一點來說,德國距離中國比較遠,因此德國比較晚開始思考關於中國的問題。德國現在就像二十年前的日本,認為與中國加強關係將有助國家的經濟與戰略利益....
是說在前文「從台灣出發的太平洋戰爭」中,談到了台灣戰略地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性,與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所扮演的角色。相信很多人應該會開始質疑一件事,那就是台灣的位置既然如此重要,為什麼美軍在二戰後期時,沒有選擇登陸台灣,而在跳島作戰中跳過台灣,最後還交由蔣介石政府來佔領呢?這原因其實還蠻複雜的.....
是說目前白宮的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彼得.納瓦羅,被視為是對中政策的鷹派,他在數年前的著作『美、中開戰的起點』中,討論了中國崛起後對美國的各種威脅,其中有一整章就談到了美、中可能爆發衝突的地點,而這當然少不了台灣海峽,畢竟在西太平洋地區最有可能爆發衝突危機的,除了朝鮮半島,就屬台灣了.......
是說美國宣布將削減駐德美軍部隊,將從原有的34500人減少到25000人,裁撤的人數達9500人,已逾4分之一。五角大廈表示,這些撤出德國的部隊,未來可能移駐到波蘭或其它北約盟國,也有一部份將返回美國。由於駐德美軍是美國在歐洲最龐大的常駐部隊,此舉也讓部份歐洲國家擔心.......
是說隨著美中關係的快速惡化,雙方越來越劍拔弩張,原本應該是東亞地區重要國家之一的日本,近來的角色卻越來越模糊。在這場牽動整個地區情勢的新競爭中,日本不止態度低調,甚至頗有局外人之姿。對比歐巴馬時代美中關係還如膠似漆之時,安倍首相就率先提出「自由與繁榮之弧」政策,希望拉攏盟邦,以暗中圍堵中國與俄羅斯.
美國一開始對中國的策略是要「聯中制蘇」,因此要如何把中國改造成盟友,就是美國人的重要課題。依照美國的方式,就是把中國先納入美國的貿易網,讓中國取得利益,而成為美國的戰略夥伴。這也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慢慢變成世界工廠的背景。雖然說,在政治上美國也期望中國慢慢走向民主化......
是說德國目前的親中態度,讓許多人很意外,不過這其實是有跡可循,因為過去的日本,也曾選擇一樣的策略與路線,只是地緣問題,讓兩國最後走向不同的方向。或許精確一點來說,德國距離中國比較遠,因此德國比較晚開始思考關於中國的問題。德國現在就像二十年前的日本,認為與中國加強關係將有助國家的經濟與戰略利益....
是說在前文「從台灣出發的太平洋戰爭」中,談到了台灣戰略地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性,與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所扮演的角色。相信很多人應該會開始質疑一件事,那就是台灣的位置既然如此重要,為什麼美軍在二戰後期時,沒有選擇登陸台灣,而在跳島作戰中跳過台灣,最後還交由蔣介石政府來佔領呢?這原因其實還蠻複雜的.....
是說目前白宮的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彼得.納瓦羅,被視為是對中政策的鷹派,他在數年前的著作『美、中開戰的起點』中,討論了中國崛起後對美國的各種威脅,其中有一整章就談到了美、中可能爆發衝突的地點,而這當然少不了台灣海峽,畢竟在西太平洋地區最有可能爆發衝突危機的,除了朝鮮半島,就屬台灣了.......
是說美國宣布將削減駐德美軍部隊,將從原有的34500人減少到25000人,裁撤的人數達9500人,已逾4分之一。五角大廈表示,這些撤出德國的部隊,未來可能移駐到波蘭或其它北約盟國,也有一部份將返回美國。由於駐德美軍是美國在歐洲最龐大的常駐部隊,此舉也讓部份歐洲國家擔心.......
是說隨著美中關係的快速惡化,雙方越來越劍拔弩張,原本應該是東亞地區重要國家之一的日本,近來的角色卻越來越模糊。在這場牽動整個地區情勢的新競爭中,日本不止態度低調,甚至頗有局外人之姿。對比歐巴馬時代美中關係還如膠似漆之時,安倍首相就率先提出「自由與繁榮之弧」政策,希望拉攏盟邦,以暗中圍堵中國與俄羅斯.
美國一開始對中國的策略是要「聯中制蘇」,因此要如何把中國改造成盟友,就是美國人的重要課題。依照美國的方式,就是把中國先納入美國的貿易網,讓中國取得利益,而成為美國的戰略夥伴。這也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慢慢變成世界工廠的背景。雖然說,在政治上美國也期望中國慢慢走向民主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總之就是死掉了。所以,從還在世奔波的角度設想一下。 關於土葬,這是第一個刪去的選項,絕對。
忘記在哪聽過的介紹,某個女王過了某個歲數後,便禁止畫家再畫她了。理由當然很容易理解,但仔細往下推敲也是滿讓人哀傷的。
Thumbnail
一個不知名的國中生戚維在一次的上學途中發生了車禍,沒想到竟然獲得了「帝王」這個身份,在惡魔艾陸可與獸人帕卡申的幫助下帝王戚維將帶領帝國軍擊敗魔王。
Thumbnail
離雪梨市區大約15分鐘,鸚鵡島的歷史背景跟台灣的綠島有一點很類似,都是曾經用來作為關閉犯人的小島,在大戰時期,鸚鵡島上的造船廠、木作廠,更是發揮了後勤補給的重要工作,隨著時間推進,小島上已經不再做為關犯人的隔離區,電影金剛狼也曾在此取景拍攝,因此讓這個被遺忘的小島再次浮現在大家的眼前
Thumbnail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是一部經典而知名的反烏托邦作品,但較少人知道的,是赫胥黎晚年另外出版了一本烏托邦作品:《島》)。《美麗新世界》與《島》是兩部主題相異的小說,卻在很多層面上有著值得思考的相似性,而兩者出版時間間隔三十年,也說明了赫胥黎在兩部作品之間的思想改變。
Thumbnail
學者一如往常地向公主與女學生2人講解大陸的歷史。學者提及8年前滅亡的荷魯布爾古王國。滅亡的王國,曾因日漸遭世人遺忘的古代宗教繁盛一時。在課堂結束後,公主向學者提問起古代宗教的宗旨。學者因為亡國後記錄已經遺失,故僅作出推論 ── 古代宗教的祭司,同時也是王族,目的在於守護某種東西。
Thumbnail
  旅程的第五天,我們前往宮島(又稱嚴島),對,就是有海上大鳥居的地方。   除了大鳥居,還有鹿、森林、以及一大堆觀光客。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總之就是死掉了。所以,從還在世奔波的角度設想一下。 關於土葬,這是第一個刪去的選項,絕對。
忘記在哪聽過的介紹,某個女王過了某個歲數後,便禁止畫家再畫她了。理由當然很容易理解,但仔細往下推敲也是滿讓人哀傷的。
Thumbnail
一個不知名的國中生戚維在一次的上學途中發生了車禍,沒想到竟然獲得了「帝王」這個身份,在惡魔艾陸可與獸人帕卡申的幫助下帝王戚維將帶領帝國軍擊敗魔王。
Thumbnail
離雪梨市區大約15分鐘,鸚鵡島的歷史背景跟台灣的綠島有一點很類似,都是曾經用來作為關閉犯人的小島,在大戰時期,鸚鵡島上的造船廠、木作廠,更是發揮了後勤補給的重要工作,隨著時間推進,小島上已經不再做為關犯人的隔離區,電影金剛狼也曾在此取景拍攝,因此讓這個被遺忘的小島再次浮現在大家的眼前
Thumbnail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是一部經典而知名的反烏托邦作品,但較少人知道的,是赫胥黎晚年另外出版了一本烏托邦作品:《島》)。《美麗新世界》與《島》是兩部主題相異的小說,卻在很多層面上有著值得思考的相似性,而兩者出版時間間隔三十年,也說明了赫胥黎在兩部作品之間的思想改變。
Thumbnail
學者一如往常地向公主與女學生2人講解大陸的歷史。學者提及8年前滅亡的荷魯布爾古王國。滅亡的王國,曾因日漸遭世人遺忘的古代宗教繁盛一時。在課堂結束後,公主向學者提問起古代宗教的宗旨。學者因為亡國後記錄已經遺失,故僅作出推論 ── 古代宗教的祭司,同時也是王族,目的在於守護某種東西。
Thumbnail
  旅程的第五天,我們前往宮島(又稱嚴島),對,就是有海上大鳥居的地方。   除了大鳥居,還有鹿、森林、以及一大堆觀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