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爭或和平? 請投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已刊登於 2023-10-05 03:42 聯合報民意論壇: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485113?fbclid=IwAR3Qnp6X9qzfJvWRaiFHHQ8eDV6VxENXobFgRXZbiDDfhWXMOmu9ZqNy2vY

也被轉載於天天要聞: https://www.bg3.co/a/xuan-zhan-zheng-huo-he-ping-qing-tou-piao.html)


美國依賴軍事、科技、金融、話語這四大霸權統治世界。美國軍費開支世界第一,在全球建立了七五○個軍事基地,控制了全球航道和能源產地;開國以來參與與發動了逾兩百場戰爭。美國人有強烈的民族優越感,自認是上帝的選民,有拯救世界的義務和使命。美國訂的規則秩序,任何國家都必須遵守;對於不聽話的元首及國家,搞竊聽、輿論圍剿、暗殺、顛覆、動亂、革命,再加上軍事威脅、經濟制裁—在全球進行長臂管轄,雖遠必誅


美國和中國的衝突除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權力衝突」之外,就是白種人歧視黃種人的「人種衝突」、基督教文明歧視儒家文明的「文明衝突」、全民選舉制度歧視開明專制制度的「制度衝突」。美國帶著各種歧視圍堵中國,無所不用其極。

轉載自鄭麗文facebbok

轉載自鄭麗文facebbok

而台灣,作為被美國拿來遏制、削弱中國國力的棋子,被美國—

一、當作凱子:美國以天價賣台老舊過時軍火、款已先收但武器遲不交付;

二、訛詐:美國以護台助台的空話威逼台灣進口萊牛豬、庇護日本核汙水排海,又透過「外國軍事融資」系統逼台貸款買美方指定的武器;

三、掠奪:逼迫台積電設備與人才遷美;

四、驅往戰爭,成為烏克蘭2.0:美國干涉台灣內政(派多名官員與軍事顧問駐台)、要台延長兵役、全民皆兵、警察軍事化、憲兵大幅增員、灘頭廣布地雷、買巨量手榴彈、準備打陸地戰(城鎮戰、巷戰),還有國會議員威脅炸毀台積電。


若中國大陸對台開戰,海空失守後,打縱深防禦陸地戰,必將使全島瘡痍滿目、慘淪廢墟。民進黨統治集團竟然還對美國卑躬屈膝、千恩萬謝。

圖片轉載自: 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828003552-260407?chdtv

圖片轉載自: 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828003552-260407?chdtv

民進黨主席及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甚至警告人民不得對美國有任何懷疑,說若「疑美論」成為民間共識將會非常危險。亞里斯多德説「人是理性的動物」,理性將人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對美國不得懷疑,也就是不得使用理性,要乖順得像小動物一樣,無條件信任服從美國。發表這種反智、辱台、效忠美國言論者,配當中華民國總統嗎


民進黨用虛幻的「台獨」幌子、虛假的「抗中保台」口號、「賣芒果乾」等欺騙人民,多次赢得選舉。很明顯地,他們不是為了任何理想,而是為了永享統治權位與榮華富貴,任憑美國予取予求;是世界上最不敢反抗、最無尊嚴的統治集團;卻是台灣所有人民的宰制者。他們出賣台灣利益,辜負了全民的信任與血汗,使全民失去尊嚴與未來。他們緊抱美國大腿,預備和美國的政客及戰爭販子一起把台灣人民推向戰爭


所以,二○二四總統大選最重大的唯一問題是:台灣人,你要戰爭或和平?死亡或生存?請投票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鐵肩的沙龍
127會員
66內容數
吳鐵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06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本文旨在回答這個問題-破除「善惡因果律 (或稱道德因果律)」的迷思,分析其心理、情感、信仰的基礎,並指出「德福一致」在社會實踐的幾個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4/07/06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本文旨在回答這個問題-破除「善惡因果律 (或稱道德因果律)」的迷思,分析其心理、情感、信仰的基礎,並指出「德福一致」在社會實踐的幾個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4/05/12
母愛對子女雖十分重要,但道德上並非真正偉大。本文目的是解構「偉大母愛」與「母親節」的信條-它們已被資本家、商家宣傳炒作而異化成為商品,鼓動了母親節消費狂熱與濫情氛圍。以下從親子相互意義、「偉大」必要條件、前衛女性對母愛的質疑、商家的炒作這四面向來論述 2024母親節來臨,兒女都在這一天替母親慶祝
Thumbnail
2024/05/12
母愛對子女雖十分重要,但道德上並非真正偉大。本文目的是解構「偉大母愛」與「母親節」的信條-它們已被資本家、商家宣傳炒作而異化成為商品,鼓動了母親節消費狂熱與濫情氛圍。以下從親子相互意義、「偉大」必要條件、前衛女性對母愛的質疑、商家的炒作這四面向來論述 2024母親節來臨,兒女都在這一天替母親慶祝
Thumbnail
2024/04/26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4/04/26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1/07/03 此時美國可能被迫要接受中方的核心利益與部分規則,而淪為僅在美洲稱霸;全球則進入一種多極的鬆散秩序。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的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21/07/03 此時美國可能被迫要接受中方的核心利益與部分規則,而淪為僅在美洲稱霸;全球則進入一種多極的鬆散秩序。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的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美國依賴軍事、科技、金融、話語這四大霸權統治世界—在全球進行長臂管轄,雖遠必誅。 美國和中國的衝突除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權力衝突」之外,就是白種人歧視黃種人的「人種衝突」、基督教文明歧視儒家文明的「文明衝突」、全民選舉制度歧視開明專制制度的「制度衝突」。美國帶著各種歧視圍堵中國,無所不用其極。
Thumbnail
美國依賴軍事、科技、金融、話語這四大霸權統治世界—在全球進行長臂管轄,雖遠必誅。 美國和中國的衝突除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權力衝突」之外,就是白種人歧視黃種人的「人種衝突」、基督教文明歧視儒家文明的「文明衝突」、全民選舉制度歧視開明專制制度的「制度衝突」。美國帶著各種歧視圍堵中國,無所不用其極。
Thumbnail
人類文明史充斥著戰火,慾望以及征服。無論我們如何解釋辯駁,一個更大的國家領土形式,依賴於對外發動頻繁的軍事行動,或是以各種名義進行領土上的擴張是文明發展的常態。
Thumbnail
人類文明史充斥著戰火,慾望以及征服。無論我們如何解釋辯駁,一個更大的國家領土形式,依賴於對外發動頻繁的軍事行動,或是以各種名義進行領土上的擴張是文明發展的常態。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中全球大棋局博弈已升級到「大戰略AI版」,而達到兵不刃血的「上兵伐謀」的高級境界,中國的戰略定力─即不讓極端民族主義發酵與不被民粹主義的鷹派綁架─已不太可能被美國挑釁成功,重蹈俄烏戰爭的覆轍,發動台海戰爭。美國經濟在衰落,中國經濟在崛起,時間站在中國的一方。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中全球大棋局博弈已升級到「大戰略AI版」,而達到兵不刃血的「上兵伐謀」的高級境界,中國的戰略定力─即不讓極端民族主義發酵與不被民粹主義的鷹派綁架─已不太可能被美國挑釁成功,重蹈俄烏戰爭的覆轍,發動台海戰爭。美國經濟在衰落,中國經濟在崛起,時間站在中國的一方。
Thumbnail
美國制約中共的大國崛起,策略其實一直沒有變。美國為了維護他的世界霸權地位,會有他的基本國策,那就是霸權的挑戰者必須接受國際秩序的現狀,遵守規則,而不是破壞規則,這是美國最堅持的一點。美國根本不想,也不需要,與中共正式開戰,就可以把中共拖垮。本文詳細解讀美中對抗的戰略思維。
Thumbnail
美國制約中共的大國崛起,策略其實一直沒有變。美國為了維護他的世界霸權地位,會有他的基本國策,那就是霸權的挑戰者必須接受國際秩序的現狀,遵守規則,而不是破壞規則,這是美國最堅持的一點。美國根本不想,也不需要,與中共正式開戰,就可以把中共拖垮。本文詳細解讀美中對抗的戰略思維。
Thumbnail
美國制約中共的大國崛起,策略其實一直沒有變。美國為了維護他的世界霸權地位,會有他的基本國策,那就是霸權的挑戰者必須接受國際秩序的現狀,遵守規則,而不是破壞規則,這是美國最堅持的一點。美國根本不想,也不需要,與中共正式開戰,就可以把中共拖垮。本文詳細解讀美中對抗的戰略思維。
Thumbnail
美國制約中共的大國崛起,策略其實一直沒有變。美國為了維護他的世界霸權地位,會有他的基本國策,那就是霸權的挑戰者必須接受國際秩序的現狀,遵守規則,而不是破壞規則,這是美國最堅持的一點。美國根本不想,也不需要,與中共正式開戰,就可以把中共拖垮。本文詳細解讀美中對抗的戰略思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