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頓漸品第八〉淺釋0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淺釋文章彙整:https://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244229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完整版: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ixthPat/contents.htm
〈頓漸品第八〉
原文:
「師曰。汝師若為示眾。對曰。常指誨大眾。住心觀淨。長坐不臥。師曰。住心觀淨。是病非禪。常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淺譯:
「師曰:汝師若為示眾」:這回六祖大師問他,說你師父對大家天天都講什麼道理啊?
「對曰」:志誠就對六祖說了。
「常指誨大眾」:說常指示大眾這樣說的。
「住心觀淨」:要把心住到一個地方,來觀靜的情形。
「長坐不臥」:大家都是常常打坐,不躺著。
「師曰:住心觀淨,是病非禪」:六祖大師說,這是一種病,這是用功的毛病啊!你住心觀靜,這怎麼可以?這不是禪嘛!
「常坐拘身」:常常坐著,這令身體一點都沒有自由了,這拘束身體嘛!「於理何益」:在道理上,有什麼益處呢?睡覺就睡覺,吃飯就吃飯,不要拘束這個身體。
「聽吾偈曰」:你聽我給你說一首偈頌: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這個意思,就是神秀大師那兒,只是在臭皮囊上用功夫,不知道在自性上用功夫,所以這是病;如果他在自性上用功夫,就沒有病。六祖大師呢,是在自性上用功夫,是很自然地來用功。六祖大師就說偈頌。
「生來坐不臥」:說生的時候,坐著不臥。
「死去臥不坐」:死了之後,就躺在那地方不能坐著。
「一具臭骨頭」:身體是一具臭骨頭,四大假合而成的。
「何為立功過」:你怎麼在這臭皮囊上來用功夫呢?就是說為什麼不在自性上用功夫?盡在著相呢?
神秀這種住心觀靜的教化,和《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宗旨,就相違背了!所以六祖大師為破他這個毛病,破他這種執著,給他說這個偈頌。
神秀大師教人住心觀靜,六祖大師說這是毛病;長坐不臥,說這是拘身,不是禪的道理。其實,你若能住心觀靜,久而久之,也就會有一點成就;你若能長坐不臥,雖然說是不太自由,也對身心上會有一點幫助的。
但是六祖大師為什麼要說他不對呢?因為志誠從神秀那兒來的,必須要把他的執著破去,然後他才能接受真正的佛法,所以六祖大師對他說這種種的道理。這個就是教人用功的時候,不要執著,你不要有一個長坐不臥的思想在裏頭,說:「哦!你看我真是用功修行啊!我長坐不臥啊!」有這種的障礙心,與道就不相應。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若住心觀靜,心裏有所住,就是執著;執著,就是障礙。所以六祖大師才這樣講,說他這是一種病,破他這種執著。你把執著去了,才能與自性、本有的智慧相契合呢!
我們一般人不要說是:「啊!六祖大師說,長坐不臥是不合法的,我們不要那樣做。」你若能那樣子做,覺得很自然的,不勉強,你可以那樣做。如果你覺得很勉強,勉強就不是道;你要很自由的,用功也要很自由的。
說:「那這回好了,自由用功,我就可以不守規矩了。」又不是不守規矩;你不守規矩,那又是誤解自由。你不守規矩,譬如人家坐著,你就躺下。啊!這簡直太不合法。人家坐著,你就躺著;人家躺著,你就坐著,這叫和大家不一樣,要表示你很特別。
好像以前,我們這兒有個人,我們一般人打坐,都站起來經行了,那個打坐的,還在那兒坐著。人家走,這麼「匡匡」踢,還「匡匡」響,他也在那兒坐著:「你看我!你看我坐著,嘿!」這個就錯了,你這叫出眾,叫不守規矩。
總而言之,你修行用功,又要守規矩,又要對你自己自由。但不是不守規矩,就是自由;這一點我們要明白。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顿渐品第八〉
原文: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净。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浅译: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这回六祖大师问他,说你师父对大家天天都讲什么道理啊?
「对曰」:志诚就对六祖说了。
「常指诲大众」:说常指示大众这样说的。
「住心观净」:要把心住到一个地方,来观静的情形。
「长坐不卧」:大家都是常常打坐,不躺着。
「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六祖大师说,这是一种病,这是用功的毛病啊!你住心观静,这怎么可以?这不是禅嘛!
「常坐拘身」:常常坐着,这令身体一点都没有自由了,这拘束身体嘛!「于理何益」:在道理上,有什么益处呢?睡觉就睡觉,吃饭就吃饭,不要拘束这个身体。
「听吾偈曰」:你听我给你说一首偈颂: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这个意思,就是神秀大师那儿,只是在臭皮囊上用功夫,不知道在自性上用功夫,所以这是病;如果他在自性上用功夫,就没有病。六祖大师呢,是在自性上用功夫,是很自然地来用功。六祖大师就说偈颂。
「生来坐不卧」:说生的时候,坐着不卧。
「死去卧不坐」:死了之后,就躺在那地方不能坐着。
「一具臭骨头」:身体是一具臭骨头,四大假合而成的。
「何为立功过」:你怎么在这臭皮囊上来用功夫呢?就是说为什么不在自性上用功夫?尽在着相呢?
神秀这种住心观静的教化,和《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宗旨,就相违背了!所以六祖大师为破他这个毛病,破他这种执着,给他说这个偈颂。
神秀大师教人住心观静,六祖大师说这是毛病;长坐不卧,说这是拘身,不是禅的道理。其实,你若能住心观静,久而久之,也就会有一点成就;你若能长坐不卧,虽然说是不太自由,也对身心上会有一点帮助的。
但是六祖大师为什么要说他不对呢?因为志诚从神秀那儿来的,必须要把他的执着破去,然后他才能接受真正的佛法,所以六祖大师对他说这种种的道理。这个就是教人用功的时候,不要执着,你不要有一个长坐不卧的思想在里头,说:「哦!你看我真是用功修行啊!我长坐不卧啊!」有这种的障碍心,与道就不相应。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若住心观静,心里有所住,就是执着;执着,就是障碍。所以六祖大师才这样讲,说他这是一种病,破他这种执着。你把执着去了,才能与自性、本有的智慧相契合呢!
我们一般人不要说是:「啊!六祖大师说,长坐不卧是不合法的,我们不要那样做。」你若能那样子做,觉得很自然的,不勉强,你可以那样做。如果你觉得很勉强,勉强就不是道;你要很自由的,用功也要很自由的。
说:「那这回好了,自由用功,我就可以不守规矩了。」又不是不守规矩;你不守规矩,那又是误解自由。你不守规矩,譬如人家坐着,你就躺下。啊!这简直太不合法。人家坐着,你就躺着;人家躺着,你就坐着,这叫和大家不一样,要表示你很特别。
好像以前,我们这儿有个人,我们一般人打坐,都站起来经行了,那个打坐的,还在那儿坐着。人家走,这么「匡匡」踢,还「匡匡」响,他也在那儿坐着:「你看我!你看我坐着,嘿!」这个就错了,你这叫出众,叫不守规矩。
总而言之,你修行用功,又要守规矩,又要对你自己自由。但不是不守规矩,就是自由;这一点我们要明白。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性偏移非一時,而是累積而來;被沖犯到會影響心性,久了會養成習性,需要有人指導、導正。」   「習性,習慣個性,有錯就改,這就是修行,要明心見性,是要時間的;過去就算了,該面對的還是要處理。」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看到師兄姐們都有自己的讀經高峰,一直希望自己也能找時間試試看。昨天星期日,從早上8點30分左右開始一直讀《金剛經》,讀到晚上10點多,總共讀了92部《金剛經》。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兩篇分享文,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有好的地理,能讓你充滿精氣神,有堅持力,眼光能到位。但要能夠找到好的風水地理要看先人祖德與自身的福報,因此平時就要守五戒、行十善、利益一切眾生。」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意志要堅定,符咒對意志堅定的人效果有限;對意志薄弱的人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性偏移非一時,而是累積而來;被沖犯到會影響心性,久了會養成習性,需要有人指導、導正。」   「習性,習慣個性,有錯就改,這就是修行,要明心見性,是要時間的;過去就算了,該面對的還是要處理。」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看到師兄姐們都有自己的讀經高峰,一直希望自己也能找時間試試看。昨天星期日,從早上8點30分左右開始一直讀《金剛經》,讀到晚上10點多,總共讀了92部《金剛經》。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兩篇分享文,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有好的地理,能讓你充滿精氣神,有堅持力,眼光能到位。但要能夠找到好的風水地理要看先人祖德與自身的福報,因此平時就要守五戒、行十善、利益一切眾生。」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意志要堅定,符咒對意志堅定的人效果有限;對意志薄弱的人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守護諸根」。 就是說,他自然而然就能夠安住,心往內攝,根就不會往外放,就不會像前面講的根放逸那種狀態,不會的。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眼睛就不會亂看,耳朵不會亂聽,鼻子不會想要嗅香,乃至舌頭不會想要覺察味道,身體也不會想要一些柔軟的衣服、柔軟的臥具——自然而然就不會順著習慣向外攀緣。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收攝五根根本的方法是什麼?是你對外境完全沒有攀緣心。為什麼你對外境沒有攀緣心?因為你平常靜坐修止觀習慣了。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能夠在山林道場當中悠游自在地用功,而不會去攀緣。因為我們五根攀緣,它會養成慣性。就像一個人生病,病得越久越難醫,道理是一樣的。世間的人到處攀緣,所以就會有很多的煩惱產生出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守護諸根」。 就是說,他自然而然就能夠安住,心往內攝,根就不會往外放,就不會像前面講的根放逸那種狀態,不會的。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眼睛就不會亂看,耳朵不會亂聽,鼻子不會想要嗅香,乃至舌頭不會想要覺察味道,身體也不會想要一些柔軟的衣服、柔軟的臥具——自然而然就不會順著習慣向外攀緣。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收攝五根根本的方法是什麼?是你對外境完全沒有攀緣心。為什麼你對外境沒有攀緣心?因為你平常靜坐修止觀習慣了。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能夠在山林道場當中悠游自在地用功,而不會去攀緣。因為我們五根攀緣,它會養成慣性。就像一個人生病,病得越久越難醫,道理是一樣的。世間的人到處攀緣,所以就會有很多的煩惱產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