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9)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四者、守護諸根。
第四個「守護諸根」。這時候的「守護諸根」就不再是一種刻意的行為,而是一個善巧方便。
就是說,他自然而然就能夠安住,心往內攝,根就不會往外放,就不會像前面講的根放逸那種狀態,不會的。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眼睛就不會亂看,耳朵不會亂聽,鼻子不會想要嗅香,乃至舌頭不會想要覺察味道,身體也不會想要一些柔軟的衣服、柔軟的臥具——自然而然就不會順著習慣向外攀緣。
就像以前我們在佛學院,達公長老他老人家是參禪的,功夫也是很不錯的。上課的時候,你吹電風扇他也可以,不吹風扇他也可以。我基本上是從來沒有聽他說電風扇吹不吹什麼的,他老人家就是你要喜歡吹你就吹,吹不吹他都是一樣上課。這就是六根自然能夠往內攝,不用再刻意去作意。
五者、得無食喜樂。
第五個「得無食喜樂」,就是得到了禪悅法喜的輕安樂。不需要世間的飲食快樂,我們稱之為「無食喜樂」。
當你在靜坐禪修當中,或者在經行、拜佛當中,得到法喜樂,得到輕安樂的時候,你再去回顧一下世間的種種快樂,或者是我們到餐廳吃精美飲食的快樂,或者是別人讚歎我們的快樂,這一切一切的,你都覺得是沒有價值的。
就像我師父說他老人家以前在埔裡住茅棚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在戶外的石頭上靜坐,皎潔的月光下,陣陣清涼的晚風吹來,很舒服,不冷不熱,他在靜坐當中感覺到陣陣清涼,陣陣的法喜,這個時候深深感覺到三生有幸,今生為僧!
希望下次各位靜坐、拜佛,也能感覺到三生有幸,今生為僧!希望各位也都能夠在靜坐的實修當中,或者經行、拜佛的實修當中,得到這種法喜。這時候你會覺得說,這個才是真樂,不是世間的那種粗糙的五欲樂所能夠比擬的。
我們剛出家修行靠的是一種道心和行力。像我們剛出家的時候,都喜歡日中一食,夜不倒單,不然就是早起晚睡,這樣拼,靠的是道心和行力。問題是光靠這個是沒有辦法持久的,你再怎麼樣沖,頂多也就是沖個一兩年,不會太長久,但是你又不可能在一兩年就得到三昧,不可能的。
所以出家之後,要想能夠長久地走在出家的路上,靠的是什麼?是禪悅法喜。或者是解門,或者是行門,帶給你的禪悅法喜,讓你覺得說我走上這條路是不悔的,是很快樂的,甚至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是第五個「得無食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