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10)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靜坐須知 (10)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六者、遠離愛欲。

第六個「遠離愛欲」。這裡所說的愛欲不是前面第三個「無諸惱熱」裡面所說的那種粗的貪瞋癡的煩惱,而是我們五根攀緣五塵的境界,或者六根攀緣六塵,這六塵對我們的一種系縛的力量、牽引的力量。

就是說,作為一個修行人,他也不會去造那些粗重的惡業,像殺盜淫妄或者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種粗重的十惡業他不會去造。但是我們內心總是有所住,不可能說「如鳥飛虛空,蹤跡不可得」。安住在空性當中不容易。

我們一直有所住,如果不是住在正法當中,就必然是住在六塵境界,當然這個住也不見得會叫你造十惡業,但是你就執著住在上面。

比如說我們雖然出家很久或是修行很久了,但是如果止觀不夠的話,可能還是會說,眼睛喜歡看一些美好的事物,美好的花、美好的圖案,甚至美好的食物;耳朵喜歡聽美好的音樂,像梵唄、蟲鳴鳥叫這些美好的聲音;或者是舌嘗食,鼻嗅味,美好的香味,這都是有所住,這個是愛欲。

但是當我們修止觀,有定有慧的時候,這些境界我們雖然也知道,但是我們心不會住在這個境界上,這就是遠離愛欲。雖然說這些境界不會讓你造十惡業,但是它會牽引我們到六道輪回。

相信各位都聽過一個公案,一個比丘在蓮花池旁邊經行,蓮花剛開,香氣撲鼻,比丘就特地聞一聞:這個味道太好了!結果就被蓮花池的池神呵責,說你一個清淨的修行人怎麼能偷我的香氣。然後另外一個世俗的人,不要說聞香氣,他就進到蓮花池裡面,採蓮花摘蓮藕,搞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走了,池神一聲都不吭。

這個比丘就感到很奇怪,這是欺善怕惡還是怎麼的。為什麼我吸一口香氣,你說我偷你香氣,那個世俗人把你這裡搞得一片狼藉你都不講話。結果池神說:因為你是修行人,就像一張清淨的白紙,上面有一個污點就很清楚;而他是個世俗的人,本來就是一片黑的,再加個黑點還是黑。

就是說,修行人心很清淨的時候,有一點污染就很清楚,就是我們講愛欲,它不會引發你的十惡業,但是它會牽絆你到輪回。

就像廣欽老和尚說的,你對娑婆世界一枝花、一根草有執著,都一樣牽引你到輪回。像金碧峰禪師的公案,他因為過去生愛著他的鉢,差一點被小鬼抓走。所以我們心中有止觀的力量的時候,有禪定的力量的時候,就能夠遠離愛欲。

七者、修禪不空。

第七個「修禪不空」。就像《月燈三昧經》裡面說:「身心恒清涼,是禪相應利。」就是說你要能夠修禪的話,就漸漸脫離粗重的、微細的煩惱跟愛欲,能夠得到法喜安樂,絕對不空過,恒常地保持清涼寂靜。

你要是修禪,絕對不會讓你空手而歸,不會讓你空過,一定會得到利益。只要你去實踐,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到它的利益。

就像各位都有經驗的過午不食,你如果自己沒有體驗過,只是聽人家講,那是人家的利益,跟你沒有什麼關係。只有自己去實踐了,那個利益才是真實屬於自己的。

所以一樣的道理,修禪不空,你要能夠修行止觀的話,絕對不會讓你空手而歸,不會讓你空過,一定會得到利益。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守護諸根」。 就是說,他自然而然就能夠安住,心往內攝,根就不會往外放,就不會像前面講的根放逸那種狀態,不會的。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眼睛就不會亂看,耳朵不會亂聽,鼻子不會想要嗅香,乃至舌頭不會想要覺察味道,身體也不會想要一些柔軟的衣服、柔軟的臥具——自然而然就不會順著習慣向外攀緣。
當你靜坐修止修觀之後,心很寂靜,然後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空性的道理,這個時候再用空性的道理去破除我執,不斷地破除我執,慢慢在你心中就會產生空性的覺受,這個時候人我對待的心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來。這個就是「無諸惱熱」。貪瞋癡的煩惱不斷牽纏羈絆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有這個事情。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守護諸根」。 就是說,他自然而然就能夠安住,心往內攝,根就不會往外放,就不會像前面講的根放逸那種狀態,不會的。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眼睛就不會亂看,耳朵不會亂聽,鼻子不會想要嗅香,乃至舌頭不會想要覺察味道,身體也不會想要一些柔軟的衣服、柔軟的臥具——自然而然就不會順著習慣向外攀緣。
當你靜坐修止修觀之後,心很寂靜,然後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空性的道理,這個時候再用空性的道理去破除我執,不斷地破除我執,慢慢在你心中就會產生空性的覺受,這個時候人我對待的心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來。這個就是「無諸惱熱」。貪瞋癡的煩惱不斷牽纏羈絆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有這個事情。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最近天氣大好,陽光不太熱,春風徐徐吹,舍利弗尊者近來就把上課改到蓮花池畔的菩提樹下。大家在課前靜心打坐,在呼吸之間與天地、自然融合為一體,當然,也少不了念頭在那裏東奔西跑,進進出出的。
Thumbnail
我不要再相信我的寂寞感了,因為我有可能是錯的。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如果可以勤修佛法,將心中的貪、噌、痴、慢、疑等等無數執著,一點一點慢慢放下,此生就可以因為揹負的執著越來越少,生活得更加輕鬆,更加自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最近天氣大好,陽光不太熱,春風徐徐吹,舍利弗尊者近來就把上課改到蓮花池畔的菩提樹下。大家在課前靜心打坐,在呼吸之間與天地、自然融合為一體,當然,也少不了念頭在那裏東奔西跑,進進出出的。
Thumbnail
我不要再相信我的寂寞感了,因為我有可能是錯的。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如果可以勤修佛法,將心中的貪、噌、痴、慢、疑等等無數執著,一點一點慢慢放下,此生就可以因為揹負的執著越來越少,生活得更加輕鬆,更加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