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10)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六者、遠離愛欲。
第六個「遠離愛欲」。這裡所說的愛欲不是前面第三個「無諸惱熱」裡面所說的那種粗的貪瞋癡的煩惱,而是我們五根攀緣五塵的境界,或者六根攀緣六塵,這六塵對我們的一種系縛的力量、牽引的力量。
就是說,作為一個修行人,他也不會去造那些粗重的惡業,像殺盜淫妄或者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種粗重的十惡業他不會去造。但是我們內心總是有所住,不可能說「如鳥飛虛空,蹤跡不可得」。安住在空性當中不容易。
我們一直有所住,如果不是住在正法當中,就必然是住在六塵境界,當然這個住也不見得會叫你造十惡業,但是你就執著住在上面。
比如說我們雖然出家很久或是修行很久了,但是如果止觀不夠的話,可能還是會說,眼睛喜歡看一些美好的事物,美好的花、美好的圖案,甚至美好的食物;耳朵喜歡聽美好的音樂,像梵唄、蟲鳴鳥叫這些美好的聲音;或者是舌嘗食,鼻嗅味,美好的香味,這都是有所住,這個是愛欲。
但是當我們修止觀,有定有慧的時候,這些境界我們雖然也知道,但是我們心不會住在這個境界上,這就是遠離愛欲。雖然說這些境界不會讓你造十惡業,但是它會牽引我們到六道輪回。
相信各位都聽過一個公案,一個比丘在蓮花池旁邊經行,蓮花剛開,香氣撲鼻,比丘就特地聞一聞:這個味道太好了!結果就被蓮花池的池神呵責,說你一個清淨的修行人怎麼能偷我的香氣。然後另外一個世俗的人,不要說聞香氣,他就進到蓮花池裡面,採蓮花摘蓮藕,搞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走了,池神一聲都不吭。
這個比丘就感到很奇怪,這是欺善怕惡還是怎麼的。為什麼我吸一口香氣,你說我偷你香氣,那個世俗人把你這裡搞得一片狼藉你都不講話。結果池神說:因為你是修行人,就像一張清淨的白紙,上面有一個污點就很清楚;而他是個世俗的人,本來就是一片黑的,再加個黑點還是黑。
就是說,修行人心很清淨的時候,有一點污染就很清楚,就是我們講愛欲,它不會引發你的十惡業,但是它會牽絆你到輪回。
就像廣欽老和尚說的,你對娑婆世界一枝花、一根草有執著,都一樣牽引你到輪回。像金碧峰禪師的公案,他因為過去生愛著他的鉢,差一點被小鬼抓走。所以我們心中有止觀的力量的時候,有禪定的力量的時候,就能夠遠離愛欲。
七者、修禪不空。
第七個「修禪不空」。就像《月燈三昧經》裡面說:「身心恒清涼,是禪相應利。」就是說你要能夠修禪的話,就漸漸脫離粗重的、微細的煩惱跟愛欲,能夠得到法喜安樂,絕對不空過,恒常地保持清涼寂靜。
你要是修禪,絕對不會讓你空手而歸,不會讓你空過,一定會得到利益。只要你去實踐,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到它的利益。
就像各位都有經驗的過午不食,你如果自己沒有體驗過,只是聽人家講,那是人家的利益,跟你沒有什麼關係。只有自己去實踐了,那個利益才是真實屬於自己的。
所以一樣的道理,修禪不空,你要能夠修行止觀的話,絕對不會讓你空手而歸,不會讓你空過,一定會得到利益。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