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詩歌的形式|給你看劃掉的詩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Mary Jean Chan是香港走出的詩人,她的新詩集Flèche獲得了2019 Costa Book Awards。Flèche是法語「arrow」的意思。詩人從小練習擊劍,在她的新詩集中也運用了不少擊劍術語來分隔、指代她的所感、所想。
Mary Jean Chan's Flèche
這本詩集扉頁上寫著獻給家人,詩篇的結構也由「母親的故事」開端,接著便是「Parry」,又一個擊劍用語——抵擋。詩人將她的生命與感受穿插在母親從大陸逃離至香港組建家庭的故事裡,母親的逃離並沒有英雄史詩似的抵達,卻充滿了PTSD的傷痕。母親有反覆在夜間到冰箱裡翻找食物的習慣,與曾經的饑餓有關。同時,一個經歷了拋棄所有移民香港的母親卻無法接受Mary Jean的性取向。詩人再三描述小時候需要穿裙子的情境,而來自母親的不接受更是讓這種情緒與衣裝的糾纏幻化成了文字——「A storm of dresses fell from her mother's lips.」從小,需要掩藏真實的自己,將四肢折斷,以趨附父母的期待,然而,一個折斷四隻的人怎能符合飛翔在天空的要求呢?詩集中處處可見這樣的痛——這是一種對自己憎恨的懊悔;又是千方百計理解母親故事從而在自己腦中構建她「不接受」的合理性;但最終的最終,Mary Jean依舊回歸到了以無盡淚水換來的「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這本詩集是兩個城市、兩個國度的掙扎。Mary Jean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One day, it becomes a choice: to walk out of this life, or to begin living mine
I left half of my language behind to escape my impeccable persona」
她離開的那座城是香港,曾經母親逃離的燈塔。在英國,詩人依舊低吟著對香港這座城的思念,對漸行漸遠的母語的無奈——
What does it say about me, this obsession written in a language I never chose? My desires dressed themselves in a hurry of English to avoid my mother's gaze.
她與母親不是敵人,城市與城市之間又何嘗應該是呢?當一個人選擇逃離一個語言、一座城、一個國家的時候,往往感受到的是切骨的痛,但是,作為一個選擇,或許,通往的是新生。
在詩集裡,Mary Jean嘗試了不同的表達形式,從題為「//」的詩歌到形式看去如摩西分開紅海般的詩行,無不從形式和文字兩方面都進行了完美的詮釋。有時候,對話就是這樣難,這樣遙不可及,高不可攀,;只因從妳的子宮裡滑出,就一定背負了一輩子都要還的債麼?
Mary Jean提到了《二十四孝》。一首詩涉及到「戲彩娛親」。登時回想起一堵牆上刻著的這一幕,Mary Jean感嘆為何孩子就應背負這樣的ideological wound,掩藏真實的自己,滿足父母的需求?這個「ideological wound」恐怕繼有「詩言志」的時候就有了。
詩人們啊,無不在詠嘆「wound」,童年時的創傷也好、失戀的創傷也罷,全都圍繞著求而不得的「愛」字。「戲彩娛親」中有的是愛呢,還是權力的滿足??我從未想過此中竟也有「意識形態的創傷」,謝謝Mary Jean。
太多的新形式,但有這樣一首,充斥著寫下又劃掉的詩行,字裡行間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碰撞;更是無法擺脫的過去、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與探索求新的文學、詩歌之間的碰撞;也是女性、審美、我們背負的文化和遊走於世界之間的碰撞——
詩裡,母親是詩人。
【My other words about Flèche is here.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4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y Ventu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來詩歌都有很嚴格的形式,五言七律、俳句和歌,抑或是十四行詩,有時候,越古老,越拘泥。時間將社會、語言、文學,甚至形式一一前推,新詩無論中外都在嘗試衝破種種限制,將新穎的形式納入到詩歌的表達中。標籤【詩歌的形式】供給愛詩人一個這樣的積累平台,在這裡能夠匯聚各式各樣的詩歌形式,也希望在這裡能夠見到不一
之前讀《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開始想著推薦書的事情,後來讀著讀著就沉了下去。 封面 這本書是紀實、紀時與紀事的。 紀錄的是長春在1947年11月到1948年10月圍困期間城內外發生的慘劇。簡言之,國民黨軍被共產黨軍隊圍困在長春城裡,共產黨軍隊
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此前,從未想過要將柳永與Bukowski聯繫起來,但讀完不知第幾卷的Bukowski詩集,腦中竟屢屢蹦出這句。隔著百年、千山萬水,似乎異曲同工。今天讀完Bukowski的The Last Night of the Earth, 想起一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家庭暴力是存在於家庭這個極小的社會單位裡的暴力。它往往被理解為夫婦親密關係間的暴力,實際上,多數情形下也是這樣,但是看完這本書,我的感覺是家庭暴力涵蓋了所有身、心尚在家庭裡的人,施暴者不一定一直是/從來都是施暴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倖存者(書裡多選用「s
八零年出生的人,今年四十歲了。如果四十年過去了,他還會是當初那個少年嗎?不會,除非他死了,停留在那年、那天——四十年前的今天。 韓江的《少年來了》由Deborah Smith譯成英文,題目作「Human Acts」。題序裡,Deborah寫道,那麼多作者寫光州事件,各式各樣的切入點,韓江偏偏選擇的是
Freud釋夢的時候講道,人們在夢裏從未夢到過太陽。彼時,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Freud講夢裡的世界或明或暗,但卻從未出現真正的太陽以及陽光照射的感覺。他還談到,人們鮮少夢到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火車、汽車等旅行,如果有,或許是要死了的徵兆。他的患者們大部分要麼夢到準備出行前的緊張匆忙,要麼夢到誤了火
從來詩歌都有很嚴格的形式,五言七律、俳句和歌,抑或是十四行詩,有時候,越古老,越拘泥。時間將社會、語言、文學,甚至形式一一前推,新詩無論中外都在嘗試衝破種種限制,將新穎的形式納入到詩歌的表達中。標籤【詩歌的形式】供給愛詩人一個這樣的積累平台,在這裡能夠匯聚各式各樣的詩歌形式,也希望在這裡能夠見到不一
之前讀《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開始想著推薦書的事情,後來讀著讀著就沉了下去。 封面 這本書是紀實、紀時與紀事的。 紀錄的是長春在1947年11月到1948年10月圍困期間城內外發生的慘劇。簡言之,國民黨軍被共產黨軍隊圍困在長春城裡,共產黨軍隊
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此前,從未想過要將柳永與Bukowski聯繫起來,但讀完不知第幾卷的Bukowski詩集,腦中竟屢屢蹦出這句。隔著百年、千山萬水,似乎異曲同工。今天讀完Bukowski的The Last Night of the Earth, 想起一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家庭暴力是存在於家庭這個極小的社會單位裡的暴力。它往往被理解為夫婦親密關係間的暴力,實際上,多數情形下也是這樣,但是看完這本書,我的感覺是家庭暴力涵蓋了所有身、心尚在家庭裡的人,施暴者不一定一直是/從來都是施暴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倖存者(書裡多選用「s
八零年出生的人,今年四十歲了。如果四十年過去了,他還會是當初那個少年嗎?不會,除非他死了,停留在那年、那天——四十年前的今天。 韓江的《少年來了》由Deborah Smith譯成英文,題目作「Human Acts」。題序裡,Deborah寫道,那麼多作者寫光州事件,各式各樣的切入點,韓江偏偏選擇的是
Freud釋夢的時候講道,人們在夢裏從未夢到過太陽。彼時,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Freud講夢裡的世界或明或暗,但卻從未出現真正的太陽以及陽光照射的感覺。他還談到,人們鮮少夢到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火車、汽車等旅行,如果有,或許是要死了的徵兆。他的患者們大部分要麼夢到準備出行前的緊張匆忙,要麼夢到誤了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女書》是湖南女性獨有的文字,為四百年的女性書寫傳統。中國歷史向來為男人書寫,《女書》的發現,重現了農村婦女在歷史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總是經歷不同的折磨和苦難。糅合傳統和現代舞蹈元素,以女性的苦難書寫,編舞者的感性透過舞者纖細的肢體語言、豐
Thumbnail
好友介紹我去觀賞結合佛朗明哥和西班牙的舞蹈,但是我晚上不能出門,所以她分享給我一些網址,我今天花了一兩個小時研究
Thumbnail
《朗夜》是一部充滿愛與痛苦的小說,描述了從曾祖母到主角知妍的四代女性所遭遇的痛苦。故事中透過母女間的對話和理解,呈現了一個關於愛與修復的故事。透過對話和互相理解,四位女性在不同的時代和環境中面對著相似的痛苦和困境。故事充滿溫柔細膩的文字,帶給讀者安慰和力量。
Thumbnail
放開手 纏住紙鳶的線繩從手中滑去 不挽留 不知怎地我就是不想挽留 然後 遠逿吧紙鳶 去妳該去的所在 償還的是妳心的自由還是我心的自由 也許是偶然吧 來了去了留了痕就這樣淺淺地一彎 可是就這一彎我捨不得好的疤痕 褶皺成一朵玫瑰 留痕在心中   學庸95.02.07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風中漫步時的心情和思緒。透過詩意的描寫,表達了對逝去的事物和人的思念之情。文章以風為主題,通過比喻和意象的手法,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情感和思考。這篇詩歌表現出一種深沉、迷人且富有詩意的情感。
Thumbnail
這本書是作者述說自己從母親過世的迷茫,到踏上太平洋屋脊步道獨自旅行尋回自我的過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女書》是湖南女性獨有的文字,為四百年的女性書寫傳統。中國歷史向來為男人書寫,《女書》的發現,重現了農村婦女在歷史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總是經歷不同的折磨和苦難。糅合傳統和現代舞蹈元素,以女性的苦難書寫,編舞者的感性透過舞者纖細的肢體語言、豐
Thumbnail
好友介紹我去觀賞結合佛朗明哥和西班牙的舞蹈,但是我晚上不能出門,所以她分享給我一些網址,我今天花了一兩個小時研究
Thumbnail
《朗夜》是一部充滿愛與痛苦的小說,描述了從曾祖母到主角知妍的四代女性所遭遇的痛苦。故事中透過母女間的對話和理解,呈現了一個關於愛與修復的故事。透過對話和互相理解,四位女性在不同的時代和環境中面對著相似的痛苦和困境。故事充滿溫柔細膩的文字,帶給讀者安慰和力量。
Thumbnail
放開手 纏住紙鳶的線繩從手中滑去 不挽留 不知怎地我就是不想挽留 然後 遠逿吧紙鳶 去妳該去的所在 償還的是妳心的自由還是我心的自由 也許是偶然吧 來了去了留了痕就這樣淺淺地一彎 可是就這一彎我捨不得好的疤痕 褶皺成一朵玫瑰 留痕在心中   學庸95.02.07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風中漫步時的心情和思緒。透過詩意的描寫,表達了對逝去的事物和人的思念之情。文章以風為主題,通過比喻和意象的手法,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情感和思考。這篇詩歌表現出一種深沉、迷人且富有詩意的情感。
Thumbnail
這本書是作者述說自己從母親過世的迷茫,到踏上太平洋屋脊步道獨自旅行尋回自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