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是疫苗生產的主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9月8日,國際期刊新英格欄 ( NEJM ) 發表一篇COVID19 疫苗的文章,其開宗名義的第一段寫著:“When Will We Have a Vaccine?” —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Covid-19 Vaccination
“一個安全,有效和可用的COVID19 疫苗,是由【科學研究數據】証明的,而不是由【月曆上的日期】去決定的”
文中提到,一般民眾或媒體,會陷入時間競賽,是研發疫苗的成功主要原因,這是大錯特錯的。専家的定可能會有所不同,我們要求的「安全,有效」,才是研發的主軸。

用藥不良應該通報

任何人體試驗,有任何疑用藥不良反應,得有其通報機制。即使在臺灣也是如此的。
依據台灣行政院衛生署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CP):「人體實驗如有嚴重不良事件發生時,應立即通知試驗委 託者,人體試驗委員會、醫療機構首長和中央衛生主管機關,並對受試驗者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
一、凡受試驗者使用研究用藥期間所發生的任何不良事件應通報行政院衛生署及醫院人體試驗審查委 員會。
若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事件,應七天內通報衛生署。
二、醫院為保障受試驗者之個人權益,有關不良事件應經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評估及備查。
三、所有臨床試驗若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計畫主持人應向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提出報告。

這是科學研究精神

而這次的阿斯利康制藥(AstraZeneca)也表示,公司的"人體實驗標准審核程序"導致了臨床試驗必需暫停,以便檢視與安全性相關的數據。
這個完全是全球各界的一貫政策,為了「病人的安全第一」,我們如"在臨床試驗中,一旦出現潛在的、尚未能解釋的疾病征狀,就會啟動這樣的常規做法
這就是「安全」把關,而不是一味追求快速的疫苗生產,這個就是醫療倫理道德中的【不允傷害】“Do not Harm”的原則。
只要【傷害】“ Harm”的情况得到控制,阿斯利康制藥(AstraZeneca)很快的又會啓動臨床試驗,這是科學研究精神。
來源: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p2025331“When Will We Have a Vaccine?” —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Covid-19 Vaccination. September 8, 2020. DOI: 10.1056/NEJMp2025331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85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般疫苗或藥物的研發 在通常情況下,如果想完成新藥前期開發,往往需要花費 【1~10 年】。這期間,研究人員不僅要尋找各種有療效的化合物,還要逐一確認試劑和反應序列。 但完成研究開發還不夠,之後新藥還需要進行臨床試驗和上市審批,又會耗費數年。總體來看,每個新藥從開始研發到最終上架,基本耗時都在
    我們都已經知道,慢性疾病是嚴重COVID19 的助燃器,也是COVID19 死亡推助器。 得COVID19 後“易重症”的潛在疾病: 1.高血壓(20%) 2.糖尿病(10%) 3.心臟病(8%) 4.慢性肺病(3%) 如果和完全沒有潛在疾病患者比較,最容易發生重病的排名是: 1.心臟病,【4.1
    大家擔心,二度染新冠會不會更加嚴重?如果有的話,專家憂心可能會是【ADE效應】讓二度感染死更快 ! 而COVID19 再次感染,一定會引發ADE效應嗎? 《先說答案:目前是否定的》 7月在自然 ( Nature ) 國際期刊,針對這個ADE效應,已經有說明: 首先,什麼叫ADE效應? ADE是
    最近從香港🇭🇰報導再次感染COVID19 ,荷蘭🇳🇱,比利時🇧🇪,也陸續出現「再次被感染」者的出現!記者詢問為什麼呢? 我前天剛好唸到一篇哈弗大學發表在「細胞」國際期刊論文 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COVID19 大流行下,有些患者會有易再次感染的風險呢? 其實早在SARS、MERS,這
    流感季節愈來愈靠近了,在臺灣10月5日開始施打流感疫苗接種。但大家都在問那麼COVID19 呢?在年底之前,並沒有任何疫苗接種出現啊! 【流感化】的進程愈來愈明顯了,我們人類的專家,真的一個方法都沒有嗎?JAMA 國際期刊在8月20日,已經報導引述專家學者們的憂心: 美國🇺🇸專家愛德華 (Ed
    香港🇭🇰最近報導,有香港男子33歲,今年3月28日確診,被列為香港本土病例,4月15日經過兩次檢測為陰性,康復出院。 這個月6日他經由英國倫敦前往西班牙獨自旅遊,8⃣️月15日回到香港,在機場接受檢驗出帶有病毒。而這次病毒🦠株和他之前的不同,代表病毒🦠變種了?其實病毒🦠變種不是什麼新鮮事
    一般疫苗或藥物的研發 在通常情況下,如果想完成新藥前期開發,往往需要花費 【1~10 年】。這期間,研究人員不僅要尋找各種有療效的化合物,還要逐一確認試劑和反應序列。 但完成研究開發還不夠,之後新藥還需要進行臨床試驗和上市審批,又會耗費數年。總體來看,每個新藥從開始研發到最終上架,基本耗時都在
    我們都已經知道,慢性疾病是嚴重COVID19 的助燃器,也是COVID19 死亡推助器。 得COVID19 後“易重症”的潛在疾病: 1.高血壓(20%) 2.糖尿病(10%) 3.心臟病(8%) 4.慢性肺病(3%) 如果和完全沒有潛在疾病患者比較,最容易發生重病的排名是: 1.心臟病,【4.1
    大家擔心,二度染新冠會不會更加嚴重?如果有的話,專家憂心可能會是【ADE效應】讓二度感染死更快 ! 而COVID19 再次感染,一定會引發ADE效應嗎? 《先說答案:目前是否定的》 7月在自然 ( Nature ) 國際期刊,針對這個ADE效應,已經有說明: 首先,什麼叫ADE效應? ADE是
    最近從香港🇭🇰報導再次感染COVID19 ,荷蘭🇳🇱,比利時🇧🇪,也陸續出現「再次被感染」者的出現!記者詢問為什麼呢? 我前天剛好唸到一篇哈弗大學發表在「細胞」國際期刊論文 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COVID19 大流行下,有些患者會有易再次感染的風險呢? 其實早在SARS、MERS,這
    流感季節愈來愈靠近了,在臺灣10月5日開始施打流感疫苗接種。但大家都在問那麼COVID19 呢?在年底之前,並沒有任何疫苗接種出現啊! 【流感化】的進程愈來愈明顯了,我們人類的專家,真的一個方法都沒有嗎?JAMA 國際期刊在8月20日,已經報導引述專家學者們的憂心: 美國🇺🇸專家愛德華 (Ed
    香港🇭🇰最近報導,有香港男子33歲,今年3月28日確診,被列為香港本土病例,4月15日經過兩次檢測為陰性,康復出院。 這個月6日他經由英國倫敦前往西班牙獨自旅遊,8⃣️月15日回到香港,在機場接受檢驗出帶有病毒。而這次病毒🦠株和他之前的不同,代表病毒🦠變種了?其實病毒🦠變種不是什麼新鮮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親愛的朋友們這段期間你好嗎? 生活上的家人相處、人際關係、活動安排、工作模式、工作日程.....因為疫情都有不同變化!! 這段期間靜下來想一想,你有哪些改變和不變呢? 未來可以更好的有哪些嗎? 〈A.〉生活上家人的緊密度?你的答案是下面的1、2還是3呢? 因為居家辦公====>所以賺到與家人的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1年上半年的精神科門診,新罹患酒癮的病患越來越多。COVID-19疫情不但沒有阻止酒癮者飲酒,反而造成許多人酒精使用量增加,從酒精輕度使用變成了酒癮。在本篇文章中,我們簡單整理了酒癮如何發生與共病憂鬱症的結果,希望在家防疫的同時,大家也不要染上酒癮。
    要是中國換個方式處理疫苗問題,台灣對中態度是否會不一樣?值此病毒肆虐之際,疫苗不是一個剛好可以軟化彼此關係的機會的嗎?當然。不過假設歸假設,卻未成真。戰狼越戰越狠。  22年前的台灣發生921大地震,正當全島震動之際,一向跟台灣關係遠在天邊的俄羅斯,第一時間表達要前來救援的訊息,然而中共當時拒絕提供
    Thumbnail
    倘若自然因素而產生斷水斷電長達一個月之久,試問自己,挺得過去嗎?《生存家庭》的失電世界,足足超過O年,人類文明因此退化到農業與共同採集的互助社會。《生存家庭》讓我們意識到,人類現代文明多麼偉大。人類根本不需要依賴共同語言才能創造巴別塔來接近神。光是靠「電」,今日的人類就已經創建出古人眼中的神的世界。
    Thumbnail
    我有很多該道歉的事。 一向對周遭環境的敵意比善意更敏感(大概是被害妄想ㄅ),回頭覺得在不經意之間錯過了很多東西,以至於話說得雖然多,卻沒有真正的回應到我重視的人事物。
    Thumbnail
    應該是醫院中最充滿希望的科別,卻也是帶來許多傷痛的地方,各種懷孕的科普知識、各種社會背景下的責任、細膩的事件描寫、角色鮮明的醫療人員,譜寫出了一則則溫柔又感人的故事,推薦此部包含了各種與懷孕相關議題的故事。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親愛的朋友們這段期間你好嗎? 生活上的家人相處、人際關係、活動安排、工作模式、工作日程.....因為疫情都有不同變化!! 這段期間靜下來想一想,你有哪些改變和不變呢? 未來可以更好的有哪些嗎? 〈A.〉生活上家人的緊密度?你的答案是下面的1、2還是3呢? 因為居家辦公====>所以賺到與家人的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1年上半年的精神科門診,新罹患酒癮的病患越來越多。COVID-19疫情不但沒有阻止酒癮者飲酒,反而造成許多人酒精使用量增加,從酒精輕度使用變成了酒癮。在本篇文章中,我們簡單整理了酒癮如何發生與共病憂鬱症的結果,希望在家防疫的同時,大家也不要染上酒癮。
    要是中國換個方式處理疫苗問題,台灣對中態度是否會不一樣?值此病毒肆虐之際,疫苗不是一個剛好可以軟化彼此關係的機會的嗎?當然。不過假設歸假設,卻未成真。戰狼越戰越狠。  22年前的台灣發生921大地震,正當全島震動之際,一向跟台灣關係遠在天邊的俄羅斯,第一時間表達要前來救援的訊息,然而中共當時拒絕提供
    Thumbnail
    倘若自然因素而產生斷水斷電長達一個月之久,試問自己,挺得過去嗎?《生存家庭》的失電世界,足足超過O年,人類文明因此退化到農業與共同採集的互助社會。《生存家庭》讓我們意識到,人類現代文明多麼偉大。人類根本不需要依賴共同語言才能創造巴別塔來接近神。光是靠「電」,今日的人類就已經創建出古人眼中的神的世界。
    Thumbnail
    我有很多該道歉的事。 一向對周遭環境的敵意比善意更敏感(大概是被害妄想ㄅ),回頭覺得在不經意之間錯過了很多東西,以至於話說得雖然多,卻沒有真正的回應到我重視的人事物。
    Thumbnail
    應該是醫院中最充滿希望的科別,卻也是帶來許多傷痛的地方,各種懷孕的科普知識、各種社會背景下的責任、細膩的事件描寫、角色鮮明的醫療人員,譜寫出了一則則溫柔又感人的故事,推薦此部包含了各種與懷孕相關議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