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週記#0]桃園鐵路地下化後之騰空鐵路改造/階段整理/計劃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此為階段總整理之計畫書,內容包含前三篇文章

前言:

  此議題並非要批判桃園鐵路地下化與高架化在執政者、執政黨、地方、中央等政治議題。我希望以自身即為居民的角度,重新去思考對於這塊土地的未來。在外生活三年半後,重新回到這生活了十八年的鐵道旁。在這半年的實習生活中,回憶才慢慢浮現,從有記憶以來至今,圍繞著它的我所扮演過的各式角色,被呼嘯而過的火車止住眼淚的小男孩、伴隨著鐵軌摩擦生的下課鐘聲、戴著耳機走在鐵皮外人行道上的學生、下班後鬆一口氣的上班族……
  鐵路可以說是台灣交通史的開始,在各個都市中,也記載著都市的發展。而我身為桃園人,才在這半年中走入其實已曾身在其中的十八年回憶。如今桃園鐵路面對新的轉折點,新的劇本中要如何延續它原有的重要角色設定?這是我對我自己的提問。

動機:

  在這時期的半年中,因上班路程為鐵路旁的巷弄中,我的記憶慢慢浮現。我意識到交通工程對於城市的影響,也意識到我個人面對家鄉改變的情感。
  工業革命後掀起的交通工具變革,從人力、獸力到機械、蒸氣進而到油汽、電力,又從個人交通工具到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演進已不只在於交通工具本身。在現代化都市中,交通工程的演進也同時記錄著城市的發展痕跡,而在目前交通工程的更新計畫中,往往缺乏的是對於「曾經的城市發展」的思考與探討,更多的是對於交通工具的主觀印象與偏見,進而打造了專屬於台灣的交通種姓制度下的交通網路。
  當乘載著城市發展軌跡的交通設施,將面臨因更新與擴大而帶來的記憶消失,當都市計畫不再思考交通工具,曾經市井小民遮風避雨的場所、過路旅客的記憶節點,也將隨之而去,遺忘在這個時代。
  這是我對於客觀歷史下的觀察,而「我」呢?爺爺因工作由苗栗背井離鄉至桃園火車站任職,而父親也曾短暫在此工作過,他們不具建築、都市計畫、空間等領域專業,但在描述著這裡的改變,卻能夠使我的記憶片段因此拼湊。在了解桃園之前,我對它一直缺乏著家鄉的認同感,而至此我才思考記憶與印象對於認同的重要性。不同世代間的記憶片段該如何傳承,原居民與新移入人口之間該如何建立對於城市的認同。
「而我想做的即是交通變革下的城市記憶點,在這個改變中的城市,以記錄著時代的鐵路繼續記錄著。」

議題分析:

關於基地:

「三心六線」為現任桃園市長鄭文燦於2018年選舉期間提出之捷運網路建設計畫,「桃園都會區鐵路地下化計畫」(以下簡稱桃鐵地下化)雖不在其中一線,但卻是車站與鐵路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環。隨著桃鐵地下化的發生,原桃園鐵路沿線將會消除17處平交道、5處陸橋、12處地下道,而原有鐵路將會依桃鐵地下化中的「騰空路廊綠色廊帶」執行,主要以平面道路改善目前緊臨之台一線之交通。
  我希望能夠透過客觀的歷史與主觀的記憶進行背景分析。因此希望分為圖資分析與故事文本。

圖資分析—記憶片段/由地圖看桃園:

  都市巨蛇—陸橋
  面對鐵路又被對鐵路—鐵路沿線的現況
  再見桃林鐵路—台灣鐵路林口支線
  從臺鐵林口線路廊活化工程至騰空路廊綠色廊帶

圖資分析—記憶片段/由地圖看鐵路:

  高雄鐵路地下化
  台南鐵路地下化
  台北鐵路地下化

故事文本—即視感:

  沿著高牆
  沒有表情的建築
  人與犬
  禮拜一
  歪斜的號誌
  蚯蚓

預期效果:

  回歸到我該如何呈現,雖以上想法已在數月前浮出,但目前為止始終提不出一個最適合的建築類型來討論此類議題,或許想要使用單一建築或建築手法來訴說這個故事可能過於單純。這算是我目前對於自己的提醒ㄧㄧ一個車站講不完鐵路的故事。在各類學生設計或是社會、政府對於建設的期待中,焦點往往多在車站而非鐵路本身。
  因此我在提出的觀點「鐵路承載了城市的演變」中,我認為在地下化的過程,將要變成平面道路的騰空鐵路與將要與之消除的陸橋、地下道、平交道,其實更為可惜。
  過路旅客、學生、居民、上班族等等皆為故事的主角們,希望能先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空間劇本,並以此雕琢其中更細微的空間使用。
  目前方向為以原「騰空路廊綠色廊帶」計畫為背景,並以議題分析中的歷史圖、文資推測,揣測對於未來的想像。以這方向前進,並建立半架空的「鐵路地下化後之騰空鐵路改造計畫—桃園段」。

空間預測:

  歷史建築保留—桃園火車站七號倉庫(現桃園軌道願景館):

    桃園最缺乏的還是對於歷史建築的重視,桃園高中女子宿舍的拆除即可預見它的未來。現有機能為戶外展示曾經的鐵路機具與室內小型互動展示。希望回歸歷史建築本身的角色,結合周遭半廢棄倉庫再活化。

  綠地—老樹保留與綠地重塑:

    現「騰空路廊綠色廊帶」中之綠廊即為車道與行道樹,但此作法並無法將綠蔭提供給真正需求者——人。城市需要更為完善、以人為本的綠帶。

  複層交通系統—都市巨蛇與蚯蚓消失後的道路:

    陸橋與地下道區分了快與慢的車流,而隨之消失的不只是橋下的休憩空間,祭祀、散步的居民與前往火車站的學生等行人皆會受之影響。立體化的鐵路系統而人與車卻還在同一平面。

  公車系統—轉運與停車:

    此為桃園市區目前最為嚴重之問題,雜亂的公車系統阻塞著復興路跟乘客的腦袋。此外也需整合前後站打通後的諸多停車場。

  廣場—過路者的記憶點:

    車站內的車站大廳與車站外的廣場應為過路旅客的記憶點。而廣場有別於車站大廳給予的「車站印象」,更大的形塑了這座城市的「城市印象」。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畢設週記04 ...很酪賽
該題目以國防部釋出之金門縣金沙鎮閒置不動產(軍中簡稱「營產」),未經公部門接收後轉化再利用之特殊軍事據點、設施、地景為設計對象,進而分析探討軍營特殊的地上與地下場域空間如何影響人的感知。
上一篇的畢設週記,最後提出了四個好像沒什麼關係的畢設方向。但我一直還是處於一個很焦慮的狀態,會擔心這些東西不是我最後想要的。有時通過觀察到的一些實事問題與現象,或是從議題出發,到最後實際提出你要操作到的建築類型,好像不見得是你想要或是喜歡的?(可能是我功力不夠,不太會圓謊?)那會不會先去想一想在這建
雖正常不過但情緒仍然受嚴重影響,偏偏是哀家趕期末報告的地獄週。就儘量忍著不遷怒了。
尼古拉 特斯拉 : 自科學界開始研究非物質現象的那一天起,在十年內所取得的進展,將會超越人類此前幾個世紀所取得的所有成果。
畢設週記04 ...很酪賽
該題目以國防部釋出之金門縣金沙鎮閒置不動產(軍中簡稱「營產」),未經公部門接收後轉化再利用之特殊軍事據點、設施、地景為設計對象,進而分析探討軍營特殊的地上與地下場域空間如何影響人的感知。
上一篇的畢設週記,最後提出了四個好像沒什麼關係的畢設方向。但我一直還是處於一個很焦慮的狀態,會擔心這些東西不是我最後想要的。有時通過觀察到的一些實事問題與現象,或是從議題出發,到最後實際提出你要操作到的建築類型,好像不見得是你想要或是喜歡的?(可能是我功力不夠,不太會圓謊?)那會不會先去想一想在這建
雖正常不過但情緒仍然受嚴重影響,偏偏是哀家趕期末報告的地獄週。就儘量忍著不遷怒了。
尼古拉 特斯拉 : 自科學界開始研究非物質現象的那一天起,在十年內所取得的進展,將會超越人類此前幾個世紀所取得的所有成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次說到桃園,大部分都是以重大建設,像是桃園航空城、桃園機場為主,交通也主要著重在捷運或是車站,道路方面就比較偏少。不過,這集影片主要是來看看桃園市,正在規劃中的多條快速道路,尤其這張願景圖,可以看到不少預計推動的路線,我們就來看看推動進度,以及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重點吧!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2024.03.27 交通部 為推動舊山線鐵道觀光旅遊,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今日會同立法委員陳超明、苗栗縣長鍾東錦,並率臺鐵公司杜董事長微及觀光署勘查。 今(27)日現勘舊山線勝興車站、魚藤坪鐵橋及大安溪花樑鋼橋等地,經與苗栗縣政府及臺鐵公司現勘討論,指示臺鐵公司就今日所提舊山線發展策略簡報,先將軌
Thumbnail
  為響應五一勞動節,原定今日回台中的車票,也因疫情升溫退票了(免手續費)。身為臺鐵的「老乘客」,與臺鐵的回憶最早可溯及幼稚園時的戶外教學,老師帶著全班買票搭車。而臺鐵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則是到高中時期,因當時周五都會和同學到廟東晚自習,晚自習後便會一同走至車站搭車,印象中晚上9點多的區間
Thumbnail
  「桃園車站遺址」為清領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的第1代車站「桃仔園火車碼頭」(1891)之卵石軌跡,與日治時期西移(桃園車站座像朝北,東往台北、西往新竹)的第2代車站「桃仔園停車場」(1898),及因1908年縱貫線通知後,改為「唐博風」造型(用為阻擋因下雨屋頂留下的污水)的第3代車站「桃
開始坐著區間車,遊走台灣的小站、小鎮。回到桃園,大約都是晩上十點五十分左右。 桃園火車站由於正在改建,臨時出口剛好是一家百貨公司的大門,每次我經過轉角時,總會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人,在那邊叫賣月曆、日曆。 這個年代還有誰會去買月曆呢?也許這是那個人最後尊嚴的紅線了,他在告訴別人也告訴自己吧!他不是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竹科交通問題的改善可能性,包括園區巡迴巴士的路線問題,通勤公車路線的概念,竹科巡迴巴士的紅線、綠線問題,橘線、綠能線的改善方法,以及其他公車路線設立和提升公車硬體層面的建議等。
Thumbnail
你喜歡搭火車嗎?當你想到火車,會回想起什麼樣的回憶呢?是和一群朋友出遊時一邊欣賞窗外風景,一邊大聊特聊的輕鬆愉快?是準備到另外一個城市出差前重複檢查手中資料的緊張感?還是農曆過年返鄉,即將見到許久未見的家人親戚時內心的期待或不安呢?
Thumbnail
我們人生走過那麼多大街小巷,你是否曾仔細注意過路邊的風景與它背後的故事?敘事圈《遍路_》計畫,於2024年正式啟動,第一站,我們來到桃園的藝文一街與二街,一探「藝文特區」那些人造的、資本的風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次說到桃園,大部分都是以重大建設,像是桃園航空城、桃園機場為主,交通也主要著重在捷運或是車站,道路方面就比較偏少。不過,這集影片主要是來看看桃園市,正在規劃中的多條快速道路,尤其這張願景圖,可以看到不少預計推動的路線,我們就來看看推動進度,以及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重點吧!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2024.03.27 交通部 為推動舊山線鐵道觀光旅遊,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今日會同立法委員陳超明、苗栗縣長鍾東錦,並率臺鐵公司杜董事長微及觀光署勘查。 今(27)日現勘舊山線勝興車站、魚藤坪鐵橋及大安溪花樑鋼橋等地,經與苗栗縣政府及臺鐵公司現勘討論,指示臺鐵公司就今日所提舊山線發展策略簡報,先將軌
Thumbnail
  為響應五一勞動節,原定今日回台中的車票,也因疫情升溫退票了(免手續費)。身為臺鐵的「老乘客」,與臺鐵的回憶最早可溯及幼稚園時的戶外教學,老師帶著全班買票搭車。而臺鐵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則是到高中時期,因當時周五都會和同學到廟東晚自習,晚自習後便會一同走至車站搭車,印象中晚上9點多的區間
Thumbnail
  「桃園車站遺址」為清領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的第1代車站「桃仔園火車碼頭」(1891)之卵石軌跡,與日治時期西移(桃園車站座像朝北,東往台北、西往新竹)的第2代車站「桃仔園停車場」(1898),及因1908年縱貫線通知後,改為「唐博風」造型(用為阻擋因下雨屋頂留下的污水)的第3代車站「桃
開始坐著區間車,遊走台灣的小站、小鎮。回到桃園,大約都是晩上十點五十分左右。 桃園火車站由於正在改建,臨時出口剛好是一家百貨公司的大門,每次我經過轉角時,總會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人,在那邊叫賣月曆、日曆。 這個年代還有誰會去買月曆呢?也許這是那個人最後尊嚴的紅線了,他在告訴別人也告訴自己吧!他不是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竹科交通問題的改善可能性,包括園區巡迴巴士的路線問題,通勤公車路線的概念,竹科巡迴巴士的紅線、綠線問題,橘線、綠能線的改善方法,以及其他公車路線設立和提升公車硬體層面的建議等。
Thumbnail
你喜歡搭火車嗎?當你想到火車,會回想起什麼樣的回憶呢?是和一群朋友出遊時一邊欣賞窗外風景,一邊大聊特聊的輕鬆愉快?是準備到另外一個城市出差前重複檢查手中資料的緊張感?還是農曆過年返鄉,即將見到許久未見的家人親戚時內心的期待或不安呢?
Thumbnail
我們人生走過那麼多大街小巷,你是否曾仔細注意過路邊的風景與它背後的故事?敘事圈《遍路_》計畫,於2024年正式啟動,第一站,我們來到桃園的藝文一街與二街,一探「藝文特區」那些人造的、資本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