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藝哲〉::小戲鬼泣泣樣樣論〉恐怖科幻片
《They Live(極度空間)》泣泣樣樣好很小戲茶會::圖◣小戲鬼Ogla
【小戲鬼泣泣樣樣經典電影精選】 科幻戲目◣《They Live》(極度空間/X光人|1988年) 泣泣樣樣論◣外星入侵/影像媒體洗腦/陰謀論/人類覺醒/意識形態革命
經過第三波肺炎限聚後,久別重聚的會員之夜~ 一齊賞析及討論經典電影《They Live》。一場人類的光復革命,揭穿當權者真面目,打破洗腦幻象,讓全人類覺醒,認知真相,但之後呢?人性又如何反應?電影有個開放的結局,留給我們想像及檢討空間。
● 當電影用來說故事之洗腦效果:::
由小戲鬼Olga選片,選片靈感來自本月份的氣氛──香港社會政制鉅變,文革2.0的背景下,開學了。她介紹道:「洗腦情況只出現在教育或制度上?對身邊一切習以為常、不再思考,是溫水煮蛙的結果。大學時代, Professor 經常強調電影並不一定是 Storytelling 。現在這個情況(video = storytelling),是一種被洗腦的結果。《They Live》就是喚醒我們不要再停留在溫水。矛盾的是,以一種被洗腦的方式向我們提醒洗腦的可能,就像現實中永遠很難分清黑白。」
Olga早年修讀多媒體設計的,她提到的教授就是羅海德。最近羅教授榮獲《第十四屆香港藝術發展獎》巡禮─藝術家年獎(媒體藝術)。如今的訪問中,他依然強調以上論點。
● 當電視進入傳統部落:::
小戲鬼主持麥璇子讀到一篇史料,正十分適合這個反省議題。那是有關二十世紀70年代,電視開始進入加拿大北部一個偏遠的
因紐特 (Intuit)部落(因紐特部族是美洲原住民,分佈地域是北極圈周圍。是愛斯基摩人的分支。因紐特人屬蒙古人種,有別於美洲印第安人。)
在《In the Absence of the Sacred》一書,作者Jerry Mander提到,因紐特的原住民女性協會成員在一次社區研究的會晤中,熱烈討論到「電視對說故事傳統所造成的衝擊」。這個部落家族數百年傳統之一,就是每晚就寢之前爺爺奶奶總會為小孩子們講故事,而且是數個小時的家庭活動。可是電視一進入家庭之後,說故事的習慣停止了。日子過去,才驚覺許多說故事的人還沒有把他們的技藝傳承下去之前就過世了。
還形容到:「部落裡大部分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電視隨時都開著,小孩、老人家以及所有人都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節目... 感覺上,電視就像是來自外星的入侵者之類。」讀到這,不禁聯繫到,電影《They Live》的編導或許就是同樣感想,故以外星人勢力作為權力核心,以電視為工具進行洗腦。
那個因紐特部落裡一位女性居民,更詳細描述:「電視裡上演的是一群達拉斯的白人,站在自家游泳池旁啜飲著馬天尼,心裏各懷鬼胎。若不是想著消滅對方,從對方手中攝取些甚麼,就是把朋友的老婆拐騙上床... 那些美國白人文化的電視節目,美化了與此處生活方式相違背的行為與價值觀。我們的文化傳統中有許多東西是與生存有關:合作、分享,非物質主義是人們在這裏居住生存的方法。然而,電視節目內容所傳遞的價值觀似乎與此背道而馳。」
讀到這裡,不就是在說電影電視等影像媒體,如何成為權力中央的洗腦工具,十足是電影《They Live》的現實紀錄片版本,電影開場就拍著城市裡的人們被電視吸引著,人們的出神狀態。而洗腦背後的權力意圖,可引用以下的資料,Richard Heinberg的〈奉獻典禮的歷史與功能〉提到那部落文化裡:「想成為領袖的人,競爭的關鍵不在於誰累積了最多財富,而是誰能夠提供最多的獻禮。奉獻是一種部落經濟古老而根本的特色....... 十九世紀的白人殖民者將這種習俗視為威脅,因為它違反了資本主義的價值觀。殖民政府要將自己的觀念灌輸給轄下的(美洲)原住民。奉獻典禮為殖民者所阻撓,甚至立法禁止,迫害與懲罰那班以激烈行動維繫這項傳統的印第安人。」
人類文明進入現代全球化時,不同價值觀與識形態的衝突與逼迫,從美洲各處的原住民所受到外來權力的文化摧毀與思想打壓,可作為簡明具體的實例。而現在在我們眼前的「實例」呢?就是廣告宣傳,不同的地方廣告反映著當地傾向的社會價值,例如美國的廣告訊息多是「個人自主的人生享受」,華人地區的多是「帝王式享受」的追求,日本廣告裡有種「突破壓抑的鼓動及精緻美學」追求。無孔不入的廣告成為生活日常,大家習以為常,難得會覺察廣告華美包裝背後的真面目。電影《They Live》裡男主角得到「透視真相黑超」(太陽眼鏡咁樣)(請放叮噹/多拉A夢百寶聲效丫唔該),展現了一段覺醒的恐怖旅程。
● 當代哲學家齊澤克引用解讀:::
男主角在透視覺醒的那一段戲,原來早被當代哲學家齊澤克所引用過。以下是他用《They Live》講「意識型態」的片段,主要論調是「我們是擺脫不了意識型態的」:
VIDEO
參加這次泣泣樣樣好很小戲茶會的一位小戲鬼HW,剛好他向來是研習齊澤克的理論呢!於是就向我們「簡介」齊澤克的論點:「一般人認為意識型態使我們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因此要消滅意識型態,讓我們能以中立─客觀─科學的觀點去看事物,齊澤克偏偏指這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當我們去觀看/理解事件,我們總要選取先某種角度去觀看/理解事件,而沒有角度是絕對中立的,每個角度都總是帶有某種價值觀,所以總是有著意識型態(意識型態的定義就是隱藏的價值觀/框架)」
「這正如,以前的記者的目標是以中立─客觀─科學的精神去報導新聞,但今天的記者明白到自己都是人,寫新聞時總是帶著某些個人觀感/價值觀,所以今天記者會預先申報自己的立場,然後讓讀者自己決定要不要閱讀,或是在閱讀過程中自行調整如何吸收新聞內容。」
小戲鬼主持聽罷,想到我們的執著點,要不是「指定哪個價值觀是對是錯」,就是「追求絕對的客觀」。從人腦的眼晴看出來的就根本沒有真正的客觀,亦無能全面理解對錯,那麼我們可以將焦點放在「互相尊重各自的不同」。但頭腦的固執很難搞呢!《They Live》裡男主角同好朋友打大交,好不容易才令對方肯放下固執,戴上「透視真相黑超」看看另一角度的世界。
● 人啊!看到相真又如何?:::
電影結局是解除了洗腦訊息,讓全城人類都看清「真相」。有小戲鬼問:「然後呢?」似乎是嫌未夠喉,想看續集。大家不其然就著香港現況熱烈討論起來了。那小戲鬼著緊的一問,似乎是由於電影結尾正呼應著香港現況的轉折點,大眾進入了一種對面社會實相的覺醒階段,要對抗權力的操控,思想與行動革命才剛經歷了初階段。社會撕裂,爭持著甚麼是真相。那展現真相了又如何?
就在男主角大鬧電視台新聞部的情節裡,已寫了那些一直知道真相的人類為了生存及利益而臣腳服於外星勢力/當權者,還要協助政權去剿滅同胞──那些發動人類覺醒的革命份子。
所以嘛,當大家都有自由意志,然後呢?就看有幾多人選擇自我閹割了。形勢發展如何,就要看大部份人所傾向的價值觀是甚麼了。正是人類意識進化的大考驗。
不就是另一齣科幻片《Matrix》的中心思想嗎?所以說《Matrix》好可能是受到《They Live》啟發的呢!其實《They Live》會翻拍新版的消息拖延已久,那就讓人期望能超越《Matrix》了。
● 你被洗腦定我被洗腦?:::
《They Live》是1988年上映的「美國科幻恐怖片」。概念其實來自當時美國背景,八十年代已流行的陰謀論及城市傳聞──政府高層人員是外星人、政府通過電視電影媒體對大眾進行意識形態洗腦及行為操控。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這種傳聞及論述依然發展著,世界各地的權力所運用的操控工具隨著科技發展更趨強勢難擋,中共中國這方面亦已超英趕美了。今天的香港,權力維穩手段白熱化,再度釀造文革式手段以分化社會,人們互相傾軋「你才是弱智呀!你才被洗腦呀!」究竟如可才搞得清楚何謂「被洗腦」?根本是喝醉的人總說自己沒有醉,還要指別人才醉一樣。很多很多人都爛醉於自己所認知的生存價值觀,如蛙如醉於溫水瓦窩裡這安舒區,還以為是在享受溫泉浴,指責那些要打破瓦窩的覺醒蛙。有些溫水蛙覺得無能為力,怕冒險失敗會立即被劏肚虐待而死,倒不如舒舒服服浸在酒釀溫泉裡醉死吧!別叫醒他們面對恐怖真相,他們受不住。
回看這部經典,我們會取笑電影的低成本製作,似Cult片,同時又驚嘆於主題思想的宏大。我們真的覺得有驚嚇氣氛,同時又好好笑,但主要是我們自己的額外閱讀,覺得女主角貌似男人反串,還有她那行動兇狠卻語調溫柔的大反差。男主角本身是摔角選手,那一段同朋友扭打的戲,似有武術設計,雖然好看,但略為過長,似乎想給他們show off 一下。
我們會期待特效水準更高和情節訊息更完整的現世代翻拍版。導演和編劇都是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改編自1963年短篇小說《Eight O'Clock in the Morning》。這導演似乎愛拍驚慄科幻片,例如科幻電影史上非常重要的《Tron》(1982年,首套使用電腦特效的電影)及《Mars Attacks!》(火星人玩轉地球|1996年),都係思想十分前衛的科幻概念電影。看看他的作品表隨手一堆名字就知是科幻片,例如《黑星球》(1974)、《The Thing》(突變第三型|1982)、《外星戀》(1984)、《沉睡百萬年》(1987)、《穿牆隱形人》(1992)等等。也許當中已混入《
They Live 》的續集了。
我們會繼續接受挑戰,看著洗腦電影來訓練反洗腦能力。
泣泣樣樣文◣ 小戲鬼主持 麥璇子~ 活動主辦◣ 在在〉藝哲•心體•煉戲道場
\泣泣樣樣好很小戲茶會/
品茶品水,賞光賞影,好很小戲結共識~ 在在 會員文化交流會,投入可歌可泣的影音藝術,不拘泥於揖揖讓讓之交~ 一齊鑑賞一齊傾偈,通過經典電影來刺激思考,泣泣樣樣發表心聲,發現藝術訊息。藉著追求揭示真相的藝術思維,來回看見世界,從中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