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科技帶來便利 但亦 造成困境局勢

更新於 2020/09/2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遙想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時期,當時能用數據機撥接上網,瀏覽著文字與 ASCII 碼組成的「類圖片」,彷彿就像接觸了什麼大未來一般的新奇。上大學後使用著學校便利的校園網路服務,經常還要與宿舍的「網管」鬥智,一旦網路斷線,就要緊迫盯人似的追著網管解決,甚至就自己動手來搞定。漸漸的也培養起了對電腦硬體、網路架構...等的興趣,甚至間接影響了第一份入職工作的選擇。
印象最深的是某一天晚上,在電腦上瀏覽著 BBS,有那麼一個瞬間忽然覺得自己從此可以有一個「可靠」的後台,那就是浩瀚無垠的網路了!因為所有需要的知識與信息,只要懂得搜尋的技巧,就可以又快又準確的找到需要的信息。那時候深刻覺得為什麼需要圖書館呢?有網路不是什麼都可以解決了嗎?
然後,就打臉自己了~
年少時不知道時間的寶貴,輕狂的覺得世界圍繞自己而轉!但是真實的文字透過油墨印刷到紙張上,分送到書店後,打開書本一頁一頁的翻閱那種真實的指尖觸感與淡隱的油墨與紙張味道,形成了閱讀實體書本的完整體驗。而科技儘管真正帶來了便利,卻也一路以來伴隨著爭議而生。
猶記得 Google 剛剛推出 Gmail 服務時,還限制著需要收到邀請碼才能取得一個自己的帳戶,當時申請到之後,又再次為科技帶來的便利懾服。後來這些科技巨頭一個接著一個問世,當然也很多隨著歷史的洪流沖刷而消逝在你我的記憶之中。
社交平台興盛,也隨時即時通訊的日新月異更新,在這幾年全面顛覆了你我的生活體驗。從早期的 ICQ、MSN、Skype...等開始,到後來的 WeChat、LINE、Snapchat、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等,以及透過照片分享自己生活的 instagram 與透過影片分享的 YouTube,這些服務快速崛起,並且形成了壟斷般的巨大帝國般宰制力!
一開始的用戶們,只覺得能免費的使用 google 搜尋、YouTube 看影片、LINE / WeChat 傳信息、instagram 濾鏡發佈有質感的照片、facebook找到過去失散的同學...等一系列「免費」服務,於是心甘情願的雙手奉獻自己的個人信息。換來的是每一個帳戶自己不同的所謂「客製化」的廣告推送。有沒有發現只要自己稍微搜尋一下某個品牌產品,即使並不是要購買,但就是會讓 facebook 中間穿插的廣告出現相關的產品推薦。
是的,你的資料都已經不是你的資料了
這一些背後運作的機制,都有著複雜而微妙的設計與科學、心理學...等的相互串連,這些巨擘們利用你我註冊時勾選的「同意」上面的一堆條款,讓我們自願授權我們在網路上的行為特徵給予平台作為分析使用。平台們利用這些特徵開始分門別類,幫每一個網路上的帳號都貼滿了專屬的屬性標籤,然後把這些數十億的用戶成為得以「精準」投放的用戶,將此轉換為販售給廣告主們的訴求賣點。而且,是真實有效的!
那些過去傳統媒體,例如:報紙廣告、傳單DM、電視、電台...等,都尚且無法精準到每一個用戶的個人特性而為廣告主將「需要的信息傳送到最有可能購買的消費者手上」,現在由網路巨頭們透過這一系列的發展路徑逐步演變成為目前恐怖且幾乎無法逆轉的商業模式。儘管所謂的 Old money 並不了解,但也真的不需要了解,因為透過金融與投資的手段,最終還是得以讓新興的產業為之創造持續豐厚利潤,那就夠了。
類似「共犯」的困局
而上述的困境,其實每一個參與者,包含你我都一樣,我們都是共犯。是我們共同把這樣的商業模式創建起來,並且鞭策著這些巨頭必須更進一步的賺更多錢,於是這些聚集了幾乎是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的企業,就用著更極端的方式催生出更偏激的方式來讓用戶深深陷入其中不可自拔。造成的結果就是大家更離不開手上的螢幕,每天一篇又一篇的刷著信息,想要用更美(卻也更偏離真實)的照片獲取更多的「讚」,找到與自己想法理念相近的群體後相互「取暖」獲得更多彼此認同。而隨之產生的副作用是身體健康出了狀況,心理上更渴望看到儘管沒有一點意義的新信息,同溫層帶給自己的溫暖讓自己舒服到不想離開最後卻忘記了這世界原本就是個多元包容共存的共同體,而不應該是彼此仇恨敵視的對立面。
這些普遍的狀況,或許身為成年人的你我,還能用著人生經驗做自我調整與控制,但對於原生於網路世代的Z世代族群們,他們出生於網路爆發後的年代,重要的學習成長期則是社交平台爆發的同時期,於是他們自小拿著智能手機,用各種不同的 app 與同儕們溝通交流,但他們不知道克制,也沒辦法自制。學校的師長們每天只有八個多小時相處,其餘的家庭時間家長們也未必能引導予相對正確的方式。(相對,是因為或許這樣可能並沒有錯~)於是新世代的孩子們完全就沉浸沉迷了,諸如透過 AI 將「你想看的信息打包推送給你」的服務,背後其實等於「過濾你不想看的信息,同時也讓你的視野更為狹隘」的狀況,在你我都可能忽略的情況下就這麼滲透進我們手機 app 之中了。
該怎麼辦?
很抱歉,我也不是個「懶人包」達人,沒辦法給你一個「一句話就說清楚的解決之道」。因為這個現象,或說是困局,是一點一滴逐步堆疊搭建而起,且幾乎是全人類社會共同參與形成的,我們不可能因噎廢食般的回到原始時代重新開始一次,只能用更聰明且積極正向的方式來嘗試改變。或許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很小,呼聲很低,但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總有可能讓這些呼籲,被該被聽到的人知曉。

P.S - 本篇是寫於近日多次討論到「同溫層」效應,以及觀看了 The Social Dilemma 紀錄片後的一些反芻。狗吠火車,火車雖不會停止,但總會讓車上的或許幾位乘客看到,激起的漣漪也許就有那一點點波動形成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昨日開始就陸續有各種媒體提醒今日(9/21)為災害防救日(現稱為防災日),在上午的9:21準時推送緊急應變信息警報到手機裝置上。意旨在提醒大家隨時注重防災概念,畢竟身處太平洋海鏈第一排,又是颱風特別愛侵襲的選擇對象(除了今年有點奇妙的都繞開了,之前也寫了篇文章可見此:https://matters
在各派宗教的教義中,經常會聽到人這一生都是來多修善積德,為得是將來能上天堂或是免於墮落地獄受苦受難。另外經常也被告誡這輩子就是要來化解前幾輩子欠下的罪孽,因此要多付出,多淡然的面對苦難。 而如同一件事情的正反兩面一般,在人世間也一樣有好有壞,有循循善誘的天使也有誘惑著你的魔鬼!育兒經中總是大言不慚
又回過頭,看了前面一系列的 [Road Trip] 文章,其實每天發生與遭遇的事情,以及當下的情感實在太多太豐富,很多都沉澱到自己的心靈深處,能真正被寫出來的,恐怕不及萬分之一吧? 過去有一年突發奇想,帶著母親在美國開車旅行。對長輩來說搭車說累也是辛苦,但是可以一點一滴的用自己的眼睛看著異域風情,
當在家時,會餉往著外面花花草草的美麗風光。但當出門在外時,又會想念著家裡的一切。這是永恆的旅行者矛盾,也代表了人類是多麼群居的生物呢!
儘管已經走到了台東市區,卻依然覺得沒把靠著海岸邊的 台11 線全部「踩踏」到一次就覺得有點可惜!於是利用較休閒的一天,往回程去把 成功 到 台東市 之間的海岸公路都補齊了。當然,其實要點是想去看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的一些藝術家作品。
隨性之旅,最重要的應該是「心境」的自我調適。 過去很習慣所有計劃妥妥當當,每天有個長長的 List 似的,一項一項「照表操課」,好處顯而易見的是可以事先弄清楚什麼時候往什麼目標過去要看到什麼東西,加上自己習慣會有各種「備案」,即使遇到各種意外突發也都可以輕鬆的無縫切換。另外是...
從昨日開始就陸續有各種媒體提醒今日(9/21)為災害防救日(現稱為防災日),在上午的9:21準時推送緊急應變信息警報到手機裝置上。意旨在提醒大家隨時注重防災概念,畢竟身處太平洋海鏈第一排,又是颱風特別愛侵襲的選擇對象(除了今年有點奇妙的都繞開了,之前也寫了篇文章可見此:https://matters
在各派宗教的教義中,經常會聽到人這一生都是來多修善積德,為得是將來能上天堂或是免於墮落地獄受苦受難。另外經常也被告誡這輩子就是要來化解前幾輩子欠下的罪孽,因此要多付出,多淡然的面對苦難。 而如同一件事情的正反兩面一般,在人世間也一樣有好有壞,有循循善誘的天使也有誘惑著你的魔鬼!育兒經中總是大言不慚
又回過頭,看了前面一系列的 [Road Trip] 文章,其實每天發生與遭遇的事情,以及當下的情感實在太多太豐富,很多都沉澱到自己的心靈深處,能真正被寫出來的,恐怕不及萬分之一吧? 過去有一年突發奇想,帶著母親在美國開車旅行。對長輩來說搭車說累也是辛苦,但是可以一點一滴的用自己的眼睛看著異域風情,
當在家時,會餉往著外面花花草草的美麗風光。但當出門在外時,又會想念著家裡的一切。這是永恆的旅行者矛盾,也代表了人類是多麼群居的生物呢!
儘管已經走到了台東市區,卻依然覺得沒把靠著海岸邊的 台11 線全部「踩踏」到一次就覺得有點可惜!於是利用較休閒的一天,往回程去把 成功 到 台東市 之間的海岸公路都補齊了。當然,其實要點是想去看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的一些藝術家作品。
隨性之旅,最重要的應該是「心境」的自我調適。 過去很習慣所有計劃妥妥當當,每天有個長長的 List 似的,一項一項「照表操課」,好處顯而易見的是可以事先弄清楚什麼時候往什麼目標過去要看到什麼東西,加上自己習慣會有各種「備案」,即使遇到各種意外突發也都可以輕鬆的無縫切換。另外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談談上網經驗和網路交友。 我是在國中時期開始是用網路的,大概已經三十年了,那時候是撥接的年代,以秒計費的網路費用很貴,而且爆慢,不用就要馬上切掉,如果忘了切掉,當月費用會很嚇人。 別說上網了,同學中家裡有電腦的幾乎沒有,等到大多人有電腦和能上網時大概在我五專畢業後了,五專如果要做報告,班上同
Thumbnail
今天我們用電腦上網,用智慧手機上網,用ipad上網,似乎是很尋常的事,連小學生都會上網。 可是在30年前,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記得民國80年左右,我用2400bps數據機撥接網路,速度很慢。那時候台灣剛有網路,是台灣學術網路。   當時沒有全球資訊網,沒有任何網站。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常常覺得現在這世代開直播的人自然而然的做直播這件事,從一開始不明白的這東西誰看,到現在自己只看人開直播,我分析了我這時間的轉變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談談上網經驗和網路交友。 我是在國中時期開始是用網路的,大概已經三十年了,那時候是撥接的年代,以秒計費的網路費用很貴,而且爆慢,不用就要馬上切掉,如果忘了切掉,當月費用會很嚇人。 別說上網了,同學中家裡有電腦的幾乎沒有,等到大多人有電腦和能上網時大概在我五專畢業後了,五專如果要做報告,班上同
Thumbnail
今天我們用電腦上網,用智慧手機上網,用ipad上網,似乎是很尋常的事,連小學生都會上網。 可是在30年前,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記得民國80年左右,我用2400bps數據機撥接網路,速度很慢。那時候台灣剛有網路,是台灣學術網路。   當時沒有全球資訊網,沒有任何網站。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常常覺得現在這世代開直播的人自然而然的做直播這件事,從一開始不明白的這東西誰看,到現在自己只看人開直播,我分析了我這時間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