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Social dilemma:只有兩種產業會做消費者的使用者,一個是毒品一個是軟體。

2024/03/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世界上只有兩種產業會稱消費者為使用者,一個是毒品,一個是軟體」


片中所邀請的訪談對象都是矽谷巨頭公司的前骨幹成員以及相關成員,包括:Facebook、Google、Instergram等。以前我只單純的認為社群媒體對人們有害,會產生焦慮、憂鬱、麻痺等,卻從未想過若把眼光放的更長遠一些,若用心的觀察,或甚至不需要到用心的程度就能發現,它甚至會劃分化人群產生同溫層效應,激起人性的黑暗面:二元對立、激化、虛榮、忌妒、貪婪、暴力,到最後我們成了一個個思想被僵化的商品,被明碼標價著。也從未想過矽谷的一個工程師團隊新增的一個小小功能就可以操縱幾億人的思想乃至行為。


一開始影片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點:「If you’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社群媒體將使用者的時間乃至個人資料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而平台為了更多商業利益,就會不擇手段地抓住使用者的注意力,導致我們對其上癮。而這些公司要如何讓使用者在他的平台上花更多時間?答案是:監控,其實也就是大家所認知的大數據演算法。要知道,大家在網上的所有行為都遭到監視、追蹤、測量以及預測,而你所停留的時間、按讚、留言都將使他們的預測模型越來越精確。最有趣的是,那些開發出這些軟體的人雖然知道這些背後的黑幕,仍是對它們自己所開發出的產品上癮,如影片中所說:「這些公司裡只有少數人知道它運作的方式,但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完全了解。」這充分顯示了,這已經不是由人類操縱科技的年代了,相反的,是我們被人工智慧所操縱,人類無法掌握自己要接收什麼資訊,因為這些資訊是由人工智慧所掌控。

raw-image

談到上癮,就必須要提到社群媒體對z時代年應人的影響,自從社群媒體出現在手機上後,青少年的自殺率比以往上升了70%。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我們這個世代的人更脆弱、焦慮、更加憂鬱,我們會從貼文的按讚人數、生日的限時動態數、留言數,判斷自己受歡迎的程度,但是試著反問自己,那些送給你「祝福」的人又有多少人是真心祝福你的?你們之間的友誼會持續一輩子嗎?除此之外,當你看見你比你優秀很多的人不會自卑、焦慮嗎?單就外貌來講,中國牆內研發了一個詞「容貌焦慮」,這已經充分展示社群媒體已經對於人們的內心、自信以及現實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raw-image


除此之外,社群媒體更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自己被這些溫暖卻堅硬的外牆包圍住,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無法接受持相反立場的想法、意見,同溫層建立了一個幻覺世界,讓你更加確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即使世界上根本無「正確」一說,而當你處在那種情況時,就容易被操弄。影片中舉了一個例子,政治客進入陰謀論社團,例如:相信地球是平的,假如裡面有100個人,再用推薦系統接觸1000個人,使用這種陰謀論接觸更多這種人,對於政治客、陰謀論者是相當有利的。而這種同溫層的效應,甚至會分化族群和族群,若是我們讓某一族群相信某一個謊言,那有可能會引發各種對立。從男女平等到價值觀,甚至是引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難道這是我們想要的嗎?


設想一下,單這種私人的營利公司就可以對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習慣,若是由獨裁者獲致激進份子拿到這種權力會怎麼樣?他們可以輕易地操控人麼的一言一行,也監視人們的言行舉止,只要一出現與自己政權敵對的相關評論,馬上就可以剷除異己,這就讓我聯想到了中國的微博,不正是如此?容不得批評共產黨的任何政策,就像上海的四月之聲,不過是描述上海所發生的慘況,活生生的人被送進焚化爐、無人管的寵物狗被打死、糧食不夠等窘境,而這些事實卻遭中央清除封鎖。


「如果你就在母體裡面,要怎麼從母體中醒來。」


這句話引用了駭客帝國裡的核心思想,或許我們沒辦法從這個幻境醒來,但希望我們可以對此抱有警覺之心。




21會員
34內容數
這裡是屬於我的生活紀錄,有朋友、家人,有風景、路人,有體悟,有成長,看到什麼便想著寫下來,或許於你來說不過是一篇普通的散文,對我來說卻是讓我持續成長的動力,讓我重溫,使我靜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