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英文、日文、客家、台語、原住民語、無論哪種都一樣,若不懂語言的意思,不會知道歌曲的要傳達的思想。人聲演唱就成了樂器的一種,變成像是聽演奏樂曲的狀態。
華語是本人聽歌主要大宗、台語多少因為長輩關係、英文日文這些則是配合播放量與熱門話題性才有機會,近期學著聽粵語外,其他的就靠緣分了。
認真想想,關於原住民語系的歌曲,我聽得真的沒幾首。除了近日金曲獎的阿爆外,回想了一下、自己曾聽過的原住民語系歌曲量,真的就同他說的:「在台灣其實原住民只有佔人口的2%,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們是比新住民還要少的。」
當年王宏恩與張惠妹合唱了《巴冷公主》,認識了王宏恩這位歌手,輾轉中找到一首由布農族的母語唱的《月光》。當然這首也有中文版。
雖然失去的依靠,我們仍然感到快樂。
因為我們還有月亮。
雖然失去了立足的地方,我們仍要感到安慰。
因為我們仍有企盼。
若說近年比較有名的,應該是由魏德聖執導的〈賽德克‧巴萊〉中的主題曲,由數十人合唱的《看見彩虹》。小小聲告白、林慶台老爺子好帥。
告訴每個孩子生生不息
要活得像個真正的賽德克
我們死去的靈魂
會在山林裏頭陪著你們
你們看美麗的彩虹
是祖先在召喚我了
這一首應該算是我第一次、完整聽到原住民語系的歌曲,收錄在〈阿妹妹〉的第一張專輯,看一下詞曲是他們母親大人的名字,原生家庭的歌聲天賦呀。
別忘了將光榮的傳統
一代接一代
傳承給子子孫孫
綿延不斷
沒有要因此而多加推廣原住民語的歌曲,聽歌態度採隨遇而安,有緣的我就能遇到、不拒絕不強求。金曲獎後續延伸了很多的話題與爭議,雖然覺得可惜、但也不是不能理解,畢竟本就沒有〔甚麼歸甚麼〕的那麼直接簡單。
最後、那些紛紛擾擾、套一句馬世芳說的:「講半天不如聽音樂…要討論,至少至少至少,總要聽過一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