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強效類固醇 ~地塞米松 : 救了他,也傷了他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昨晚看到Trump他一下子,發了10幾段Twitter ,我心想這應該是強效類固醇,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的副作用吧?常會令我的重症病人會有「超有精神」、「燥動難安」...才一直同一個事物,會反覆高頻率去衝動爆發的執行....
Trump他一下子,發了10幾段Twitter

今天早上看到報紙標題:Trump說自己: [ 比20年前的他更好...] 我心想,除非他在撤謊,如果他這句台詞是真的,那真的驗証了強效類固醇,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的其中一個副作用跑出來:【well being sensation, ‘精神特好’的感覺」。
我重症病患用了此藥,會【很high、很自我感覺精神特別好】(通常病患本人和家屬,會自我解讀病情獲得控制了...)
殊不知,我重症醫師平常不太會使用 強效類固醇地塞米松 ( Dexamethasone ),我們僅在兩種特殊情況,不得不為之下,才會使用:
A.重症患者,急速搶救其生命
B.重症安寜,末期患者,緩和醫療使用。

A.重症患者,急速搶救其生命

前者,因為免疫細胞風暴,我們不得不使用,先把風暴解除,再又一一攻破對手的戰疫。
近日一直被問,Trump先生是不是重症病況?
1.又老,又胖:兩大高危險因子就在Trump身上
年紀越大,您因為COVID-19而患重病的風險越高。例如,50多歲的人重病風險比40多歲的人更高。同樣地,60多歲或70多歲的人比50多歲的人重病風險更高。以美國自己為例,每10死亡的重症,有8個人都是超過65歲以上的老人,而Trump先生,他本身今年74歲!
法國重症研究發現COVID 19 重症的族群,年齡已經不是原因之一,發現這些重症患者都有「體重過重、肥胖的狀況」。肥胖病人感染 2019 冠 狀病毒病後需入住加護病房治療的風險較 非肥胖病人高 74% ,而死亡風險也高出 48% 。
2.血氧濃度跌至93%
所以Trump先生 【又老、又胖】 2大危險因子下,發病才一開始,發燒、咳嗽,就馬上合併了血氧濃度跌至93% (正常健康的人:98-100%)
這些代表,身體肺泡受到大量病毒攻擊,再加上老人的免疫力因年齡增長而下降,面臨外患時,會一時無法抵擋的。再因老化的現象,器官的功能,已不再如年輕人一樣的好,只要受到外來病原菌侵襲的時候,身體應付能力也就不好了。也就是說馬上血氧濃度下降了。
3.使用了地塞米松抗疫
這是第一種被證明【強效類固醇[地塞米松],可減少COVDI 19 死亡風險】的冠狀病毒治療、英國政府,已經立即授權使用治療重症病人...BECAUSE :

重症插管者:
對於使用呼吸器的患者,它將死亡風險從40%降低到28%。
需氧氣補助者 ( Trump就是這個 )
對於需要氧氣的患者,它將死亡風險從25%降低到20%。
但是記得,此類的強效類固醇[地塞米松],似乎對那些不需要呼吸輔助、症狀較輕的人沒有治療效果
多項研究顯示,這種強效類固醇地塞米松 ( Dexamethasone )對輕症患者反而有害,因為會抑制患者自身的免疫反應。
以上三種出現的情況
Trump先生是不是重症病況?
答案:YES !
未説強效類固醇地塞米松 ( Dexamethasone )在重症安寜,末期患者,緩和醫療使用前,我們先説強效類固醇在重病人,的常見副作用:
胃口大開,精神很high
燥動不安
失眠
頭痛,眩暈
情緒不穩
表格中出現的"I never felt better in my life "有沒有類似Trump他說過:「狀況比20年前更好」更好...懂英文,自己看一下 ,很多 “起笑”的副作用...
他不説這句台詞還好,一説,嘿嘿,我們專業人士馬上知道,使用的類固醇副作用,在他的身上出現了⋯⋯

B.重症安寜,末期患者,緩和醫療使用。

我用強效類固醇地塞米松 ( Dexamethasone )就是用其主要副作用,使瀕死病人或末期患者有了‘年輕化’、‘精神特好’的感覺,在生命結束前,達成緩和醫療作用。
(Dexamethasone use in hospice may promote a sense of well-being and reduce fatigue in patients at the end of life)
在紐西蘭的安寧緩和醫療,近65%末期患者,會使用強效類固醇地塞米松 ( Dexamethasone ),以增加食慾感覺、憂鬱、疲憊、昏昏欲睡的狀態⋯⋯
“We do use them a lot for a sense of wellbeing but looking at appetite as well. That is the reason we prescribe them. To try and improve appetite ...

我重症醫療,什麼時候使用

強效類固醇地塞米松 ( Dexamethasone )

1.解除細胞風暴,在生命重症轉彎處,搶救回生命
2.緩解生命末期的安寧醫療,使生命在終點,能平安順利一生。

Trump是人類,不是神類

我們共同祝福老人家,未來7-10天內
尚屬病情未穏定情況,可以渡過其重病狀況。
強效類固醇[地塞米松] 對於重症血氧濃度不足者,確實救了他
但由於是屬於 " 高劑量的類固醇" 也傷了這老人家
尤其是食慾超好、精神超好的...老人 [ 身心靈 ] 也許正受創中 ...
[ 身心靈 ] 正受創的他,今天早上還在臉書跟推特上說 : 「新冠肺炎對多數人不致命...」
然後馬上就被臉書刪文了...😏😉😉😉😩😩😩🙈🙈🙈🙈🙈
可憐[ 身心靈 ] 正受創的老人呀👴...

身體,病毒傷害!

心理,藥毒傷害 !

祝福他老人家,早日康復...
(他近日應是【失眠中】吧...其實不是VOTE的問題,而是強效類固醇[地塞米松] 副作用...)


參考 :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85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昨天閱讀一篇芬蘭研究於2020年10月1日,發表在國際期刊‘Frontier in Pachology’ 的研究,有關2020年,人們如何被COVID19 影響睡眠和夢境? 這真是太有趣了?我們一直以為COVID19 只影響到確診病例的身體,殊不知在COVID19 的籠罩下,我們的「身心靈」,早
    我們平常都會將持續【咳嗽】,【發燒】和【嗅覺喪失】,視為covid-19的三大症狀 那是醫者主觀的強硬的認知。 其實人們都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同輕重症狀,包括偏頭痛。 ,肌肉疼痛,疲勞,腹瀉,意識錯亂,食慾不振,呼吸窘迫等。 疾病的進展及其後果在人與人之間也有很大不同,這可以從輕微的流感樣
    COVID19 和其他病菌的共同感染(Co infection) 別以為,COVID19 只會併發流感病毒而已 那些伴隨著COVID19 而來的是一大堆的病菌趁機而入,這些東西才要命。而不是只有流感病毒🦠而已。 很多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引發了重症狀態,最後通常死於 :  1.發炎風暴
    最近大家都陸續報導,很多外勞都想偷渡到臺灣、什至全球各地,在疫情大流行下,全球各地政府忙於處理COVID19 防疫工作,對於「邊界」防範措施很嚴苛,但是寬闊的邊界線,根本就是防不勝防。 E 邊界全方位防堵 在節目中,多次提醒,我們的疫情能不能成功,就是看【邊界防堵牆】,高不高、厚不厚,缺口大不大。
    9月8日,國際期刊新英格欄 ( NEJM ) 發表一篇COVID19 疫苗的文章,其開宗名義的第一段寫著:“When Will We Have a Vaccine?” —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Covid-19 Vaccination
    一般疫苗或藥物的研發 在通常情況下,如果想完成新藥前期開發,往往需要花費 【1~10 年】。這期間,研究人員不僅要尋找各種有療效的化合物,還要逐一確認試劑和反應序列。 但完成研究開發還不夠,之後新藥還需要進行臨床試驗和上市審批,又會耗費數年。總體來看,每個新藥從開始研發到最終上架,基本耗時都在
    我昨天閱讀一篇芬蘭研究於2020年10月1日,發表在國際期刊‘Frontier in Pachology’ 的研究,有關2020年,人們如何被COVID19 影響睡眠和夢境? 這真是太有趣了?我們一直以為COVID19 只影響到確診病例的身體,殊不知在COVID19 的籠罩下,我們的「身心靈」,早
    我們平常都會將持續【咳嗽】,【發燒】和【嗅覺喪失】,視為covid-19的三大症狀 那是醫者主觀的強硬的認知。 其實人們都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同輕重症狀,包括偏頭痛。 ,肌肉疼痛,疲勞,腹瀉,意識錯亂,食慾不振,呼吸窘迫等。 疾病的進展及其後果在人與人之間也有很大不同,這可以從輕微的流感樣
    COVID19 和其他病菌的共同感染(Co infection) 別以為,COVID19 只會併發流感病毒而已 那些伴隨著COVID19 而來的是一大堆的病菌趁機而入,這些東西才要命。而不是只有流感病毒🦠而已。 很多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引發了重症狀態,最後通常死於 :  1.發炎風暴
    最近大家都陸續報導,很多外勞都想偷渡到臺灣、什至全球各地,在疫情大流行下,全球各地政府忙於處理COVID19 防疫工作,對於「邊界」防範措施很嚴苛,但是寬闊的邊界線,根本就是防不勝防。 E 邊界全方位防堵 在節目中,多次提醒,我們的疫情能不能成功,就是看【邊界防堵牆】,高不高、厚不厚,缺口大不大。
    9月8日,國際期刊新英格欄 ( NEJM ) 發表一篇COVID19 疫苗的文章,其開宗名義的第一段寫著:“When Will We Have a Vaccine?” — Understan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Covid-19 Vaccination
    一般疫苗或藥物的研發 在通常情況下,如果想完成新藥前期開發,往往需要花費 【1~10 年】。這期間,研究人員不僅要尋找各種有療效的化合物,還要逐一確認試劑和反應序列。 但完成研究開發還不夠,之後新藥還需要進行臨床試驗和上市審批,又會耗費數年。總體來看,每個新藥從開始研發到最終上架,基本耗時都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在這其中最令醫師傷腦筋的就是過敏反應,尤其是藥物過敏不良反應。因為醫師開藥本來是為了治療疾病,但在此同時,卻對於某些人可能會產生急性(第一型)或慢性(第四型)過敏反應,造成患者健康甚至生命上的威脅...
    Thumbnail
    類固醇在皮膚科的領域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但治療效果良好,更是某些皮膚疾病的唯一治療藥物。但民眾往往一聽到類固醇就很擔心,以為用了號稱「美國仙丹」的類固醇就會產生許多副作用,而產生許多恐懼。
    我小時候膝蓋有受傷留下了一個小疤,但隨著時間過去,這個疤到最近甚至會癢會痛,我就去看了皮膚科。醫生看過之後就幫我打了類固醇,然後護理師幫我貼上很多層透氣膠帶,說如果有去疤凝膠的話也可以一起用效果會更好。回家之後因為懶得換,他還沒掉我就不撕掉。結果過幾天超癢,實在受不了我就傳賴問護理師怎麼辦?護理師說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主要會圍繞在氣喘的簡介、常見症狀、常見藥物以及相關的迷思破解。 當出現咳喘、喘鳴聲、甚至呼吸窘迫等典型氣喘的症狀之後,家長通常會趕緊帶孩童去看醫生,醫生會根據孩童的病程發展及嚴重度選用最適合的藥物。氣喘的藥物分成兩大類...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到類固醇其實是身體原本就會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當人類發現之後,就一直想辦法把它的結構做些改變,以增強臨床效果與增長發揮時間,這樣的好處就是治療效果會越來越好,但缺點就是一旦長期使用,就可能造成上癮、依賴與副作用。
    Thumbnail
    談起類固醇,有些人很害怕,有些人很驚恐,有些人很需要,有些人避之惟恐不及。類固醇最早的名稱為「腎上腺皮質激素」,簡單說就是身體內腎上腺皮質區所分泌的荷爾蒙。既然身體就會自行分泌,為什麼有些時候還需要外用或口服呢?為什麼市場上還會有這麼多人對於類固醇有不少誤解呢?
    Thumbnail
    寶寶長口水疹了,醫師開了藥膏給我擦,可是上網一查是類固醇的藥膏,究竟類固醇的藥膏,可以使用在小孩嗎? 外用的類固醇藥膏,就跟彩虹一樣,依照強度分成七類:1最強,2次強......7最弱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在這其中最令醫師傷腦筋的就是過敏反應,尤其是藥物過敏不良反應。因為醫師開藥本來是為了治療疾病,但在此同時,卻對於某些人可能會產生急性(第一型)或慢性(第四型)過敏反應,造成患者健康甚至生命上的威脅...
    Thumbnail
    類固醇在皮膚科的領域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但治療效果良好,更是某些皮膚疾病的唯一治療藥物。但民眾往往一聽到類固醇就很擔心,以為用了號稱「美國仙丹」的類固醇就會產生許多副作用,而產生許多恐懼。
    我小時候膝蓋有受傷留下了一個小疤,但隨著時間過去,這個疤到最近甚至會癢會痛,我就去看了皮膚科。醫生看過之後就幫我打了類固醇,然後護理師幫我貼上很多層透氣膠帶,說如果有去疤凝膠的話也可以一起用效果會更好。回家之後因為懶得換,他還沒掉我就不撕掉。結果過幾天超癢,實在受不了我就傳賴問護理師怎麼辦?護理師說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主要會圍繞在氣喘的簡介、常見症狀、常見藥物以及相關的迷思破解。 當出現咳喘、喘鳴聲、甚至呼吸窘迫等典型氣喘的症狀之後,家長通常會趕緊帶孩童去看醫生,醫生會根據孩童的病程發展及嚴重度選用最適合的藥物。氣喘的藥物分成兩大類...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到類固醇其實是身體原本就會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當人類發現之後,就一直想辦法把它的結構做些改變,以增強臨床效果與增長發揮時間,這樣的好處就是治療效果會越來越好,但缺點就是一旦長期使用,就可能造成上癮、依賴與副作用。
    Thumbnail
    談起類固醇,有些人很害怕,有些人很驚恐,有些人很需要,有些人避之惟恐不及。類固醇最早的名稱為「腎上腺皮質激素」,簡單說就是身體內腎上腺皮質區所分泌的荷爾蒙。既然身體就會自行分泌,為什麼有些時候還需要外用或口服呢?為什麼市場上還會有這麼多人對於類固醇有不少誤解呢?
    Thumbnail
    寶寶長口水疹了,醫師開了藥膏給我擦,可是上網一查是類固醇的藥膏,究竟類固醇的藥膏,可以使用在小孩嗎? 外用的類固醇藥膏,就跟彩虹一樣,依照強度分成七類:1最強,2次強......7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