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分析台海局勢:環繞著台灣的「四個模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戰略模糊

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時候,有進一步用「台灣關係法」來做補救,對台海情勢表達嚴重關切。
事實上,美國與中共建立外交關係的時候,一直有一個前提或條件:兩岸之間的政治分歧必須以和平手段來解決。但是,美國在台海周邊的軍事介入程度,並沒有明確表態,美國稱之為「戰略模糊 strategic ambiguity」。
美國過去利用戰略模糊的策略,維持台海現狀。
在實際操作上,美國這個戰略模糊同時針對海峽兩岸:一方面讓中共擔心美軍非常可能會介入,於是須要不斷來猜測美國的動向,在沒有把握之前不敢輕舉妄動,也就在效果上起到牽制與嚇阻中共對台動武的作用;而在另一方面,又讓台灣這邊覺得美國不一定會介入,於是可以嚇阻台灣衝向獨立。這樣的兩面性構成了戰略模糊,讓美國有彈性,又可以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台海現狀,最符合美國的利益。
這是環繞著台灣的第一個模糊,發生在美軍的整體戰力遠遠超過共軍的時代。

政治模糊

「一中各表」只是美國和中共在和解年代的產物。
第二個模糊是政治模糊。在1992年時,兩岸關係上有一個所謂的「九二共識」,核心概念是「一中各表」,這也是一個模糊性,就是說,我們這邊把一個中國解釋為中華民國,對岸那邊把一個中國解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各說各話。
一中各表的背後,是中國那邊強調「台灣沒有法理獨立(不獨)」,而台灣這邊強調「台灣存在事實獨立(不統)」,也就是在台灣定位上有兩面性或模糊性,構成台灣的現狀(不武,或和平)。
但是,這個平衡是美國與中共處在和解年代的產物。

武統模糊

現在,美中關係轉成對抗。中共實力大增,要挑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霸權。於是,先以軍機與軍艦繞行台灣,最近乾脆以軍機闖過海峽中線,並宣稱不存在海峽中線。這樣的挑釁動作讓台灣感受到武力威脅,因為所謂挑戰海峽中線的演習與訓練,有可能常態化,然後有突然偷襲的風險。
近年來中國解放軍實力大增。圖為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
與此同時,大規模部隊的演習,尤其是搶灘登陸的奪島演習,卻選在雷州半島西邊,還有渤海灣這樣的內海,離台灣很遠,台灣對面的福建沿海地區則缺乏大規模部隊的調動,這些動作都不像是要對台灣動武。
中共這邊把軍事演習搞成兩面性或模糊性,要讓美國與台灣去猜,我稱之為「武統模糊」,到底要不要真的在台海開戰讓你去猜。這是第三個模糊。
2019年的1月2日,習近平單方面把九二共識解釋成只有一中,沒有各表,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這就是說,一中各表的模糊性拿掉了。
這就打破了前兩個模糊性所構成的美國與中共之間的「創造性的平衡」(creative balance),美國的應對於是出現了新的局面,那就是:「你模糊,我就模糊,你清晰,我就清晰」。美國針對中共最近的軍事演習也展開針鋒相對的演習,規模甚至超過共軍,擺出一副敢於火車對撞的姿態,寸步不讓,要預防中共的假戲真作。簡單講,美國由戰略模糊逐漸走向戰略清晰。

建交模糊

到了今年九月,美國開始派部長級官員來台灣訪問,提升與台灣的官方接觸,算是落實「台灣旅行法」。就在媒體開始猜測美國可能要跟台灣恢復外交關係的時候,外交部長吳釗燮反而發言,宣稱台灣暫時不主動尋求與美國發展全面外交關係。
客觀地說,美國與台灣的現狀是沒有邦交之名,但是越來越有邦交之實。到底美國與中華民國之間會不會恢復外交關係?這個議題現在華麗轉身成最新的模糊性,要讓中共去猜,我稱為「建交模糊」,算是第四個模糊。
之所以會有這個建交模糊,是因為當美國逐漸轉成戰略清晰的時候,他擔心台灣這邊會被寵壞,把美國拖下水,讓美國變得很被動。於是,為了讓美國放心,台灣這邊表現出節制,在建交問題上看美國的信號就好,把麻煩製造者的角色讓中共去演,以爭取美國的信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4K會員
943內容數
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培養更全面的投資思維,行情會有波動,只有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不斷累積下去。帶你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像經濟學者一樣思考」的秘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嘉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共搞出病毒擴散這招,會讓他自己付出哪些代價?中國崛起,還有可能繼續下去嗎?
川普確診,大家還是要看清楚這一場美國總統大選的本質。川普的對手是誰?對中政策下一步會怎麼走?
經過混亂的第一場辯論會,我們再次看出美國總統大選背後,全球化造成的社會撕裂。
中共如果對台動武,會怎麼打?網路上有一種說法,中共要攻打台灣的時候,會分成三個梯次。這透露了台灣防守上的盲點。
蔡英文的那句充滿懸疑的話:「台灣有決心踏出關鍵的一步」,背後可能涉及的場景到底是什麼?
習近平團隊為什麼會出這麼大的差錯,一定要跟美國對著幹,完全違背鄧小平當年的指示?為什麼中共的制度會產生出習近平這樣的領導人?
中共搞出病毒擴散這招,會讓他自己付出哪些代價?中國崛起,還有可能繼續下去嗎?
川普確診,大家還是要看清楚這一場美國總統大選的本質。川普的對手是誰?對中政策下一步會怎麼走?
經過混亂的第一場辯論會,我們再次看出美國總統大選背後,全球化造成的社會撕裂。
中共如果對台動武,會怎麼打?網路上有一種說法,中共要攻打台灣的時候,會分成三個梯次。這透露了台灣防守上的盲點。
蔡英文的那句充滿懸疑的話:「台灣有決心踏出關鍵的一步」,背後可能涉及的場景到底是什麼?
習近平團隊為什麼會出這麼大的差錯,一定要跟美國對著幹,完全違背鄧小平當年的指示?為什麼中共的制度會產生出習近平這樣的領導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人民」如果是指:主張「對抗中國(包括中華民國體制)確保台灣」的台灣人。則「台灣人民」與「中國非法政權中華民國支持者」,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法主體性」,政治方向目標更是南轅北轍。其次,何謂「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也必需釐清!
身為民主國家的一員,我很肯定這種民主國家的思維很不錯,畢竟多交流才能避免誤解,為什麼美國之前與中國、俄羅斯至少有超過50條直達上層的交流管道,就是因為怕有誤解。本文探討了中國對臺灣的武統問題,討論了中共內部思想以及領導層的影響。並且說明兩岸互動無法阻止武統臺灣,只能讓他暫停。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人民」如果是指:主張「對抗中國(包括中華民國體制)確保台灣」的台灣人。則「台灣人民」與「中國非法政權中華民國支持者」,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法主體性」,政治方向目標更是南轅北轍。其次,何謂「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也必需釐清!
身為民主國家的一員,我很肯定這種民主國家的思維很不錯,畢竟多交流才能避免誤解,為什麼美國之前與中國、俄羅斯至少有超過50條直達上層的交流管道,就是因為怕有誤解。本文探討了中國對臺灣的武統問題,討論了中共內部思想以及領導層的影響。並且說明兩岸互動無法阻止武統臺灣,只能讓他暫停。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