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是否已過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果台海爆發戰事,美國會不會派兵救援台灣,一直是台灣政治人物很愛操弄,同時民眾也很關心的敏感話題。而美國到底會不會派兵救援台灣,之所以會變成如此曖昧模糊,倒也不是台灣內部的爭論與分裂所造成的,反而是美國有意為之,而這也是研究美、中、台關係所一定會學到的第一課,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性模糊。簡單來說就是美國故意不講清楚,萬一台灣受到中國攻擊,會不會派兵救援台灣,而美國之所以這樣做,是有深思熟慮過的,原因可以分成幾個層面來談。
首先,美國因為「聯中制蘇」而承認中國,並與台灣斷絕正式外交關係,在法理上等於不承認台灣政府,理論上不再是台灣的盟友,但問題在於美國也不想放棄台灣這個重要戰略據點,更想利用台灣牽制中國,在「聯中制蘇」下又「聯台制中」,因此形成了既不承認台灣的政府,卻又繼續出售武器給台灣,支持台灣國防的奇特狀態。美國一方面說不會介入兩岸事務,不會擔任兩岸調人,卻又要求兩岸問題不得用武力解決,阻止中國攻擊台灣。在台灣過去長期無意與中國進行政治談判下,就形成了目前的僵局。
這樣的僵局其實符合美國的利益,同時美國不止不希望看到中國攻擊台灣,也擔心台灣故意挑起戰事,這在卜睿哲的公開信中,已經講的很清楚了,美國過去非常提防蔣介石出兵反攻中國,而將美國捲入戰爭之中,也不贊同過去陳水扁所發動的防禦性公投。因此故意保持模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避免防衛台灣的承諾淪為一張空頭支票,讓台灣「肆無忌憚」地與中國爆發衝突,將美國捲入不必要的戰事之中。而這樣的戰略性模糊,在過去四十幾年間,對美國來說是個很成功的外交策略,不止幫助美國拉攏中國,打贏冷戰,也在很多時候成功打台灣牌來牽制中國,而更重要的是,這還阻止了台灣出現任何不利於美國的政治路線。
但是任何政策都有副作用,美國的戰略性模糊最大的問題,就是台灣社會一直以來都懷疑,在中國武力犯台時,美國是否會堅持地支持台灣。而這也是過去台灣社會內部統派勢力的最有力論述,認為美國的安全保證並不可靠,在中國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強大之際,美國越來越不可能會像九六年台海危機時一樣,為了保護台灣而出兵,台灣萬萬不能冀望於美國,因此與中國維持良好的關係,是台灣很重要的自保之道。雖然這樣的論述在過去算是少數派,但是很明顯目前情勢已經有所改變。原因在於中國已經明白文攻武嚇的效果並不佳,利用台灣的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環境,用收買媒體與操控網路的方式,來瓦解台灣的民心,是比較方便而且已經證明有效的方式。
九六年台海危機時,美國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打擊群到台灣海峽,其中一艘為尼米茲號
在這樣的媒體與網路攻勢下,中國不斷強調解放軍的軍事發展已經有能力嚇阻美國馳援台灣,意圖讓台灣社會失去對防衛自己的信心,而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則剛好成為了這種宣傳攻勢的操弄重點。在美國不正式講清楚對台灣的防衛承諾下,台灣社會的信心在中國無孔不入的宣傳攻擊下,正在一點一滴的流失。而台灣獨立運動團體在這樣的危機感之下,想要儘快尋求獨立,以反制中國,卻又因此違反了美國所劃下的紅線。其結果就是美國的這個戰略模糊政策,現在已經反過來成為了中國對台統戰的幫手,還限制了台灣自我防禦的機制。
近來中國發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攻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目的就是要打破美國不准中國攻打台灣,要求兩岸問題要和平解決,但台灣又長期不願意進行政治談判,結果形成兩岸僵局的這個架構。因為在這一個架構裡,台灣雖然無法立刻走向獨立,但仍保有不被中國統一的安全,只要台灣不躁進,美國其實是願意遵守其防衛承諾的。但是中國利用其媒體與網路攻擊,削弱台灣社會對美國承諾防衛台灣的信任感,想讓台灣社會在感覺到自身安全已受到威脅下,選擇與中國進行政治談判,最後簽下所謂的「和平協議」,打破美國所建立的這個架構,使台灣自己走向終局統一的陷阱。
面對這波來勢洶洶的攻勢,美國與台灣卻都缺乏足夠的反制手段。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不可能走回頭路箝制新聞與言論自由,在台灣政黨輪替已成常態下,也很難保證親中政黨上台時,會不會立刻啟動與中國的政治協商,而打破美國為保護台灣而設下的防火牆。美國本身則長期奉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多數的官員也早已經習慣這樣的戰略性模糊政策,雖然目前美中關係因貿易戰而陷入谷底,但短時間內要徹底改變也有其難度。因此海峽兩岸未來數年可能出現的問題,其實不是台灣獨立運動團體所推動的獨立公投,畢竟這有法令的限制,除非修法否則不可能出現,反而是統派團體與親中政黨想要進行的和平協議談判,已是迫在眉睫的嚴重危機。
一旦台灣在媒體與網路的操弄下,自己走向終局統一的陷阱,那將會嚴重損害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國家利益。美國才剛剛將中國與俄羅斯兩國,定位為未來的重要戰略競爭對手,若讓中國先馳得點,在台灣問題上取得上風,則美國可能要花費千倍萬倍的力氣,才有可能扭轉這個劣勢。在這樣的危機下,目前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性模糊策略雖然仍在某些層面上對美國有益,但就整體來看,則已經是個過時且被中國所利用的錯誤政策。美國其實需要重要思考一套新的政策,來避免最壞的情況快速在台灣海峽出現。
近來AIT利用台灣關係法四十周年紀念,展開一連串的活動,頗有向台灣社會重申美國承諾的意味,但無奈目前台灣的媒體已無法發揮正常的新聞報導功能,這從AIT理事主席的專訪影片都被下架,就可一葉之秋,因此效果恐怕很有限,在美國繼續維持戰略性模糊下,不易扭轉情勢。或許更進一步來說,美國過去以戰略性模糊來換取中國的合作,但當美國認為中國是敵手,未來的競爭無法避免時,再維持這樣的戰略性模糊無異是多此一舉。
而對台灣來說,台灣社會必需要理解,美國這種戰略模糊的出發點,與為什麼美國不願意給予台灣百分之百的防衛承諾。台灣應該要明白「美國不作兩岸調人,並要求兩岸問題和平解決,而台灣長期拒絕與中國進行政治談判」,其實就是一種維持現狀的架構,並以美國目前獨霸全球的強大軍力做擔保。因此不談判、不簽和平協議,就是台灣目前維持現狀的最好方法。一旦開啟政治談判,與中國簽署和平協議,從歷史的殷鑑來看,除了無法獲得任何的保障以外,還自己打破了和平的現狀,選擇走向統一了。
avatar-img
5.2K會員
422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臻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俄羅斯與中國未來因為任何一個原因出現衝突,雙方關係陷入緊張,那會形成什麼樣的情勢?當然,這種狀況最大的壞處,就是目前中俄兩國之間的經濟來往會受到影響,繼續出售武裝技術給中國的可能性,也將會大幅降低,俄羅斯還必需在綿長的中俄邊界上增加軍力部署,勢必形成更大的負擔......
是說近來美中關係陷入緊張,有俄羅斯的學者主張,未來若美中爆發更為激烈的軍事衝突,俄羅斯應該站在美國這邊來對抗中國,並認為美國只是遠方的競爭者,而中國則是近在咫尺的威脅。這樣的說法,可能讓近二十幾年來已習慣中俄合作關係的人感到意外。但是若長遠一點來看,今日的中國共產黨政權雖然是由前蘇聯所一手扶植...
是說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從敘利亞撤軍時,也一併表示會從阿富汗撤出一半的美軍部隊,再加上美國特使首度在卡達與塔里班的代表進行會談,雙方很有可能會達成一個和平協議框架,以利未來塔里班與阿富汗政府進行和平談判,而這代表美國在阿富汗的十餘年戰事,很可能就要走向終結.......
生產電動車所使用的鈷元素,多數來自戰亂不斷的民主剛果,而且是由幼小的童工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中所開採出來的。牽扯在其中的不止有歐、美、日各個電動車大廠,還包括極積推動一帶一路的中國政府,與壟斷鈷元素市場的中國企業,獨裁的非洲軍閥,形成一個共犯結構。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俄羅斯與中國未來因為任何一個原因出現衝突,雙方關係陷入緊張,那會形成什麼樣的情勢?當然,這種狀況最大的壞處,就是目前中俄兩國之間的經濟來往會受到影響,繼續出售武裝技術給中國的可能性,也將會大幅降低,俄羅斯還必需在綿長的中俄邊界上增加軍力部署,勢必形成更大的負擔......
是說近來美中關係陷入緊張,有俄羅斯的學者主張,未來若美中爆發更為激烈的軍事衝突,俄羅斯應該站在美國這邊來對抗中國,並認為美國只是遠方的競爭者,而中國則是近在咫尺的威脅。這樣的說法,可能讓近二十幾年來已習慣中俄合作關係的人感到意外。但是若長遠一點來看,今日的中國共產黨政權雖然是由前蘇聯所一手扶植...
是說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從敘利亞撤軍時,也一併表示會從阿富汗撤出一半的美軍部隊,再加上美國特使首度在卡達與塔里班的代表進行會談,雙方很有可能會達成一個和平協議框架,以利未來塔里班與阿富汗政府進行和平談判,而這代表美國在阿富汗的十餘年戰事,很可能就要走向終結.......
生產電動車所使用的鈷元素,多數來自戰亂不斷的民主剛果,而且是由幼小的童工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中所開採出來的。牽扯在其中的不止有歐、美、日各個電動車大廠,還包括極積推動一帶一路的中國政府,與壟斷鈷元素市場的中國企業,獨裁的非洲軍閥,形成一個共犯結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台灣人民」如果是指:主張「對抗中國(包括中華民國體制)確保台灣」的台灣人。則「台灣人民」與「中國非法政權中華民國支持者」,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法主體性」,政治方向目標更是南轅北轍。其次,何謂「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也必需釐清!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大海是很難封鎖的,二戰末期就算美軍到處擊沉日本各種船隻,但是依舊有部分船隻安全抵達。中國想封鎖台灣,如果沒有一開始類似偷襲珍珠港的全面打擊,馬上進入戰爭狀態,看到船就打的威脅,要在和平時期進行封鎖台灣,就會被台灣武力一個一個下水餃。 海上封鎖是極為消耗資源的行動,尤其台灣的海島國家是360度環海,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台灣人民」如果是指:主張「對抗中國(包括中華民國體制)確保台灣」的台灣人。則「台灣人民」與「中國非法政權中華民國支持者」,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法主體性」,政治方向目標更是南轅北轍。其次,何謂「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也必需釐清!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大海是很難封鎖的,二戰末期就算美軍到處擊沉日本各種船隻,但是依舊有部分船隻安全抵達。中國想封鎖台灣,如果沒有一開始類似偷襲珍珠港的全面打擊,馬上進入戰爭狀態,看到船就打的威脅,要在和平時期進行封鎖台灣,就會被台灣武力一個一個下水餃。 海上封鎖是極為消耗資源的行動,尤其台灣的海島國家是360度環海,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