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台灣星火的沙龍
31會員
162內容數
我在2017年開始記錄台灣政治社會現象,並陳述自己的觀點。這個專題是累積了2020之前,所有我寫過,判斷為具有參考性的文章;並且重新以符合現今(2020年6月)狀況改寫後而成。我期待這個專題的內容可以提供另一種理解台灣的脈絡。同時,贊助這個專題將會幫助我更專注於接下來的意識扭轉計劃,讓星火的光更亮。
台灣星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30
2016年後的國民黨,為了向中國討得「大一統」後的滿漢全席,爭先恐後傾中。而2019年的「台灣獨派」,則在蔡英文的帶領下,圍著國民黨離席後的「中華民國殘羹剩菜」,舔舐的津津有味。邊吃還邊不忘記為自己開脫:「我吃不是因為它香,而是為了打倒國民黨」。

2021/09/30
2016年後的國民黨,為了向中國討得「大一統」後的滿漢全席,爭先恐後傾中。而2019年的「台灣獨派」,則在蔡英文的帶領下,圍著國民黨離席後的「中華民國殘羹剩菜」,舔舐的津津有味。邊吃還邊不忘記為自己開脫:「我吃不是因為它香,而是為了打倒國民黨」。

2021/09/30
2019年11月17日,蔡英文全國暨台北競選總部成立。當時「經濟民主連合」和「地球公民基金會」兩個團體,從蔡英文競選總部附近的大樓窗口用擴音器、掛布條的方式,抗議民進黨遲遲不處理延宕多時的《礦業法》修法。

2021/09/30
2019年11月17日,蔡英文全國暨台北競選總部成立。當時「經濟民主連合」和「地球公民基金會」兩個團體,從蔡英文競選總部附近的大樓窗口用擴音器、掛布條的方式,抗議民進黨遲遲不處理延宕多時的《礦業法》修法。

2021/09/30
我個人並不覺得韓國瑜不好,他只是不適合當台灣總統,連想都不適合。又有人在留言區嗆我為何不批評韓國瑜。這質疑背後的心態對我來說很有趣。有趣在明明有一個很明顯的事實,為什麼很少人願意接受。我只好分享一下。這應該會是我唯一一次以韓國瑜為題。

2021/09/30
我個人並不覺得韓國瑜不好,他只是不適合當台灣總統,連想都不適合。又有人在留言區嗆我為何不批評韓國瑜。這質疑背後的心態對我來說很有趣。有趣在明明有一個很明顯的事實,為什麼很少人願意接受。我只好分享一下。這應該會是我唯一一次以韓國瑜為題。

你可能也想看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可是,當沒有一個有足夠公信力的非主流媒體,在傳言滿天飛時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只要公眾的媒體識讀能力稍有不足,配上了資訊認知落差,就會很容易被誤導,引致對社會事實的錯誤理解,矛盾被激化,甚至徹底催毀了社會的根基。

可是,當沒有一個有足夠公信力的非主流媒體,在傳言滿天飛時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只要公眾的媒體識讀能力稍有不足,配上了資訊認知落差,就會很容易被誤導,引致對社會事實的錯誤理解,矛盾被激化,甚至徹底催毀了社會的根基。

如今這個社會中,因為網路的發達,媒體製造議題及傳播的能力範圍越來越大,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全球,由於媒體第四權的權利,許多人開始批評對於新聞未經查證,不負責任的態度感到不信任甚至憤怒,那麽是什麽造成媒體的問題呢?

如今這個社會中,因為網路的發達,媒體製造議題及傳播的能力範圍越來越大,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全球,由於媒體第四權的權利,許多人開始批評對於新聞未經查證,不負責任的態度感到不信任甚至憤怒,那麽是什麽造成媒體的問題呢?

以「不辦高深、只求傳真」為核心宗旨的蘋果日報將在2021年5月18日停刊,最後一刊標題斗大寫上「再會」兩字,宣告著近7000個日更紙本新聞日子的落幕,也好似在向紙媒時代揮手告別。

以「不辦高深、只求傳真」為核心宗旨的蘋果日報將在2021年5月18日停刊,最後一刊標題斗大寫上「再會」兩字,宣告著近7000個日更紙本新聞日子的落幕,也好似在向紙媒時代揮手告別。

如果說壹傳媒登陸台灣是改變媒體生態的歷史性衝擊。你是否認同?以聳動標題、狗仔跟監、露骨照片、CG模擬、優質紙質彩圖等手法,刷新新聞受眾對媒體認知的壹傳媒,過去常常被歸類為社會亂源。但如果把台灣媒體墮落的責任全都推給它,我個人是不認同的。

如果說壹傳媒登陸台灣是改變媒體生態的歷史性衝擊。你是否認同?以聳動標題、狗仔跟監、露骨照片、CG模擬、優質紙質彩圖等手法,刷新新聞受眾對媒體認知的壹傳媒,過去常常被歸類為社會亂源。但如果把台灣媒體墮落的責任全都推給它,我個人是不認同的。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如今,當新聞媒體在政治、社會,甚至文化議題立場上各自選邊,並以「藍媒」、「綠媒」、「統媒」相互指稱,彼此壁壘分明,因而經常被指為製造對立的「社會亂源」時,「商業媒體基於市場考量」的簡單論斷,似乎並不足以解釋這些現象。

如今,當新聞媒體在政治、社會,甚至文化議題立場上各自選邊,並以「藍媒」、「綠媒」、「統媒」相互指稱,彼此壁壘分明,因而經常被指為製造對立的「社會亂源」時,「商業媒體基於市場考量」的簡單論斷,似乎並不足以解釋這些現象。

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容易取得訊息,科技的進步,媒體也容易傳送消息,甚至,你我都可以是自媒體。
這樣的改變,使我們更輕易看見世界的脈動,但是,訊息的真偽也越來越難區分了,如何成為一個能辨別訊息真假的閱聽人,是現代公民的必修課!

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容易取得訊息,科技的進步,媒體也容易傳送消息,甚至,你我都可以是自媒體。
這樣的改變,使我們更輕易看見世界的脈動,但是,訊息的真偽也越來越難區分了,如何成為一個能辨別訊息真假的閱聽人,是現代公民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