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與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本來不是打算寫這個題目,但看到這個情況,內心真的忍不住,文章有機會比較散亂,請見諒)

我其實很少看蘋果日報(蘋果)。我父親在我小時候每天都必到報紙攤買一份當天的東方日報(東方)回來。唸書的時候,學校是禁止我們拿蘋果當作剪報的功課。記憶中第一次知道蘋果是在東方日報批評蘋果的報導抄襲它的時候。因為東方跟蘋果是不對盤的,所以東方的報章對於蘋果總是不違餘力的去眨低它。

蘋果跟東方或其他主流報紙的不同,在於有關香港和中國的黑暗面的報導會佔它主版的編幅比較多。不像東方,它對有關中國的報導是另外開一個版面的。至於其他紙媒,像文匯報、大公報這些紅媒會淡化有關消息,而其他的紙媒也會把它放在報章的內頁。透過蘋果,它讓我知道許多有關中國和香港的黑暗面,也讓我對身處的社會有一個大概的認知。

「你是透過蘋果去看新聞嗎?」

「不是,這種報紙我很少看。」

蘋果跟東方、文匯報、大公報、這些紙媒一樣,都很愛用一些煽情、情緒化的文字作為文章的標題和內文,多看會影響判斷力,而且會讓人變得情緒化。但這樣並不代表它沒有存在價值,只是代表我們應該期待更好的紙媒去取代它或要求它去改善

蘋果日報存在的價值是在於它敢言。它敢於與主流媒體作不一樣的報導。在國安法通過當天,所有紙媒頭版都不約而同的刊登政府對國安法支持的宣傳文件,只有蘋果一份不跟隨。

raw-image

這樣一份為讀者提供另一角度/立場的報紙,絕對有其存在的價值。容許我在這借用網友的一句話來概括:寧願蘋果日報是因為質素差而被讀者放棄,而不是被政權打壓而亡。

raw-image

蘋果日報這份低質素的報紙,背後所蘊含的是香港一直以來的價值:言論自由。因為有言論自由的存在,所以蘋果才可以一直把批評香港、中國的報導放在頭版,並讓它們佔據很大的篇幅,而沒有受到政權很大的攻擊。記者或專欄作者不會因言獲罪,讓他們能放心採訪、抒發己見。

港府消滅了蘋果日報,也把香港擁有的言論自由消滅了。沒有了蘋果日報,再也不會有人願意冒風險去抨擊政權及權貴,再也不會有大篇幅有關香港和中國黑暗面的報導。 這樣下去,很快香港就只有好消息了。

“只有好消息的香港,是最壞的香港”


明天,讓我們下樓,去買一份只有香港壞消息的蘋果日報吧! (假如還有的話)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負能大嬸的沙龍
4會員
10內容數
負能大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16
一個企圖透過娛樂節目去麻醉自己,但被現實打醒的故事。
2022/01/16
一個企圖透過娛樂節目去麻醉自己,但被現實打醒的故事。
2021/10/23
工作對每個人都不陌生。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工作能不能夠讓我們達到我們所嚮往的生活﹖
Thumbnail
2021/10/23
工作對每個人都不陌生。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工作能不能夠讓我們達到我們所嚮往的生活﹖
Thumbnail
2021/05/09
一個很久沒看本土綜藝節目的人,再看本地綜藝節目的一些感受
Thumbnail
2021/05/09
一個很久沒看本土綜藝節目的人,再看本地綜藝節目的一些感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報紙只要銅板價格便能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喜歡的文章就讀;開心一下,不喜歡的也讀一讀,罵一罵發洩情緒,再來報紙文章的嚴謹程度是比網路上更好一些的,而且還非常新鮮有趣! 我心態完全是種八卦心態呀! 到頭來還是想著,給我這幾個億或幾千萬的現金給我開開書店該有多好?
Thumbnail
報紙只要銅板價格便能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喜歡的文章就讀;開心一下,不喜歡的也讀一讀,罵一罵發洩情緒,再來報紙文章的嚴謹程度是比網路上更好一些的,而且還非常新鮮有趣! 我心態完全是種八卦心態呀! 到頭來還是想著,給我這幾個億或幾千萬的現金給我開開書店該有多好?
Thumbnail
港府以違反《國安法》為由,迫使《蘋果日報》在2021年6月24日這天停止營運,最後一期的報紙上斗大的標題寫著「再會」,這不僅是一份報紙的結束,更是香港新聞自由的終結。 「自由就像空氣,失去後才意識到重要性。」電影《讀報人》講述一段150年前的故事,彰顯資訊傳播的功能與責任,以及媒體對於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港府以違反《國安法》為由,迫使《蘋果日報》在2021年6月24日這天停止營運,最後一期的報紙上斗大的標題寫著「再會」,這不僅是一份報紙的結束,更是香港新聞自由的終結。 「自由就像空氣,失去後才意識到重要性。」電影《讀報人》講述一段150年前的故事,彰顯資訊傳播的功能與責任,以及媒體對於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來,兜兜轉轉,也是採用老舊的銀彈攻勢。斷了資金流,沒有錢,日常的運作成本無以為繼,就自然的無法運作。
Thumbnail
原來,兜兜轉轉,也是採用老舊的銀彈攻勢。斷了資金流,沒有錢,日常的運作成本無以為繼,就自然的無法運作。
Thumbnail
每一個人,一聲令下,都可以無端端成為罪犯、被抄家、被凍結財產、被剝奪人生自由。這種逼使眾人需提心吊膽過活的社會氣氛,才是更叫人心寒的現實。
Thumbnail
每一個人,一聲令下,都可以無端端成為罪犯、被抄家、被凍結財產、被剝奪人生自由。這種逼使眾人需提心吊膽過活的社會氣氛,才是更叫人心寒的現實。
Thumbnail
以「不辦高深、只求傳真」為核心宗旨的蘋果日報將在2021年5月18日停刊,最後一刊標題斗大寫上「再會」兩字,宣告著近7000個日更紙本新聞日子的落幕,也好似在向紙媒時代揮手告別。
Thumbnail
以「不辦高深、只求傳真」為核心宗旨的蘋果日報將在2021年5月18日停刊,最後一刊標題斗大寫上「再會」兩字,宣告著近7000個日更紙本新聞日子的落幕,也好似在向紙媒時代揮手告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