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歷史的反抗預言:《鼠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0 = 武漢肺炎 / COVID-19 年,這等式肯定會銘刻在今後大多數世人的心中。
其實我在年中的瘟疫高峰期時就想去買這本書,但那時書店正好缺貨,也不知是否真拜貼合時事而洛陽紙貴。十月此際病毒仍被仔細地阻防著,台灣並未走上封城而遭棄,而是成功免於淪陷。近一年踽踽獨行,這時候來看卡繆的《鼠疫》,異乎尋常有感。
卡繆著重於側寫平凡人心 / 人性,瘟疫作為一個設定好的背景,在它的不同階段 - 爆發、成長、高峰、趨緩、平息 - 之下人們心裡層面情感的轉變,對照於現在進行式的真實世界,叫人詫異 80 年前卡繆寫作時做的疫病研究功課有多認真。
人們一開始不相信疫情,繼續日常作息,不希望被病毒造成影響。只是「他們自以為自由,但只要有疫災,誰都絕不可能自由。」再與世疏離的人,都抵擋不住「傳染病」滴水不漏的赤裸入侵,更何況還鎮日與它直面相對?
當死去的人數越來越多,人們終於承認病毒的存在了,但也頂多當作很快就會過去的噩夢。卡繆藉由幾位主角的對話,趁此機會來闡述他的「入世哲學」:「世上的惡幾乎都來自於無知,而善意假如未加以闡明,也可能和惡行一樣造成重大傷害。最無可救藥的惡則是無知到以為無所不知並自認為有權利殺人。」
當健康的市民不想給染病者活路時,醫生卻聯合善心的幾位朋友不辭辛勞不怕危險拯救生命。於是我們見證了自私冷漠與犧牲奉獻這天秤兩端下的操行。
無奈的是,疫情遲遲不退,到後來大家都適應了,習慣了不幸與痛苦依然存在,只是他們已感受不到尖銳刺痛。「習慣於絕望比絕望本身更慘」,卡繆點燃了反抗的火炬。
本來病毒之前應該人人平等,但實際上「貧窮的家庭陷入更大困境,而富裕的家庭則幾乎什麼也不缺。」因為,「在私心作祟所使出的正常手段下,反而使人心更加感到不公平。」卡繆式的荒謬於焉出現:「當然死亡的公平性依然無可挑剔,但這種公平誰都不想要。」不平等的世界,荒謬地在病毒與死亡面前竟消弭了階級,可階級的差異卻導致對抗死亡資源的多寡,最終造就不平等的死亡。一層又一層的荒謬啊!
荒謬之下,仍有撥亂反正的灼灼熒光。
「我們每個人都患了瘟疫,我再也無法安心。到了今天我還在尋找內心的平和,試著去了解所有人,也試著不要成為任何人的致命敵人。我只知道要把該做的事做好才能從瘟疫中痊癒,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期盼獲得內心的平和。這世上有疫災也有犧牲者,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拒絕站到疫災那邊。也許你會覺得這好像不難,我不知道它難不難,但我知道這是真的。」
獲得平和的答案,就是「同情」。把冷漠變關心、把陌生變熟悉;實體距離拉遠時,也是內心距離偎依時。當死亡臨到了善人身上時,掬一把淚,繼續奮戰,再邪再惡也耗盡氣數。
疫情即將終結之時,「當初死亡未能真正實現平等,解脫的歡樂竟做到了」,大家無分貴賤聚在一起歡天喜地。只是人人都失去了一些,是生命,也是被黑暗時期惡行所戕害的純真。甚至有不希望大家開心的人,惡已深植於他的內心。
故事最後,卡繆回首這起事件,寫道「我們從疫災中學到的教訓,那就是人類值得讚美的地方比應受鄙夷的地方更多。」鄙視放逐與分離,讚美存在與關心,那不僅是這部《鼠疫》的主題,更是卡繆哲學更深層的含義。
書首導讀的作家童偉格說,重要的是要清醒的覺察到自身的環境,去發掘荒謬的存在,這就是卡繆存在主義哲學的起點:「覺醒」。反之,麻木不仁才是最可怕的。所以,我的下一本卡繆,就是《反抗者》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9會員
240內容數
2015 年夏末,台灣最知名的披頭四達人馬世芳連續第三年帶團去英國,走訪披頭四相關景點,可謂道道地地難得的搖滾樂進香團。我看了兩年,也盼了兩年,終於在這年初下定決心去報名,圓我身為披頭四粉絲的一個大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白的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Bruce Springsteen 自傳《生來奔跑》,我記得很清楚,是在兩年前的九月,在誠品中山 R79 店所買的,因為那是在流氓阿德的小型演唱會之後,他就在書店外的廣場上開唱。 德哥那時剛發表新作《溫一壺青春下酒》,我早就已把主打歌〈虧欠〉聽到滾瓜爛熟,於是就動嘴跟著唱,然後被他發現,並有點小訝
「我們面臨的並不是在數位和類比之間擇一的問題,事實上,這種膚淺的二元性正是數位得以制約人們的語言:一種介於 0 與 1、黑與白的虛假二元選擇。真實的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更不是灰色的。真實有著多重色澤、無窮無盡的紋理並且深富情感層次;真實聞起來刺鼻,嚐起來怪異,暴露著人類的不完美。」 說得真好!這
初遇此書是七月在龍潭「晴耕雨讀小書店」的二手書區,醒目書名讓我快速掠過書架的目光停駐,那是一個會攫取任何披頭四迷注意力的四個字。 《橡皮靈魂》,腦袋自動運作翻回英文 "Rubber Soul",披頭四 1965 年的第六張專輯名稱,一張「登大人」的經典。 推理小說,作者是日本作家井上夢人,從此刻開
最近連續看了幾本以非洲為背景的書,但我並未有意以此為主題,只是巧合,隨意看到,有興趣就借來讀。 第一本是奈波爾的《大河灣》,上次有談過。作者並未在書中言明背景是哪個國家,但應為從東非坦尚尼亞往西邊非洲內陸心臟的薩伊(今剛果民主共和國)前進的設定。 再來是剛讀完的《小小國》(Petit Pays)。
古典音樂中有一首很著名的曲子,「波麗露」 (Boléro)。雖然曲名早已如雷貫耳許久,但不諳古典樂的我,卻從來也沒聽過。直到今天。 正在看一本書,是上次去新竹出差時臨時起意走逛附近獨立書店,於竹北「或者」買到的《不論下雨或晴天・陳老闆唱片行》。雖不識作者,亦未見過此書,但書腰上大大的「音樂小說」字
卓亞麥 - 185 上的藍調 哇,這張唱片超對我味!台灣很少有純正的藍調 / 藍調搖滾唱片,而且這張還是原住民部落民歌結合了藍調搖滾,打造出一股有老台語歌或日語演歌的「氣口」,但也不像江蕙在《酒後的心聲》中的都市寂寞風格,倒像是把西方走江湖藍調人的自在老練魂魄,套上了原住民部落民謠。
Bruce Springsteen 自傳《生來奔跑》,我記得很清楚,是在兩年前的九月,在誠品中山 R79 店所買的,因為那是在流氓阿德的小型演唱會之後,他就在書店外的廣場上開唱。 德哥那時剛發表新作《溫一壺青春下酒》,我早就已把主打歌〈虧欠〉聽到滾瓜爛熟,於是就動嘴跟著唱,然後被他發現,並有點小訝
「我們面臨的並不是在數位和類比之間擇一的問題,事實上,這種膚淺的二元性正是數位得以制約人們的語言:一種介於 0 與 1、黑與白的虛假二元選擇。真實的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更不是灰色的。真實有著多重色澤、無窮無盡的紋理並且深富情感層次;真實聞起來刺鼻,嚐起來怪異,暴露著人類的不完美。」 說得真好!這
初遇此書是七月在龍潭「晴耕雨讀小書店」的二手書區,醒目書名讓我快速掠過書架的目光停駐,那是一個會攫取任何披頭四迷注意力的四個字。 《橡皮靈魂》,腦袋自動運作翻回英文 "Rubber Soul",披頭四 1965 年的第六張專輯名稱,一張「登大人」的經典。 推理小說,作者是日本作家井上夢人,從此刻開
最近連續看了幾本以非洲為背景的書,但我並未有意以此為主題,只是巧合,隨意看到,有興趣就借來讀。 第一本是奈波爾的《大河灣》,上次有談過。作者並未在書中言明背景是哪個國家,但應為從東非坦尚尼亞往西邊非洲內陸心臟的薩伊(今剛果民主共和國)前進的設定。 再來是剛讀完的《小小國》(Petit Pays)。
古典音樂中有一首很著名的曲子,「波麗露」 (Boléro)。雖然曲名早已如雷貫耳許久,但不諳古典樂的我,卻從來也沒聽過。直到今天。 正在看一本書,是上次去新竹出差時臨時起意走逛附近獨立書店,於竹北「或者」買到的《不論下雨或晴天・陳老闆唱片行》。雖不識作者,亦未見過此書,但書腰上大大的「音樂小說」字
卓亞麥 - 185 上的藍調 哇,這張唱片超對我味!台灣很少有純正的藍調 / 藍調搖滾唱片,而且這張還是原住民部落民歌結合了藍調搖滾,打造出一股有老台語歌或日語演歌的「氣口」,但也不像江蕙在《酒後的心聲》中的都市寂寞風格,倒像是把西方走江湖藍調人的自在老練魂魄,套上了原住民部落民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世間的罪惡幾乎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如果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惡意同樣大的危害。」 ——卡繆《溫疫》,1969 《瘟疫》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過往也是預示。 最後沒有輸贏,瘟疫退卻不代表贏,跨越死亡的抗爭也不是贏,災難只是安靜下來,等待下次的伺機而動,重複一場太多太久的鍛鍊心志與穿越傷心的抗爭。
生與死,在這個時候,顯得特別的關鍵!生命很寶貴,每當到了這一刻,就要感謝那些為時間賽跑的醫護人員!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南美洲文學感到好奇的人、想拜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探詢愛情樣貌的人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他以《百年孤寂》轟動全球,之後仍持續寫出許多經典作品,《愛在瘟疫蔓延時》即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鼠疫(The Plague; 法文:La Peste)係由荒謬主義小說家卡繆( Albert Camus)於1947年所著。
Thumbnail
「如果我是森林裡的樹,或是野外的貓,這樣的生命也許還有意義,或者就沒有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我屬於這個世界,但透過我的人類意識,以及我對熟悉事物的信念,我變成了這廣大世界的對立者。這個荒謬的理性使我對立於一切創造物,再怎麼寫也無法跨越這一切。」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世間的罪惡幾乎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如果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惡意同樣大的危害。」 ——卡繆《溫疫》,1969 《瘟疫》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過往也是預示。 最後沒有輸贏,瘟疫退卻不代表贏,跨越死亡的抗爭也不是贏,災難只是安靜下來,等待下次的伺機而動,重複一場太多太久的鍛鍊心志與穿越傷心的抗爭。
生與死,在這個時候,顯得特別的關鍵!生命很寶貴,每當到了這一刻,就要感謝那些為時間賽跑的醫護人員!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南美洲文學感到好奇的人、想拜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探詢愛情樣貌的人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他以《百年孤寂》轟動全球,之後仍持續寫出許多經典作品,《愛在瘟疫蔓延時》即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鼠疫(The Plague; 法文:La Peste)係由荒謬主義小說家卡繆( Albert Camus)於1947年所著。
Thumbnail
「如果我是森林裡的樹,或是野外的貓,這樣的生命也許還有意義,或者就沒有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我屬於這個世界,但透過我的人類意識,以及我對熟悉事物的信念,我變成了這廣大世界的對立者。這個荒謬的理性使我對立於一切創造物,再怎麼寫也無法跨越這一切。」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