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鼠疫:我們在現實裡再也看不到真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鼠疫》帶出了人類與荒謬的關係,以及人類面對荒謬所應採取的態度。其最終目的在於,人類需要走出荒謬的狀態。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也浮現了社會正在發生的各種議題。

鼠疫|卡繆

鼠疫|卡繆

在封城與隔離下,卡謬對於人心孤獨的描繪帶出了人們之間的疏離感。疫情把個體與群體分割開來,讓人類以個體的角度思考自身。「我們的痛苦是雙重的,首先是我們自己受的苦,其次是我們想像不再身邊的兒子、配偶或戀人所受的苦。」這種毫無準備的分離讓人們陷入回憶的漩渦,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情緒被放大,難以抗拒地反思自己從前的不足。這種情緒是長時間、毫無盡頭的。而最可怕的是,連這種痛苦也會慢慢變得不痛苦。是因為人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嗎?也不盡然。「可怕的日子並不像兇猛無情的火焰,反而像是永無止盡的重步踩踏,將所經之處的一切全部踩扁。」他們無論在精神或肉體上都已經消耗殆盡。經過長時間的分離後,他們以無法想像曾經有過的親密感。

作品裡呈現的是疫情帶來一種「縱然絕望,仍繼續抗爭」的精神,這也是面對逆境可取的態度。疲倦是一種瘋狂的狀態,而這種疲憊感來襲會演化成憤概。這是因為事情已經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社會滿足不了我們的日常需求;求助無門,而自救也無門。在香港最荒謬的不是疫情,而是以疫情為名政治控制為實的防疫措施。措施逐步限制人們的日常生活,吞噬人們的自由。人們的妥協換來的只是進一步被收緊的自由。社會環境也許令人感到絕望,但「習慣於絕望比絕望本身更慘」。比起絕望,更可怕的是麻木而習慣於絕望。所以,縱使生處絕望也不能忘記反抗。

「選擇追求幸福並不可恥,但如果只有自己獨自幸福卻會令人羞愧。」

卡繆在《反抗者》這部作品也有這個概念,全有,否則就全無;每個人,否則就一個人都不。這是獨自受到救贖和與受難的人連成一體的命題。生處在社會動盪的時代,「移民潮」一詞自九七回歸後再次走入公眾的視野 - 有人選擇離開香港;有人堅持死在香港。我相信每個人都懷著不同信念而做出不同的選擇,但不安是兩者皆有的共同情緒。

我們在現實裡再也看不到真實,唯有透過閱讀摸索著破碎的線索,從而參透這個世界。

—————————

書名:《鼠疫》La Peste

作者: 卡繆 原文作者: Albert Camus

譯者: 顏湘如 出版社:麥田

—————————

延伸閱讀:

還有其他關於卡繆、存在主義和荒謬為題的創作~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

工餘時間持續創作並不容易嗚~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愛心|

🔮|對內容感興趣請按下 追蹤|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 贊助|

任何一種支持都給我敲大動力!(´▽`ʃ♡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再多一頁 one more page
22會員
35內容數
人生就是由無數一頁頁構成的書。 當感覺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再翻多一頁吧。
2024/12/23
《#平面國》寫於1884年,表面上他像是對於空間維度的探索與思考,但裏層卻能滲透出反烏托邦與對社會階級、封閉思想諷刺的意味。書中詳細描述了二維世界的種種,因此我們也能藉著這種思維類比四度或更高維度看我們三維世界的視覺。而這種「壓扁」的二維世界,卻把社會階級、宗教議題、極權統治的議題更立體的反應出來。
Thumbnail
2024/12/23
《#平面國》寫於1884年,表面上他像是對於空間維度的探索與思考,但裏層卻能滲透出反烏托邦與對社會階級、封閉思想諷刺的意味。書中詳細描述了二維世界的種種,因此我們也能藉著這種思維類比四度或更高維度看我們三維世界的視覺。而這種「壓扁」的二維世界,卻把社會階級、宗教議題、極權統治的議題更立體的反應出來。
Thumbnail
2024/08/15
火光與硝煙退卻後,這些矛盾所帶來的憤怒、迷失、失望、無力、罪疚和迷茫,最終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塑造出一個屬於這個時代的獨特靈魂面貌。這一部作品捕捉了這些幽微的傷害,讓這些傷害被看見。
Thumbnail
2024/08/15
火光與硝煙退卻後,這些矛盾所帶來的憤怒、迷失、失望、無力、罪疚和迷茫,最終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塑造出一個屬於這個時代的獨特靈魂面貌。這一部作品捕捉了這些幽微的傷害,讓這些傷害被看見。
Thumbnail
2024/02/13
這是一個「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的故事。十三歲那年的房思琪被一直崇拜著的補習老師李國華誘姦,她小心翼翼的試探著身邊不同人對性的看法,她明白她不會得到理解 - 於是她嘗試著以愛之名,合理化這難以忍受的一切。
Thumbnail
2024/02/13
這是一個「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的故事。十三歲那年的房思琪被一直崇拜著的補習老師李國華誘姦,她小心翼翼的試探著身邊不同人對性的看法,她明白她不會得到理解 - 於是她嘗試著以愛之名,合理化這難以忍受的一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和世界關係產生了疏離異變的人。 荒謬,貫穿這整本書。主角不解為何世上大家對於每件事上都必須建立意義,大家都人云亦云地追隨者社會的標準。 這讓我想到濱湖散記裡的:「大部份的人似乎都不曾認真思考過房子的意義,卻認為一定要跟鄰居一樣擁有一棟房子,導致他們一生過著沒有必要的貧苦日子。
Thumbnail
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和世界關係產生了疏離異變的人。 荒謬,貫穿這整本書。主角不解為何世上大家對於每件事上都必須建立意義,大家都人云亦云地追隨者社會的標準。 這讓我想到濱湖散記裡的:「大部份的人似乎都不曾認真思考過房子的意義,卻認為一定要跟鄰居一樣擁有一棟房子,導致他們一生過著沒有必要的貧苦日子。
Thumbnail
《鼠疫》帶出了人類與荒謬的關係,以及人類面對荒謬所應採取的態度。其最終目的在於,人類需要走出荒謬的狀態。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也浮現了社會正在發生的各種議題。 我們在現實裡再也看不到真實,唯有透過閱讀摸索著破碎的線索,從而參透這個世界。
Thumbnail
《鼠疫》帶出了人類與荒謬的關係,以及人類面對荒謬所應採取的態度。其最終目的在於,人類需要走出荒謬的狀態。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也浮現了社會正在發生的各種議題。 我們在現實裡再也看不到真實,唯有透過閱讀摸索著破碎的線索,從而參透這個世界。
Thumbnail
2020年大爆發的covid-19,距今也不知不覺過了3年;還記得外頭風聲鶴唳(?),當時是補習班老師的我,工作改成了線上教學,軟硬體費了番功夫,但上課不會遇到班主任監督,我就捧著室友的寵物蛇跟學生們說哈囉(學生:開心);而蛇蛇突然上演躲貓貓找得焦頭爛額又是另外一回事。
Thumbnail
2020年大爆發的covid-19,距今也不知不覺過了3年;還記得外頭風聲鶴唳(?),當時是補習班老師的我,工作改成了線上教學,軟硬體費了番功夫,但上課不會遇到班主任監督,我就捧著室友的寵物蛇跟學生們說哈囉(學生:開心);而蛇蛇突然上演躲貓貓找得焦頭爛額又是另外一回事。
Thumbnail
書名:鼠疫【全新名家譯本】:(特別收錄哲學解析〈一部存在主義小說的後現代閱讀〉) 作者:卡謬 Alber Camus 譯者:邱瑞鑾 為什麼想看這本書? 前陣子還買了卡謬的《異鄉人》,還沒開始讀。就在架上看到這本書,真的和作者很有緣。 佳句摘錄: 他們認為自己是自由的,但只要有災殃在,沒人是自由的。
Thumbnail
書名:鼠疫【全新名家譯本】:(特別收錄哲學解析〈一部存在主義小說的後現代閱讀〉) 作者:卡謬 Alber Camus 譯者:邱瑞鑾 為什麼想看這本書? 前陣子還買了卡謬的《異鄉人》,還沒開始讀。就在架上看到這本書,真的和作者很有緣。 佳句摘錄: 他們認為自己是自由的,但只要有災殃在,沒人是自由的。
Thumbnail
以《瘟疫》為借鏡不乏洞悉,但也有諷喻的反咬和絕望的螺旋。這些證明它不是全糖安慰劑,而是一面乾淨的鏡子。
Thumbnail
以《瘟疫》為借鏡不乏洞悉,但也有諷喻的反咬和絕望的螺旋。這些證明它不是全糖安慰劑,而是一面乾淨的鏡子。
Thumbnail
Robert Norton on Unsplash 現在是最險峻的時刻,也是最反思的時刻,不免又想起雙城記的第一句話。險峻的是我們面對已知的病毒,未知的是看不見的病毒,已經最初的根源從哪裡來。現在,找根源顯然已經沒有意義,因為已經擴散地太快,太強烈,太過讓人難以掌控行蹤,就像一陣風,你知道風向沒有
Thumbnail
Robert Norton on Unsplash 現在是最險峻的時刻,也是最反思的時刻,不免又想起雙城記的第一句話。險峻的是我們面對已知的病毒,未知的是看不見的病毒,已經最初的根源從哪裡來。現在,找根源顯然已經沒有意義,因為已經擴散地太快,太強烈,太過讓人難以掌控行蹤,就像一陣風,你知道風向沒有
Thumbnail
其實我在年中的瘟疫高峰期時就想去買這本書,但那時書店正好缺貨,也不知是否真拜貼合時事而洛陽紙貴。十月此際病毒仍被仔細地阻防著,台灣並未走上封城而遭棄,而是成功免於淪陷。近一年踽踽獨行,這時候來看卡繆的《鼠疫》,異乎尋常有感。
Thumbnail
其實我在年中的瘟疫高峰期時就想去買這本書,但那時書店正好缺貨,也不知是否真拜貼合時事而洛陽紙貴。十月此際病毒仍被仔細地阻防著,台灣並未走上封城而遭棄,而是成功免於淪陷。近一年踽踽獨行,這時候來看卡繆的《鼠疫》,異乎尋常有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