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無聲》|社會中無法被聽見的聲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張誠(劉子銓 飾)初來到啟聰學校,卻意外發現表面看似萬籟俱寂的校園中,靜謐的水面之下早已波濤洶湧,複雜的權力關係纏住了少年們的慾望,也捂住了許多張求救的嘴。這場不能說的遊戲中,究竟誰是被害者?誰又是加害人?

raw-image

以多年前發生於啟聰學校的集體性侵案件為出發點,導演柯貞年經過扎實的田野調查,多年的淬煉孕育出《無聲》。她將田野調查中挖掘到的種種心酸,以及希望更多人聽見的傷痛,包裝進電影之中,不避諱從經歷整個事件的張誠作為敘事視角直搗核心,試圖從距離事件相當近的距離,清楚捕捉故事的全貌和當事人複雜的情緒,並帶著觀眾步步釐清背後導致一連串事件的原因。

音效是筆者相當喜歡的部分,片名取名《無聲》,全片也鮮少有聲台詞,對場景音的要求卻較一般電影更精緻。眾多場景音與背景音樂的疊加,即細膩的刻畫了角色及環境的狀態,幾幕助聽器掉落、角色激動打手語等等逼真的音效輔助,都讓觀眾在理解劇情的同時,花更多注意力以感官感受畫面的張力。

在觀影前以為《無聲》僅是聚焦啟聰學校的性侵與霸凌案件,但隨著故事的藍圖越畫越大,也從單一個案的拆解,擴及整個環境的結構性問題,又將矛頭指向缺乏溝通與理解的當代社會。細則多方描繪事件中的霸凌與被霸凌者心理狀態,還有那些沈重卻無法說出口的壓力與痛苦。
全片成功的引導觀眾看到、反思原先不易注意到的世界面向,更讓電影的餘韻與情緒不斷留在內心激盪。無關乎票房或是獎項是否成功,相信《無聲》已經達成了本身在這個時代誕生的使命。

「我們不是壞人,為什麼只懲罰我們?」

「我們不是壞人,為什麼只懲罰我們?」

片名取名《無聲》,不僅說明以啟聰學校作為舞台的劇情,更隱喻了現代許多弱勢者的處境,他們也許無權發聲、也許沒有勇氣站出來改變現狀、或許他們也曾發過求救的信號,卻一再的被忽略、被體制噤聲。「溝通」同時也是我們的社會所缺乏的力量,往往認為會對被害者造成二度傷害,就害怕去觸摸傷口,或是認為無法改變什麼,而以一句「他們只是在玩」漠視問題本身。

最終,張誠和貝貝終於可以一起在雨中觀看歌仔戲,終於可以不必憋著氣,在校車上自由的大口呼吸。誰知道看似如此輕易又渺小的事情,他們卻經過這麼長的路途,走過這麼久的距離,甚至翻越最癲簸的山岳才到達。

非常喜歡故事最後聚焦在寶弟的開放式結局,著實為全片「溝通」與「理解」的命題下了一個令人難忘的註腳。正如整部電影一再強調的,霸凌與性侵等種種的結構問題,從來不是懲罰了壞人、根除加害者就能獲得解決,反而要去了解,傾聽受害者與加害者的故事,並幫助他們克服問題、面對彼此內心的創傷,才能真正停止霸凌的惡性循環。

「同溫層很厚,但不試著去理解另一群人,世界就永遠不會改變。」——呂蒔媛編劇

無聲 𝐓𝐡𝐞 𝐒𝐢𝐥𝐞𝐧𝐭 𝐅𝐨𝐫𝐞𝐬𝐭

類型:劇情、驚悚
導演:《天黑請閉眼》柯貞年
演員:陳姸霏、《媽媽的遙控器》劉子銓、《信號》金玄彬、《陽光普照》劉冠廷
現在熱映中🔥

■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剪輯、最佳音效

■同場加映:
返校 𝐃𝐞𝐭𝐞𝐧𝐭𝐢𝐨𝐧
我們與惡的距離 𝐓𝐡𝐞 𝐖𝐨𝐫𝐥𝐝 𝐁𝐞𝐭𝐰𝐞𝐞𝐧 𝐔𝐬

■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movie.audienc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放映中
28會員
43內容數
「人之所以走進電影院,往往因為渴望時間,為了失去或錯過的時光,為了未曾擁有過的時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
時光放映中的其他內容
2024/11/24
今年有幸參與金馬獎的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一次完食所有入圍本屆最佳劇情片的電影。這次選出自己最喜歡最掙扎的三部,與大家簡單分享我的觀後感💭
Thumbnail
2024/11/24
今年有幸參與金馬獎的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一次完食所有入圍本屆最佳劇情片的電影。這次選出自己最喜歡最掙扎的三部,與大家簡單分享我的觀後感💭
Thumbnail
2024/07/24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2024/07/24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2024/02/25
寂寞狗狗厭倦了孤獨,於是購買高科技機器人作伴,百無聊賴的生活有了陪伴,彷彿黑白世界粉刷上了多彩的顏色。然而,命運卻將他們硬生生拆散,在無盡等待中徒留無限想念,他們幻想著重新聚首的那天來到……
Thumbnail
2024/02/25
寂寞狗狗厭倦了孤獨,於是購買高科技機器人作伴,百無聊賴的生活有了陪伴,彷彿黑白世界粉刷上了多彩的顏色。然而,命運卻將他們硬生生拆散,在無盡等待中徒留無限想念,他們幻想著重新聚首的那天來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韓國真實案件改編。 聽障學校新來的美術老師仁浩,教課時發現學生們都透漏著古怪的感覺,向資深老師詢問卻得到「別把他們當正常人,身體殘障讓他們的心裡也失常」。某天晚上仁浩正要從學校回去時,聽到樓上廁所傳來女學生掙扎的聲音...
Thumbnail
韓國真實案件改編。 聽障學校新來的美術老師仁浩,教課時發現學生們都透漏著古怪的感覺,向資深老師詢問卻得到「別把他們當正常人,身體殘障讓他們的心裡也失常」。某天晚上仁浩正要從學校回去時,聽到樓上廁所傳來女學生掙扎的聲音...
Thumbnail
這三天觀看《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默殺》、《查無此心》。 這三部片我最喜歡《默殺》,該片是編劇陳昱俐在臺北藝術大學念書的時候所創作的電影劇本,由一部由臺灣社會真實案件所啟發的故事。 其故事來自民國 91 年的一則社會新聞,關於一個母親尋找失蹤女兒,最後卻發現女兒被樓下鄰居殺害裝在垃圾袋裡,據警
Thumbnail
這三天觀看《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默殺》、《查無此心》。 這三部片我最喜歡《默殺》,該片是編劇陳昱俐在臺北藝術大學念書的時候所創作的電影劇本,由一部由臺灣社會真實案件所啟發的故事。 其故事來自民國 91 年的一則社會新聞,關於一個母親尋找失蹤女兒,最後卻發現女兒被樓下鄰居殺害裝在垃圾袋裡,據警
Thumbnail
或許,《共犯》打從一開始便無「推理」的意圖,反而是藉由這樣的包裝,讓人看見日常生活中的霸凌行為,其實能讓一個人看似不明不白地死去,殊不知,兇手其實就是每一個冷眼旁觀的平凡人,而我們身處的社會,其實一直都處在「共犯結構」之中,只是因為我們也恐懼,所以漠視。
Thumbnail
或許,《共犯》打從一開始便無「推理」的意圖,反而是藉由這樣的包裝,讓人看見日常生活中的霸凌行為,其實能讓一個人看似不明不白地死去,殊不知,兇手其實就是每一個冷眼旁觀的平凡人,而我們身處的社會,其實一直都處在「共犯結構」之中,只是因為我們也恐懼,所以漠視。
Thumbnail
《無聲》 給我最具衝擊的感受,並非「無話可說」,而是心裡面有千言萬語,想說卻「無法說」!看著劇中角色打著手語,一字一句、激動的表情、無奈的情緒,就算是沒有實際上講話的對白,那種憤慨的心情是強烈,張力滿分。
Thumbnail
《無聲》 給我最具衝擊的感受,並非「無話可說」,而是心裡面有千言萬語,想說卻「無法說」!看著劇中角色打著手語,一字一句、激動的表情、無奈的情緒,就算是沒有實際上講話的對白,那種憤慨的心情是強烈,張力滿分。
Thumbnail
果不其然,在觀看導演柯貞年前作《天黑請閉眼》以及本片預告後的期待,《無聲》不負眾望繳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證明國片在以往只能對日韓望其項背的暗黑題材,如今也有了駕馭的能耐。 被譽為是台版《熔爐》,《無聲》以聾人主角轉學至啟聰學校的經歷,探究了弱勢族群中駭人聽聞的校園霸凌。劉子銓飾演的張誠在父親安
Thumbnail
果不其然,在觀看導演柯貞年前作《天黑請閉眼》以及本片預告後的期待,《無聲》不負眾望繳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證明國片在以往只能對日韓望其項背的暗黑題材,如今也有了駕馭的能耐。 被譽為是台版《熔爐》,《無聲》以聾人主角轉學至啟聰學校的經歷,探究了弱勢族群中駭人聽聞的校園霸凌。劉子銓飾演的張誠在父親安
Thumbnail
在觀影前以為《無聲》僅是聚焦啟聰學校的性侵與霸凌案件,但隨著故事的藍圖越畫越大,也從單一個案的拆解,擴及整個環境的結構性問題,又將矛頭指向缺乏溝通與理解的當代社會。細則多方描繪事件中的霸凌與被霸凌者心理狀態,還有那些沈重卻無法說出口的壓力與痛苦。
Thumbnail
在觀影前以為《無聲》僅是聚焦啟聰學校的性侵與霸凌案件,但隨著故事的藍圖越畫越大,也從單一個案的拆解,擴及整個環境的結構性問題,又將矛頭指向缺乏溝通與理解的當代社會。細則多方描繪事件中的霸凌與被霸凌者心理狀態,還有那些沈重卻無法說出口的壓力與痛苦。
Thumbnail
看這樣的電影很痛苦,但這才是寫實。一向懂得拍戲該如何從善如流、可以做到觀眾導向的柯貞年導演,當然知道影迷要的是什麼,觀眾需要眾矢之的、需要有個明確一點的怪罪對象。那導演就畫箭靶給大家,而且箭靶不只一個,她畫了十個以上。而你,是否全都射中了呢?
Thumbnail
看這樣的電影很痛苦,但這才是寫實。一向懂得拍戲該如何從善如流、可以做到觀眾導向的柯貞年導演,當然知道影迷要的是什麼,觀眾需要眾矢之的、需要有個明確一點的怪罪對象。那導演就畫箭靶給大家,而且箭靶不只一個,她畫了十個以上。而你,是否全都射中了呢?
Thumbnail
柯貞年的《無聲》,纏繞在大膽與浮影之間,它近乎在開篇就交出了電影高潮,也因而在後段陷入了無窮輪迴。
Thumbnail
柯貞年的《無聲》,纏繞在大膽與浮影之間,它近乎在開篇就交出了電影高潮,也因而在後段陷入了無窮輪迴。
Thumbnail
本該做為故事核心的方芮欣的悲劇,便是電影「強解為自由」這一詮釋下的最大受害者。它把個體在一個不正義的系統下所承受的、只屬於自己的那分獨一無二的磨難給獻祭了,而獻祭的對象是誰呢?就是方芮欣這個人物以其設計而言,根本不可能感興趣或理解的、對未來的某種政治共同體想像。
Thumbnail
本該做為故事核心的方芮欣的悲劇,便是電影「強解為自由」這一詮釋下的最大受害者。它把個體在一個不正義的系統下所承受的、只屬於自己的那分獨一無二的磨難給獻祭了,而獻祭的對象是誰呢?就是方芮欣這個人物以其設計而言,根本不可能感興趣或理解的、對未來的某種政治共同體想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