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思樂 (喬治城亞洲法中心研究員、前中國時政記者)
很多人選前就擔心拜登當選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就會轉向友善,也有不少人說對華強硬已經是兩黨共識,誰當選都不會有大影響。筆者認為,其實多數人的擔心不是全無道理,「兩黨共識」存在,但是有很大的政策彈性,需要各方的努力(尤其是中共自己犯錯),制中政策才能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強度。以下從三個關鍵點說明:將有外交政策觀察期、民主黨面對的制中/合作張力、美國體制在選前的狀態。
首先,不要太期待新政府短期內就會展現明確的對華政策(如果中國沒有大動作的話)。現在美國分裂的程度,和面臨的內部問題,不在其中的人可能是難以想像的。這次選舉面臨的爭議,應該不需要我多解釋。拜登當選後的首要任務肯定是穩定國內,應對爭議、處理疫情,以及可能要先處理種族/警暴衝突。
外交政策整體都在非常後的排序,尤其是對華政策這種高度敏感的領域,新政府肯定不會希望它變成招風大樹。而且新政府很可能選擇先觀察中國的舉動,讓任何政策師出有名。所以大家可能要有心理準備,具體香港/台灣/人權外交政策上可能會有好幾個月的停滯,要考慮這段時間要做什麼和要怎麼熬過去等等。
第二,民主黨在對華政策上面臨的是兩個方向的張力:1. 它的選前承諾裡有兩大重點很可能需要跟中國打交道,COVID-19疫情和全球變暖, 這兩者(尤其後者)都是具有很強全球性的話題,都可能推動美國要跟中國尋求關係緩和。
2. 民主黨並不想被視為對華軟弱的政黨,加上實質的中國revisionism的威脅,美中關係回到過去的可能性不大,民主黨肯定要想辦法展現對華強硬——這就提供給港台中抗爭者最重要的可操作空間。
但這個路線很容易讓人想起民主黨傳統項目「人權外交」的失敗,最後強硬政策都變成虛晃一槍。這種擔憂是非常現實的,所以對華政策的倡議者要非常積極而且小心,一方面不要「凸槌」加速邊緣化自己的議題,另一方面,也要在監督民主黨的同時保持自身議題的討論度。
最後,既然對華放軟的擔憂是現實的,那拜登當選是不是不好呢?其實也不是。有些觀察我在選舉有結果前一直沒有說,是因為不想被認為是站在哪一邊。但現實是,在外交學院的學習和在DC政策圈的邊緣工作,讓我看到美國的外交和安全建制其實已經快被繃到極限了。
外交學院很多兼職教授甚至同學是本身也在這兩個體系裡工作。每次Trump有突然的政策轉向,能看到他們包括他們的上司都是驚訝和無所適從的,很多政策Trump說了又改,他們也根本沒辦法認真對待和執行。專業意見上傳下達的通道幾乎停滯,甚至被政治考量否定。他們很明確地說系統內很多人都已經在崩潰邊緣,想著四年快到就忍一忍,如果再來四年肯定要有辭職潮。
——這樣的美國,即便有再強硬的政策,真的能執行出來嗎?真的能跟中國長期博弈嗎?美國的建制固然有很多問題,要改沒錯,但改革需要有新的章法和一致的導向,打破原有的機制但沒有新的規則,至少短期內的效果就是讓系統陷入混亂甚至癱瘓。
總結而言,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上肯定是有隱憂的,但現在選舉結果已明朗且難以改變,倒不如視為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對美國的制中政策有所期待的各方,都要開始積極且謹慎的努力。
拜登當選以後:對華政策的慢啟動,將為港台中抗爭者帶來挑戰|趙思樂
趙思樂的沙龍
445會員
39內容數
<p>我是趙思樂,是出生在1989年之後的中國女生,是撰寫中國民間抗爭與政治打壓的深度報導者、非虛構作家。我希望透過我的寫作,讀者能看見一個迷茫的中國年輕人,關心社會、關心正義、關心人。</p>
趙思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2
各位民主陣營中的男性,不管你們覺得自己是不是因為「顧全大局」、看在加害者「功大於過」,而寬容加害者、質疑受害者。你們真正在做的,就是維護你們自己在民主陣營中的「特權」——剝削、壓迫、貶低女性的特權。我們的忍耐換來了什麼?如果中國民主運動需要通過男人壓迫女人來完成,它不值得成功。

2023/06/22
各位民主陣營中的男性,不管你們覺得自己是不是因為「顧全大局」、看在加害者「功大於過」,而寬容加害者、質疑受害者。你們真正在做的,就是維護你們自己在民主陣營中的「特權」——剝削、壓迫、貶低女性的特權。我們的忍耐換來了什麼?如果中國民主運動需要通過男人壓迫女人來完成,它不值得成功。

2022/08/01
如果所有合理的選項都是「不道德」的,那我們應該怎麼選擇呢?那就選擇喜歡的、能實現自己潛能的、對自己比較好的吧——這是自私的,但並不是更「不道德」的。在對錯的維度上,怎麼選都是「錯」,那就選起碼在另一個維度上(即便是自私的維度上)更吸引的吧。

2022/08/01
如果所有合理的選項都是「不道德」的,那我們應該怎麼選擇呢?那就選擇喜歡的、能實現自己潛能的、對自己比較好的吧——這是自私的,但並不是更「不道德」的。在對錯的維度上,怎麼選都是「錯」,那就選起碼在另一個維度上(即便是自私的維度上)更吸引的吧。

2021/09/27
藍:
這是第二個故事。
⋯⋯
藍⋯⋯我騙了所有人⋯⋯但沒有騙妳對不對?
我騙了所有其他採訪過我的記者⋯⋯關於我的第一段婚姻,我說,那麼早結婚,是政治風險考慮,因為在中國,只有直系親屬才能幫忙請律師、去看守所存錢存物⋯⋯
哈哈,說得大義凜然⋯⋯
(文章涉及性暴力,請謹慎選擇閱讀)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1/09/27
藍:
這是第二個故事。
⋯⋯
藍⋯⋯我騙了所有人⋯⋯但沒有騙妳對不對?
我騙了所有其他採訪過我的記者⋯⋯關於我的第一段婚姻,我說,那麼早結婚,是政治風險考慮,因為在中國,只有直系親屬才能幫忙請律師、去看守所存錢存物⋯⋯
哈哈,說得大義凜然⋯⋯
(文章涉及性暴力,請謹慎選擇閱讀)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在民主黨內部引發了一場關於拜登是否繼續參選的討論。民主黨面臨著拜登退選、更換副總統人選和維持拜登與賀錦麗組合三個選擇。本文分析了這三種策略的優缺點,並指出最終決策將取決於民主黨內部的協商和選民情緒。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在民主黨內部引發了一場關於拜登是否繼續參選的討論。民主黨面臨著拜登退選、更換副總統人選和維持拜登與賀錦麗組合三個選擇。本文分析了這三種策略的優缺點,並指出最終決策將取決於民主黨內部的協商和選民情緒。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拜登終於正式宣布參與2024總統大選,但仍需加把勁爭取黨內支持得到提名。根據調查,僅38%的民主黨人贊同拜登連任,有57%的聲音希望有其他的選擇,這樣的支持熱情與近幾屆總統相去懸殊,過往川普和歐巴馬皆得到超過70%的黨內連任支持,柯林頓則是拜登任期前25年支持度最低的總統,但仍有5成。
儘管黨內及民

拜登終於正式宣布參與2024總統大選,但仍需加把勁爭取黨內支持得到提名。根據調查,僅38%的民主黨人贊同拜登連任,有57%的聲音希望有其他的選擇,這樣的支持熱情與近幾屆總統相去懸殊,過往川普和歐巴馬皆得到超過70%的黨內連任支持,柯林頓則是拜登任期前25年支持度最低的總統,但仍有5成。
儘管黨內及民

拜登的中局之戰——美國期中選舉的月前瞭望(前篇)
距離美國民主黨和拜登政府的期中考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共和黨普遍在各大民調中聲勢看漲,通膨仍高、股票繼跌、利率續升:拜登的中局之戰,會不會變成終局之戰?我們從《經濟學人》和《紐約時報》的月前報導中進行分析,兼論美國選制利弊

拜登的中局之戰——美國期中選舉的月前瞭望(前篇)
距離美國民主黨和拜登政府的期中考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共和黨普遍在各大民調中聲勢看漲,通膨仍高、股票繼跌、利率續升:拜登的中局之戰,會不會變成終局之戰?我們從《經濟學人》和《紐約時報》的月前報導中進行分析,兼論美國選制利弊

拜登剛上有很多事情要處裡,內部調和鼎鼐擺平各方山頭;共產黨內部批鬥習聲浪四起,藉以轉移內部壓力的『打貪』與『台獨』重操舊業。中國急著出手探拜登底線轉移內鬥壓力;而拜登急著處裡安提法與激進左派完事後的大餅分配,估計這陣子無暇顧及外部。

拜登剛上有很多事情要處裡,內部調和鼎鼐擺平各方山頭;共產黨內部批鬥習聲浪四起,藉以轉移內部壓力的『打貪』與『台獨』重操舊業。中國急著出手探拜登底線轉移內鬥壓力;而拜登急著處裡安提法與激進左派完事後的大餅分配,估計這陣子無暇顧及外部。

你有亡國感嗎?我沒有。最近常常聽到、或看到這三個字。我個人判斷這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真的很多人陷入對國家未來的焦慮;第二是有人刻意想要利用、並強化這種焦慮。「亡國感」這個詞帶有一股絶望的味道,反應的是無計可施、無力回天、無可依賴的失落感。

你有亡國感嗎?我沒有。最近常常聽到、或看到這三個字。我個人判斷這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真的很多人陷入對國家未來的焦慮;第二是有人刻意想要利用、並強化這種焦慮。「亡國感」這個詞帶有一股絶望的味道,反應的是無計可施、無力回天、無可依賴的失落感。

美國大選的轟轟烈烈一直以來都是全世界的新聞頭條;德國各州在「封城」後,對疫情規範手法有不同意見,民眾上街針對右派保守做法抗議的轟轟烈烈;同時,台灣各黨派對中天能不能取的換照資格也炒得轟轟烈烈。

美國大選的轟轟烈烈一直以來都是全世界的新聞頭條;德國各州在「封城」後,對疫情規範手法有不同意見,民眾上街針對右派保守做法抗議的轟轟烈烈;同時,台灣各黨派對中天能不能取的換照資格也炒得轟轟烈烈。
這次混亂不堪的美國總統大選終於有了初步的結果,美國各大媒體爭先恐後的祝賀拜登,不少國家領袖也發送了恭賀訊息。雖然我們看到的消息絕大部分都是一片歡呼聲,不過別忘了美國仍有一半左右的選民投了川普,他們心中做何感想呢?他們現在在想:你們高興什麼,這場比賽才打完了上半場而已...
這次混亂不堪的美國總統大選終於有了初步的結果,美國各大媒體爭先恐後的祝賀拜登,不少國家領袖也發送了恭賀訊息。雖然我們看到的消息絕大部分都是一片歡呼聲,不過別忘了美國仍有一半左右的選民投了川普,他們心中做何感想呢?他們現在在想:你們高興什麼,這場比賽才打完了上半場而已...

很多人選前就擔心拜登當選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就會轉向友善,也有不少人說對華強硬已經是兩黨共識,誰當選都不會有大影響。筆者認為,其實多數人的擔心不是全無道理,「兩黨共識」存在,但是有很大的政策彈性,需要各方的努力(尤其是中共自己犯錯),制中政策才能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強度。

很多人選前就擔心拜登當選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就會轉向友善,也有不少人說對華強硬已經是兩黨共識,誰當選都不會有大影響。筆者認為,其實多數人的擔心不是全無道理,「兩黨共識」存在,但是有很大的政策彈性,需要各方的努力(尤其是中共自己犯錯),制中政策才能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強度。

是說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日前在推特上貼文,批評美國川普政府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的決定,稍後江啟臣又呼籲蔡英文總統應該對美國的種族問題表態,表現出國民黨對目前川普政府的敵視態度。國民黨的這種態度其實很不恰當,不過倒也不令人意外。不恰當的原因是押寶共和黨或民主黨,風險都很高,畢竟美國總統大戰的最後結果....

是說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日前在推特上貼文,批評美國川普政府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的決定,稍後江啟臣又呼籲蔡英文總統應該對美國的種族問題表態,表現出國民黨對目前川普政府的敵視態度。國民黨的這種態度其實很不恰當,不過倒也不令人意外。不恰當的原因是押寶共和黨或民主黨,風險都很高,畢竟美國總統大戰的最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