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政治對你來說, 是「沒事不要碰」的話題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美國大選的轟轟烈烈一直以來都是全世界的新聞頭條;德國各州在「封城」後,對疫情規範手法有不同意見,民眾上街針對右派保守做法抗議的轟轟烈烈;同時,台灣各黨派對中天能不能取的換照資格也炒得轟轟烈烈。

在德國看美國大選,所有新聞台和外交政治人物幾乎一面倒的不希望川普當選,從記者問問題的方式就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令我覺得耐人尋味的問題,是在選情明朗化之後,某主要新聞台記者問現任德國副總理,同時是明年總理選舉SPD黨候選人的Olaf Schulz:「我們可以從這次的選舉中學到些什麼?」他說「我們看到了美國人民兩極化的分裂,這是我們在德國要小心避免的。」

在選舉結果尚未明朗化前Olaf曾說:我們感謝美國在戰後幫助德國重新建立民主系統,美國的政經狀況會一直對德國有一定的影響,而我們也希望一直和美國保持兩好的夥伴關係。 而在選況漸漸明朗後,他也曾很有自信地對媒體(Die Welt)表示:「美國和德國的關係一定會慢慢好轉。」總是正面呼籲,積極維護德國利益的他,在回答「我們學到什麼」的話題時,我聽到的是對自己國家的反思。

在德國似乎沒有人想到這次大選競爭會如此激烈,兩派候選人皆創下歷史新高的得票數,在好幾個州兩黨得票數都呈現49%比49%的膠著狀態,再深一層看到參議院,也是呈現膠著(至11月8日止,共和黨得48席、民主黨46席。)這樣的選舉結果展現的是這個國家人民的分裂性,兩群人馬各自活在各自的同溫層,不但美國人自己覺得「無法理解對方黨派」的支持者,德國人也發現了。德國人講政治利益,也提到如果拜登可以讓美國重回NATO,重新和德國成為政經合作夥伴,是最好的;但是選舉的結果展現出來這樣嚴重的分裂,卻也讓德國勇敢地提出反思的必要性。

另一個故事:是在上周總理梅克爾和各州長宣布封城記者會後問答。

一名記者砲火連連,和我習慣的台灣的記者會也挺像,只是可能德國人無法手足舞蹈的表現出激動或憤怒。他問:新聞稿中第一句就提到,儘管過去各州做了許多措施,今天看到的是每日不斷新增的案例,所以得加強管理。這個意思是說之前的政策不好嗎?是說之前就應該執行「封城」這樣的措施嗎?

梅克爾的回答總是以社會共同體為原則,也沒看過有她無法處理的問題。讓我驚訝的是,她回答時也毫不避諱背後的政治考量,好似「政治」是一個在做決策時本來就應該被考慮的因素之一。

die politische Acceptanze war nicht da.

她說:首先我們共同的目的是讓幼兒園繼續開著,讓父母可以「正常」在家上班。其次,我們明白,政治上,不同團體在之前並沒有達到共識,並沒有認為有必要再次封城;這樣的政治接受度不到位(die polotosche Acceptanze war nicht da),當時誰也無法做這個決定。今天(記者發佈會當天),每個(政治)團體都覺得這個疫情的肆虐到了一個節點,一個「封城」對各州來說都是個正確決策的時間點,我們才有辦法一起對外宣布。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政治接受」這個說法,也是我第一次覺得,政治正確定沒有什麼好避諱。政治為管理眾人之事,政治正確表示用正確的方式管理眾人之事,顯而易見是必須存在的事實,為什麼要避諱?

政治成熟度如此令人服氣。

偷偷轉個鏡頭看台灣,雖然我看的還太淺,但我總覺得台灣政治的決策,若有一個不小心的疏漏,就會被反對團體詬病,雖然反對團體提不出更有建設的建言,也不一定能夠做的更好。什麼時候,台灣的社會和政治也可以走向一個高度,以「台灣共同體」來考量,以社會共同利益為前提,而不以黨派團體之爭為吸引鎂光燈的手法?

前陣子蔡英文在IG和臉書上徵求大家想說的話,我也就默默的把我的想法寫了下來,我不知道她會不會聽到、看到,但是這真的是我從觀察德國政壇到目前為止的心得。

以下:

【如果您還可以做些什麼的話,我期待您可以從你的團隊做起,想辦法整肅台灣政治的風氣。看到前總統們對現任總統在社交媒體上的批判,先不管內容,我想到的是為什麼這樣的對話不能發生在面對面的談話中?為什麼都已經是“前總統”的高度了,還淪落到這樣的行為,譁眾取寵?為什麼台灣的政治風氣是這樣子的?

反觀德國,每個黨派都有各自的論點和立場,有對立,有互相不能理解,但是總是做到尊重。再看看美國,在川普之前的幾任總統,不管是哪個黨派,若有整體站在國家立場不同的論調,也總可以私下會面討論,而不是為了什麼黨派或個人知名互相『廝殺』,對人的基本尊重是政治生態的基本。

什麼時候,台灣政治人物的普遍水準也可以做到這樣的高度,可能要靠有氣度的領導人領頭開始。我理解這和選舉制度,和一般民眾的公民教育養成也有關係,改變不會一蹴即成,但是我期望,從您和您的團隊身上看到往這個方向前進的第一步。】

最後這個問題給每一個人:這些話題對你來說,是政治事件還是社會問題?還是其實你沒什麼太大興趣?遵守著「沒事不要碰政治」的古訓?(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nice Wang的沙龍
12會員
19內容數
觀察德國人和環境展現出來的表徵,邏輯猜測背後同,或著不同,的原因。 可能是歷史背景,可能是政治社會背景,可能是其他原因,也可能是巧合。 目的不是在於探討原因的對錯; 目的在於希望透過行為觀察,進行假設,然後做開放討論,建立起我們對事件有獨立觀點的能力。
Shanice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05
六月二十二號 德國媒體指出,總理梅克爾『混打』了疫苗。 台灣人反應: 看,連國外的元首都已經混打疫苗了,台灣幹嘛還不放行,不知道在幹嘛! 德國專家說:梅克爾混打是因為沒有足夠的AZ疫苗,沒想到目前看到的臨床效果不錯,但是在還沒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報告出來之前,我們還是不建議混打。
Thumbnail
2021/07/05
六月二十二號 德國媒體指出,總理梅克爾『混打』了疫苗。 台灣人反應: 看,連國外的元首都已經混打疫苗了,台灣幹嘛還不放行,不知道在幹嘛! 德國專家說:梅克爾混打是因為沒有足夠的AZ疫苗,沒想到目前看到的臨床效果不錯,但是在還沒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報告出來之前,我們還是不建議混打。
Thumbnail
2021/05/23
最近看到德國自由民主黨提案通過,將黨內大選文宣中關於『一中政策』的文字刪除,黨部外交政策發言人Bijan Djir-Sarai表示:『我們從香港事件的發展中得出很多新的教訓,(黨部關於取消一中政策)是為了清楚地讓北京知道,破壞香港人權的事件,一定會有它要付出的代價。』
Thumbnail
2021/05/23
最近看到德國自由民主黨提案通過,將黨內大選文宣中關於『一中政策』的文字刪除,黨部外交政策發言人Bijan Djir-Sarai表示:『我們從香港事件的發展中得出很多新的教訓,(黨部關於取消一中政策)是為了清楚地讓北京知道,破壞香港人權的事件,一定會有它要付出的代價。』
Thumbnail
2021/03/30
兩天前,德國總理梅克爾的道歉,引起了政治圈內一陣討論。為什麼現在道歉?她已經式微了,她已經不會是下一任總理了,也不會再繼續領導黨團了,所以她可以『爽爽做』,無後顧之憂的道歉?還是她放棄了,反正第三波的疫情也控制不住,反正疫苗快出來了,反正中央和地方討論來討論去還是沒有一致的結果,就讓大家自己決定吧?
Thumbnail
2021/03/30
兩天前,德國總理梅克爾的道歉,引起了政治圈內一陣討論。為什麼現在道歉?她已經式微了,她已經不會是下一任總理了,也不會再繼續領導黨團了,所以她可以『爽爽做』,無後顧之憂的道歉?還是她放棄了,反正第三波的疫情也控制不住,反正疫苗快出來了,反正中央和地方討論來討論去還是沒有一致的結果,就讓大家自己決定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其實像我們這樣面對面說話,就是政治。」這是我高一參加台大杜鵑花節時,台大政治系的學姐告訴我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奇妙,人們組成社會,而政治和傳播是社會中無法分割出來的元素。所以政治並不是遠在天邊的,而是近在眼前的。
Thumbnail
「其實像我們這樣面對面說話,就是政治。」這是我高一參加台大杜鵑花節時,台大政治系的學姐告訴我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奇妙,人們組成社會,而政治和傳播是社會中無法分割出來的元素。所以政治並不是遠在天邊的,而是近在眼前的。
Thumbnail
想要收成,那就下田弄髒手;想要救世,那走出象牙塔、去了解人群。在邊上喊加油,那只是喊一個寂寞。
Thumbnail
想要收成,那就下田弄髒手;想要救世,那走出象牙塔、去了解人群。在邊上喊加油,那只是喊一個寂寞。
Thumbnail
美國期中選舉? 選舉行情?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
Thumbnail
美國期中選舉? 選舉行情?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
Thumbnail
每到選舉,台灣所有的媒體總是不斷用政治新聞反覆轟炸著大家,AB寶上大學後,也開始會收到同學轉傳一些有關政治的傳言或八卦,放假回家她們看到媽媽在看選舉公報,A寶忽然好像發現新大陸一般:「對了,爸爸,你經常在寫文章,可是我好像從來沒看過你對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評論過?」 B寶也附議:「對喔!你們常常跟老朋
Thumbnail
每到選舉,台灣所有的媒體總是不斷用政治新聞反覆轟炸著大家,AB寶上大學後,也開始會收到同學轉傳一些有關政治的傳言或八卦,放假回家她們看到媽媽在看選舉公報,A寶忽然好像發現新大陸一般:「對了,爸爸,你經常在寫文章,可是我好像從來沒看過你對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評論過?」 B寶也附議:「對喔!你們常常跟老朋
Thumbnail
如果是你,選擇人民還是選舉利益擇一,你會怎麼選。
Thumbnail
如果是你,選擇人民還是選舉利益擇一,你會怎麼選。
Thumbnail
美國支持台灣可以自己做決定,但卻不支持台獨。
Thumbnail
美國支持台灣可以自己做決定,但卻不支持台獨。
Thumbnail
Hansjörg Keller on Unsplash 我思考著政治,瞭解著政治,對於政治局面,坦白說,仍是一樣沒有改變。我為何這麼討厭政治?不外乎現在的政治人物所說的話,根本就是胡扯,就算你很會說話,講得聲嘶力竭,頭頭是道,我還是不買帳,為何?因為你難以預料未來,有人總是會扯你後腿,有人總是會反
Thumbnail
Hansjörg Keller on Unsplash 我思考著政治,瞭解著政治,對於政治局面,坦白說,仍是一樣沒有改變。我為何這麼討厭政治?不外乎現在的政治人物所說的話,根本就是胡扯,就算你很會說話,講得聲嘶力竭,頭頭是道,我還是不買帳,為何?因為你難以預料未來,有人總是會扯你後腿,有人總是會反
Thumbnail
美國大選的轟轟烈烈一直以來都是全世界的新聞頭條;德國各州在「封城」後,對疫情規範手法有不同意見,民眾上街針對右派保守做法抗議的轟轟烈烈;同時,台灣各黨派對中天能不能取的換照資格也炒得轟轟烈烈。
Thumbnail
美國大選的轟轟烈烈一直以來都是全世界的新聞頭條;德國各州在「封城」後,對疫情規範手法有不同意見,民眾上街針對右派保守做法抗議的轟轟烈烈;同時,台灣各黨派對中天能不能取的換照資格也炒得轟轟烈烈。
Thumbnail
這次混亂不堪的美國總統大選終於有了初步的結果,美國各大媒體爭先恐後的祝賀拜登,不少國家領袖也發送了恭賀訊息。雖然我們看到的消息絕大部分都是一片歡呼聲,不過別忘了美國仍有一半左右的選民投了川普,他們心中做何感想呢?他們現在在想:你們高興什麼,這場比賽才打完了上半場而已...
Thumbnail
這次混亂不堪的美國總統大選終於有了初步的結果,美國各大媒體爭先恐後的祝賀拜登,不少國家領袖也發送了恭賀訊息。雖然我們看到的消息絕大部分都是一片歡呼聲,不過別忘了美國仍有一半左右的選民投了川普,他們心中做何感想呢?他們現在在想:你們高興什麼,這場比賽才打完了上半場而已...
Thumbnail
「罵,是我們和政治發生關係最常見的形式。這樣的政治很多,到處都是,多到令人厭煩......很少有機會認真想一下:為什麼人要理解政治?」——《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 楊照
Thumbnail
「罵,是我們和政治發生關係最常見的形式。這樣的政治很多,到處都是,多到令人厭煩......很少有機會認真想一下:為什麼人要理解政治?」——《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 楊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