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佈文章前,歌單恰好輪播到青峰的〈柔軟〉,於是截圖了 MV 畫面作為主圖,也算是偷偷對自己近期混亂生活的小提醒吧。
下列這七位創作者,主要的創作方向是藝文領域與生活風格。而我將從自己「入坑」,也就是我開始喜歡上他們的第一篇文章來介紹,也特別不放上這些作者頁面的超連結,因為我相信比起他們的身分,他們這些曾經打動我的創作──也會打動你。
癮君子:《解影,解癮-影劇相談室》
比起在觀影前,癮君子的影評更適合在觀影後閱讀。在擁有社工與諮商心理研究所背景的癮君子筆下,總是能為影劇抽絲剝繭,細細勾勒出畫面背後的象徵寓意與角色之間的情感流動。「同性之愛處在不上也不下的中間,而山,就像是一座支撐及擁抱健一與立維的秘密基地。」即使觀影時同樣能讀到其中的元素象徵,但每每閱讀癮君子的文字時,還是會再度被他精準到位的用字遣詞打中。
鄧九雲:無個人專題,共筆專題為《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與上一個專題相同,這篇文章一樣是談電影,不過比起電影本身,更讓我著迷的是
九雲從文本向外所延伸的──那些對於生活的感知。我們太慣於將各式文本連結到自身經驗,於是她向讀者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當我們過度觀看、收取表面浮誇的戲劇表現時,是否會削弱掉,甚至懷疑起生活中屬於自己的真實反應?」我想,這個問題對於能夠輕易接觸到各種媒介的現代人而言,不僅止於戲劇觀看,而是在任何媒介的觀看時都值得去好好深思的一題。
くら(kura):《那些傷痛堆砌出來的文字》、《認識精神疾病的第一步》
小時候總會天真的以為「促進社會階層流動」、「弭平城鄉資源差距」是現代化社會發展中的理所當然。到了長大後、與社會有更多接觸後,才認知到現實中仍是以「階級複製」為主流,那些我以為靠教育、靠政策會改善的,某程度而言,是我仗著自身文化資本的一廂情願。我能從 kura 的字裡行間讀見,那些記憶背後流淌的血液與無邊蔓延的傷,偷偷在此想擁抱 kura ,願文字終能溫柔包裹每個靈魂。
Peiwen K:《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巨鯨落,萬物生,在 Peiwen K 的畫筆下,這些浪漫總是能有更無邊的想像。「鯨落」,談的是一隻鯨魚死亡後,屍體緩緩下沉至海底,那樣耗費數十、數百年,卻為數萬個生物體帶來新生的過程。屍身為其他食腐生物、無脊動物提供維生的養分,遺骸變為礁岩、海底生物的棲息地,這又被稱為「鯨魚最後的溫柔」。
黃郁書:《藝文日常》
同為女校出身,我在郁書的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深刻的共感:「高中女校其實不太像一個小型社會,反而更像烏托邦。」去年年底這篇文章在我的同溫層內引發熱議,當時也聽到許多不同聲音說道,她口中的烏托邦也可能是他人的深淵。不過,以我的自身經驗而言,我認同那確實是被數字與高道德標準綑綁的三年,但對於我現今的人格形塑,仍是相當重要且正向的一大部分。感謝郁書的文字道出了我們記憶中的那份情懷,以及如今出社會後難以感受到的:「在勾勒理想未來的藍圖時,我們先是個人,而非女人。」
香水師。若維:《微香水專欄》
去年因為 Dcard 上的一篇熱門文章
〈我的職場經驗 調香師不為人知的甘苦談〉而認識若維,也才了解到原來對於香水師而言,比起調製香水,調製沐浴香氛等民生用品才是更主要的工作內容。若維在這篇文章中,很有脈絡地為宮鬥劇中常見的流產兇手「麝香」闢謠(?)而我也是讀到這篇才明白麝香有多無辜,歡迎從她的專欄認識這個特別的產業。
涂紋凰:《小譯者的日常》
其實小譯者不太算是藝文領域,不過因為她圖文並茂的創作風格,加上我的小私心,就選擇將她也列入這次的介紹中。雖然她的文章較偏向於為新手譯者引路,但就大眾角度而言,許多篇從「翻譯書籍」著手的分享還是很值得一讀,畢竟誰沒聽過「金庸」、「哈利波特」呢?這些經典名著都需經譯者的轉譯,才能真正為各國之間的文化帶來交流。如果大家對於翻譯這行有些基礎認識後,未來閱讀各種翻譯文學時,或許就能更有意識地去咀嚼譯者的轉譯功夫與詞藻運用。
七位作者與我入坑的七篇文章介紹至此,來補充一下我撰文時的小小心思。
在挑出七位我想介紹的作者之後,我先仔細思考了要如何排序才能讓讀者順暢閱讀,像是一張專輯的曲序一般,我希望編排過的順序能給讀者比較流暢、不突兀的閱讀感受。所以選擇從最廣泛、好吸收的影評著手,進到對於生活的延伸所感與故事,最後帶入兩個也許較為小眾的藝文相關產業。希望閱讀中的你能夠感受到這份心意。
而原先尋找主圖的時候,確實打算圖文不符一下,只單純因為〈柔軟〉的 MV 好看而拿來當作主圖。但在全文撰寫完畢、準備定下文章標題時也才發現:這幾位創作者在我心中的共同點,大概就是「柔軟」吧,用心、用力地對待生活,為各自重視的事物而提筆,並在摯愛的領域裡閃閃發光。
比起入坑他們的文字,我入坑的大概是他們看待事物的柔軟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