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老年圖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文學作品中常將人的一生比喻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時節,這個被用濫的象徵,其實也表示這種來自於人面對春夏秋冬的直接感受,對比於生命境況的轉換,是很能夠引起人的共鳴。
但是我們身處同樣風景或同個季節,會因個人因素而有不同感受,就像把老年比喻為冬天,有的人看到貧脊的冷酷,也有的視為悠然休閒的季節,就像有的作家一方面醜化老年,另一方面又歌頌老年。
冬天是一年的結束,老年也會感受即將來到的死亡,不過西蒙波娃卻不那麼認為,她覺得死亡對任何年紀的人來說,都是既不遠也不近,而且死亡對於我們而言,它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我們活著時,死亡當然不在,當死亡到來時,我們也就不在了。更何況不管那個年紀的人都有死亡的可能,沒有人知道災禍會在什麼時候發生,死亡的必然性對七十歲的人來說跟對八十歲都是一樣的。
不過,老年人對於死亡還是會比年輕人來的恐懼,因為它似乎不再是遙遠而抽象的命運──他們可以感受到這是一件即將來到而屬於個人的事,同時因為累積了太多東西,老年人拒絕從世界上消失,要是他消失了,他的家庭,他的財產,他的任務該怎麼辦?
我們一方面要接受肉體的衰敗,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繼續追尋賦於我們生命意義的目標,像是為他人奉獻,為群體奉獻,為某些目標奉獻,投入用智慧才能得以創造出的活動。我們在老年時應該保持足夠旺盛的熱情,這熱情能讓我們避免自我封閉,當我們透過愛,友誼、或憐憫而為別人付出時,我們的生命是有價值的。
最好別太常想到老年,而要過著參與社會的生活,即使我們不再抱持幻想,對生命的熱情冷卻,仍要繼續這麼做,持續參與社會。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早些年我在醫學院讀書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全都良好的狀態,而不僅僅是疾病的消除。  也因為當年的定義,所以醫療資源大多放在生理跟心理適應不良的恢復,換句話說,還是針對一個一個特定疾病的治療。但到了二0一五年,世界衛生組織已轉變高齡醫學的健康重點,強調維持生活中的功能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條消息,指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已更新年齡的定義,四十四歲以下稱為青年人,四十五歲到五十九歲為中年人,六十至七十四歲為年輕老年人,七十五至八十九歲為老年人,九十歲以上為長壽老人。這個訊息讓很多中老年人很開心,似乎一下子又返老還童了,雖然這是編造出來的假新聞,但是也可以看出大家都不喜歡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條消息,指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已更新年齡的定義,四十四歲以下稱為青年人,四十五歲到五十九歲為中年人,六十至七十四歲為年輕老年人,七十五至八十九歲為老年人,九十歲以上為長壽老人。這個訊息讓很多中老年人很開心,似乎一下子又返老還童了,雖然這是編造出來的假新聞,但是也可以看出大家都不喜歡
 自從1880年德意志帝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明確規定公務員與勞工,在六十五歲應該退休並且接受政府的照顧,從此似乎一錘定音,至今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以六十五歲左右當作退休年齡,並且依此實施退休金制度。  但是大家會忽略,當時德國平均壽命才四十多歲,換句話說,只有很少數的人有機會活到能夠領退休金的年齡,若是
 很多人看到成群飛翔的鳥或是結隊的魚群時,都會以為牠們裏面一定有一個領袖,或者觀察到蜜蜂或白蟻營建出令人歎為觀止的窠穴,以為牠們有多複雜精密的頭腦或是指揮若定的蜂王蟻王,其實事實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   就像在數千觀眾的演奏會結束,大家會齊一的鼓掌,在數萬人的球賽中觀眾很有默契的同聲加油或波浪狀的起
乍看有點「離經叛道」,但這卻是一個誠實又誠懇的醫師所提供的幸福處方,也是這個時代人人都需要的生活指南。  這是一份可以讓我們幸福的醫師處方箋,寫給現已年屆七十五歲的長者,以及家有長者的年輕人,再加上剛退休或即將退休,正期待展開第三人生的熟齡朋友。  或許因為最近全世界都同時面對人類史無前例的社會狀況
早些年我在醫學院讀書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全都良好的狀態,而不僅僅是疾病的消除。  也因為當年的定義,所以醫療資源大多放在生理跟心理適應不良的恢復,換句話說,還是針對一個一個特定疾病的治療。但到了二0一五年,世界衛生組織已轉變高齡醫學的健康重點,強調維持生活中的功能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條消息,指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已更新年齡的定義,四十四歲以下稱為青年人,四十五歲到五十九歲為中年人,六十至七十四歲為年輕老年人,七十五至八十九歲為老年人,九十歲以上為長壽老人。這個訊息讓很多中老年人很開心,似乎一下子又返老還童了,雖然這是編造出來的假新聞,但是也可以看出大家都不喜歡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條消息,指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已更新年齡的定義,四十四歲以下稱為青年人,四十五歲到五十九歲為中年人,六十至七十四歲為年輕老年人,七十五至八十九歲為老年人,九十歲以上為長壽老人。這個訊息讓很多中老年人很開心,似乎一下子又返老還童了,雖然這是編造出來的假新聞,但是也可以看出大家都不喜歡
 自從1880年德意志帝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明確規定公務員與勞工,在六十五歲應該退休並且接受政府的照顧,從此似乎一錘定音,至今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以六十五歲左右當作退休年齡,並且依此實施退休金制度。  但是大家會忽略,當時德國平均壽命才四十多歲,換句話說,只有很少數的人有機會活到能夠領退休金的年齡,若是
 很多人看到成群飛翔的鳥或是結隊的魚群時,都會以為牠們裏面一定有一個領袖,或者觀察到蜜蜂或白蟻營建出令人歎為觀止的窠穴,以為牠們有多複雜精密的頭腦或是指揮若定的蜂王蟻王,其實事實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   就像在數千觀眾的演奏會結束,大家會齊一的鼓掌,在數萬人的球賽中觀眾很有默契的同聲加油或波浪狀的起
乍看有點「離經叛道」,但這卻是一個誠實又誠懇的醫師所提供的幸福處方,也是這個時代人人都需要的生活指南。  這是一份可以讓我們幸福的醫師處方箋,寫給現已年屆七十五歲的長者,以及家有長者的年輕人,再加上剛退休或即將退休,正期待展開第三人生的熟齡朋友。  或許因為最近全世界都同時面對人類史無前例的社會狀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老有老苦,身體機能退化不可逆,身體老化的苦從來由不得自己。老智者說,生才是辛苦的起點,從嬰孩一點一滴學習、承受、扛責任,再慢慢老去,如同花開花謝。走在生老病死的人生旅途上,不會都是順行,也不會都是風光明媚、四季如春,三不五時來一場暴風雨、颳颱風,看不清前方的路,全身濕透是家常便飯。總是這樣,不管是艷
Thumbnail
離別是人生常態,從童年的天真到老年的反思,每個階段的離別塑造了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看法。本文探討了不同年齡段對離別的感受,如何隨時間變化,並分析了這些變化對人生的影響。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
Thumbnail
古人說: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有時候以為人生進入寒冬,殊不知冬天一下就過去了, 然後又迎來了人生的另一個春天. 人生百年,五十歲就是一個轉折點, 一半上坡,一半下坡,就像冬春交替一樣, 不妨可將五十歲當作人生的另一次開始, 把握住或許迎來的是另一個人生的機遇, 到這年紀
Thumbnail
生老病死,每個人必定會面臨。 隨著年紀增長,回想人生的歷程與相遇的人事物, 不禁想到,是何緣分才讓這些人互相靠攏? 身體一天一天老去,身體的退化逐漸超越自己原本認知的狀態, 疾病也就慢慢地浮現,身體出狀況、前往醫院檢查看診,孤獨與淒涼的感受縈繞心頭,生病、衰老,使人們反思這一生所為何來?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老有老苦,身體機能退化不可逆,身體老化的苦從來由不得自己。老智者說,生才是辛苦的起點,從嬰孩一點一滴學習、承受、扛責任,再慢慢老去,如同花開花謝。走在生老病死的人生旅途上,不會都是順行,也不會都是風光明媚、四季如春,三不五時來一場暴風雨、颳颱風,看不清前方的路,全身濕透是家常便飯。總是這樣,不管是艷
Thumbnail
離別是人生常態,從童年的天真到老年的反思,每個階段的離別塑造了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看法。本文探討了不同年齡段對離別的感受,如何隨時間變化,並分析了這些變化對人生的影響。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
Thumbnail
古人說: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有時候以為人生進入寒冬,殊不知冬天一下就過去了, 然後又迎來了人生的另一個春天. 人生百年,五十歲就是一個轉折點, 一半上坡,一半下坡,就像冬春交替一樣, 不妨可將五十歲當作人生的另一次開始, 把握住或許迎來的是另一個人生的機遇, 到這年紀
Thumbnail
生老病死,每個人必定會面臨。 隨著年紀增長,回想人生的歷程與相遇的人事物, 不禁想到,是何緣分才讓這些人互相靠攏? 身體一天一天老去,身體的退化逐漸超越自己原本認知的狀態, 疾病也就慢慢地浮現,身體出狀況、前往醫院檢查看診,孤獨與淒涼的感受縈繞心頭,生病、衰老,使人們反思這一生所為何來?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