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轉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在預期之中,但心態情緒低迷,探索新奇事物的熱情不在,不由得懷疑,這就是中年危機?若然,何時何處是轉機?

仔細回想,早在未屆五十之前,漸漸地已經對很多事物都失去興趣,漫畫、小說、音樂、旅遊等等,原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都變得不太熱衷可有可無,整個人的活力熱情明顯衰退,只因當時工作吃重,大部分的時間、精力、心思,理所當然地投注在工作,生活及家庭依循著工作安排,即便偶爾情緒低落,透過工作上既定的目標,挑戰與成就感交替轉換心緒,感覺人生還是在軌道上穩定的運行。

直到今年退伍,不再有勞心費神的工作可以無腦地投入,頓時出現大量空白的時間、心緒,讓人感到焦慮,急於嘗試安排各種世俗認定或原本自以為喜愛的活動和課程,卻沒能從中獲得反饋或激發熱情,更讓人覺得空虛茫然。雖然身邊不乏長輩、學長經歷過中年退伍的情境,早在退伍前就諄諄告誡應該要妥善安排生活,也理性知道退伍是必然的事,所以早就開始準備規劃,但親身經歷時卻完全不是那一回事,所有的原本預想退伍後全新的彩色生活,竟是槁木死灰的黑白人生?

試著思索情緒低落的原因,除了生理上更年期的影響,我想更多是職涯的變化所導致的,經過三十年的累積,原本在組織裡達到一定的職位,擁有豐富的經驗,指揮指導部屬完成工作獲取成就感,享有尊榮和禮遇,但這些職銜、聲望、人脈、尊榮,在退伍後驟然歸零。面對全新的工作,除了對於未知的工作內容、環境、人際關係感到忐忑不安,更因為已知新工作僅為經濟考量,甚至是為打發時間,在發展、薪酬與成就有限,可預見工作的巔峰已經越過,不禁感嘆這一生的成就止於此?衍生茫然、恐懼的情緒無法自拔。

其次,是因為外在作息、人際、環境已經巨大的改變,但內在潛意識裡三十幾年習慣養成的生理及心理時鐘還在慣性運行,內在的節奏和預期與外在環境不協調,產生倦怠、退縮及力不從心的感覺,就像之前每次赴美出差嚴重的時差,只不過不舒服的程度和時間比起時差要嚴重的多,而且沒有藥物可以協助。

如何改善呢?說實話自退伍迄今已經五個月,上述的狀況雖稍有緩解但仍然持續,也沒能想出什麼特效的解方,但經過理性歸納得出幾個方向供自己持續改善。

首先是多運動。當內在情緒低落無法自主提升,透過機械式的體能鍛煉,大汗淋灕後分泌腦內啡,雖然愉悅時間短暫,卻是極少數能在這段時光可以真切感受向上力量的時候。所謂心猿意馬!內心的意識和感受非我所能操控左右,與之抗衡多半是徒勞且沮喪,相對的,體能鍛煉完全操之在我,且效果總是正面且愉悅,所以維持運動習慣是首一要務,如同入伍訓練的宗旨,由外而內改變自己,就算短期內改變成效有限,最起碼,維持了體能和體態也可以減少對自己的不滿意。

其次是重新建構有紀律的生活。退伍前不論學業或工作總是依循社會價值與期待,遵從父母、老師、長官的要求,有明確的目標或該作的事擺在眼前,每天按表操課,但退伍後再沒有既定的工作排程,多了大把的自由和時間,好似中了彩券的暴發戶浪擲虛耗,只感受到空虛,應該盤點生活作息,把家庭、工作、休閒、興趣做明確的安排,並且有紀律的執行,才不至於每日睡前感嘆虛度光陰一事無成。

再其次要勇於接觸新的人、事、物。如前所述,退伍後心態情緒低迷,探索新奇事物的熱情不在,但尤是如此更不該因循退縮,應勉強自己多方接觸探索,一方面藉由新鮮事物刺激感官重燃熱情,豐富人生閱歷,另一方面倘若能覓得持續鑽研的興趣愛好甚至發展為技能才華,更能增加成就感找到人生新的方向。

最後要珍惜家人。雖然這乍聽是老生常談,但時常聽聞有學長同學退伍後無法回歸家庭生活,視回家為畏途,成因不單是本身不適應,因應退伍後的作息、情緒、相處時間的改變,家人也需要適應,所以如果一昧以自己單方面的角度和處境,要求或埋怨家人要配合自己的心緒,終難和諧,所以一方面應該理性與家人溝通,充分告知本身處境現況,取得諒解並提供心理準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認知家庭是最後和最重要的堡壘,即便狀況不佳也應竭力守護,珍惜家人才能有穩固的後盾,無旁鶩的拓展人生。

前述一堆正向的大道理,不代表已經落實,相反的是點出不足和待改善之處,期勉自己能夠知行合一。另外,你我皆凡人,不必也不可能是完人或聖人,面臨壓力與低潮,不必急於求好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有句話「珍惜你的不良嗜好,它可能是你熱愛生活的原因」,當然不是鼓勵養成不良嗜好,但所有不良嗜好都是内心壓力的釋放,偶爾做了不那麽好的事,蕴含着你未曾預料到的無形益處,且不必急於改正。

總結人生這個階段因為生理和職涯的變化,確實正在經歷「中年危機」而處於混亂與低潮,但有人形容的好,這就是人生的第二個青春期,期許自己,不僅可以像青春期一樣充滿希望與朝氣,而且人到中年,擁有更多自主權,可以更自在的做自己,選擇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活得更加精彩沒有遺憾。

2023.11.8

avatar-img
2會員
6內容數
一個當了30幾年兵的社會新鮮人的雜思異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幾歲以下算是年輕人?我覺得70歲以下吧(笑) 認真說,過了40歲之後覺得自己這個年齡很尷尬,可能沒有太多社會歷練(摧殘)和戀愛經驗(抱蛋),我自認心態想法,也就是心理年齡是低於生理年齡的,有時候一些行為觀念依舊天真幼稚,但又自覺不該過度外顯這些,只好稍微裝成熟穩重。 想想跟我同齡的人
Thumbnail
「人生始於強,終於壯。」 前陣子閱讀《壯世代之春》這本書時,對於書中提到「壯世代」的概念,感到十分新奇與認同! 以前的教科書,總是輕易地將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現在大概還是如此。然而,看看身邊的父母與親朋好友們,以及過往在社區進行田調時認識的熟齡朋友們,總是分享許多豐富的退休生活,以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幾歲以下算是年輕人?我覺得70歲以下吧(笑) 認真說,過了40歲之後覺得自己這個年齡很尷尬,可能沒有太多社會歷練(摧殘)和戀愛經驗(抱蛋),我自認心態想法,也就是心理年齡是低於生理年齡的,有時候一些行為觀念依舊天真幼稚,但又自覺不該過度外顯這些,只好稍微裝成熟穩重。 想想跟我同齡的人
Thumbnail
「人生始於強,終於壯。」 前陣子閱讀《壯世代之春》這本書時,對於書中提到「壯世代」的概念,感到十分新奇與認同! 以前的教科書,總是輕易地將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現在大概還是如此。然而,看看身邊的父母與親朋好友們,以及過往在社區進行田調時認識的熟齡朋友們,總是分享許多豐富的退休生活,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