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神給了人能夠欣賞音樂的耳朵 從此讓人陷入「尋找共鳴」的詛咒—《尋琴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當神想要把靈魂肉體化的時候,靈魂們都不願意進入那個會病會老,而且無法自由穿越時空的形體裡。於是,神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天使們開始演奏醉人的音樂。

那樂聲實在太令靈魂們陶醉了,都想要聽得更清楚一點。然而,能夠把那音樂聽得更清楚的方法,只能透過一個管道,那就是人類的耳朵。神的伎倆因此得逞了,靈魂從此有了肉體。


raw-image

為了音樂,靈魂失去自由成為人;但為了愛情,又有多少人再次失去了自由?一位鋼琴教師逝去,讓曾經是鋼琴界明日之星的調音師,與絲毫不懂音樂的生意人產生交集,在緬懷亡者的路上他們結伴同行,甚至決定合夥開啟新事業。然而,他們的交會,卻撞擊出了調音師最深層的回憶,與最不堪的過去⋯⋯

尋「琴」,同時也尋「情」,如同正文開始前,許多推薦者所強調的,被譽為是作者郭強生最好作品的《尋琴者》,是一本以琴喻情的小說,藉由琴來訴說關於人與人間的愛恨糾葛。故事的敘述者「我」,是一位調音師,曾經背負著「天才鋼琴家」的期望,最後卻寧願成為表演中,最關鍵卻不被注視的存在。

「調音師」顧名思義,就是調整音律的專業人員,擁有絕佳的聽覺想必也是基本門檻,但《尋琴者》是一本小說,如何透過「視覺」的文字,呈現「聽覺」,也就成為這本作品的一大特色。除了以景物譬喻、對於彈奏者動作的描述,書中屢屢強調「聽」的寫法,更神奇地讓讀者在用眼睛閱讀的同時,不自覺也打開心中的耳,聽見作者想要表達的聲音。

然而,小說中談到的不只是單純的「尋琴(情)之旅」,對於鋼琴界內幕、鋼琴家們對於演奏想法的歧異,甚至是鋼琴產業的興衰,都有所著墨。其中描述二手鋼琴工廠,如集中營、屠宰場般(失去琴蓋的、斷腿的,被清空內臟的,還有那一組組從內臟清空出來的銅弦,如同少了血肉保護的神經掛在牆上,還會簌簌在抖動著)的場景,更是會讓讀者們印象深刻。


與其說我們在聆聽演奏鋼琴,不如說,我在聆聽的,是逝去。每個音鍵吐出的,都只有那個當下,永遠不可能重來。

既使是最孤獨的人、最窮困的人、甚至瀕死的人。他們都能夠從一首德布西或巴哈中,得到相同的感動,因為那是我們共同的來處與去處,他說。

「世人喜愛的音樂,正是我以最大的痛苦寫成。」在所有的作曲家中,書中著墨最多的大概就是「莫札特」,而其貌不揚、愛情路上跌跌撞撞的音樂家,正好是「我」的最佳隱喻。

除了「喻情」之外,不論是受傷的或是無伴的,小說中的「琴」或許更常被用來作為人的替代。至於書中兩次出現「將兩台鋼琴放在同一個房間」的敘述,卻有截然不同的結論,或許也以「共鳴」暗示了「相知可貴,知音難尋」的感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49會員
432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2
20年來的創作是他對於真實世界的觀察,並且企圖藉由電影來與觀眾溝通;相較於給予一段有始有終的故事,他更希望把讓作品跟隨觀者的生命而延續、發酵,直到後者的生命終結才劃下句點。
Thumbnail
2025/04/12
20年來的創作是他對於真實世界的觀察,並且企圖藉由電影來與觀眾溝通;相較於給予一段有始有終的故事,他更希望把讓作品跟隨觀者的生命而延續、發酵,直到後者的生命終結才劃下句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為一個尋琴者,一個旁觀者,不就是看透人生表面的、非表面的生命影子。生命中高低起伏,時間長路,光采與黑暗,其中有為人知,亦避不為人知;人知我相,必非真相。
Thumbnail
作為一個尋琴者,一個旁觀者,不就是看透人生表面的、非表面的生命影子。生命中高低起伏,時間長路,光采與黑暗,其中有為人知,亦避不為人知;人知我相,必非真相。
Thumbnail
我以為調音師調的是音準,卻偏偏總有人要求音色,像是在說身家樣貌都中意,就是說的話不中聽。沒說在挑琴,還以為是在挑伴侶。
Thumbnail
我以為調音師調的是音準,卻偏偏總有人要求音色,像是在說身家樣貌都中意,就是說的話不中聽。沒說在挑琴,還以為是在挑伴侶。
Thumbnail
「比起在舞台上,只能孤伶伶地面對每一場演奏的不可知,我以為,成為幕後被某人完全信任與依賴的對象,或許那才是比較幸福的。」—《尋琴者》
Thumbnail
「比起在舞台上,只能孤伶伶地面對每一場演奏的不可知,我以為,成為幕後被某人完全信任與依賴的對象,或許那才是比較幸福的。」—《尋琴者》
Thumbnail
小說以鋼琴作為貫穿全篇的重要意象,既以琴喻情,也以琴喻肉身。鋼琴既是發出樂聲的工具、文明藝術的象徵,也是承載使用者記憶的器皿;而一台遭到遺棄或是破損的鋼琴,原來更像是一位遭到背叛而掙扎求生的人。
Thumbnail
小說以鋼琴作為貫穿全篇的重要意象,既以琴喻情,也以琴喻肉身。鋼琴既是發出樂聲的工具、文明藝術的象徵,也是承載使用者記憶的器皿;而一台遭到遺棄或是破損的鋼琴,原來更像是一位遭到背叛而掙扎求生的人。
Thumbnail
嗜讀那些會啃咬激盪心靈的書,郭強生《尋琴者》。寫遺憾,寫音樂,寫情感。寫高峰後的失去。 留下的又會是什麼?
Thumbnail
嗜讀那些會啃咬激盪心靈的書,郭強生《尋琴者》。寫遺憾,寫音樂,寫情感。寫高峰後的失去。 留下的又會是什麼?
Thumbnail
說來慚愧,我已經不記得上一次看華文小說是什麼時候了。這是一個關於情的故事,一種約定之情。整篇是帶點哀傷的餘味,因為裡面的腳色都失約了,也可以說是背叛了。 如同書裡的隱喻「總以為世間有一套現成的琴譜,教他們如何撥奏彼此。」
Thumbnail
說來慚愧,我已經不記得上一次看華文小說是什麼時候了。這是一個關於情的故事,一種約定之情。整篇是帶點哀傷的餘味,因為裡面的腳色都失約了,也可以說是背叛了。 如同書裡的隱喻「總以為世間有一套現成的琴譜,教他們如何撥奏彼此。」
Thumbnail
有沒有看到那酒紅色的書腰,再配上那燙金的字句,「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神用音樂,將靈魂騙進肉體,」光這幾個字,就吸引我了。內心OS:這位作者,是何方神聖,為何用字這樣厲害,比我厲害,廢話,人家學經歷比你厲害,而且出了好幾本書欸!!我是看完這本書後,內心對作者有些好奇,去簡單查了一下作者
Thumbnail
有沒有看到那酒紅色的書腰,再配上那燙金的字句,「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神用音樂,將靈魂騙進肉體,」光這幾個字,就吸引我了。內心OS:這位作者,是何方神聖,為何用字這樣厲害,比我厲害,廢話,人家學經歷比你厲害,而且出了好幾本書欸!!我是看完這本書後,內心對作者有些好奇,去簡單查了一下作者
Thumbnail
一位鋼琴教師逝去,讓曾經是鋼琴界明日之星的調音師,與絲毫不懂音樂的生意人產生交集,在緬懷亡者的路上他們結伴同行,甚至決定合夥開啟新事業。然而,他們的交會,卻撞擊出了調音師最深層的回憶,與最不堪的過去⋯⋯
Thumbnail
一位鋼琴教師逝去,讓曾經是鋼琴界明日之星的調音師,與絲毫不懂音樂的生意人產生交集,在緬懷亡者的路上他們結伴同行,甚至決定合夥開啟新事業。然而,他們的交會,卻撞擊出了調音師最深層的回憶,與最不堪的過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