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會讓下次的自己更難全力以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生氣自己。

我看過一本書叫「管理你的每一天」,書裡有提到一個概念「每天都要保持工作」,這裡的工作不見得是指會讓人變成工作狂的那種工作,可以是所有的勞動,書裡舉的例子正是寫作。

「每天保持工作」的優點很多,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旦維持每天產出,就不會對產出結果的好壞,有太多得失心。這種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反正每天都會產出,沒有什麼好特別,既然不是什麼特別的事,對最後的結果,自然也會比較寬容。

套到寫作上來講就是,反正每天都會寫作,那就不會去強求今天寫的這篇,一定要是曠世佳作。

把久久做一次的工作,頻繁化、平凡化,穩定的產出,就會弱化自己對每一次表現的期待。

而且每天持續工作,也比較能維持工作的持續(好繞口)。

很多事情的啟動,都需要一股「好,現在要開始囉」的力氣。凡事需要花力氣的事,都容易被懶惰所導致的拖延打倒。而一次又一次的拖延,一次又一次的被打倒,會讓下次的自己更難全力以赴。

就像一開始說的,雖然我每次都有寫作意識,但每次開啟方格子,寫沒兩行,靈感一不順,我就關掉視窗,用「沒靈感」當藉口,跟自己說下次再寫吧。

這應該就是文中說的,難以全力以赴的心情。

當時我看這本書的當下,沒有需要靠自律去維持的事,所以對上面這些概念,只是隱隱約約的理解,但自從我執行持續寫作計畫後,就時常會想起書中叮嚀的「持續」的重要性。

持續寫作。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貓跟著我的沙龍
83會員
128內容數
長短不拘,持續為主。
2023/09/04
這個週末,一整個週末都在看心理學的東西。文章、影片、名詞解釋...沈浸在美好的心流。沒有追到劇也一點不覺得可惜的那種心甘情願。 也不確定自己吸收了多少,總之燒腦、痛苦,卻充實、快樂。 很多事有了答案,才能放下;有了答案,才能豁達。 這陣子我在心理學、哲學裡,不停的找尋答案。解開疑惑的同時,也解
Thumbnail
2023/09/04
這個週末,一整個週末都在看心理學的東西。文章、影片、名詞解釋...沈浸在美好的心流。沒有追到劇也一點不覺得可惜的那種心甘情願。 也不確定自己吸收了多少,總之燒腦、痛苦,卻充實、快樂。 很多事有了答案,才能放下;有了答案,才能豁達。 這陣子我在心理學、哲學裡,不停的找尋答案。解開疑惑的同時,也解
Thumbnail
2023/09/01
人的直覺很神奇。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其實就可以察覺出別人的敵意,這都不用人家教的。即使對方沒有明確的惡言相向,但我們與生俱來就是可以察覺出這個人不喜歡我。 我們也可以察覺出人與人之間的角力,這也都不用特別說的,直覺會告訴我們局勢的變化。 但跟小時候的差別在於,現在的我,看破,不說破。心領神會之後,
Thumbnail
2023/09/01
人的直覺很神奇。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其實就可以察覺出別人的敵意,這都不用人家教的。即使對方沒有明確的惡言相向,但我們與生俱來就是可以察覺出這個人不喜歡我。 我們也可以察覺出人與人之間的角力,這也都不用特別說的,直覺會告訴我們局勢的變化。 但跟小時候的差別在於,現在的我,看破,不說破。心領神會之後,
Thumbnail
2023/08/26
傾訴,其實不是說給別人聽的,是說給自己聽的。 當我對眼前的困境拿不定主意,我會需要靠傾訴,把事情的原委看似說給別人聽的,其實是在說給自己聽,讓自己在訴說的過程,重新理把事情再跑過一遍,一邊回顧,一邊整理情緒,然後思考應對的辦法。所以這時候,我需要對方只是聽,不要意見,不要干預,就只是聽。 當我對
Thumbnail
2023/08/26
傾訴,其實不是說給別人聽的,是說給自己聽的。 當我對眼前的困境拿不定主意,我會需要靠傾訴,把事情的原委看似說給別人聽的,其實是在說給自己聽,讓自己在訴說的過程,重新理把事情再跑過一遍,一邊回顧,一邊整理情緒,然後思考應對的辦法。所以這時候,我需要對方只是聽,不要意見,不要干預,就只是聽。 當我對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