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從「怒海戰艦」到「武進一號」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說湯姆.漢克的電影「怒海戰艦(Greyhound )」,是近年來最精彩的海戰電影之一,故事主要聚焦於二戰時,美國與盟軍的運輸船隊如何冒險橫越大西洋,運補戰爭物資給英國。由於德國海軍的潛艇埋伏在大西洋深處,採狼群戰術偷襲這些運輸船隊,而讓美國與盟軍受到嚴重的損失。湯姆.漢克所飾演的海軍軍官,是驅逐艦灰獵犬號(Greyhound , DD-548)的艦長,第一次奉派擔任護航艦隊的指揮官,要率領美國、英國、加拿大海軍的艦艇,掩護運輸船隊平安抵達英國,但在中途卻遭到德軍潛艇的猛烈圍攻,而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力的海上對決。
原本的片名Greyhound是這艘虛擬驅逐艦的艦名,但台灣譯為「怒海戰艦」。
在電影一開始時,湯姆.漢克所飾演的這個艦長,就曾說到他所指揮的是佛萊契級驅逐艦(Fletcher class),這是美國在二戰期間,興建數量最多的驅逐艦。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就認為與日本勢必會有一戰,因此從1940年初,就開始規劃一款適合在太平洋作戰的新型快速驅逐艦。艦體的細部設計在一年後完成。第一艘佛萊契號(Fletcher , DD-445)於1941年開工,而在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後,美國海軍立刻追加大量訂單,佛萊契號則於隔年下水服役,開始活躍於太平洋戰場上。
隨後美國以驚人的工業潛能,幾乎每個月都有同級艦下水服役,剛好趕上美軍接下來在太平洋上的反攻。佛萊契級驅逐艦同時也活躍於大西洋戰場上,阻擋德軍越過英吉利海峽攻擊英國,並保護運輸船隊不受德國潛艇的攻擊,讓佛萊契級驅逐艦在二戰中無役不與。不過電影裡的這艘灰獵犬號是虛構的,歷史上並沒有這艘驅逐艦,海報上灰獵犬號的舷號是DD-548,你如果去查造艦記錄會發現是空號,原來的DD-548興建計畫在開工前就因故取消了,因此也沒有艦名。原著作者於是利用這個空號,創建了這整個故事。
不過佛萊契級驅逐艦的故事,並沒有在二戰結束後就完結,雖然在二戰已開始進入尾聲後,美國海軍就取消了最後13艘的訂單,但仍有高達175艘的佛萊契級驅逐艦下水服役。二戰結束後大批的佛萊契級驅逐艦被封存,但沒多久韓戰爆發,包括首艦佛萊契號都再度重返現役。韓戰也揭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美國積極籌組圍堵蘇聯的民主同盟,於是將大批的佛萊契級驅逐艦援贈友邦,這也包括了中華民國在內,讓這一型驅逐艦能在許多國家繼續服役。
當時中華民國在國共內戰中慘敗,撤退到台灣,幾乎沒有任何海軍戰力,只有一些日本做為戰爭賠償的艦艇。美國的這一批美援艦艇成為了中華民國海軍的新骨幹,其中有4艘佛萊契級在1960年代晚期至1970年代初期,陸續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分別是貴陽號(DDG-908),之前是美軍的USS Twining(DD-540)、慶陽號(DDG-909),前身是美軍的USS Mullany(DD-528)、安陽號(DDG-918)前身是美軍的USS Kimberly(DD-521)、昆陽號(DDG-919),前身是美軍的USS Yarnall(DD-541)。
這4艘佛萊契級驅逐艦與美國半買半送的基靈級驅逐艦、亞倫桑納級驅逐艦,組成了中華民國海軍的驅逐艦隊,由於當時的命名規則,驅逐艦都以陽字為名,因此又被稱為陽字級驅逐艦。這一批陽字級驅逐艦的服役時間非常的長,中華民國艱困的內外環境,讓海軍一直沒有辦法獲得新型作戰艦艇,而這批二戰或二戰結束後期所興建的驅逐艦,不止艦體已逐步老化,艦上武器也已經非常落伍。以佛萊契級驅逐艦為例,主要的武器是5座Mk 12型5吋艦炮,與各式的防空快炮,在進入飛彈時代以後,已無法有效負擔作戰任務。
面對這樣的窘境,國軍只好窮則變,變則通,展開了武進計畫,在這批陽字級驅逐艦上,安裝新型的作戰系統與反艦飛彈。武進計畫又分為三個階段,稱為武進一號、武進二號與武進三號。這4艘在中華民國海軍服役的佛萊特級驅逐艦,就進行了武進一號升級。安裝了H-930 Mod1分散式戰鬥系統,雄風一型反艦飛彈,一座76mm快炮、兩座40mm快炮、干擾火箭,與四聯裝的海欉樹防空飛彈等。讓這4艘佛萊特級驅逐艦再服役了20年,直到1999年,台灣國造的成功級巡防艦開始服役,才逐漸退出現役。
即使以當時的眼光來看,進行武進一號升級後的陽字級驅逐艦,作戰性能也是差強人意,特別是老舊的艦體,是最大的問題。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當時除了海軍被迫繼續使用老舊艦艇,空軍也苦等不到新戰機,繼續在飛F-104,陸軍大批的老舊M48戰車,妥善率也極差。從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到台灣開始走向民主化之前的這一段期間,是國軍最為慘淡的日子。被戲稱為「老陽」的這批驅逐艦,就是最佳的歷史見證人。今日在緬懷過去部隊軍容壯盛,戰力精實,批評今日國軍毫無戰力的人,是昧著良心在說話。
台灣走向民主化,對國軍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因為這讓友台勢力可以在國會與輿論上強力支持台灣,逼使美國政府出售最低限度的自衛武器給台灣,再加上六四天安門事變,讓各國對中國禁運,而讓台灣有機會購入新型武器。民主化也讓國軍開始受到監督,新聞自由、輿論批評或許讓國軍感到不適應,但整體來說,這也讓國軍開始改革,讓政府必需處理老舊武器的問題,而不會再像過去一樣,明明國軍的老舊武器已經不堪使用,政府仍然可以視而不見。
兩艘在二戰後期生產的茄比級潛艦,應該是國軍最後的二戰裝備了。在國造潛艦計畫開工後,希望能順利汰換,中華民國海軍的這些老舊艦艇終於能全部退役,也算見證了一個不堪時代的終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1K會員
410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