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馭叛客的辱華與辱台
方格精選

電馭叛客的辱華與辱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去年六月,我在我的臉書專頁上寫了這篇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MelrinMaCentre/posts/1613339518810010

號稱「佛心公司」的CD Projekt Red在那之後出現了不止一次的負面報導,例如多次為了確保遊戲如期上市,要求員工加班;而即便如此,遊戲依舊延期到了這個月十號才正式發售。

《電馭叛客2077》為確保遊戲如期上市 工作室祭出強制加班措施惹議:
https://gnn.gamer.com.tw/detail.php?sn=204225

作為一個喜愛Cyberpunk類型作品,也在最近兩年間在台灣北、中、東三個地方演講過相關主題的人,我曾經相當期待《電馭叛客2077》(Cyberpunk 2077)的推出。然而,當我發現遊戲的官方網站預購頁面竟然無法選擇台灣時,那份期待早已落空。

這是一件相當荒謬的事。官方網站有繁中介面、卻無法在預購地區中選擇台灣查詢預購資訊;找了許多台灣的YouTuber、電競選手、實況主、網紅來增加遊戲預購的選項及買氣,卻是獨立於官方網站、另開預購頁面(buy2077.tw)進行……

話說回來,Cyberpunk的流行本來就有點諷刺。它的小說通常因為大量不經解釋、過於詳細的資訊而難以下嚥;它的反烏托邦背景令人不快、充滿性別歧視,並且對於人性的描寫實在不堪;它的故事主角如同被擺佈的傀儡,在無法撼動的高牆前掙扎,最終通常也只能透過死亡、苟活來達到個人的微小勝利……現實中,CD Projekt Red卻像是Cyberpunk故事中的企業反派,壓榨員工、並且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

遊戲正式發售的這陣子,台灣玩家一片歡欣鼓舞,因為我們終於找到了《電馭叛客2077》「辱華」的一些蛛絲馬跡;我們看著對岸的玩家手腳慌亂地為自己引頸期盼的遊戲辯解,笑著開始進行自己的遊戲體驗——那一點點躲藏在幕後的「辱台」,好像根本沒有人在意。

當然,CD Projekt Red畢竟是個需要營利的商業公司,為了賺錢,總得賣個面子給更大的買家。所以在官方網站上做做樣子,其實其他遊戲網站、實體店面依然買得到《電馭叛客2077》;但對於台灣就這樣被明目張膽地吃了一口豆腐,而幾乎沒有台灣玩家對此感到氣憤,我總是感到不明所以。這……難道不是跟對岸那些期望玩到遊戲的玩家一樣嗎?我們只是從「護航」改成「無視」罷了。

但我也不想批判任何人——畢竟我們的島嶼依然保有選擇與思想的自由;如果我是某個被他們找來推薦遊戲的台灣人,我也沒可能拒絕——而我也真的很想玩。只是……在這失眠的夜晚中,有些感慨、有些不吐不快而已。

avatar-img
馬立的沙龍
116會員
12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馬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4年2月14日,《最後生還者》推出DLC〈拋諸腦後〉(Left Behind),遊戲劇情證實了Ellie的同性戀性向;同一天,Ellen Page在人權戰線(Human Rights Campaign, HRC)每年都會舉辦的《發光發熱》(Time to Thrive)座談開幕式上發表演說……
各位長期關注小弟文章的朋友們大家好,在這邊有個重大消息想分享給你們;雖然正式上各大通路還得等到明年一月,但我實在等不及啦——那就是,我協助編輯的第一本科幻小說,由科幻作家唐澄暐翻譯、逗點文創結社出版的新版《美麗新世界》,目前已經可以在台北讀字書店買到了!
今天因故重看了一次《駭客任務》(The Matrix, 1999),突然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這部經典的科幻電影,是所有Cyberpunk迷必看的作品之一;但除了「挪用」了大量過往的Cyberpunk元素,同時也有所創新外,《駭客任務》更是延續了打從Cyberpunk誕生之初就試圖翻轉的一些概念。
董啟章的《後人間喜劇》或許不能算是真正的Cyberpunk作品;但其中對Cyberpunk的「解構」令我嘆為觀止。故事講述一名出身香港的模控學教授胡德浩,受邀進入新加坡南洋科大新成立的模控學學系擔任客座教授。在該處,他陷入兩個研究團隊的拉扯、捲入三方政商領域的較勁,並在離開香港、失去愛情與親情後……
現在再來寫有關《天能》的文章,似乎已經過了一點時效性;不過近日工作繁忙,現在才能抓到一點時間來討論相關主題——說起來這篇文章想要討論的也不是《天能》,而是《天能》中的「熵」在奇幻作品中的呈現。換句話說,《天能》中有如魔法的「時間逆流」與神奇難懂的「熵」,其實早已在奇幻作品中頻繁可見。
《無人深空》透過遊戲預告影片、製作人Sean Murray的訪談,被「膨風」到極度誇張的程度,以致於在遊戲正式於2016年8月上市後,受到了極大的惡評——說好的多人連線與合作模式並沒有在遊戲中出現、單調缺乏變化的星球樣貌、毫無邏輯拼湊而成的生物樣態、缺乏故事性的遊戲內容,以及差強人意的遊戲效能……
2014年2月14日,《最後生還者》推出DLC〈拋諸腦後〉(Left Behind),遊戲劇情證實了Ellie的同性戀性向;同一天,Ellen Page在人權戰線(Human Rights Campaign, HRC)每年都會舉辦的《發光發熱》(Time to Thrive)座談開幕式上發表演說……
各位長期關注小弟文章的朋友們大家好,在這邊有個重大消息想分享給你們;雖然正式上各大通路還得等到明年一月,但我實在等不及啦——那就是,我協助編輯的第一本科幻小說,由科幻作家唐澄暐翻譯、逗點文創結社出版的新版《美麗新世界》,目前已經可以在台北讀字書店買到了!
今天因故重看了一次《駭客任務》(The Matrix, 1999),突然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這部經典的科幻電影,是所有Cyberpunk迷必看的作品之一;但除了「挪用」了大量過往的Cyberpunk元素,同時也有所創新外,《駭客任務》更是延續了打從Cyberpunk誕生之初就試圖翻轉的一些概念。
董啟章的《後人間喜劇》或許不能算是真正的Cyberpunk作品;但其中對Cyberpunk的「解構」令我嘆為觀止。故事講述一名出身香港的模控學教授胡德浩,受邀進入新加坡南洋科大新成立的模控學學系擔任客座教授。在該處,他陷入兩個研究團隊的拉扯、捲入三方政商領域的較勁,並在離開香港、失去愛情與親情後……
現在再來寫有關《天能》的文章,似乎已經過了一點時效性;不過近日工作繁忙,現在才能抓到一點時間來討論相關主題——說起來這篇文章想要討論的也不是《天能》,而是《天能》中的「熵」在奇幻作品中的呈現。換句話說,《天能》中有如魔法的「時間逆流」與神奇難懂的「熵」,其實早已在奇幻作品中頻繁可見。
《無人深空》透過遊戲預告影片、製作人Sean Murray的訪談,被「膨風」到極度誇張的程度,以致於在遊戲正式於2016年8月上市後,受到了極大的惡評——說好的多人連線與合作模式並沒有在遊戲中出現、單調缺乏變化的星球樣貌、毫無邏輯拼湊而成的生物樣態、缺乏故事性的遊戲內容,以及差強人意的遊戲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