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Cyberpunk到After Cyberpunk:後人間喜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西方的Cyberpunk作品在上個世紀八〇年代定調後,至今沒有多大的改變——即結合反烏托邦、企業壟斷、人機關係、網路犯罪與黑色電影等元素風格,交織出具東方主義霓虹光彩的悲劇性故事。但在將近四十年後的此刻,Cyberpunk早已不是西方創作者專屬的類型;而Post-Cyberpunk、或者只取其美學風格的科幻作品,也早已多不勝數。

董啟章的《後人間喜劇》或許不能算是真正的Cyberpunk作品;但其中對Cyberpunk的「解構」,令我嘆為觀止。故事講述一名出身香港的模控學教授胡德浩,受邀進入新加坡南洋科大新成立的模控學學系擔任客座教授。在該處,他陷入兩個研究團隊的拉扯、捲入三方政商領域的較勁,並在離開香港、失去愛情與親情之後,於此地找尋到新的可能。

雖然《後人間喜劇》不似完全的Cyberpunk作品,卻是我所看過的類似作品中,第一本認真說明、描寫Cybernetic的作品。過去的此類故事,大多將模控學的概念「架空」在故事之上,作為一種若有似無的背景;《後人間喜劇》中,主角不但本身即為模控學專家,故事的劇情也是倚靠模控學來推動——而模控學的另一個翻譯是「控制學」,主角在故事中的某個時間點,也會透過這樣的學科譯名,懷疑起自己是否只是一名「被操控、被控制的角色」。從這點來看,《後人間喜劇》可說有著對Cyberpunk後設的意圖。

另一個讓我驚艷的地方,在於本書也對「ghost in machine」提出了正確的見解。在諸多Cyberpunk作品中,閱聽者時常可以看到「ghost in machine」的詮釋概念,或直接在台詞中提出此一詞彙。通常,科幻作品會以其字面上的解釋,認為「機器中的幽靈」是一種機器人、仿生人、生化人擁有自我意識時的象徵概念;但這句話實際上最早是由英國哲學家Gilbert Ryle於1949年提出,作為批判身心二元論的概念。Gilbert Ryle認為身心二元論好比把人看成一部機器,而這部機器中有個鬼魂操控著整個機器的運作;身心二元論雖然認定身心二者不同,卻以物理性質的存在形式類比心的性質,是一種「範疇失誤」。換言之,「ghost in machine」代表著一種邏輯謬誤,是打從開始就錯誤的、諷刺性的詞彙——這個正確的哲學概念,也被作者融合進《後人間喜劇》中,成為故事的一環。

然而,書中依然有許多部分,讓我感受到作者試圖與過往的Cyberpunk作品互文,甚至對話。除了顯而易見地提及Blade Runner外,主角在許多橋段記憶錯亂、場景前後矛盾,也一度讓我以為他其實置身於「廿二世紀殺人網絡」中。到了第三章,我甚至看到了一點PKD作品的影子(但提了書名就破哏了)。

撇開這些讓Cyberpunk粉絲為之感動的細節,《後人間喜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讀的文學作品。董啟章在未收錄於書中的後記上,開宗明義就寫道:

《後人間喜劇》寫的是新加坡,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我心在香港。新加坡是置換,是映照,是寓意的寄託。[1]

在這個動盪的時代,當香港越來越像個真正的Cyberpunk世界時,董啟章用了一個相當有趣的方式去討論這樣的時局;故事中段於南洋科大所發生的事件,也很難不受讀者聯想到去年現實中於香港理大出現的類似情境。然而,《後人間喜劇》之所以不能明確地歸類為Cyberpunk作品,正是因為作品標榜著喜劇性;那與Cyberpunk故事通常帶著的強烈悲劇性是背馳的。我想,那不只代表著《後人間喜劇》並非全然歸屬於Cyberpunk,或許更說明了作者對故鄉的希望與信念吧。

[1] https://p-articles.com/works/1741.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立的沙龍
117會員
125內容數
馬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本文探討臺灣本土電馭叛客類型小說《電腦人間》的創作理念,並結合作者自身經歷,反思臺灣的身分認同議題。文章最後也提及作者將在臺北國際書展與其他電馭叛客類型作者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5/02/02
本文探討臺灣本土電馭叛客類型小說《電腦人間》的創作理念,並結合作者自身經歷,反思臺灣的身分認同議題。文章最後也提及作者將在臺北國際書展與其他電馭叛客類型作者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5/01/09
介紹《電腦人間》一書的封面及插畫繪製過程與細節,包括繪師選擇、創作理念、以及對成品的評價。文中提及多位繪師,如麥克筆先生、阿諾老師、金芸萱老師和黃俊維老師,並詳細描述他們在本書創作中的貢獻和風格。此外,文章也提供了《電腦人間》書籍的購買連結,方便讀者購買。
Thumbnail
2025/01/09
介紹《電腦人間》一書的封面及插畫繪製過程與細節,包括繪師選擇、創作理念、以及對成品的評價。文中提及多位繪師,如麥克筆先生、阿諾老師、金芸萱老師和黃俊維老師,並詳細描述他們在本書創作中的貢獻和風格。此外,文章也提供了《電腦人間》書籍的購買連結,方便讀者購買。
Thumbnail
2024/12/20
本文記錄了作者首次參加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的經歷,感受到獨立出版的魅力並參與多場對談活動。作者分享了與漫畫家、出版社交流的過程,以及對《杯底不養金魚》的期待,並反思女性主義在韓國的現狀。最後還有《臺灣漫遊錄》作者與英文版譯者的對談活動紀錄。
Thumbnail
2024/12/20
本文記錄了作者首次參加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的經歷,感受到獨立出版的魅力並參與多場對談活動。作者分享了與漫畫家、出版社交流的過程,以及對《杯底不養金魚》的期待,並反思女性主義在韓國的現狀。最後還有《臺灣漫遊錄》作者與英文版譯者的對談活動紀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御宅的起源,最開始是從【超時空要塞】電視版第三集男主角稱呼鈴明美時,所說的おたく。由於超時空要塞的高度科幻以及創新劇情,引發了一波風潮。尤其是可變型戰機機器人,以及飛彈發射軌跡。之後的【宇宙戰艦大河號YAMATO】、【機動戰士鋼彈】更是引發了一系列的旋風。
Thumbnail
御宅的起源,最開始是從【超時空要塞】電視版第三集男主角稱呼鈴明美時,所說的おたく。由於超時空要塞的高度科幻以及創新劇情,引發了一波風潮。尤其是可變型戰機機器人,以及飛彈發射軌跡。之後的【宇宙戰艦大河號YAMATO】、【機動戰士鋼彈】更是引發了一系列的旋風。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Thumbnail
一如動畫的簡單線條卻建構角色複雜的內心情緒,《再見機器人》看似當前新穎的Ai與機器人題材,內核卻是過往古典時代的老派浪漫,以致敬紐約城市街頭與紐約人的多樣性配以七零八零年代迪斯可放克舞曲,包裝著現代人孤獨,恍若描述童貞般介於友情與愛情的素樸情感。
Thumbnail
一如動畫的簡單線條卻建構角色複雜的內心情緒,《再見機器人》看似當前新穎的Ai與機器人題材,內核卻是過往古典時代的老派浪漫,以致敬紐約城市街頭與紐約人的多樣性配以七零八零年代迪斯可放克舞曲,包裝著現代人孤獨,恍若描述童貞般介於友情與愛情的素樸情感。
Thumbnail
這個虛擬世界的「創造者」到底是誰?這樣亂搞的意義又是什麼? 根據極其有限的資訊,加上小強腦補拼湊出的推測如下: 自己在意外發生後進入「腦死」狀態,小舞透過管道讓自己進入日本某個研究機構。研究人員藉由電極刺激,讓自己進入栩栩如生的虛擬世界中「生活」,至今已經過九個月。
Thumbnail
這個虛擬世界的「創造者」到底是誰?這樣亂搞的意義又是什麼? 根據極其有限的資訊,加上小強腦補拼湊出的推測如下: 自己在意外發生後進入「腦死」狀態,小舞透過管道讓自己進入日本某個研究機構。研究人員藉由電極刺激,讓自己進入栩栩如生的虛擬世界中「生活」,至今已經過九個月。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以動人的方式刻畫親密關係,尤其是關於分離與失去。本文從精神分析角度深入探討了電影中反映的人生經歷,以及對分離與失去的深刻體悟,特別著重在溫尼考特「過渡客體」的闡述。觀眾在經歷了片中角色的心路歷程後,無不感到深深的共鳴與反思。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以動人的方式刻畫親密關係,尤其是關於分離與失去。本文從精神分析角度深入探討了電影中反映的人生經歷,以及對分離與失去的深刻體悟,特別著重在溫尼考特「過渡客體」的闡述。觀眾在經歷了片中角色的心路歷程後,無不感到深深的共鳴與反思。
Thumbnail
筆者敘 你是否是科幻迷呢,是否也對這種前瞻性的文學幻想有著一些感受呢,那麼在科幻文學中Cyberpunk系列所描述的世界可能會讓你印象深刻。 本文除了聊Cyberpunk科幻文學的主題外,也想將科幻文學的理念繼續傳遞給更多人了解,科幻文學有如現代科技發展的藍圖,帶領更多人想像並實踐也省思其中所帶
Thumbnail
筆者敘 你是否是科幻迷呢,是否也對這種前瞻性的文學幻想有著一些感受呢,那麼在科幻文學中Cyberpunk系列所描述的世界可能會讓你印象深刻。 本文除了聊Cyberpunk科幻文學的主題外,也想將科幻文學的理念繼續傳遞給更多人了解,科幻文學有如現代科技發展的藍圖,帶領更多人想像並實踐也省思其中所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