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新騎士文學、新童話

2020/11/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因故重看了一次《駭客任務》(The Matrix, 1999),突然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這部經典的科幻電影,是所有Cyberpunk迷必看的作品之一;但除了「挪用」了大量過往的Cyberpunk元素,同時也有所創新外,《駭客任務》更是延續了打從Cyberpunk誕生之初就試圖翻轉的一些概念。
被譽為Cyberpunk聖經的《神經喚術士》(Neuromancer, 1984),是諸多此類作品借鑑的對象。這本小說的書名就如同Cyberpunk一樣,是一個原創的複合名詞;它同時是死靈法師(Necromancer)的諧音字、是「神經元」(Neuron)與「羅曼史作家」(Romancer)兩字的結合,也是「新羅曼史作家」(New Romancer)的音轉。要稱一部Cyberpunk作品,是一名作者所寫的「新羅曼史」,或許的確有些奇怪;不過,我覺得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確試圖透過《神經喚術士》,打造一種新觀念的愛情故事、一種新型態的「騎士文學」(Romance)。
《神經喚術士》中的女主角茉莉;圖片來源:http://www.nathanandersonart.com/neuromancer
《神經喚術士》中,主角凱斯是個技巧高超的駭客;但在網際空間(Cyberspace)之外,他卻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男子,需要依靠身體強化後的保鏢、打手茉莉保護自己。本該在騎士文學中保護心儀女子的騎士,在現代的霓虹招牌光彩下,成為了需要被保護的對象——這或許就是一種新型態的騎士文學。而兩名角色之間的情感發展,或許也是一種作者心目中的新觀念羅曼史吧。
回到《駭客任務》上——這部電影除了吸取了《神經喚術士》中對於「母體」(The Matrix)、錫安(Zion)、網際空間等元素概念外,大概也試圖延續《神經喚術士》的精神,想要打造一種「新童話」。
首先,《駭客任務》在情節與場景的意象上大量引用了《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1865)與《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 1871)的元素;從電影開頭所在的「紅心城市飯店」(Heart O' The City Hotel)、尼歐電腦上的「跟隨白兔」(Follow the white rabbit)指示,以及主角第一次進入現實世界前觸摸的鏡子,也象徵了主角(尼歐與愛麗絲)透過鏡子進入另一世界的過程。
除了這兩本西方著名的童話外,《駭客任務》中也有大量與《綠野仙蹤》(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1900)相關的台詞——
莫菲斯:「你吃的藥是追蹤程式的一部份,是設計來擾亂你的輸入/輸出載波信號,讓我們可以查明你的位置。」
尼歐:「什麼意思?」
賽佛:「意思是繫好你的安全帶,桃樂絲;因為你要跟堪薩斯說再見了。」
坦克:「找到了!他正在移動。」
尼歐:「巫師先生,快讓我離開這裡!」
PS:第二段引言中的「巫師先生」,所指應為《綠野仙蹤》裡的奧茲大王(The Wizard of Oz)
《駭客任務》引用了這麼多西方童話的元素,卻在最後結局時來了個大翻盤,創造出有別以往的「新童話」——經常在童話故事中被王子吻醒的公主,這次卻反過來,用他的一吻讓王子復活。
奇蹟的一吻
科幻作品從奇幻取材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在取材之餘,科幻創作者也不滿足於引用、致敬,他們在這些過往的元素之上注入新的生命、打造新的價值,也為Cyberpunk作品的灰暗性質,帶來更多令人期待的光明。
延伸閱讀:〈在電馭叛客的世界中尋求平權是否搞錯了什麼?〉
vocus.cc/@facebook-merlinma/5e7c64d2fd8978000140304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5會員
10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