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給阿萊城上主旅店文森梵谷先生的明信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割耳事件之後,梵谷還繼續在阿萊城住了一段時間,直到一八八九年五月才遷往聖雷米的精神療養院。就在他離開阿萊城之前兩個月,他的畫家朋友西涅克前來拜訪。之後西涅克又續行抵達海濱的卡西斯,並寄送報平安的明信片給「阿萊城上主旅店的文森梵谷先生」。

西涅克寫給梵谷的明信片

西涅克寫給梵谷的明信片

西涅克的明信片上寫道:

我把我的地址寫給你,如此你就可以把你的好消息告訴我。我寫了信給你弟弟,但他還沒有回信。

西涅克在三月底寄出明信片,畫家則在四月十日回信,說明提奧沒有回信的原因。

我弟弟沒有回信給你,我想應該不是他的錯。我也兩週沒有他的消息了。那是因為他在荷蘭。最近他要結婚了。

梵谷在信中感謝西涅克在阿萊城逗留了兩日,說自己因此頗感振奮,現在他在醫院或醫院附近勤勞的工作著,並在信中附上兩幅果園的素描。

這是其中一幅,畫得很倉促:貧脊的綠色鄉村景緻,有著小小的屋舍,阿爾皮耶山的藍色線條,白色和藍色的天空。前景有蘆葦的樹籬,小桃樹花朵綻放。花園,田野,樹木,甚至那些山巒,一切都小小的,就好像某種日本風景,是這樣的主題吸引了我。
梵谷寫給西涅克信中所附素描

梵谷寫給西涅克信中所附素描

畫家在信的末尾寫道,他已經回復到正常狀態,而他並不奢求更多,只希望這清醒能夠持續。「我的言語⋯⋯如此的焦慮啊,誰能過著現代生活而不沾染一分焦慮?」

在簽名「你真摯的文森」之後,畫家又補上一行:「這個地址只到四月底,之後是阿萊城拉馬丁街二號。」

畫家給西涅克的素描有美麗的成品畫作《桃花開放的拉克羅鎮》,就跟畫家以文字形容的一樣,藍的白的天空,藍色線條的山,花朵綻放的桃樹。

梵谷畫作《桃花開放的拉克羅鎮》

梵谷畫作《桃花開放的拉克羅鎮》

《桃花開放的拉克羅鎮》是一幅極其美麗的油畫,不像高更激賞的《峽谷》那般充滿思考和哲理,而是任何人看了都能心領神會的美麗風景。這美景之中或許少了《向日葵》或《星夜》那種撼動人心的情緒,但正因為我們的後見之明,阿萊城的此時此刻格外令人依戀。這是畫家一生中難得的平靜,平凡得足以打動最無感受的人心。

《桃花開放》後不久,畫家住進聖雷米的療養院。他在那裡眺望星空,畫下知名的《星夜》,渦流之間隱約浮動他給西涅克的信中曾提到的「如此的焦慮」。也許畫家會記起幾個月前,割耳事件之後,他他首次離開阿萊城的療養院散步時,寫給高更的那封信。

我親愛的朋友高更

藉著首次離院的機會,我想就友誼寫幾句最誠摯最深刻的話給你。在醫院裡我一直想著你,在發燒和虛弱當中還想著你。告訴我,我的朋友,真的有必要讓我弟弟提奧來這一趟嗎?不過至少現在他可以完全放心,請你也務必放心。要相信這世界是萬千可能當中最美好的,而結局永遠都會是美好的。因此我想請你代我向舒芬涅克致意;請你在雙方都有較為成熟的反省之前,不要說我們那可憐的黃房子的壞話;請你代向我在巴黎見到的畫家們致意。願你在巴黎一切成功。

永遠是你的
文森

魯朗一直善待著我,是他在其他人都還心存懷疑之前就相信我可以暫離醫院。請回信吧。

病中的筆跡顯得窘困,彷彿蹣跚步伐的鉛筆線條埋沒了畫家想被理解的渴望。沒有人知道高更是否收到讀到過這封信。檔案員能夠知道的是,畫家首次離院散步的一八八九年一月四日是一個週五。此外在這印著十字格線的布紋信紙上,沿著信紙的折疊處有小小的破洞和撕裂的痕跡。

梵谷寫給高更的信

梵谷寫給高更的信

Sources: Vincent van Gogh the Lette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那瓜書房|Nakao Eki
87會員
300內容數
我是一個識字不多的蕃人。出身東台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定居荷蘭,從事翻譯、寫作、研究、原住民運動。
2022/07/17
意外事件發生在蘇格蘭國家美術館籌備「印象派滋味」展覽期間。參展畫作被送交X光掃描,於是發現名為《農民女子頭像》的梵谷油畫背後隱藏一幅畫家自畫像,被層層膠水和紙板掩蓋。
Thumbnail
2022/07/17
意外事件發生在蘇格蘭國家美術館籌備「印象派滋味」展覽期間。參展畫作被送交X光掃描,於是發現名為《農民女子頭像》的梵谷油畫背後隱藏一幅畫家自畫像,被層層膠水和紙板掩蓋。
Thumbnail
2022/04/01
澤倫斯基站在飄雪的基輔街頭,對著鏡頭說,春天到了,下雪了,春天是這樣的,也有戰火般嚴酷的一面。這段話驚人之處,不僅在於真誠和詩意,更在於近乎局外旁觀的冷冽清醒,甚至,近乎藝術的昇華。
Thumbnail
2022/04/01
澤倫斯基站在飄雪的基輔街頭,對著鏡頭說,春天到了,下雪了,春天是這樣的,也有戰火般嚴酷的一面。這段話驚人之處,不僅在於真誠和詩意,更在於近乎局外旁觀的冷冽清醒,甚至,近乎藝術的昇華。
Thumbnail
2021/11/27
圍繞這個名字,我們的時代又塑造出一種迷思:藝術之美經常以心智為代價。這裡面帶著一種無可救藥的浪漫,但歸根到底,這種浪漫正是詩人奧登在古典名家的畫作中觀察到的現實。在任何時代,人們都冷漠看待他人的痛苦,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冷漠被重新以溫情包裝,化為文字或影像,總能賺人熱淚,但那裡面往往沒有真正的同情。
Thumbnail
2021/11/27
圍繞這個名字,我們的時代又塑造出一種迷思:藝術之美經常以心智為代價。這裡面帶著一種無可救藥的浪漫,但歸根到底,這種浪漫正是詩人奧登在古典名家的畫作中觀察到的現實。在任何時代,人們都冷漠看待他人的痛苦,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冷漠被重新以溫情包裝,化為文字或影像,總能賺人熱淚,但那裡面往往沒有真正的同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每個人一定都聽過梵谷這個名字,但卻不是每個人都瞭解梵谷的故事。在我拜訪聖雷米Saint-Remy-de-provence精神療養院之前,我對梵谷的瞭解,僅止於《星夜》畫作,殊不知在這片藍色星空下,流動的抑鬱氣息,是如何深深的重擊在梵谷的心裡,以至於最後拿起的不再是畫筆,而是手槍…。
Thumbnail
每個人一定都聽過梵谷這個名字,但卻不是每個人都瞭解梵谷的故事。在我拜訪聖雷米Saint-Remy-de-provence精神療養院之前,我對梵谷的瞭解,僅止於《星夜》畫作,殊不知在這片藍色星空下,流動的抑鬱氣息,是如何深深的重擊在梵谷的心裡,以至於最後拿起的不再是畫筆,而是手槍…。
Thumbnail
我們從畫家的書信中讀到的是一個柔軟的心靈,只是恆常受到困擾與捉弄。也許畫家更希望後人想到他的時候,能夠想到平靜之美,因為這是他一生中最需要也最缺乏的東西。
Thumbnail
我們從畫家的書信中讀到的是一個柔軟的心靈,只是恆常受到困擾與捉弄。也許畫家更希望後人想到他的時候,能夠想到平靜之美,因為這是他一生中最需要也最缺乏的東西。
Thumbnail
一八八八年十月下旬,阿萊城畫家文森梵谷總算迎來他仰慕的畫家朋友,保羅高更,兩人在十一月正式搬進畫家為此租下的黃房子。在高更抵達之前,梵谷已經為裝飾黃房子努力作畫,而這工作在高更抵達之後還繼續著,其中有一幅名為《埃藤花園的回憶》,是一個既繽紛又憂鬱的場景。
Thumbnail
一八八八年十月下旬,阿萊城畫家文森梵谷總算迎來他仰慕的畫家朋友,保羅高更,兩人在十一月正式搬進畫家為此租下的黃房子。在高更抵達之前,梵谷已經為裝飾黃房子努力作畫,而這工作在高更抵達之後還繼續著,其中有一幅名為《埃藤花園的回憶》,是一個既繽紛又憂鬱的場景。
Thumbnail
雖然沒有任何佐證,但畫家或許曾在最後的那段時光裡想起當年的西恩。他搬入聖雷米的療養院後畫過一幅《哀傷的老人》,又名《在永恆門前》,畫中的病人有著與當年西恩相同的姿態,彷彿遮蔽了視線就遮蔽了殘酷的現實。
Thumbnail
雖然沒有任何佐證,但畫家或許曾在最後的那段時光裡想起當年的西恩。他搬入聖雷米的療養院後畫過一幅《哀傷的老人》,又名《在永恆門前》,畫中的病人有著與當年西恩相同的姿態,彷彿遮蔽了視線就遮蔽了殘酷的現實。
Thumbnail
《杏花綻放》不只是送給提奧的生日禮物,也是為了慶賀提奧新生的兒子。提奧在信中寫道,他和妻子商議的結果,將孩子以畫家之名來命名,也叫做文森,「願他有你的決心,也有你的勇氣」。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杏花綻放》這幅畫作對梵谷家族而言別具意義,是他們家族最看重的一幅畫。
Thumbnail
《杏花綻放》不只是送給提奧的生日禮物,也是為了慶賀提奧新生的兒子。提奧在信中寫道,他和妻子商議的結果,將孩子以畫家之名來命名,也叫做文森,「願他有你的決心,也有你的勇氣」。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杏花綻放》這幅畫作對梵谷家族而言別具意義,是他們家族最看重的一幅畫。
Thumbnail
在那下方,路旁是高大的黃色樹木,後方是藍色低矮的阿爾皮耶山,一座老舊的小旅社窗口亮著橙色的燈光,還有一棵非常高的絲柏樹,非常直,非常暗。路上有白馬拉的黃色馬車,以及兩個趕夜路的人。你可以將這想成非常浪漫的場景,但我覺得也非常普羅旺斯。(兼介紹新出現的梵谷畫作)
Thumbnail
在那下方,路旁是高大的黃色樹木,後方是藍色低矮的阿爾皮耶山,一座老舊的小旅社窗口亮著橙色的燈光,還有一棵非常高的絲柏樹,非常直,非常暗。路上有白馬拉的黃色馬車,以及兩個趕夜路的人。你可以將這想成非常浪漫的場景,但我覺得也非常普羅旺斯。(兼介紹新出現的梵谷畫作)
Thumbnail
高更和伯納都欣然同意參與交換作品的計畫。當時年僅二十歲的伯納正和高更一起在阿旺橋鎮作畫,但他不敢為高更作畫,最後的解決方法是兩人都畫背景有對方肖像的自畫像,並將畫作寄到阿萊城。
Thumbnail
高更和伯納都欣然同意參與交換作品的計畫。當時年僅二十歲的伯納正和高更一起在阿旺橋鎮作畫,但他不敢為高更作畫,最後的解決方法是兩人都畫背景有對方肖像的自畫像,並將畫作寄到阿萊城。
Thumbnail
「我想在這封信的開頭告訴你:世界的這個角落於我而言就像日本一樣美麗,有著澄淨的空氣,明亮的色彩。流水是美麗的翠綠和豐美的蔚藍,在地景中隨處可見,就像我們在日本繪畫中所見。讓田野染上藍色的是那淺橙色光芒四射的太陽。」
Thumbnail
「我想在這封信的開頭告訴你:世界的這個角落於我而言就像日本一樣美麗,有著澄淨的空氣,明亮的色彩。流水是美麗的翠綠和豐美的蔚藍,在地景中隨處可見,就像我們在日本繪畫中所見。讓田野染上藍色的是那淺橙色光芒四射的太陽。」
Thumbnail
「至於我自己,我得說我對此一無所知。但看見星辰讓我作夢,簡單得一如地圖上代表城鎮鄉村的黑點令我作夢。為什麼,我問自己,天穹中點點星光會比法國地圖上的點點遙不可及?」
Thumbnail
「至於我自己,我得說我對此一無所知。但看見星辰讓我作夢,簡單得一如地圖上代表城鎮鄉村的黑點令我作夢。為什麼,我問自己,天穹中點點星光會比法國地圖上的點點遙不可及?」
Thumbnail
「我親愛的朋友高更,藉著首次離院的機會,我想就友誼寫幾句最誠摯最深刻的話給你。在醫院裡我一直想著你,在發燒和虛弱當中還想著你。要相信這世界是萬千可能當中最美好的,而結局永遠都會是美好的⋯⋯」
Thumbnail
「我親愛的朋友高更,藉著首次離院的機會,我想就友誼寫幾句最誠摯最深刻的話給你。在醫院裡我一直想著你,在發燒和虛弱當中還想著你。要相信這世界是萬千可能當中最美好的,而結局永遠都會是美好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