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演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很認真地在想,為什麼要演出?為什麼是舞台劇?為什麼是這個本?之類的問題。

「演出」對於觀眾來說就是一個下午/晚上,幾個小時的時間,戲的好看與否其實不是很重要,到了周一依然要上班上課。如果戲好看,那很幸運的這位觀眾沒有浪費時間;如果戲不好看,那觀眾很可能也不會多說些什麼,去吃個宵夜就過了。最怕的就是看完之後沒有想法了,看不懂也不是,喜歡也還好,就是看完了就完了,那就完了。

那對我來說,「演出」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每一次的演出對我來說大概都是某一段的人生體悟吧,可能是好的、可能是難過的、可能只是"看"到了,覺得這件事情怎麼會這樣子呢,就打算把它演出來了。所以嚴格來說,是出於某種自私,於是展開了「演出」,每每想到這就會覺得很愧疚,那為什麼別人要來看一個自私下的產物呢?

小弟即將在明年年初(1/12-1/17)有一檔製作,劇名叫做《靠___近》,是一齣關於這個世代的故事,裡面討論了各種「距離」,有關自我、家庭、愛情、社交、媒體、網路、語言...等,目前票房有點慘淡,也許是因為票房慘淡的關係吧,不免開始想太多(就像這一篇文)。

會想做這齣戲是因為一些簡單的理由,找了很多人加入劇組,慢慢地走到今天。戲一天一天的成長,這個當初因為自己自私而發起的演出,如今成長成一個茁壯的幼苗,它會在演出時開花,拆完台後凋零,結成的果實會種在每一位來看戲的觀眾心裡,可能某一天發芽。

其實到現在的我還是不知道關於演出的答案,不知道每一個演出的意義在哪(不是指內容,而是指行為本身),不知道觀眾真實的想法,不知道「決定演出」與「決定不演出」的選擇會如何影響人生。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每個演出都是所有人奉獻了許多才完成的!

我想這應該就是答案吧,一個匯聚了強大意念的集合體,一個人生的交集,一個簡單的相遇。

raw-image

————————

  • 在方格子追蹤歐摩或訂閱「歐摩的垃圾山」專題,可隨時獲得最新的消息。

————————

聯絡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歐摩的沙龍
19會員
39內容數
這個專題請搭配「歐摩的垃圾山」這個 Podcast一起服用。 每一集都會針對社會觀察、哲學思想、藝文活動、文化以及隨筆心得,拋出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訂閱專題可以支持我持續創作更有價值的內容,也可以閱讀每一集的精鍊內容。 更希望能與我互動討論,把這些議題融入生活,讓生活看見更多可能。
歐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6
演算法就像盲盒,在你滑下一篇前,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篇內容是甚麼。可好處是,這個盲盒是免費的、是廉價的,你可以用大量的時間去「刷」,你可以盡量刷,直到刷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有時候被低劣的內容吸引也沒關係,畢竟是免費的。可有時會刷到精緻、感興趣的內容,那就太幸運了,把他存起來,然後繼續刷。
Thumbnail
2024/06/06
演算法就像盲盒,在你滑下一篇前,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篇內容是甚麼。可好處是,這個盲盒是免費的、是廉價的,你可以用大量的時間去「刷」,你可以盡量刷,直到刷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有時候被低劣的內容吸引也沒關係,畢竟是免費的。可有時會刷到精緻、感興趣的內容,那就太幸運了,把他存起來,然後繼續刷。
Thumbnail
2023/10/08
先說結論,後面很燃(?) 以下是織布工人的傳唱歌謠:「想要做官掌權,想要披大衣、掛綬帶,我們為你們大人物紡紗織布,死後卻不為我們包裹屍布的草草掩埋。我們是織布工,赤身裸體、無遮無蓋,你們的即將結束,我們掌權的日子即將到來,我們為舊世界之好裹屍布,造反的吼聲以響徹天外,我們是織布工,從此衣冠整齊,有
Thumbnail
2023/10/08
先說結論,後面很燃(?) 以下是織布工人的傳唱歌謠:「想要做官掌權,想要披大衣、掛綬帶,我們為你們大人物紡紗織布,死後卻不為我們包裹屍布的草草掩埋。我們是織布工,赤身裸體、無遮無蓋,你們的即將結束,我們掌權的日子即將到來,我們為舊世界之好裹屍布,造反的吼聲以響徹天外,我們是織布工,從此衣冠整齊,有
Thumbnail
2023/07/02
這本書是多年前朋友推薦的,那時就被他的推薦震驚到,現在回頭看還是非常嚇人。 「去哪裡才能賣肝臟?」 「我是不是一輩子都無法懷孕了?」 「如果不能賣春,我就會死……」 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像中國、美國、東南亞各國、第三世界國家的貧窮問題;可是你能想像日本竟然也是個貧窮大國嗎?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3/07/02
這本書是多年前朋友推薦的,那時就被他的推薦震驚到,現在回頭看還是非常嚇人。 「去哪裡才能賣肝臟?」 「我是不是一輩子都無法懷孕了?」 「如果不能賣春,我就會死……」 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像中國、美國、東南亞各國、第三世界國家的貧窮問題;可是你能想像日本竟然也是個貧窮大國嗎?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由嚎哮排演演出。 長期自己看戲居多,陷入選擇慣性,只看有興趣的議題或劇團演出,老友的帶領下,突破我的慣性選擇,在星期五的夜晚點亮不一樣的視野。 第一次看嚎哮排演的演出,歌詞的流暢動讓我印象深刻,國語+台語混合式的音樂劇,劇情超級落地(很親民)...
Thumbnail
《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由嚎哮排演演出。 長期自己看戲居多,陷入選擇慣性,只看有興趣的議題或劇團演出,老友的帶領下,突破我的慣性選擇,在星期五的夜晚點亮不一樣的視野。 第一次看嚎哮排演的演出,歌詞的流暢動讓我印象深刻,國語+台語混合式的音樂劇,劇情超級落地(很親民)...
Thumbnail
演員是一個創作團隊的小螺絲,不僅是執行者、也是創作者一員⋯而最大的報酬,是作品呈現之後最直接的回饋收割者。於是,演員該不該拿出比團隊更多的心力,我該不該把作品的期盼當成任務,當然,該!如同吳導說的,大幕一開,所有的重擔,就交托在演員們及Run show的團隊手中了。 排練場是演員之間打磨的過程,在
Thumbnail
演員是一個創作團隊的小螺絲,不僅是執行者、也是創作者一員⋯而最大的報酬,是作品呈現之後最直接的回饋收割者。於是,演員該不該拿出比團隊更多的心力,我該不該把作品的期盼當成任務,當然,該!如同吳導說的,大幕一開,所有的重擔,就交托在演員們及Run show的團隊手中了。 排練場是演員之間打磨的過程,在
Thumbnail
後來想想,其實不只是表演,任何的創作工作似乎都合用。當我們認為情緒要很重的地方,卻是用放鬆的狀態處理時,反而較能帶給觀眾更多細節,並較為從容地選擇並展示創作者在特定情緒下,想要給觀眾看清和感受的部分。
Thumbnail
後來想想,其實不只是表演,任何的創作工作似乎都合用。當我們認為情緒要很重的地方,卻是用放鬆的狀態處理時,反而較能帶給觀眾更多細節,並較為從容地選擇並展示創作者在特定情緒下,想要給觀眾看清和感受的部分。
Thumbnail
今天又去上讀劇課了,我覺得我真是幫自己挑了一門很有挑戰性的課程,老師要我們演默劇,我很害怕輪到我被點名的那刻,但今天老師只叫了一半同學表演,剩下的一半下周才上台表演,因此我又要等到下周才要在同學面前演出,我很擔心,因為有幾個表情要笑,我是個連拍照都笑不出來的人,要在大家面前表演笑,我覺得我做不到
Thumbnail
今天又去上讀劇課了,我覺得我真是幫自己挑了一門很有挑戰性的課程,老師要我們演默劇,我很害怕輪到我被點名的那刻,但今天老師只叫了一半同學表演,剩下的一半下周才上台表演,因此我又要等到下周才要在同學面前演出,我很擔心,因為有幾個表情要笑,我是個連拍照都笑不出來的人,要在大家面前表演笑,我覺得我做不到
Thumbnail
寫在前面: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寫劇本,不是很成熟,是在2021年時寫的。 當時看到一位我很欣賞的,很有才氣又得過文學獎的文友(也是我的大學學弟,我們是在網路上認識才知道彼此念同一個大學)寫過很多舞台劇的劇本,覺得很有趣又很新鮮。從沒嘗試過這樣文體的我,就試著按著他的格式來寫看看,他本人也看過這
Thumbnail
寫在前面: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寫劇本,不是很成熟,是在2021年時寫的。 當時看到一位我很欣賞的,很有才氣又得過文學獎的文友(也是我的大學學弟,我們是在網路上認識才知道彼此念同一個大學)寫過很多舞台劇的劇本,覺得很有趣又很新鮮。從沒嘗試過這樣文體的我,就試著按著他的格式來寫看看,他本人也看過這
Thumbnail
  我們常說人生如戲,然而,若人生就是一齣戲呢?《配角人生》(The Ordinaries)的世界觀便是建立在人生如戲的基礎上,不同於《楚門的世界》僅有一位演員,本片則是所有人都是演員。該世界的所有人都為了演出而存在;從幕前的主角、配角,到幕後的配音員、花絮人員。然而,該世界亦是個階級劃分的
Thumbnail
  我們常說人生如戲,然而,若人生就是一齣戲呢?《配角人生》(The Ordinaries)的世界觀便是建立在人生如戲的基礎上,不同於《楚門的世界》僅有一位演員,本片則是所有人都是演員。該世界的所有人都為了演出而存在;從幕前的主角、配角,到幕後的配音員、花絮人員。然而,該世界亦是個階級劃分的
Thumbnail
人生荒誕之處,喜劇同悲劇。 在諷笑的餘聲蕩漾之中,不忘反視自己。 看劇如窺視般的視角,看著與自身之外的人事物劇情發展,我們怒罵嘻笑悲泣,享受自己情緒的高昂起伏,卻可免於角色的一切責任與壓力。 這大概就是看劇過癮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人生荒誕之處,喜劇同悲劇。 在諷笑的餘聲蕩漾之中,不忘反視自己。 看劇如窺視般的視角,看著與自身之外的人事物劇情發展,我們怒罵嘻笑悲泣,享受自己情緒的高昂起伏,卻可免於角色的一切責任與壓力。 這大概就是看劇過癮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30年的表演路程,我越來越知道是什麼可以打開我的心,是跟我一起參與演出的大家。 我依舊不太習慣把觀賞者稱之為觀眾,我知道這是一目了然的名詞,但我總覺得這個距離感掀起我的反骨心態。演出的形式不同,通常都是有些距離的演出,如果這類形式,我依舊喜歡看著你們的表情。 如果允許,我總是有個衝動,走下台,帶
Thumbnail
30年的表演路程,我越來越知道是什麼可以打開我的心,是跟我一起參與演出的大家。 我依舊不太習慣把觀賞者稱之為觀眾,我知道這是一目了然的名詞,但我總覺得這個距離感掀起我的反骨心態。演出的形式不同,通常都是有些距離的演出,如果這類形式,我依舊喜歡看著你們的表情。 如果允許,我總是有個衝動,走下台,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