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釀影癡|親情的糾結與體認──電影《花椒之味》的「一家」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一、從愛情到親情──《花椒之味》對《我的愛如此麻辣》的改編

年青女導演麥曦茵,受許鞍華、朱嘉懿等資深影人所邀,完成了 2019 年上映的溫情電影《花椒之味》(註1)。麥曦茵以往作品,多集中於青年人同代的故事,反映少年迷惘的《烈日當空》、愛情煩惱的《前度》等,均為其中例子(註2)。 今次她為觀眾揭示的,則是代與代之間的親情糾葛。《花椒之味》有別於她以往作品,並非原創,而是根據張小嫻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註3)改編而成。電影情節雖有所本,卻與原著不盡相同。小說以愛情為主軸,電影著重的是親人的感情關係。張小嫻一向善寫情愛感覺,全書以書信體寫成,通過輕巧活潑的文字,把男、女主角的愛情路寫得迂迴曲折。對話雙方的遙隔、疾病死亡的磨難、收信時間的延誤,最後更成了書中情緣未了的人生遺憾。電影同樣沒有迴避死亡情節,父親角色的離世,卻成為女兒三人解開內心糾結,重新體認親情,自我治癒的契機。走出原創小說的文字世界,電影更見通過感性影像畫面,為觀眾細說「一家」的親情故事。

二、情感的壓抑與糾結

日常生活上,麥曦茵一向著重溝通。《花椒之味》中,她同樣演繹了親人相互溝通的重要。(註4)現實地理環境中,橋、隧道等均有助人的往來,從象徵層面看,更可指涉人際的交流互動。《花椒之味》便不時見到角色使用這類建築通道。除香港本地實景外,其他如重慶索道、黃桷灣立交橋、臺北雙溪河濱公園河堤等,也通通成了戲中的刻意編排。這些富地方特色的走道建設,一方面,固然凸顯了角色的相處交往﹔另一方面,亦見證了角色情感的失落挫敗。

raw-image

女主角如樹的前男友天恩,即曾提醒如樹應多過隧道,回港島大坑與父親夏亮相聚。經過或逗留在隧道的時空裏,如樹更往往得以思索與父親的關係。父親病危,她趕往醫院,戲裏則刻意突出她要通過西區海底隧道,卻找不到車輛的焦急失措。如此設定安排,隱約折射的是父女長期難以溝通的心理障礙。另一居於重慶的角色如果,與外祖母發生齟齬,情緒低落,劇情就以角色獨自面對索橋顯示。從城市交通發展變化看,索橋曾是讓如果小時候得見婆婆的走道。時代興替,索橋的重要運輸功能早已消退,比照角色的現實情況恰是︰外祖母隨著年事日高,再不能如往昔般照顧孫女。婆孫二人因心疼對方,反越加糾纏於照顧與被照顧的不安想像中,矛盾衝突由是迭起。戲中一幕,便特意以空鏡呈現黃桷灣立交的交錯複雜,以對照暗示如果內心情緒的糾纏難解。

全戲主題曲為《好好說》,而人與人能「好好說」,正是欲以帶出的信息(註5)。然而,戲裏女兒三人均由於種種原因,未能與至親好好說話,造成了隔膜誤解。相對來說,三妹如果與婆婆關係已較親密,但兩人仍會因誤會而爭拗。在那看似花開熱鬧的相親環境裏,她便曾一臉彷徨,一路尋找婆婆。婆婆最後的一跌,指向的或更是人造桃花的幸福假象。如果素來裝扮前衛,頭髮衣飾色彩奪目,一派我行我素般,藉以遮掩的末嘗不是難以親近父母的隱痛。

raw-image

二妹如枝,看來在較「完整」家庭長大,然而心靈同樣不無欠缺。中性的打扮、沉黑的衣服、街頭夜行的身影,映現的是她的孤獨落寞。母親愛她,她也愛母親,卻總是口頭上鬧得不歡而散。她與後父一家聚會時,鏡頭便落在她獨自留在陽臺上。夜幕低垂,角色滿懷心事,向外望遠,難以融入家庭歡聚的孤單寂寞,不待言說。

至於感情內歛的大姊如樹,與父親相處時間最多,卻沒有沖淡對後者積壓的不滿。童年時一度被父親拋棄的心理陰影,一直難以磨滅。戲裏一幕,便是讓兒時的如樹,通過玻璃球,察看父親與母親的爭吵。在凸透鏡及距離造成的折射效果下,小如樹看到的影像剛好上下倒轉,巧妙喻示的正是家庭關係的歪逆異常。長期壓抑的情緒,讓她長大後依然與父親關係疏離。戲裏不時通過回憶鏡頭,揭示角色對父親的冷言冷語。

raw-image

三、感情的止痛療傷

原著小說標題直言愛的「麻辣」,電影名稱則不見「麻辣」,而改以「花椒」這具體意象示人。命名表達看似有異,實則無論小說或電影,都可說離不開以「麻辣」味覺感受演繹情感滋味。電影裏,夏亮那以麻辣火鍋招徠客人的食肆,更是展開故事,表述角色感情的重要場口。其實花椒、青椒等調配出來的麻辣味道,不僅為人帶來純粹的食慾滿足,且能讓人暫時進入味覺的「麻醉」狀態。這種特殊的味覺感受,輾轉又可紓緩身體以至心靈的苦痛。

戲裏刻意通過醫生角色的解說,以及花椒權作治牙疼,帶出麻辣與痛感的關係。所謂痛感,除生理外,亦包含情感的心理因素。不僅火鍋的麻辣,成了治癒角色心靈的單方﹔加入砵酒調味的獨有秘方,更與情感有著千絲萬縷關係。從日常烹煮看,砵酒味道香甜,加上色澤深紅,無論從視覺或味覺上,本為提升食物層次的上佳佐料(註6)。戲裏以砵酒為湯窩提味的獨家秘方,也就顯得順理成章。進而推之,劇情更把酒與夏亮的愛戀拉上關係。夏亮用以調味的,正是他舊戀人最愛喝的那款酒。論者曾指出,食物能超越人的理性,召喚感性記憶,讓人再次感受打動過自己的人和事(註7)。對夏亮來說,砵酒不啻為喚起昔日情味的印記。這種酒作為湯底配料,演繹的是食慾中的情感意義(註8)。如樹本來搜索枯腸,也無法找到秘方,最後解開謎團,是因解封了一貫的冷漠,重新認識父親,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換言之,表面是追尋食物秘方,實質更是角色情感之旅。交义剪接下,如樹與夏亮各自炒製湯料的鏡頭,不斷交替出現。兩組畫面,角色動作的相仿,砵酒配料的相同,指向的是父女的同心一意。如從虛設角度看,也可說如樹終對父親情感有所了解,才能想像形構父親烹製的過程細節。臉部正面特寫鏡頭下,如樹沒發一言,卻通過眼神及表情,召喚觀眾一起體味她的感受領會。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79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3/11
2017 年由楊雅喆導演執導的臺灣電影《血觀音》,奪得當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等多個大獎,劇情刻劃人前溫文華貴、巧笑倩兮的棠府三代,在炒地皮案件中的明謀暗計,以及母女間的控制、衝突、矛盾與斷裂,探討「愛」與「無愛」的形形貌貌,尤其特寫了女性間的矛盾、衝突與錯綜複雜的心理運作。
Thumbnail
2025/03/11
2017 年由楊雅喆導演執導的臺灣電影《血觀音》,奪得當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等多個大獎,劇情刻劃人前溫文華貴、巧笑倩兮的棠府三代,在炒地皮案件中的明謀暗計,以及母女間的控制、衝突、矛盾與斷裂,探討「愛」與「無愛」的形形貌貌,尤其特寫了女性間的矛盾、衝突與錯綜複雜的心理運作。
Thumbnail
2024/12/19
為「電影」刻墓誌銘,絕對比為真實生活的人或人生容易;這甚至要延伸到已年屆高齡的阿莫多瓦,或許是在用電影為自己寫自畫像,你可以說那是《隔壁的房間》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遺書(有人說,最好的遺書都是情書)。為了對抗死亡的恐懼,為了尊嚴擁抱死亡,為了再一次有尊嚴的宣告:死神不存在。愛與性,在我手中。
Thumbnail
2024/12/19
為「電影」刻墓誌銘,絕對比為真實生活的人或人生容易;這甚至要延伸到已年屆高齡的阿莫多瓦,或許是在用電影為自己寫自畫像,你可以說那是《隔壁的房間》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遺書(有人說,最好的遺書都是情書)。為了對抗死亡的恐懼,為了尊嚴擁抱死亡,為了再一次有尊嚴的宣告:死神不存在。愛與性,在我手中。
Thumbnail
2024/10/01
以人類所謂的「愛」之定義來說,將愛分給更多人,從來不是一種昇華。「愛」最古典、最至關重要的核心概念,就在於它的侷限性,它的自私,以及它如何將一個人雕塑為對方眼裡獨一無二的存在。然而,Samantha 似乎無法理解──到了這裡,「她」彷彿漸漸變成一個「它」了,人與機器,終究畫出不可抹滅的界線。
Thumbnail
2024/10/01
以人類所謂的「愛」之定義來說,將愛分給更多人,從來不是一種昇華。「愛」最古典、最至關重要的核心概念,就在於它的侷限性,它的自私,以及它如何將一個人雕塑為對方眼裡獨一無二的存在。然而,Samantha 似乎無法理解──到了這裡,「她」彷彿漸漸變成一個「它」了,人與機器,終究畫出不可抹滅的界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家人是最親密也最疏遠的關係,相互關心,有些話卻更難以開口。應該彼此體諒,卻隔著名為「價值觀差異」的高牆。 沒看過原電影,但《飲食男女》這部音樂劇在我的想法裡很像《孤味》,在最緊密相連的親情裡,還隔著相互地不諒解。 關於「飲食男女」|幾段引人入勝的場景
Thumbnail
家人是最親密也最疏遠的關係,相互關心,有些話卻更難以開口。應該彼此體諒,卻隔著名為「價值觀差異」的高牆。 沒看過原電影,但《飲食男女》這部音樂劇在我的想法裡很像《孤味》,在最緊密相連的親情裡,還隔著相互地不諒解。 關於「飲食男女」|幾段引人入勝的場景
Thumbnail
黃駿傑導演說《洞裡的月亮》,講的是一份圓滿。洞指的是屋頂的洞也是家庭的洞,代表著家人間的紛紛擾擾、傷痕累累、冰冷不已;圓月訴說著的是思念,象徵著團圓;一個家歷經風風雨雨不可能完好無傷,可是只要家人的心是繫在一起,即使分隔遙遠,也能遮風擋雨撫慰傷口,最後的結局正是如此,團圓中卻帶點傷感。
Thumbnail
黃駿傑導演說《洞裡的月亮》,講的是一份圓滿。洞指的是屋頂的洞也是家庭的洞,代表著家人間的紛紛擾擾、傷痕累累、冰冷不已;圓月訴說著的是思念,象徵著團圓;一個家歷經風風雨雨不可能完好無傷,可是只要家人的心是繫在一起,即使分隔遙遠,也能遮風擋雨撫慰傷口,最後的結局正是如此,團圓中卻帶點傷感。
Thumbnail
孤味是一部探討家庭關係中,父母與第三者之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部家庭倫理的電影,從電影中你可以反思與親人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調整的。 看似平淡的家庭故事,隱藏了家庭的核心價值深入探討,感受人的多樣性與複雜性,無法切斷又糾纏不清的心結傷痛,父權社會下的女性視角流露出來的真誠溫暖,一定要來看喔!
Thumbnail
孤味是一部探討家庭關係中,父母與第三者之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部家庭倫理的電影,從電影中你可以反思與親人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調整的。 看似平淡的家庭故事,隱藏了家庭的核心價值深入探討,感受人的多樣性與複雜性,無法切斷又糾纏不清的心結傷痛,父權社會下的女性視角流露出來的真誠溫暖,一定要來看喔!
Thumbnail
圖片取自網路 這一部片是李安全片在台拍的第一部片。過去喜宴、推手主要場景都在美國。這部片呈現1994年的台北,幾個重要地點包括和平東路、中正紀念堂、圓山大飯店,讓人一窺20年前的老台北風貌。  
Thumbnail
圖片取自網路 這一部片是李安全片在台拍的第一部片。過去喜宴、推手主要場景都在美國。這部片呈現1994年的台北,幾個重要地點包括和平東路、中正紀念堂、圓山大飯店,讓人一窺20年前的老台北風貌。  
Thumbnail
《孤味》是個很現實平凡的台灣電影,它談了許多關於台灣傳統社會會遭遇的事件。劇中圍繞著台灣特有的人情味與人情壓力,這個「人情」不僅僅是家人、親人的關係,也是世俗對你所做的批判。對內要做到「家和萬事興」,對外要做到「以和為貴」,「和」就是本片最大核心。
Thumbnail
《孤味》是個很現實平凡的台灣電影,它談了許多關於台灣傳統社會會遭遇的事件。劇中圍繞著台灣特有的人情味與人情壓力,這個「人情」不僅僅是家人、親人的關係,也是世俗對你所做的批判。對內要做到「家和萬事興」,對外要做到「以和為貴」,「和」就是本片最大核心。
Thumbnail
她沒有自己買下的房,沒有婚姻,甚至沒有認真交往的對象,這些想像中完美成功的生活全都沒有,她的兩個姊妹走上的人生道路她亦沒有。等待她的是一場升遷,飛往阿姆斯丹這個陌生城市的機票,阿姆斯特丹的風景會是什麼樣子?她走得最遠,但孤身一人。她孤單,可她走得最遠。
Thumbnail
她沒有自己買下的房,沒有婚姻,甚至沒有認真交往的對象,這些想像中完美成功的生活全都沒有,她的兩個姊妹走上的人生道路她亦沒有。等待她的是一場升遷,飛往阿姆斯丹這個陌生城市的機票,阿姆斯特丹的風景會是什麼樣子?她走得最遠,但孤身一人。她孤單,可她走得最遠。
Thumbnail
火鍋本身,帶出人與人圍爐共聚的親密意義。相較於其他餐食,火鍋食用時間較長,一般且共用爐鍋,過程中的談興交流,往往更多。寒天爐火,裊裊炊煙,熱騰騰的食物,飽暖腸胃之餘,亦能溫熱人心。麥曦茵雖對原著多所改動,但顯然沒忘記其中以火鍋扣連情感的表述。小說裏,爸爸角色心目中,火鍋即是家的滋味,永不能磨滅的鄉愁
Thumbnail
火鍋本身,帶出人與人圍爐共聚的親密意義。相較於其他餐食,火鍋食用時間較長,一般且共用爐鍋,過程中的談興交流,往往更多。寒天爐火,裊裊炊煙,熱騰騰的食物,飽暖腸胃之餘,亦能溫熱人心。麥曦茵雖對原著多所改動,但顯然沒忘記其中以火鍋扣連情感的表述。小說裏,爸爸角色心目中,火鍋即是家的滋味,永不能磨滅的鄉愁
Thumbnail
一個家從起起落落走到歲月靜好,是用許多隱忍妥協與犧牲點滴搭建而成的。時不時總有耳聞,各種塵封多年的真相,所謂不可外揚的家醜,在有人兩腿一伸之後才得以攤在陽光下,生前鑄下的錯、欠下的債、打下的死結,還是得由活著的人一一解開。因為喪禮始終不是為了死者,而是為了還留在世上的生者而辦。
Thumbnail
一個家從起起落落走到歲月靜好,是用許多隱忍妥協與犧牲點滴搭建而成的。時不時總有耳聞,各種塵封多年的真相,所謂不可外揚的家醜,在有人兩腿一伸之後才得以攤在陽光下,生前鑄下的錯、欠下的債、打下的死結,還是得由活著的人一一解開。因為喪禮始終不是為了死者,而是為了還留在世上的生者而辦。
Thumbnail
離家20年的父親在母親70大壽這天過世「歸來」,像命運捉弄人般的開端─多年不見,再見時已是躺在太平間裡冰冷的遺體。丈夫、父親,這些被你罔顧的加諸在你身上的身分,簡化了我對你的恨。然而此時,我卻只能仗著這個身分,奪回定義你一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離家20年的父親在母親70大壽這天過世「歸來」,像命運捉弄人般的開端─多年不見,再見時已是躺在太平間裡冰冷的遺體。丈夫、父親,這些被你罔顧的加諸在你身上的身分,簡化了我對你的恨。然而此時,我卻只能仗著這個身分,奪回定義你一生的主導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