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西伯利亞雜想—蘇俄警車篇(下)】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蘇聯時期的交通安全宣導海報,意思是「就算沒有速限,也要注意安全」
  到了1962年,最早使用的深藍底被新的綠松色取代,考量到預算與區域性,仍有許多「經驗豐富」的車輛一直到退役都還是維持深藍底+紅色拉花。而在60年代,ГАЗ-21型 伏爾加(«Волга»)的系列車款已經是警用車輛的首選,而伏爾加(«Волга»)系列也是唯一使用過三個不同時期塗裝的警車,一直從1953年開始的深藍底+紅色拉花,到1962年的綠松底+紅色拉花,以及1968年最具代表的黃底+藍色拉花,但由於顏色過於鮮豔,1968年的警車都被民眾戲稱為「金絲雀」。
三個不同時期塗裝的ГАЗ-21型 伏爾加(«Волга»)
  話題回到車輛上,儘管ГАЗ-21型 伏爾加(«Волга»)一直是1960~70年代間蘇聯最受歡迎且最具象徵性的車款,但畢竟是1950年代的設計,放到1970年代已經有些過時,性能上在應對如追捕逃犯等緊急任務的時也有些吃力,因此「國家汽車檢查單位」(ГАИ)於1969年決定向高爾基汽車廠(«ГАЗ»)加購200輛全新生產的ГАЗ-24型 伏爾加(«Волга»),實際上,ГАЗ-24型 伏爾加(«Волга»)也確實是ГАЗ-21型 伏爾加(«Волга»)的後繼車款。
警用ГАЗ-24型 伏爾加(«Волга»)
  而大家最熟悉的ВАЗ-2101型 拉達(«Жигули»),最初僅在1970~1971年間少量接收,一直到1973年才正式作為巡邏車輛使用,ВАЗ-2101型 拉達(«Жигули»)在價格上遠比ГАЗ-24型 伏爾加(«Волга»)便宜,因此深受民警(Милиция)與一般民眾喜愛。然而這款帶著濃厚蘇聯氣息的拉達(«Жигули»)汽車,其實蘊含著來自義大利的靈魂,1966年8月16日,蘇聯對外貿易部(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внешней торговли)與義大利飛雅特(Fiat)汽車簽訂合作協議,將會以飛雅特-124(Fiat-124)為基礎研製一款屬於蘇聯的「國民轎車」,同時也協助蘇聯在伏爾加河畔建立第一座大眾化汽車製造廠伏爾加車廠(«ВАЗ»),研發團隊首先讓飛雅特-124完成蘇聯的全境道路測試,在依照需求進行「蘇聯化」修改,但在測試中發現到多數故障都是蘇聯護國泥巴引起的,團隊甚至放棄了原先的四輪碟煞改為後輪鼓煞,因為泥濘對後輪煞車碟盤的耗損過快,除此外的改進其實相當多元,其中還包括提高底盤與前輪懸吊系統的強度,以及更換引擎、變速箱、離合器、同步器和萬向接頭,總計修改了近800多處的設計,才造就出鋼板更厚且車身更大的ВАЗ-2101型 拉達(«Жигули»)汽車。
ВАЗ-2101型 拉達(«Жигули»)
  在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期間,民警(Милиция)接收到的拉達(«Жигули»)汽車除了ВАЗ-2101型外,還有馬力更大的ВАЗ-2103型,到了1980年代中期,伏爾加車廠(«ВАЗ»)提高了ВАЗ-2105型的產量,並於1983年停產較早的ВАЗ-2101型/21011型,官方也開始使用修改版的ВАЗ-21013型。但說其實ВАЗ-2105型、ВАЗ-2106型和ВАЗ-2107型等車款都有被民警(Милиция)採用。
左上:ВАЗ-21013型,右上:ВАЗ-2105型,左下:ВАЗ-2106型,右下:ВАЗ-2107型
除了伏爾加(«Волга»)和拉達(«Жигули»),蘇聯也在1976年透過西德前總理威利·布蘭特(Willy Brandt)引進了手排版的Benz W116 350SE,當初為了配合蘇聯的相關法規,這些車一出廠就被漆上了黃底+藍色拉花的塗裝,蘇聯警用版和標準的S型車款相比,在車頂加裝了擴音器、藍色閃燈和無線電等警用特殊設備,當初引進的目的是充當迎賓接待的開道車。而雙方的合作不僅有這幾輛W116 350SE,實際上在1978年4月,蘇聯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簽訂了一項協議預計在蘇聯設置11個維修站,7個用於轎車,剩下4個用於卡車,同年10月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正式成為1980年莫斯科奧運的主要車輛供應商,並在1979年開始向蘇聯交付相關車輛,該協議除了警用轎車外也包括卡車、公共汽車和救護車,但救護車因價格問題沒有大量引進。
上:Benz W116 350SE,左下:作為迎賓開道車,右下:車上警用設備
被引進作為救護車的賓士Benz L406D
  繼Benz之後BMW也首次於1973年在蘇聯舉行車展,當時展示了BMW E3和BMW E12兩款轎車,以及三款警用摩托車—BMW R60/6、BMW R75/6和BMW R90/6,蘇聯以道路測試為由在1976年、1987年和1989相繼引進,BMW E3、BMW E12、BMW E28和BMW E34,當時BMW甚至有意願在蘇聯設廠生產摩托車和汽車,但最終沒有談妥任何一項合同談妥,截止到1989年仍有4款不同的車型以試驗為由交給了莫斯科的執法單位,其中最受歡迎的是BMW E3,它配有一組180hp的引擎,因此不論是機動性還是加速度都比任何的本土車款都還要優秀。
左上:BMW E3,右上:BMW E12,左下:BMW E28,右下:BMW E34
  實際上,蘇聯在1960~1980年代期間,引進了相當多的西方品牌,雖然數量都不多但車款相當繁雜,這其中包括了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BMW、奧迪(Audi)、富豪(Volvo)、福特(Ford)、塔特拉(Tatra)、歐寶(Opel)、日產(Nissan)、道奇(Dodge)、雷諾(Renault),甚至是保時捷(Porsche),這其實也歸咎於1980年的夏季奧運,這些車輛伴隨著國外代表進入蘇聯,對於民眾來說就像降落於自家後院的外星人一樣,但對於負責接收的莫斯科民警(Милиция)這心情也相當複雜。
Ford Galaxy Wagon是可證實最早被引進蘇聯的西方品牌
左上:Renault 30,右上:Dodge Tradesman,左下:Porsche 911 Targa 右下:Volvo 264
  因應內務部的不同單位需求,蘇聯也對部分車輛進行特殊修改,像是供內務處(ОВД,Отдел Внутренних Дел)改裝成鑑識人員往事故或犯罪現場值班車的РАФ-2203-АДЧ 拉脫維亞(«Латвия»)。
РАФ-2203-АДЧ佩有工具櫃和蒐證箱
  也有加裝地面立體攝影測量儀(АДТП-С)的РАФ-22033,工作內容是在地面佈設的基線兩端,然後用攝影經緯儀攝取需要的立體像對,經地面立體測繪儀處理,在繪製出地形圖的作業。然後為了避免在作業過程發生交通事故,通常會在車輛附近放置三角錐。除了地面立體攝影測量儀外,也根據工作內容設有其它不同種類的精密儀器,例如磁帶錄音機、答錄機、照相機、打字機和空氣檢測儀。
正在進行測量工作的РАФ-22033
警備巡邏隊(ППС,Патрульно-Постовая Служба)則接收了俗稱「月球車」的УАЗ-31512,和原版УАЗ-469的差異就是活動車棚被改成金屬車頂,一樣也加上了擴音器、藍色閃燈和照射燈,警備巡邏隊(ППС)的存在目的是維持公共秩序以及保護社會安全,當時最常見的任務內容是將倒在路上的醉漢抬上車後送到醫院。
「月球車」УАЗ-31512
  也有將後車廂被改裝成容納4~5人的拘留室的УАЗ-31512-УМ-АМВ,拘留室內的門窗和車窗都也被焊上金屬柵欄,同時也在駕駛室和後車廂之間加裝金屬隔板,缺點是拘留室的空間太大,讓拘留者有機會用腳攻擊金屬擋板使其變形,況且有部分特殊設備和備胎也都存放在拘留室內。
УАЗ-31512-УМ-АМВ
  1980年代有一小部分單位的執法單位獲得規格特殊的拉達(«Жигули»)汽車,他們拋棄了原先的活塞式引擎,改為使用馬力更強大的無活塞轉子引擎,並分為使用單轉子70hp的ВАЗ-21018,以及使用雙轉子120hp的ВАЗ-21019,而執法單位對於這些拉達(«Жигули»)可說是愛不釋手,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伏爾加車廠(«ВАЗ»)提供這些車輛給只是為了分析車輛使用無活塞轉子擎時的動態特性,測試完畢後又恢復普通的拉達(«Жигули»)和伏爾加(«Волга»)。
《交通警察》(Инспектор ГАИ)的劇照,兩人的座車同樣出自伏爾加車廠(«ВАЗ»)
駕駛ВАЗ-2108 衛星(«Спутник»)的聖誕老人,被駕駛ВАЗ-2101 拉達(«Жигули»)的交警攔下,拍攝於1985年古比雪夫(Куйбышев)
  1990年,根據新的蘇聯國家標準(ГОСТ)再次針對警車塗裝進行改革,所有警用車輛都得更換成白底+藍色拉花的塗裝。警用巡邏車除了本土的拉達(«Жигули»)、伏爾加(«Волга»)和莫斯科人(«Москвич»),西方品牌中比重最高的是1989年引進的50輛Audi 80。
一字排開的Audi 80
  一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接續的俄國仍有很長一段時間使用蘇聯時期的老舊警車,而ВАЗ-2101 拉達(«Жигули»)系列仍是比例最高的車款,相對的也有更多的國外品牌加入,1992年~1994年期間引進了140輛福特(Ford)出產的維多利亞皇冠(Crown Victoria)作為莫斯科地區的高速巡邏車,而本土的伏爾加汽車工廠(АвтоВАЗ)也在1995年推出了新的緊湊型轎車ВАЗ-2110 衛星(«Спутник»),並且在1996開始量產,就如同多數的前輩一樣被引進成為俄羅斯的警用巡邏車。
同時吃下美俄市場的Ford 維多利亞皇冠(Crown Victoria)
  1998年,國家汽車檢查單位(ГАИ)正式更名為「俄羅斯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檢查局」(ГИБДД),原先印在引擎蓋上的ГАИ字樣也被廢除,取而代支的是交通巡邏警察(ДПС,Дорожно-Патрульная Служба),ДПС是ГИБДД的下轄單位,此時的警用巡邏車不單只是白底+藍色拉花,甚至出現了灰底+藍色拉花的版本,警用閃燈也從單一的藍色變成我們比較熟悉的紅藍閃燈。有趣的是,由憲兵管轄的「軍屬汽車檢查單位」(ВАИ,Военная автомобильная инспекция)的巡邏車也使用了和ДПС警車一樣的塗裝,要區別兩者的外觀差異,除了引擎蓋上的字樣外,也可以從車牌顏色區分,ДПС的警用車是籃底白字、ВАИ的軍用車所以是黑底白字。當然只有外表改變是不行的,ДПС開始為警車配裝更符合時代的設備,像是現代警用巡邏車都會裝的行車記錄器,以及手持式的測速雷達。扣除基本配備,部分特種車輛會在車廂內加裝閉路電視、可進入警方資料庫的車載電腦、車載導航系統、破胎器和空氣檢測儀。
以Ford Focus舉例,可以從引擎蓋字樣和車牌區分ДПС和ВАИ
  警用車輛在蘇聯走過一段漫長且艱辛的發展道路,從第一代的ГАЗ М-1 Emka («Эмка»),在車頂加裝擴音器的莫斯科人-400型(Москвич-400)或是從國外引進的現代化巡邏車,不論是哪個時期,駕駛人對執法者僅有緊張和不愉快。然而,隨著蘇聯解體和「俄羅斯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檢查局」(ГИБДД)的組建,留下的只有對「金絲雀」的懷舊之情。
莫斯科人-2140型(Москвич-2140)

註解:«Жигули»的正確發音是日古利或支古利,名稱由來是取自日古利山脈(Жигулёвские горы),但因為在歐洲«Жигули»的發音Zhiguli太過類似Gigolo(舞男或男妓),因此才會以拉達(LADA)作為外銷的品牌名稱。
By Maz
小布爾喬亞的西伯利亞樂園
小布爾喬亞的西伯利亞樂園
歡迎來到「小布爾喬亞的西伯利亞樂園」,這是由一群對軍事感興趣的「前」IDF經國號編輯所組成的團隊,主要內容是蘇俄軍事、國防科技新知和國際軍情的文章,也可以統稱蘇俄雜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