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小說的叨叨絮語

2021/01/1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關於小說的ending pose —— 雜感

很多人都喜歡看小說,曲折的情節總是吸引讀者一探究竟的目光。
在中、短篇的小說當中,結局的安排是一項非常高妙的「作業模式」。

1、張愛玲的小說結尾,常常予人一種平常世態中,依舊生息俯仰的況味,沒有激情,也沒有熱烈,就像河水兀自流動著,淺淺淡淡、輕輕悄悄!像張愛玲自己所說的她的小說是一種參差的對照,而非強烈的對照。

2、而魯迅小說則是揭露人性,從而使人面對人性。其中的人性往往是幽微、闃黑、猥瑣的,是一個人最真實卻不敢面對的劣根性。魯迅揭傷疤、曝傷口,但是他不要自舔自癒,於是,他的小説結尾是烏雲的、不透光的、是驚嚇後直直飛去的烏鴉,留下唖唖聲響。魯迅不討好脆弱的人性,他要讀者自己面對懦弱的人性。所以魯迅小說的最後姿勢從不華麗,而是「踉蹌」!

3、黃春明的小說為小人物發聲,小人物的生命常常不是握在自己的手裡,而是兜在時局的作弄裡。因此,「幸福快樂的日子」從來不是小人物的最後道路,小人物的生命注定是坑坑巴巴、跌跌撞撞,「破碎」往往是庶民生活的唯一語言。黃春明在他小說的最後姿態都是「含著淚咬著牙,然後,牽牽嘴角笑了一聲。」是笑中帶淚?還是淚中有笑?已經難以分辨!因為,灰色與模糊向來是人生中最常見的色塊!




    抹香菁
    抹香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