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的問題既然解決不了,就解決校服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的校服議題,有點意外居然有那麼多討論,畢竟這不是甚麼複雜的政策議題...至少大家都有共識天氣冷就是該多穿一點吧?

更令人費解的是吵來吵去,就是沒有把爭點吵出來。在我的理解,學校基層之所以堅持各種校服規定,根本溯源是很「你把大衣穿在校服外,就會遮住名字跟學號」這種很實在的理由,而這的確會影響到秩序管理與校園安全。

只是目前又多了一層問題,在於學校似乎有「把手段當作目的」之情事,例如把校服納入獎懲評比,導致師生為了考績數字忽略實際需要。而大家爭吵著「能不能加便服」、「幾度可以加」、「甚麼時候加」,甚至吵到「是否還需要校服」,我認為都沒有解決前述的根本問題。

在我看來,比較好的折衷方案,當然是改善校服設計,以同時滿足學校管理秩序的需要,以及學生保暖的需求。在此提出一個方案,那就是將大正時代的學生服重新引入。

raw-image

首先,無論是男生的黑詰襟,還是女生的水手服,學生們在外套上「羽織」──這種衣服雖然是傳統服飾演變而來,但是在現代化紡織的魔改之下,已經有非常正式的樣式。另外更推薦的是大正時期和洋折衷的披肩「二重廻し,同時結合蓑衣防雨的效果,完全適用台灣多雨的天氣。類似的衣飾,無論內搭穿多少保暖衣物,都能保有外搭的同一樣式,進而達到整齊美觀,而且只要在制服羽織繡上校徽、名字與學號,也能達成秩序管理的需求。

(當然中的當然,大家想在羽織上加些甚麼花紋也不是不行,例如水火蝴蝶之類的,發揮一點想像力都行。)

再不然,也可以重新發行「學生帽」。是的,現在各級學校,大概都已經沒有學生冒這種東西了吧?可是各位想想啊,有甚麼東西,能夠在衣著改變的情形下,又能達到一望即知的身分識別效果呢?難不成直接掛狗牌嗎?當然是學生帽!冬天可防風、夏天可遮陽,那麼實用的配件,怎麼就把它廢除了呢?只要規定「可以加穿保暖便衣,但是帽子一定得戴上」,戶外戴帽,戶內脫帽,更可以訓練學生禮儀,一舉數得,難道不香嗎?

raw-image

所以我說,解決校服爭議,關鍵不再於校服如何穿,而根本就是校服本身。教育部與其三令五申,跟基層搞到關係僵硬,不如順勢推行全台校服革命!有更好看的校服,才有更美好的學習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若鴉漫飛
21會員
28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若鴉,也就是之前的里本斯坦,更之前的不是貓食。每次發新故事時,都會對上一次的筆名不滿意,所以一直換。照朋友所謂「缺甚麼就取甚麼名字」的理論來看,我真該取個「求個好筆名」當筆名才對。 但現在我總算下定決心了,我叫若鴉,請多指教。
若鴉漫飛的其他內容
2023/10/01
大正十五年,同時也是昭和元年。 就在這一年,日本的青年訓練所成立。這是一種具有軍事訓練性質的社會教育機構。我的推測是,他當時已經有郵差的工作,並被要求就讀青年學校。為了折抵役期,他申請開立了一張青訓所的修業證明,這也成了阿公年輕時期就從事郵務工作的證明。
Thumbnail
2023/10/01
大正十五年,同時也是昭和元年。 就在這一年,日本的青年訓練所成立。這是一種具有軍事訓練性質的社會教育機構。我的推測是,他當時已經有郵差的工作,並被要求就讀青年學校。為了折抵役期,他申請開立了一張青訓所的修業證明,這也成了阿公年輕時期就從事郵務工作的證明。
Thumbnail
2023/05/18
少年跪坐在香案前。 藍色的水平,靜靜地安置在香案上,毫無反應。 儘管外頭大雨滂沱,流進左青龍廂房的雨水卻只有涓涓細流,且既不亂竄,也不恣意噴濺,彷彿有人調教過一般,從少年爬進來的窗口流進,沿著角落如條小蛇滑過,最後爬進石磚的某處孔洞。 「林兄,百年已到,母妃令我放您出來。」
Thumbnail
2023/05/18
少年跪坐在香案前。 藍色的水平,靜靜地安置在香案上,毫無反應。 儘管外頭大雨滂沱,流進左青龍廂房的雨水卻只有涓涓細流,且既不亂竄,也不恣意噴濺,彷彿有人調教過一般,從少年爬進來的窗口流進,沿著角落如條小蛇滑過,最後爬進石磚的某處孔洞。 「林兄,百年已到,母妃令我放您出來。」
Thumbnail
2023/05/13
發生在深山中的傳說,一只藍色的瓶子,困住了一條小龍,深埋在廢棄的村莊中。 夜半聽到詭異獸鳴的源仔,本來也沒太在意, 不料,今天晚上碰上了更奇妙的事情....
Thumbnail
2023/05/13
發生在深山中的傳說,一只藍色的瓶子,困住了一條小龍,深埋在廢棄的村莊中。 夜半聽到詭異獸鳴的源仔,本來也沒太在意, 不料,今天晚上碰上了更奇妙的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一整天,碰到我的人都會問: 「今天怎麼穿這樣?」 怎樣?嗯,就是穿了正式的加了領帶的白襯衫、西褲,腰繫上帥氣粗皮帶,足蹬皮鞋。打從一早在停車場碰到不太熟的同事,她就睜大眼睛看我,然後問我怎穿這樣?說了原因後,她就說「帥喔!」 進教室,孩子們歡呼,跳開以往的「老師早」問候,今天看到我則是說:
Thumbnail
一整天,碰到我的人都會問: 「今天怎麼穿這樣?」 怎樣?嗯,就是穿了正式的加了領帶的白襯衫、西褲,腰繫上帥氣粗皮帶,足蹬皮鞋。打從一早在停車場碰到不太熟的同事,她就睜大眼睛看我,然後問我怎穿這樣?說了原因後,她就說「帥喔!」 進教室,孩子們歡呼,跳開以往的「老師早」問候,今天看到我則是說:
Thumbnail
記得2000-2003年最輝煌的「109辣妹」(ガングロ),對高校制服的變形、修改,呈現了後泡沫經濟時代年輕人對整個社會現實的遊樂式輕蔑。那時走在表參道上,各式各樣的制服/擬仿,百花撩亂。為什麼被視為「管理的象徵」的制服,逐漸轉變成「展示自我的時尚」?我們一起來讀《裙裾之美:日本女生制服史》。
Thumbnail
記得2000-2003年最輝煌的「109辣妹」(ガングロ),對高校制服的變形、修改,呈現了後泡沫經濟時代年輕人對整個社會現實的遊樂式輕蔑。那時走在表參道上,各式各樣的制服/擬仿,百花撩亂。為什麼被視為「管理的象徵」的制服,逐漸轉變成「展示自我的時尚」?我們一起來讀《裙裾之美:日本女生制服史》。
Thumbnail
以前在粉專發布的〈日治晚期:女子高校水手服〉,這次書籍的版本裡,我們將戰爭時期的水手服褲裝改為裙裝,增加日治時期女子西式制服的發展與演變;並在書中另設一章,介紹戰時的「決戰服」,說說燈籠褲與台灣女學生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以前在粉專發布的〈日治晚期:女子高校水手服〉,這次書籍的版本裡,我們將戰爭時期的水手服褲裝改為裙裝,增加日治時期女子西式制服的發展與演變;並在書中另設一章,介紹戰時的「決戰服」,說說燈籠褲與台灣女學生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在學校「制服」管理放寬的趨勢下,卻有些企業對「制服的穿著」及「服裝儀容」的要求卻日益嚴苛;這是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面對過分的穿著規定,員工該深思的不是規定合不合理, 而是這個企業的文化及管理風格你認同嗎?
Thumbnail
在學校「制服」管理放寬的趨勢下,卻有些企業對「制服的穿著」及「服裝儀容」的要求卻日益嚴苛;這是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面對過分的穿著規定,員工該深思的不是規定合不合理, 而是這個企業的文化及管理風格你認同嗎?
Thumbnail
       有沒有發現每天起床要找衣服穿搭是件有點傷腦筋的事,怎麼從小到大學校沒有教我們穿搭,我是完全任由媽媽擺佈,不管是親戚朋友給的,撿姊姊穿過的舊衣,也只能照單全收,現在想想,為何學校從小沒有美容保養流行時尚的課程,讓我小學可以可愛一點,別穿那麼多醜衣服,完全沒有時尚感,長大後,有十萬個為什麼
Thumbnail
       有沒有發現每天起床要找衣服穿搭是件有點傷腦筋的事,怎麼從小到大學校沒有教我們穿搭,我是完全任由媽媽擺佈,不管是親戚朋友給的,撿姊姊穿過的舊衣,也只能照單全收,現在想想,為何學校從小沒有美容保養流行時尚的課程,讓我小學可以可愛一點,別穿那麼多醜衣服,完全沒有時尚感,長大後,有十萬個為什麼
Thumbnail
最近的校服議題,有點意外居然有那麼多討論,畢竟這不是甚麼複雜的政策議題...至少大家都有共識天氣冷就是該多穿一點吧? 更令人費解的是吵來吵去,就是沒有把爭點吵出來。在我的理解,學校基層之所以堅持各種校服規定,根本溯源是很「你把大衣穿在校服外,就會遮住名字跟學號」這種很實在的理由...
Thumbnail
最近的校服議題,有點意外居然有那麼多討論,畢竟這不是甚麼複雜的政策議題...至少大家都有共識天氣冷就是該多穿一點吧? 更令人費解的是吵來吵去,就是沒有把爭點吵出來。在我的理解,學校基層之所以堅持各種校服規定,根本溯源是很「你把大衣穿在校服外,就會遮住名字跟學號」這種很實在的理由...
Thumbnail
你有想過當戰爭來時要穿什麼衣服嗎?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學生們的制服也受到了「皇民化運動」的管制。那麼當時的女學生們,究竟穿些什麼呢?
Thumbnail
你有想過當戰爭來時要穿什麼衣服嗎?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學生們的制服也受到了「皇民化運動」的管制。那麼當時的女學生們,究竟穿些什麼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