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的,阿瑪迪斯,你就一定要把曲子弄得那麼扭曲嗎?
當我們的殺雞技巧逐漸成熟,當我們小提琴不再發出苦痛與磨難的呻吟後,老師開始教受我們鈴木教本的第一首入門曲:
小星星全稱〈一閃一閃亮晶晶〉,旋律出自法國歌謠,歌詞則出於英國詩人,但如今卻被一個神聖羅馬帝國人改編成包括主題在內剛好13首曲子。你覺得是巧合嗎?我不那麼認為。
要知道,小星星這首曲子,原曲調極為單純,這也是為什麼被選為小提琴入門曲的原因。對小提琴來說,原曲只動用到兩根弦,也就是第一條E弦跟第二條A弦,而且指法,也就是你左手按弦的方法非常簡單,就只是01321反覆進行而已(順帶補充,0就是不用按,3、2、1指分別是無名指、中指跟十指)。
但為什麼就是會有人想把那麼簡單的曲調,搞出各種扭曲變形呢?我們回頭再來看看「星星」這個主題,瞬間就恍然大悟了。想必,是阿瑪迪斯在16世紀的某個夜晚,當他望向深邃的宇宙,與閃爍的星河時,他看見了某種啟發。他領教了渾沌與變形的魔力,一陣靈感遁入腦袋,讓他將單純的曲調,扭曲成現代人聽了都縈繞心頭、無法忘懷的歌曲。
以上扯莫札特那麼多,其實都跟今天要講的小星星變奏曲沒有關係。
是的,完全無關。莫札特的小星星變奏曲其實是鋼琴曲。而鈴木教本的小星星變奏曲,則是鈴木老師自編的。但你也不能否認當初古神的影響可能還殘留至今對吧?
你能證明沒有嗎?不能嘛~
無庸置疑的是,鈴木老師的小提琴版小星星變奏曲,確實也展現出由簡轉繁的技巧變化,對於初學小提琴的正太蘿莉們來說,已經稱得上炫技。一旦練熟了以後,華麗的變化以及豐沛的表現力,使小小提琴手獲得的成就和愉悅,是不言可喻的。
既然提到了第一首曲子,容我繼續介紹自己的「生平第一首合奏曲」,這次真的是莫札特寫的歌劇序曲:
當時還是國小的我,純情無知且天真,在看到這序曲的標題時,完全沒意會到,這是怎樣的曲子。如今從大人的眼光來看,無論是後宮,還是誘逃,感覺都糟糕到不行。
事實上,這可是那個莫札特寫的,當然就是這麼糟糕到不行。後宮誘逃的故事講述了西班牙貴族在僕人的幫助下,前往土耳其總督的後宮,營救被擄走的愛人與他的女僕。
這麼適合同人改編的序曲,我就不知道為何還沒人出本子。
當時的洪君,應該說洪醬,並不關心後宮發生了甚麼事。這位有使命感、負責任的孩子,一心一意只在乎他能不能和他的戰友們,完美承擔第二部Solo的大任,並且協助樂團,贏得那次音樂比賽。
所謂的「第二部」,指的是「第二聲部」。在同樂器的合奏當中,分不同聲部是很常見的。一般來說,第二部與第一部的差別,最多是在音域高低的不同。但對於許多樂器來說,高音通常比低音困難。因此在學生樂團中,屬於高音的第一部,與屬於低音的第二部,其素質就會呈現棒球一二軍那樣的差別。不過老師也會調一兩位高年級去二部當首席壓陣,因為二部還是會出現比較困難的地方,也就是我們這次遇到的Solo。
o。在這幾個小節中,小提二部有點像是接力賽的中間棒次,把樂句的火炬,從低聲部傳給高聲部。之所以困難,不是它的音符有多刁鑽,而是這傳接棒的當下,沒有其他樂器作掩護,頂多是大提琴在旁邊跳個沒甚麼路用的舞,因此音不準、拍子錯,很容易就音樂比賽的評審一槍暴頭。而這段又是相對比較小聲的一句,要知道小聲又好聽的音樂,可比大聲但還算過得去來得難上許多。
直到比賽前一刻,指揮老師對這段Solo仍然感到擔憂。
「音量壓不下來就算了,音準還差得那麼明顯。」
年輕的C師搓著下巴,喃喃自語。
「畢竟是把低年級加進來『增加參與感』的關係吧。」
小學生哪在乎甚麼參與感。他們的爸媽才會。
「但是優勝還是得拿。雖然我不想,但只好用那招了。」
資深的W師,最後如此定奪。
「決定了,讓我們使出『輕功水上漂』吧!」
結果,比賽那天,洪醬還是沒有拉到那段Solo。他和幾位低年級,在遇到那關鍵的幾個小節時,將弓微微提起,營造好像有在拉,但其實沒有聲音的假象。
數年來回想起來,我彷彿能聽見莫札特的揶揄嘲笑,我甚至能斷言他在16世紀的某個晚上,望著滿天星辰時就已經跟克蘇魯發誓要設計那麼一段樂句,玩弄數百年後把他的作品當作比賽指定曲的人。
綜上所知,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是接受過克蘇魯神諭的天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