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飲食男女】舞台劇暗黑劇評-「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2021/01/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下的劇評、心得,可能稍微暗黑系一點,大家看一看、想一想就好,害怕暗黑心理的讀者可慎入。本獅從心理動力理論角度出發寫出的評論,未必讓各位看了覺得舒服,音樂劇不等於人生,卻也道盡人生現實面。「飲食男女」這齣劇本來就著重刻畫人性就是「食色,性也」世人對於欲望的追求與滿足常凌駕於倫理道德規範的約束,這也是人性的陰暗面之一,劇中歌舞台詞常重複強調「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所以從慾望的追求與滿足的角度去看這齣劇,應該也不至於出戲或離題太多。
  心理動力取向的理論著重描繪的就是每個人心中呈現的內在世界,特別是內在世界中的人性陰暗面,心理動力理論一向不會避諱去談,對於家庭,分析的重點也較會回到心理年齡的角度出發,看看該位家人心理成熟度上是處在家庭序位中的哪個位置。如果從心理動力角度出發,三姊妹與錦榮無疑是有戀父情結(詳見備註1),特別是錦榮,是透過自己的感情去滿足戀父弒母的潛意識幻想。詳細分析如下:
  先從朱家三姊妹談起。朱家大姊控制慾很深,她身為伴侶諮商師,期盼透過工作的經驗與領悟,修補他人與自己家庭的關係跟連結。在家中,她除了在媽媽過世後,替代了媽媽的位置來掌管家中大小事,也試圖把大家留在家中,以為這樣家庭就能圓滿。最終她答應諮商中心的助理的求愛,與助理離家創造新的家庭,看似離家,但在心理意義上,從那位助理的言行舉止中,就看得出他還是一個不夠大方、獨立的男孩,大姊會選擇跟他共結連理,恐怕是因大姊始終無法脫離母親的心理位置,要與一個無法獨立的男孩結為配偶,繼續照顧這個孩子。
  二姊表面上看似是擺脫家庭,獨自在外事業有成,是個女強人,甚至考慮飛往國外鴻圖大展,實則對家有最深的連結,最認同父親,承襲了父親的廚藝,也曾想過要繼承父業、傳承母親的口味,只是一直以來不敢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渴望,等到大姊與助理交往、離開家,去建立另個家庭後,原生家庭的母親位置空出了,二姊就得以回家遞補這個位置,對二姊來說,她總算能真誠面對心中想要和父親、原生家庭連結的渴望。中間二姊與上司的辦公室戀情,當時發展的時機是在上司尚未順利離婚之時,遊走在道德的邊緣,更可以窺看到二姊想征服權威角色(上司、父親都是權威)的心理。
   么妹在家中,始終都是處在被姊姊們評價,較難爭取到父親肯定、被看見的位置,唯有藝術,是她的出口,透過藝術來表現慾望與對自由的追求,也透過藝術表達的形式,來為父親與錦榮的婚宴貢獻一己之力。無法爭取到父親的愛,那就找大自己姐姐一輪的老師談戀愛,透過師生戀滿足了心中想被爸爸看見、照顧、被爸爸愛的渴望。
  而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老朱與錦榮的父女戀,雖然錦榮看似附屬在梁伯母這位媽媽底下做事,擔任圓山飯店的公關助理,但其實在心中,也是渴望有父親的照料,甚至渴望取代媽媽的位置。音樂劇中沒有交代梁家父親跑去哪兒了,但總之父親角色看起來在梁家之中是不存在的,缺失的父親常會讓孩子(錦榮)渴望透過感情的另一半代替這個長期匱乏的角色,加上梁伯母常忽略錦榮的感受,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批評錦榮的外表裝扮,更讓錦榮在心理上想要與母親抗衡,所以跟老朱結婚,自然對母親是最沉重的打擊,成了讓自己一枝獨秀、取代母親的最佳機會。
整體來說,「飲食男女」在描繪人性隱含的潛意識情節與欲望、對慾望追求過程中造成的傷害,以及家庭走到破裂的局面時,可以怎樣修補裂痕、走向另一種圓滿,這些心理歷程都很具象化地透過「食物」相關的台詞與精彩的歌舞、音樂等方式演出來了!未來若疫情趨緩、控制住,或許還會有加演音樂劇場次的機會,還沒看過這部作品的讀者不妨留意未來加演的消息,若對本獅此篇評論感到有共鳴的,也可以看看李安導的1994年的電影,說不定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備註1:參考國家教育研究院網頁中金瑞芝對「戀父情結」的註解,「戀父情結」指的是女兒在潛意識裡的一種愛慕父親、忌妒母親的心理,據佛洛依德(S. Freud)的心理分析論(psychoanalysis),三歲至六歲的兒童正處於性器期(phallic stage),不但對自己的性器官發生興趣,且對父母中之異性者產生性慾,亦即男童視母親、女童視父親為性愛對象。
*備註2:封面圖片引自於天作之合劇場fb封面之飲食男女音樂劇劇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