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動力
含有「心理動力」共 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2025/09/06
EP110:為什麼我們最後都會活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小時候討厭父母的急躁、情緒化與不講理,長大後卻發現自己身上竟有同樣的影子?這篇專欄以一段親密的對話為起點,透過細膩的故事場景描寫與心理刻畫,揭開「為什麼我們會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的心理機制。唯有當我們從父母的限制與愛中重新理解自己,才能真正擁抱屬於自己的模樣。
#
原生家庭
#
自我覺察
#
父母影響
3
留言
鍊魂師-認識、確立、實現自我的靈魂升級旅程。
2025/07/02
【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三十四回 7.4.4關於愛的故事之內隱機制、啟示及收穫-(一)與之相關的幾種概念(下)
觀念鋪陳結束。
#
心理學
#
愛
#
論文
喜歡
留言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的沙龍
2025/04/15
人的心理為何沒有更好地演化│《失控的演化群像》書評
心理師反思人類心理演化的不完美,探討童年經驗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並以依戀理論解釋心理治療的長遠效益。文章結合生物演化、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觀點,闡述人類心理的脆弱與韌性,以及情感經驗在生命意義中的重要性。
#
精神分析
#
依戀
#
心理動力
3
2
筆尖上的遇見|PETER的打工筆記
2025/04/04
心理動力視角下的《苦盡柑來遇見你》:愛情關係的無意識運作
Netflix 的《苦盡柑來遇見你》以細膩的敘事與情感刻畫,勾勒出一段在逆境中萌芽的愛情。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看,角色們的愛情關係不僅是當下情境的產物,更受到童年經驗、無意識衝突及內在客體的影響。本文將從依附關係、客體關係與防衛機制三個面向,剖析劇中角色的愛情模式。
#
苦盡柑來遇見你
#
愛情
#
人際關係
4
3
冒冒
2025/05/03
1
這部我同事很推薦,不知道如何
1
Peter Hung
發文者
2025/05/03
1
冒冒 這部真的很觸動我,很多家庭的情緒在劇中都被細膩地呈現出來。雖然不是大起大落型的劇,但越看越進入,值得耐心品味。值得追一下!!!
1
好感父母
2025/01/08
慾望的分工合作與培養從容心態
跟風:「洗碗」的聯想..... 很感謝平時諮商來談、一起工作一起思考和感受的大家,是這些累積的經驗,使彼此都在生命中成長。 關於洗碗,關於想起母親的愛,過往,常常被別人的想法「得罪」的我,現在還是會被激發各種「內心戲」,......內心戲落幕之後(通常是隔日靜下心來的早晨),加上又觀摩了
#
伴侶合作
#
親子關係
#
夫妻關係
2
留言
膚淺 | Skindeep的沙龍
2024/12/08
理性辯證|如何避免不正派的心靈成長課程及宗教?
近期網路上有很多對於「心靈成長」課程的不同看法,我也有關注。簡單分享我如何運用理性辯證和批判性思維來探討這個議題。 邪教 邪教顧名思義應該可以稱為邪惡的宗教、邪門的宗教,邪就是不正派的意思對吧!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們先來區分中文裡面「宗教」和「心靈成長」的不同之處。 我們台灣的法規對宗教的定
#
內觀
#
禪修
#
原始佛教
21
留言
泛型浪漫
2024/12/06
心理諮商・迷你辭典|修通
修通(working-through) 透過精神分析,藉由自由聯想、夢的解析等技術來達到人格改變、問題解決的過程便稱為「修通」。
#
心理諮商
#
佛洛伊德
#
心理動力
喜歡
留言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2024/07/11
王浩威|榮格臨床工作者的時代實踐:關於帕巴多博洛斯這個人──《榮格心理學指南:理論、實踐與當代應用》導讀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
榮格心理學指南
#
榮格
#
心理治療
7
留言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2024/07/11
無意識:個人的與集體的── 節錄《榮格心理學指南:理論、實踐與當代應用》第二章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
榮格心理學指南
#
榮格
#
心理治療
10
留言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2024/07/11
雷諾斯.帕巴多博洛斯:榮格心理學的第一本「指南」──《榮格心理學指南:理論、實踐與當代應用》緒論
榮格細心地注意到,術語為「歷史所創造並賦予定見」(historically coined and prejudiced),會有偏見。自然地,我們該考量與再檢視的,不僅於榮格本人的著作,還包括所有隨後興起的榮格學派文獻,為的是要探究它們的歷史「成見」(prejudices),以及所有因之而起的其他影響
#
榮格心理學指南
#
理論
#
實踐
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