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出生時,有一個空白的腦,來探索這個世界,也探索自己的靈魂,每個人天生帶來的靈魂有不同的個性特質,而我們的腦也只能去探索他,了解他,幫助這個靈魂找到他的發展。
腦是工具,聰明的工具,也是全職的管家,他的職責是去照顧好那個靈魂,和那個靈魂成為最佳的伙伴。
問問自己的腦,夠了解自己的靈魂嗎? 有做好管家的工作嗎?
誰是真正的自己? 明心見性是腦的工作,而真正的自己就會被活出來。
真正的自己,就是祂!
腦是管家,是最佳伙伴。
每個人看似獨立的個體,但從意識的軌跡中,可以看到有一種源頭,一種精神的發揮。
有人說,人的喜怒哀樂還有自由意識,這麼明確,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是,物質上的劃分,可以看成是獨立的。
但精神面卻是延續的,像不像量子物理裡面的波粒二象?又有粒子獨立性,又有波動連續性。
金剛經中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但住了,就是路人甲乙丙丁,如果不住,無所住,就是祂了。
當佛陀發現,又是現實,又是幻象,可住,也可不住,於是給了一種比喻: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是誰? 怎麼說都可以,就說是祂吧! 這是一個較為完整的說法。
那祂到底要幹什麼? 不可說,因為我們正在做,正在活,創造的精神正在進行之中。
我到底是誰? 一但定位了,就著相了,波函數就塌陷了,也可以不定位,保持完整疊加性。
把佛法和量子物理拿來對應,很有意思,竟然如此相似。你的意識可以是塌陷狀態,也可以是疊加狀態,太妙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7會員
154內容數
這裡所論述的東西,企圖建構一個假設模型來解釋人生實相,我們見不到實相,但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實相,先建構一個假設模型,如果這個模型可以套入人間印證,解釋大部份人的問題,是不是可以說是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拆解人生的實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存乎一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物質世界有其規律法則,我們一般看到的是它錯綜複雜的表相。 人生也有其規律法則,我們也都看到其錯綜複雜的表相。 這裡說的真相,就是泛指宇宙中原始的機制,也可以說是遊戲規則,依照原始的規則,延伸出千變萬化的表相。當我們迷失在表相中時,被表相中的混亂困擾時,我們還是要回來真相中找答案。 本書的模型研究,
人有理性的一面,就是智力的發揮;也有感性的一面,就是感覺、情緒的一面。而似乎理性是在服務感性的,人的一生確實是以感性為主的。 最近對這個看法有深入的體會,確實是這樣的,想一想我們起心動念所做的事,都是要去滿足我們感性的需求,感性像是一個誘餌,而我們的理性會設法去吃到這個餌。 感性的東西,你說不出為
前面我們已經研究過,人的腦會去訂標準,這是一個正常的運作,那人訂的標準是絕對的嗎? 很抱歉,可能都不絕對,因為是人自己訂的,所以都可以改,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訂的不好都可以改,只是你願不願意改而已,你願意改就改了,不願意改就是執著,就是固執,沒有不能改的。 人自己訂的標準,就是佛家說的空性,因
人類是群居的社會,這是一個事實,一個現象,為什麼會是如此?我們來探討一下。 《第一種看法》:   人類可能發現如果大家一起生活,彼此有個照應,比一個人單獨生活要好一點,所以會形成群體社會。這種說法是從理性的角度來剖析,當然是合理的,但是這是正確答案嗎?  《第二種看法》:  如果把人隔離開來,放到
美好的心情、憂鬱的心情、憤怒的情緒,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觸發情緒,也無時無刻活在情緒之中。 情緒是被觸發的,不是自己創造的,不然為什麼大家的情緒都如出一轍,雖然種類很多,但基本上是不是人人都有,你躲不掉,也改不了,你只能避開不想要的,只能盡量去觸發你想要的。 ---- 這是不是制約? 每個人都需要愛,
批判,來自於一個價值標準,有人覺得不符合他的價值標準,所以批判出現了。接著很多人會加入這個批判的行列,也有人提出防守辯護,雙方產生攻防,出現情緒。 在爭辯的過程中會出現更多的價值標準,越加的混亂,情緒性的字眼會大爆發。 這就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現實社會也一樣的經常發生。就是眾多價值標準之間的爭吵。
物質世界有其規律法則,我們一般看到的是它錯綜複雜的表相。 人生也有其規律法則,我們也都看到其錯綜複雜的表相。 這裡說的真相,就是泛指宇宙中原始的機制,也可以說是遊戲規則,依照原始的規則,延伸出千變萬化的表相。當我們迷失在表相中時,被表相中的混亂困擾時,我們還是要回來真相中找答案。 本書的模型研究,
人有理性的一面,就是智力的發揮;也有感性的一面,就是感覺、情緒的一面。而似乎理性是在服務感性的,人的一生確實是以感性為主的。 最近對這個看法有深入的體會,確實是這樣的,想一想我們起心動念所做的事,都是要去滿足我們感性的需求,感性像是一個誘餌,而我們的理性會設法去吃到這個餌。 感性的東西,你說不出為
前面我們已經研究過,人的腦會去訂標準,這是一個正常的運作,那人訂的標準是絕對的嗎? 很抱歉,可能都不絕對,因為是人自己訂的,所以都可以改,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訂的不好都可以改,只是你願不願意改而已,你願意改就改了,不願意改就是執著,就是固執,沒有不能改的。 人自己訂的標準,就是佛家說的空性,因
人類是群居的社會,這是一個事實,一個現象,為什麼會是如此?我們來探討一下。 《第一種看法》:   人類可能發現如果大家一起生活,彼此有個照應,比一個人單獨生活要好一點,所以會形成群體社會。這種說法是從理性的角度來剖析,當然是合理的,但是這是正確答案嗎?  《第二種看法》:  如果把人隔離開來,放到
美好的心情、憂鬱的心情、憤怒的情緒,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觸發情緒,也無時無刻活在情緒之中。 情緒是被觸發的,不是自己創造的,不然為什麼大家的情緒都如出一轍,雖然種類很多,但基本上是不是人人都有,你躲不掉,也改不了,你只能避開不想要的,只能盡量去觸發你想要的。 ---- 這是不是制約? 每個人都需要愛,
批判,來自於一個價值標準,有人覺得不符合他的價值標準,所以批判出現了。接著很多人會加入這個批判的行列,也有人提出防守辯護,雙方產生攻防,出現情緒。 在爭辯的過程中會出現更多的價值標準,越加的混亂,情緒性的字眼會大爆發。 這就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現實社會也一樣的經常發生。就是眾多價值標準之間的爭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曾說: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笛卡爾說: 「我思故我在」、孔子說: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為什麼「我」思考的時候才存在,而思考後不學就會陷入停滯? 而又為什麼在思考時的我,已經存在,卻又不知道我是誰,明明存在就是已知自己是誰,不是嗎?
Thumbnail
「你醒啦?」多少次,醒來後要是有人,這句問候好像是不得不說的經典對白。 「顯然還沒,」打個哈欠,我仍夢見自己在一個如鉛塊般沈重的身軀裡面,搖搖晃晃的走去盥洗:「哎,又開始自動認同這個時空的意識了。」 上一個夢境記憶逐漸消退,這一個夢境的真實感逐漸覆蓋。 我想起某個指令,就趕緊默念了幾遍,這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Thumbnail
了解《全腦人生》,你的四大人格在不同情境下的運作,助你成為更全面的自己。這本書帶你深入探索每個人格的特點,解析它們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指導我們的思考和行動。發現你的多面性,理解自我和他人,並揭示潛意識中的真實力量。無論是面對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讓四大人格合作無間,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為什麼會稱呼我的靈魂為靈魂頭頭呢?起因是因為當我跟他連結上後,我詢問了他為什麼我會出生在地球上,以及我這一世在地球要做什麼事。 他給我的回答是要我收拾在地球上的所有靈魂碎片,收拾完後我們就可以離開地球了。對他來說,我和其他的靈魂碎片都是從他身上分裂出來的分靈體,他要透過我才能把所有的碎片全都收回到
Thumbnail
當我們探索人類存在的奧秘時,靈魂的概念總是居於核心位置。靈魂,這個古老而神秘的詞匯,喚起了關於意識、存在和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學傳統中,靈魂被視為人類獨特性的象徵,是我們與宇宙連接的橋樑。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靈魂的理解和追求往往變得模糊和商業化,使得有許多人常常追求身心靈的完
Thumbnail
靈魂是什麼?無論是在科學、玄學、亦或是哲學,這都是個大哉問,普遍認為靈魂與生理無關,它比較與心智相關,然而人的大腦一旦有了損傷失去的智能,從那渙散空洞的眼神當中我們是否還能夠找得到靈魂的存在?靈魂是否必須建構在以健全的生理狀態為基礎的心智之上,那靈魂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是否靈魂就是意識的一部份?
Thumbnail
小我的誕生,是源自於人類心靈中的分裂,在其中,人的身份被分成兩個部分,稱之為“ 主詞的我” (I )和“ 受詞的我” (me )或是“ 受詞的我” (me )和“ 我自己” (myself)。 因此,每個小我都是精神分裂的,用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 人格分裂” 。你和你自己的心理形象相生相依,這個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曾說: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笛卡爾說: 「我思故我在」、孔子說: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為什麼「我」思考的時候才存在,而思考後不學就會陷入停滯? 而又為什麼在思考時的我,已經存在,卻又不知道我是誰,明明存在就是已知自己是誰,不是嗎?
Thumbnail
「你醒啦?」多少次,醒來後要是有人,這句問候好像是不得不說的經典對白。 「顯然還沒,」打個哈欠,我仍夢見自己在一個如鉛塊般沈重的身軀裡面,搖搖晃晃的走去盥洗:「哎,又開始自動認同這個時空的意識了。」 上一個夢境記憶逐漸消退,這一個夢境的真實感逐漸覆蓋。 我想起某個指令,就趕緊默念了幾遍,這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Thumbnail
了解《全腦人生》,你的四大人格在不同情境下的運作,助你成為更全面的自己。這本書帶你深入探索每個人格的特點,解析它們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指導我們的思考和行動。發現你的多面性,理解自我和他人,並揭示潛意識中的真實力量。無論是面對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讓四大人格合作無間,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為什麼會稱呼我的靈魂為靈魂頭頭呢?起因是因為當我跟他連結上後,我詢問了他為什麼我會出生在地球上,以及我這一世在地球要做什麼事。 他給我的回答是要我收拾在地球上的所有靈魂碎片,收拾完後我們就可以離開地球了。對他來說,我和其他的靈魂碎片都是從他身上分裂出來的分靈體,他要透過我才能把所有的碎片全都收回到
Thumbnail
當我們探索人類存在的奧秘時,靈魂的概念總是居於核心位置。靈魂,這個古老而神秘的詞匯,喚起了關於意識、存在和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學傳統中,靈魂被視為人類獨特性的象徵,是我們與宇宙連接的橋樑。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靈魂的理解和追求往往變得模糊和商業化,使得有許多人常常追求身心靈的完
Thumbnail
靈魂是什麼?無論是在科學、玄學、亦或是哲學,這都是個大哉問,普遍認為靈魂與生理無關,它比較與心智相關,然而人的大腦一旦有了損傷失去的智能,從那渙散空洞的眼神當中我們是否還能夠找得到靈魂的存在?靈魂是否必須建構在以健全的生理狀態為基礎的心智之上,那靈魂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是否靈魂就是意識的一部份?
Thumbnail
小我的誕生,是源自於人類心靈中的分裂,在其中,人的身份被分成兩個部分,稱之為“ 主詞的我” (I )和“ 受詞的我” (me )或是“ 受詞的我” (me )和“ 我自己” (myself)。 因此,每個小我都是精神分裂的,用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 人格分裂” 。你和你自己的心理形象相生相依,這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