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耳朵借我:三十周年紀念,重回1990(之一)(宅在家系列 ep. 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些歌這些專輯,今年滿三十歲了。

那一年,我十九歲,大一升大二,背包永遠塞著一台卡式隨身聽,天天掛著耳機瘋聽老搖滾,卻也開始關注初初萌芽的台灣「地下音樂」。至於電台播的那些大紅歌,反倒沒怎麼介意。對當時的我來說,所謂主流唱片工業,若不是迎合紙醉金迷泡沫經濟時代的大眾品味,就是討好幼齡心智的庸俗娛樂,總之,大半個社會都在唱的歌,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都買了的專輯,我幹嘛還去湊熱鬧。

當時不會知道,但我再怎麼遲鈍,那些厲害的歌仍然會滲透到生活裡,漸漸讓我轉過頭來,愈聽愈入神。沒多久,我的聆聽版圖多了許多本地作品。我也深切體會,在那個真氣亂竄百業暴衝的年代,流行歌曲就是台灣社會賴以前進的精神燃料。

當時也不會知道,短短兩三年後,我會跟社團同學一起動手策劃《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並且意外成為影響深遠的文化事件,也多少改變了我的人生。

而這些歌,在初問世的時候,我多半不甚在意,得再等一段時間,回頭溫習,才發現,啊,竟然這麼厲害。

今天就來溫習一些即使過了三十年,仍然讓我覺得厲害的歌。

這是「耳朵借我」在瘟疫期間主持人「宅在家」自己錄製節目的系列第三集,歡迎批評指教。

播出曲目:

伍思凱 / 寂寞公路
曾淑勤 / 客途秋恨
蘇慧倫 / 愛上飛鳥的女孩
趙詠華 / 希望之鴿
張清芳 / 不想你也難
黃鶯鶯 / 哭砂
林憶蓮 /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陳淑樺 / 滾滾紅塵
小虎隊 / 紅蜻蜓
長渕剛 / とんぼ(1988)
周治平 / 青梅竹馬
周華健 / 親親我的寶貝
齊秦 / 愛情宣言
黃品源 / 你怎麼捨得我難過
庾澄慶 / 是誰在改變
黃大煒 / 讓每個人都心碎
趙傳 / 我是一隻小小鳥
黃霑、羅大佑、徐克 / 滄海一聲笑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Alian電台亦有隨選重聽服務,歡迎利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世芳的沙龍
2.2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馬世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13
松本零士(1938-2023)2月13日逝世,享年85歲。他是我童年少年時代深愛的漫畫家,《銀河鐵道999》原著漫畫曾是構造我的世界觀最重要的建材。
Thumbnail
2023/03/13
松本零士(1938-2023)2月13日逝世,享年85歲。他是我童年少年時代深愛的漫畫家,《銀河鐵道999》原著漫畫曾是構造我的世界觀最重要的建材。
Thumbnail
2023/03/13
「日昇之屋」The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是西洋流行史版本最多的歌曲之一,這首歌的源頭或許可以一路追溯到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也有學者主張它和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有些關係......
Thumbnail
2023/03/13
「日昇之屋」The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是西洋流行史版本最多的歌曲之一,這首歌的源頭或許可以一路追溯到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也有學者主張它和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有些關係......
Thumbnail
2022/09/30
中文世界應該沒有人做過這樣的音樂節目:整整四小時,只談一張專輯。
Thumbnail
2022/09/30
中文世界應該沒有人做過這樣的音樂節目:整整四小時,只談一張專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而這麼多的第一次,相信都會有不同的音樂在背後陪伴著我們享受愛情的美好和破碎,也支撐著青澀的叛逆與瘋狂。而這些,都將在我們邁入中年、人生經歷厚實後,所再也無法體會到的單純及深刻。
Thumbnail
而這麼多的第一次,相信都會有不同的音樂在背後陪伴著我們享受愛情的美好和破碎,也支撐著青澀的叛逆與瘋狂。而這些,都將在我們邁入中年、人生經歷厚實後,所再也無法體會到的單純及深刻。
Thumbnail
當時的我,夢想好簡單,我總在心裡告訴自己,等長大以後,賺了錢,我一定要常常逛玫瑰,一一把喜歡的歌手的作品,收藏起來。
Thumbnail
當時的我,夢想好簡單,我總在心裡告訴自己,等長大以後,賺了錢,我一定要常常逛玫瑰,一一把喜歡的歌手的作品,收藏起來。
Thumbnail
「為了最好的音質,我寧可花掉大量的零用錢去買TDK的空白錄音帶」——座標〈台北〉。 那是一個音樂取得不是去買CD、卡帶,就是拿起空白錄音帶放有錄音功能的收錄音機,趕在在電台DJ播歌的前幾秒、前奏出現前按下錄音鍵,錄下可以一直重複播放自己喜歡聽的歌的年代。 *
Thumbnail
「為了最好的音質,我寧可花掉大量的零用錢去買TDK的空白錄音帶」——座標〈台北〉。 那是一個音樂取得不是去買CD、卡帶,就是拿起空白錄音帶放有錄音功能的收錄音機,趕在在電台DJ播歌的前幾秒、前奏出現前按下錄音鍵,錄下可以一直重複播放自己喜歡聽的歌的年代。 *
Thumbnail
舊時的記憶就像是埋藏在雪地裡的百寶箱,若久不探訪,隨著時光匆匆流轉,便要失了蹤跡遍尋不著;懷舊的念想像是張開翅膀的美麗蝴蝶,引我踏查記憶中的藏寶圖,撿拾過往散落的影音碎片,慢慢拼湊出曾經美好。「午後留聲機」將我僅存的聲光印記換化成隻字片語無限迴放,以承載未來腦中可能一片空白的風險。
Thumbnail
舊時的記憶就像是埋藏在雪地裡的百寶箱,若久不探訪,隨著時光匆匆流轉,便要失了蹤跡遍尋不著;懷舊的念想像是張開翅膀的美麗蝴蝶,引我踏查記憶中的藏寶圖,撿拾過往散落的影音碎片,慢慢拼湊出曾經美好。「午後留聲機」將我僅存的聲光印記換化成隻字片語無限迴放,以承載未來腦中可能一片空白的風險。
Thumbnail
百無聊賴地看著韓國綜藝,其中一集正談著「90年代的懷舊歌曲」,一群平均年紀40歲以上的來賓聊得津津有味,一首又一首的播著當時的金曲,即使不是我所熟悉的語言,曲風與MV風格也頗有共鳴,趨勢流行就是這麼一回事。 想起還是高中生的當時,日日重複著早自修與晚自習,不知道是怎麼開始的,我從一卷又一卷的錄音帶
Thumbnail
百無聊賴地看著韓國綜藝,其中一集正談著「90年代的懷舊歌曲」,一群平均年紀40歲以上的來賓聊得津津有味,一首又一首的播著當時的金曲,即使不是我所熟悉的語言,曲風與MV風格也頗有共鳴,趨勢流行就是這麼一回事。 想起還是高中生的當時,日日重複著早自修與晚自習,不知道是怎麼開始的,我從一卷又一卷的錄音帶
Thumbnail
開始學會聽音流行音樂的時候,正正是香港樂壇蹦出許多不同組合的年代。 想當然爾,我也是被大眾文化所推動而入坑的其中一位。還記得當年零用錢不夠,但為了能夠買到那隊女子組合的第一張發行的唱片,我還央求媽媽可不可以給我買。 最後唱片很順利的到手,她們的歌曲,也陪伴了我好些上學的日子。
Thumbnail
開始學會聽音流行音樂的時候,正正是香港樂壇蹦出許多不同組合的年代。 想當然爾,我也是被大眾文化所推動而入坑的其中一位。還記得當年零用錢不夠,但為了能夠買到那隊女子組合的第一張發行的唱片,我還央求媽媽可不可以給我買。 最後唱片很順利的到手,她們的歌曲,也陪伴了我好些上學的日子。
Thumbnail
聽音樂的你,是什麼模樣?最能確定的是,如果沒有音樂,那我就不能在大人的世界裡保有一種兒童的模樣,音樂讓我能在歌詞與旋律中快樂且不受拘束地奔跑,沒有目的地的,喜歡跑多遠就跑多遠,累了就睡覺。
Thumbnail
聽音樂的你,是什麼模樣?最能確定的是,如果沒有音樂,那我就不能在大人的世界裡保有一種兒童的模樣,音樂讓我能在歌詞與旋律中快樂且不受拘束地奔跑,沒有目的地的,喜歡跑多遠就跑多遠,累了就睡覺。
Thumbnail
話說1975年的台灣唱片行是很珍稀的,我呱呱落地就是在唱片行長大的。感謝那時沒有雷射唱片、沒有卡夾式SONY Walkman、沒有後來mp3、沒有iPod,我相信我童年看到的,就是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和人家做生意用的匣式錄音帶。 這是我媽媽在三重龍門路104號開的第一唱片行(1973~1990)
Thumbnail
話說1975年的台灣唱片行是很珍稀的,我呱呱落地就是在唱片行長大的。感謝那時沒有雷射唱片、沒有卡夾式SONY Walkman、沒有後來mp3、沒有iPod,我相信我童年看到的,就是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和人家做生意用的匣式錄音帶。 這是我媽媽在三重龍門路104號開的第一唱片行(1973~1990)
Thumbnail
小時候,覺得30歲好遙遠,現在一回頭聽著11歲時發行的歌曲,才發現記憶難以想起,卻能用唱的唱進回憶。
Thumbnail
小時候,覺得30歲好遙遠,現在一回頭聽著11歲時發行的歌曲,才發現記憶難以想起,卻能用唱的唱進回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