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投資心法】寫給凡人如你我的股票投資入門ABC(八):談談「止損」的三個層次

2021/02/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第一個層次:不會「止損」

如果剛接觸投資,對於新手來說,最大的心理障礙是不懂得賣出虧錢、而公司基本面又普普的股票,然後就一直抱著抱著,期待時來運到,望天打卦,希望終有一天可以回到成本價「返回家鄉」。尤其如果是投資新手,可能手上錢也不一定多,沒辦法把本金打得很散去押注,所以一隻股票買的比例往往也較高,就更難下決心割肉了。
這樣的做法有以下兩種可能:
一、股價永遠都回不了家鄉。對新手來說,他們一開始選擇買的股票,常常都是那些看似業務穩定,發展較成熟的公司,甚麼石油、銀行、保險之類。這類公司的股價的確好像每日的波幅較小,不會像成長型公司那樣動不動就上下一、兩成的波幅,但無奈這些公司業務在大環境下就是「逆水行舟」,長期來看股價表現好的就是橫行,如果不好者就是陰陰下行了,通常會被套很慘都是這種被「溫水煮青蛙」的。我有家人就是香港匯豐控股(0005.HK)十幾二十年的長情股東,成本買在100、80、60塊的都有,而現價則徘徊在40元左右,長期來看這簡直就是財富蒸發機。
過去20年香港匯豐控股(0005.HK)股價走勢圖
二、等了一段時間終於回家鄉了。這類公司其實可能本身問題不大,只是因為進場時機不好而買在高點而已,然後股市正常震盪一下跌了下去就嚇個半死,但可能根本沒甚麼大不了的。視乎不同公司的體量跟市場情緒,被套的時間可能會有不同,假設運氣不好被套個好幾個月,很多新手等股票回到買入價大概就會急急出清平手離場。但其實反思一下,如果公司的股價有本事慢慢爬回買入價,還可以給你逃生門,那代表公司未必真有那麼糟,否則可能只會像上述情況一樣,連逃的機會都沒有了。因此如果公司回到買入價就賣掉,除非你有明確更好的標的,不然就是「雙輸」:既輸掉一段時間的機會成本,也輸掉那隻股票後續的潛在漲幅(而事實上,如果股票能漲回買入價,那麼依照經驗多半也還是會有後續行情)。
因此,很多人對新手的忠告是:學會「止損」。

第二個層次:設硬性指標「止損」

但是,具體該怎麼止損呢?就言人人殊了。
有些人會說,如果公司不好就要賣出止損。但問題是,既然都買入了,那對正常人來說應該都是看好這家公司的,而且公司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根據不同的分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早前很紅的GameStop之亂也反映了這點。而我在前面的文章也提到過,「公司」與「股價」的關係是「不離不雜」,即認知上雖為一體,但操作上須將兩者分辨得十分清楚,有時候股價因各種原因就是會跟公司基本面脫離一段時間;倒過來也有人主張,好公司買在貴的價格也是不好的投資,或壞公司買在便宜的價格也可能是好的投資。
過去一個月GameStop(GME)的股價波動
總而言之,公司本身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在討論「止損」時候意義不大。問題的重點反而比較像是,當你認為這是一家好的公司,但其股價表現卻是不好的時候,你要如何應對?
有一派的說法是,不管甚麼公司、甚麼股票,當虧損來到一成或兩成,馬上砍。但這種做法比較適合短線炒作投機買賣的,像是有人會專門尋找那種創新高的強勢股來買入,期待有後續行情,然而一旦不如預期,創新高只是假突破,再倒跌下去,那麼這派的做法通常就是馬上砍掉,不浪費時間不留戀,再尋找下一隻突破股來買進。
但像我這種基本上是買成長股長線持有的,弄個一成或兩成的硬性「止損」指標根本是不切實際。當市場情緒較為激動時候,我持有的那些股票有時候沒甚麼理由都可以兩天跌掉一成,而個股在一兩個禮拜內跌個兩到三成,更是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次,如果弄個這樣的「止損」規則我大概早就賣光了。
過去一年Palantir Technologies(PLTR)的股價走勢
即使像是股價較為穩定的大型權值股,像是蘋果、亞馬遜、騰訊那種,在遇到市場較為低迷的情況下也很容易往下調整兩成、甚至五成。如果你買的是這種大型股,而本來想長線持有,但運氣不好剛好遇上大調整,然後虧損幅度也不幸達到兩、三成,想說要遵守紀律「止損」之後,從過去歷史經驗來看極大可能就砍在低點,然後股價就反彈上去再創新高了。
過去兩年蘋果公司(AAPL)的股價走勢
過去五年騰訊控股(0700.HK)的股價走勢

第三個層次:不太「止損」

那麼,到底該不該止損呢?
我的想法是,如果你的持股,當初買入時候是有根據財報與公司未來發展潛力精挑細選過,那麼需要「止損」的狀況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對於成長股來說,設個一成、兩成,甚至五成的止損點都沒有多大意義,過去幾年先殺個五成再急漲創新高的狀況並非少見。如果你有做到分散投資,假設投資組合持有二十隻股票好了,只要走在正確的發展趨勢上,一家好公司要被逆轉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即使運氣不好有買到一些這種的,早晚也會反映在財報上讓你看出來,到時候再看財報決定是否要減持或出清就好,完全沒有必要看著股價波動跳來跳去,然後煩惱要不要「止損」,只是徒增困擾而已。
過去兩年Square(SQ)的股價走勢
前文有提過,對我來說,賣出股票只有兩個原因:一、公司成長狀況不如預期(像是業績走下坡、公司經營方向有重大變動,不符當初買入時的理據等);二、覺得有別的更好的投資對象。其他原因如「止損」,並不在我的決策考慮範圍之內。
在系列文第二篇我有提過,我的風險控管方式是嚴控每筆買入時候的注碼,必須要等到有盈利出來,建立了一定的「安全幅度」,再慢慢往上加。在每次加碼期間,就多多研究一下那家公司,隨著有實際盈利出來以及對公司的認識加深,一方面可防止將來哪天不幸踩雷,另一方面也可不斷增強信念,避免被市場波動輕易清洗出去。
假設有一隻股票表現真的很不好,虧損嚴重,依照我的買股方式是不可能重押的,就只會佔持倉一點點比例。假設只有大概1%到2%的比例好了,就算跌掉一半,對我的整體投資組合來說也是影響不大。這時候就不要手癢「攤平」,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表現好的股票上面,而把表現不好的忘掉,若有新的錢進來就去買別的,隨著時間過去那顆「老鼠屎」自然會愈來愈小顆。如果你依然看好它的前景,就完全沒必要做甚麼動作;但如果你有看到別的更好的標的,而又很有信心它可以跑贏「舊愛」,那麼不管持股是贏利還是虧損,賺多少、虧多少,通通都不是重點,就把整隻砍掉來換馬就可以了。
永遠站在當下,眺望前方。賺也好、賠也好,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 【立即訂閱|美股投資十日談:每月更新四篇付費會員限定文章,包含產業背景與營利模式深度剖析,以及根據「歷史縱向估值法」進行的財報數據整理與分析,還有許多專屬福利,幫助你更好地駕馭高波動、高估值的市場環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8K會員
549內容數
致力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市場指南和行情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心法;二、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選定企業的財報表現;三、追蹤軟體股估值行情,尋找投資機會;四、掃瞄美股整體市場行情,洞察不同產業的資金流向;五、提供模擬組合紀錄,長期追蹤表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