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投資心法】寫給凡人如你我的股票投資入門ABC(四):為甚麼說落袋為安是虛,長持股票是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我好像從第一天接觸投資開始,就一直被身邊的人(最多是我媽)告誡說,「股票漲得差不多就該要賣出了,有獲利而不吃,到頭來只會一場空。」
幾年前我還在香港生活時候,每天上下班通勤也會打開Podcast聽聽香港電台製作的財經節目,幾乎每個財經評論員都會給股票訂兩個價格,一個是買入價,一個是賣出價。好像在很多人世界觀當中,公司股價就「應該」要在某個區間內浮動,例如說大概20元到30元之間,因此應該慢慢等股價回落靠近20元再買,然後一旦漲到接近30元就賣出,這樣就已經有好幾成的獲利,十分豐美。同時,雖然市場上的確存在一些股票的股價是長期往上,但他們會認為都是被炒作、是泡沫,早晚要跌回來,千萬不要買。當然,這樣的「經驗教訓」也不是說毫無道理,純粹要看你買的是「投資」型股票,還是「投機」型股票。(具體分別詳見系列文第三篇
平心而論,適合拿來「投資」的股票是需要發掘的,特別在幾年前的港股市場。當時香港很多人都說,港股適合「投機」,美股適合「投資」,在港股的確多年來許多公司的股價就在那裡浮浮沉沉,這牽涉到當地整體政經實力。美國好理解,它是全球商業與科技創新中心、人才聚集地,我們現在身邊用到的許多互聯網服務幾乎全都來自美國,他們具全球競爭力的企業亦不勝枚舉。至於香港,其實並沒有太多厲害的本地企業,許多傳統品牌也逐漸衰老,像是滙豐銀行、國泰航空(這與香港本地產業空洞化有關,詳情可參考本站另一篇文章),投資者體驗不好,錢都拿去炒房,自然兩地的氣氛會差非常多。最近香港恒生指數雖然稍有起色,但其實是因為成份股在過去幾年逐漸換血,新加入許多中資科網或生醫類股,情況與以前稍有不同。(但我個人對投資中資公司抱有相當多疑慮,這點以後另撰專文再述。)

「落袋為安」為甚麼讓我不安?

最近不管是美股還是台股,行情都相當不錯。身邊開始有些人說,賺那麼多為甚麼還不賣?落袋為安不好嗎?將股票賣掉變成現金,才是實質有賺到錢,否則都只不過是些帳面上跳來跳去的數字而已,搞不好哪天市場崩潰,股票就只能拿來當壁紙了。或是也有一些人說,市場起起伏伏,為甚麼要傻傻一直長期持有股票,中間抓些波段來吃不好嗎?而且賣掉有錢實際進到戶頭,才會有賺錢的感覺。
在回答上述問題之前,我要先聲明一點,就是我並非主張一定要長期持有股票才能賺到錢,事實上我的確有認識一些人是可以透過衍生工具操作,再配合大量的技術分析捕捉時機買賣,而獲利頗豐。但是,這實在非常難,我自問也不是這塊料,所以只分享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的長線投資心得,如果你是短線買賣的高手,就不要浪費時間讀我下面的文字了。
底下分成三個部分來回答上述疑問。第一是投資理念,第二是獲利機會,第三是資產選擇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62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美股投資十日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3.6K會員
756內容數
致力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市場指南和行情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心法;二、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選定企業的財報表現;三、追蹤軟體股估值行情,尋找投資機會;四、掃瞄美股整體市場行情,洞察不同產業的資金流向;五、提供模擬組合紀錄,長期追蹤表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美股投資十日談 的其他內容
為甚麼Catherine Wood說:「標普500指數是史上最龐大的資本錯置之一,半數以上的股票遭被動的資產組合持有,這一點也不合理,太過向後看」?近年當紅的被動型指數化投資,真的是好的「投資」嗎?
投資為的是賺錢,但為甚麼說「賺大錢簡單,賺小錢困難」?為甚麼我幾乎不做傳統的「避險」手段,例如做空股市、買反向ETF,或是減持股票?我又如何為投資組合建立「安全幅度」以防範風險?
最近有朋友說想看點入門向的東西,那就來寫寫吧。 但平心而論,投資某程度上是非常個人的事情,每個人的條件都很不一樣,像是投入市場的時間點、家庭和職業背景、可用來投資的金額、可承受的風險程度,以及想追求的回報等,所以很難說有甚麼「放諸四海皆准」的投資法門。真要寫,可能也只能從我個人實際的經驗出發,來談一
昨晚TSLA股價漲到816元收市價再創歷史新高,市值達到7,735億美金。特斯拉不但市值超越了臉書,也令創辦人Elon Musk超越了Jeff Bezos成為全球首富。 我自己的投資組合當中,雖然也有配置1%左右的TSLA,目前獲利約172%左右,但事實上這已經是曾經錯誤賣出,後來硬著頭皮追價買回的
為甚麼Catherine Wood說:「標普500指數是史上最龐大的資本錯置之一,半數以上的股票遭被動的資產組合持有,這一點也不合理,太過向後看」?近年當紅的被動型指數化投資,真的是好的「投資」嗎?
投資為的是賺錢,但為甚麼說「賺大錢簡單,賺小錢困難」?為甚麼我幾乎不做傳統的「避險」手段,例如做空股市、買反向ETF,或是減持股票?我又如何為投資組合建立「安全幅度」以防範風險?
最近有朋友說想看點入門向的東西,那就來寫寫吧。 但平心而論,投資某程度上是非常個人的事情,每個人的條件都很不一樣,像是投入市場的時間點、家庭和職業背景、可用來投資的金額、可承受的風險程度,以及想追求的回報等,所以很難說有甚麼「放諸四海皆准」的投資法門。真要寫,可能也只能從我個人實際的經驗出發,來談一
昨晚TSLA股價漲到816元收市價再創歷史新高,市值達到7,735億美金。特斯拉不但市值超越了臉書,也令創辦人Elon Musk超越了Jeff Bezos成為全球首富。 我自己的投資組合當中,雖然也有配置1%左右的TSLA,目前獲利約172%左右,但事實上這已經是曾經錯誤賣出,後來硬著頭皮追價買回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幾天相信許多人雖然身在辦公室,但心可以能以隨著史上最大的大盤跌幅而死在股市裡,筆者早在數周前,早就已經對於整個市場一片樂觀向好的態度: 咖啡廳裡面隨處可聽的到高談闊論的股友... 目不識丁的媽媽滿口投資經,為帳上獲利沾沾自喜... 少年股神紛紛橫空出世... 最有印象的是在銀行辦貸款時,跟銀行承辦
Thumbnail
台股2024/8/5崩跌重挫1807.21點,台積電盤中甚至罕見觸及跌停,終場收盤指數19830.88點,跌幅8.35%,同創跌點和跌幅歷史最高,並跌破半年線。 不論是台股或美股,8月絕對是讓手中有持股的投資人不好睡覺的一個月。 有人會說:「打折好時機,要逢低買進!」,又有人會說:「不要抄底,不
Thumbnail
最近的台股長達快一年半的漲勢,在最近有一點消退。隱約之間有嗅到熊市來臨的味道。也因此最近比較少聽到某某某買了什麼飆股賺了 XXX 萬的傳言。在街頭巷尾對於股票熱絡的討論也開始減少。但離降溫還真的有一段的時間,若真的要等到降溫的話,台股的成交量應該要下到3000 億以下,而股市得先降溫,才會升溫。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我在意的從來不是多頭行情誰比我多賺幾個%,我真正在意的是當修正結束之後我有滿手資金進場買進優質股票並長抱。 財富重新分配機會的產生從來不是在多頭時期而是在空頭時期。 所有的投資書籍所傳授的觀念最終只有兩個字: 價格。 投資人總喜歡聽故事,但卻怯於解讀冷冰冰的數字,殊不知冰冷數字的背後可以帶來的
Thumbnail
既然正常的股市和好公司會不斷地持續上漲,萬一有一天投資人單純只是因為需要現金,或因為有另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而需要賣出某檔股票時,賣出後股價如果繼續漲,當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意味著自己買了正確的股票,不是嗎?為何投資人賣了股票後,若它持續上漲,心理要覺得可惜呢?
筆者投資股票的經驗已經有30年了,一開始我也跟大多數的散戶一樣追高殺低。聽到股市老師推薦明牌,就跑去買。想說要賺短線價差,結果買了之後沒多久有漲,但覺得漲得不是很多就沒有賣。過沒多久就套牢了。套牢又捨不得賣,所以就一直都在虧損的狀態,甚至最後就下市了。   一直到多年以後我去看我的庫存發現有一隻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股票投資中的賣出時機,提出了三種應該考慮賣出的理由,並指出了投資人應該面對自己的決策改變。文章強調了妥善操作帶來豐厚報酬的重要性,並提醒投資人應該隨時關注公司的業務運作和市場情況。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們經常會聽到周遭的人說:股市風險很高,不要投資股市!把錢拿去存定存就好了! 但是,現在的定存真的會"賺錢"嗎? 別誤會,定存當然還是會給利息的,只是最近幾年通貨膨脹的攀升(白話講就是物價一直在變貴,而且變貴的速度越來越快),導致你雖然手上的錢看似有變多,但實際上你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為何買金融股 一般會想要持有金融股的投資人多半是認為金融股的波動較低且長年有配發股息,長期價值投資為主,當然也不排除少數是為了賺價差,但這種的人相對少很多。   個人認為會想要買金融股的人本身就不是在追求打贏大盤報酬,因為金融股的特性屬於成熟性產業,本來就不預期會有大幅的產業成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幾天相信許多人雖然身在辦公室,但心可以能以隨著史上最大的大盤跌幅而死在股市裡,筆者早在數周前,早就已經對於整個市場一片樂觀向好的態度: 咖啡廳裡面隨處可聽的到高談闊論的股友... 目不識丁的媽媽滿口投資經,為帳上獲利沾沾自喜... 少年股神紛紛橫空出世... 最有印象的是在銀行辦貸款時,跟銀行承辦
Thumbnail
台股2024/8/5崩跌重挫1807.21點,台積電盤中甚至罕見觸及跌停,終場收盤指數19830.88點,跌幅8.35%,同創跌點和跌幅歷史最高,並跌破半年線。 不論是台股或美股,8月絕對是讓手中有持股的投資人不好睡覺的一個月。 有人會說:「打折好時機,要逢低買進!」,又有人會說:「不要抄底,不
Thumbnail
最近的台股長達快一年半的漲勢,在最近有一點消退。隱約之間有嗅到熊市來臨的味道。也因此最近比較少聽到某某某買了什麼飆股賺了 XXX 萬的傳言。在街頭巷尾對於股票熱絡的討論也開始減少。但離降溫還真的有一段的時間,若真的要等到降溫的話,台股的成交量應該要下到3000 億以下,而股市得先降溫,才會升溫。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我在意的從來不是多頭行情誰比我多賺幾個%,我真正在意的是當修正結束之後我有滿手資金進場買進優質股票並長抱。 財富重新分配機會的產生從來不是在多頭時期而是在空頭時期。 所有的投資書籍所傳授的觀念最終只有兩個字: 價格。 投資人總喜歡聽故事,但卻怯於解讀冷冰冰的數字,殊不知冰冷數字的背後可以帶來的
Thumbnail
既然正常的股市和好公司會不斷地持續上漲,萬一有一天投資人單純只是因為需要現金,或因為有另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而需要賣出某檔股票時,賣出後股價如果繼續漲,當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意味著自己買了正確的股票,不是嗎?為何投資人賣了股票後,若它持續上漲,心理要覺得可惜呢?
筆者投資股票的經驗已經有30年了,一開始我也跟大多數的散戶一樣追高殺低。聽到股市老師推薦明牌,就跑去買。想說要賺短線價差,結果買了之後沒多久有漲,但覺得漲得不是很多就沒有賣。過沒多久就套牢了。套牢又捨不得賣,所以就一直都在虧損的狀態,甚至最後就下市了。   一直到多年以後我去看我的庫存發現有一隻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股票投資中的賣出時機,提出了三種應該考慮賣出的理由,並指出了投資人應該面對自己的決策改變。文章強調了妥善操作帶來豐厚報酬的重要性,並提醒投資人應該隨時關注公司的業務運作和市場情況。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們經常會聽到周遭的人說:股市風險很高,不要投資股市!把錢拿去存定存就好了! 但是,現在的定存真的會"賺錢"嗎? 別誤會,定存當然還是會給利息的,只是最近幾年通貨膨脹的攀升(白話講就是物價一直在變貴,而且變貴的速度越來越快),導致你雖然手上的錢看似有變多,但實際上你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為何買金融股 一般會想要持有金融股的投資人多半是認為金融股的波動較低且長年有配發股息,長期價值投資為主,當然也不排除少數是為了賺價差,但這種的人相對少很多。   個人認為會想要買金融股的人本身就不是在追求打贏大盤報酬,因為金融股的特性屬於成熟性產業,本來就不預期會有大幅的產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