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講者:洪靖 荷蘭湍特大學技術哲學博士
生活中我們所見所用,很多都是技術物,而我們有想過這些技術物的背後設計者,是隱含何種用意?設計者希望透過這個技術物達成何種目的?因此洪靖將告訴我們生活中記述物所擁有得政治性與道德性,以及其衍生出的行為嚮導技術的設計會遇到的難題。
技術物有道德嗎?
人要有道德,但技術物也可以談道德嗎?因為「技術」本身可以作為一個中介,連結人與環境,並且技術物本身也涵蓋「物質化道德」與「道德化技術」。
首先是技術的道德力,以產檢超音波為例,在尚未出現超音波產檢前,醫生只能透過母親的感受去判斷胎兒的狀況,因此母親的腳色很重要;但使用超音波檢後,醫生可以直接自己判斷,但也因為超音波照片的產出,讓父母與嬰兒連結更加強烈,因為可以直接看到胎兒,若是在墮胎這類情況,是否會加強道德性,使的在必要墮胎時有掙扎與困難,所以超音波的技術,讓生產倫理的道德出現了與以往不同的衝突。
接著為物的道德性,根據統計,在大型活動場合若提供塑膠杯,觀眾丟棄數量會比提供紙杯的少。洪靖說,因為這個杯子就像一個劇本,我們拿到後,自己編寫出「塑膠較不環保,因此不要頻繁丟棄」的劇本,也由此可知,「物」本身也可以賦予道德力。
所以下一篇,將介紹如何運用物的道德性發展行為嚮導技術,幫助人們做出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