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力到物律,技術設計與人類行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0/13 講者:洪靖 荷蘭湍特大學技術哲學博士

生活中我們所見所用,很多都是技術物,而我們有想過這些技術物的背後設計者,是隱含何種用意?設計者希望透過這個技術物達成何種目的?因此洪靖將告訴我們生活中記述物所擁有得政治性與道德性,以及其衍生出的行為嚮導技術的設計會遇到的難題。

技術物有道德嗎?

人要有道德,但技術物也可以談道德嗎?因為「技術」本身可以作為一個中介,連結人與環境,並且技術物本身也涵蓋「物質化道德」與「道德化技術」。

首先是技術的道德力,以產檢超音波為例,在尚未出現超音波產檢前,醫生只能透過母親的感受去判斷胎兒的狀況,因此母親的腳色很重要;但使用超音波檢後,醫生可以直接自己判斷,但也因為超音波照片的產出,讓父母與嬰兒連結更加強烈,因為可以直接看到胎兒,若是在墮胎這類情況,是否會加強道德性,使的在必要墮胎時有掙扎與困難,所以超音波的技術,讓生產倫理的道德出現了與以往不同的衝突。

接著為物的道德性,根據統計,在大型活動場合若提供塑膠杯,觀眾丟棄數量會比提供紙杯的少。洪靖說,因為這個杯子就像一個劇本,我們拿到後,自己編寫出「塑膠較不環保,因此不要頻繁丟棄」的劇本,也由此可知,「物」本身也可以賦予道德力。

所以下一篇,將介紹如何運用物的道德性發展行為嚮導技術,幫助人們做出對的事情。


洪靖提供

洪靖提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ris
2會員
55內容數
INFJ🪄
Kris的其他內容
2021/03/21
女孩,那些強加解釋的標籤都不屬於妳,甚至風吹就會掉,千萬,不要撿起來再往身上貼,因為妳是那麼的耀眼。
Thumbnail
2021/03/21
女孩,那些強加解釋的標籤都不屬於妳,甚至風吹就會掉,千萬,不要撿起來再往身上貼,因為妳是那麼的耀眼。
Thumbnail
2021/03/21
少女老王 人之所以比鬼可怕,是因為你會去想像鬼多可怕,卻總相信人會善良
Thumbnail
2021/03/21
少女老王 人之所以比鬼可怕,是因為你會去想像鬼多可怕,卻總相信人會善良
Thumbnail
2021/03/21
少女老王 他人的鬼故事,是我們共同的過去式 — 柚子甜
Thumbnail
2021/03/21
少女老王 他人的鬼故事,是我們共同的過去式 — 柚子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一天,  道德走在大街上 , 對面迎面而來的科技 , 兩位在大街上相遇了。  科技問道德 , 你是個什麼東西 , 道德回答道 , 我不是什麼東西, 只不過是人類心底最後的那一層底線 。 道德也同時反問 科技,  那你也來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科技回答到,  我就是人類最需要的無所不能 , 但是如果
Thumbnail
有一天,  道德走在大街上 , 對面迎面而來的科技 , 兩位在大街上相遇了。  科技問道德 , 你是個什麼東西 , 道德回答道 , 我不是什麼東西, 只不過是人類心底最後的那一層底線 。 道德也同時反問 科技,  那你也來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科技回答到,  我就是人類最需要的無所不能 , 但是如果
Thumbnail
技術物真的是我聽到目前充滿十足探討性的議題之一,有時單純想說超音產檢很棒,可以讓爸爸媽媽看到肚子的小朋友,但是卻沒有想到增加連結後若是需要終止妊娠的困難;也發現有些廠商可能只是再利用人類的本能來讓我們買他的產品,我們卻有時根本沒有察覺到。
Thumbnail
技術物真的是我聽到目前充滿十足探討性的議題之一,有時單純想說超音產檢很棒,可以讓爸爸媽媽看到肚子的小朋友,但是卻沒有想到增加連結後若是需要終止妊娠的困難;也發現有些廠商可能只是再利用人類的本能來讓我們買他的產品,我們卻有時根本沒有察覺到。
Thumbnail
如何善用物的道德力? 讓人類能夠自然而然做出設計者希望我們做的事情,需要善用「膜內(資料型)」或是「膜外(物料型)」 路徑,並且用助推的手法,達到目的。
Thumbnail
如何善用物的道德力? 讓人類能夠自然而然做出設計者希望我們做的事情,需要善用「膜內(資料型)」或是「膜外(物料型)」 路徑,並且用助推的手法,達到目的。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所見所用,很多都是技術物,而我們有想過這些技術物的背後設計者,是隱含何種用意?設計者希望透過這個技術物達成何種目的?因此洪靖將告訴我們生活中記述物所擁有得政治性與道德性,以及其衍生出的行為嚮導技術的設計會遇到的難題。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所見所用,很多都是技術物,而我們有想過這些技術物的背後設計者,是隱含何種用意?設計者希望透過這個技術物達成何種目的?因此洪靖將告訴我們生活中記述物所擁有得政治性與道德性,以及其衍生出的行為嚮導技術的設計會遇到的難題。
Thumbnail
人類和機械最大的差異就在感性的部分,對於人類的浪漫性格,規則與理性並不是我們至高的推崇,我們人類崇尚感性的生物,當遇上理性與感性相互碰撞的情況下,往往感性更能在人類社會裡略勝一籌,因此我們只將規則、或說法條訂為道德的最低線。
Thumbnail
人類和機械最大的差異就在感性的部分,對於人類的浪漫性格,規則與理性並不是我們至高的推崇,我們人類崇尚感性的生物,當遇上理性與感性相互碰撞的情況下,往往感性更能在人類社會裡略勝一籌,因此我們只將規則、或說法條訂為道德的最低線。
Thumbnail
當科技愈來愈發達 ,我們是將科技運用到提昇靈性還是將其運用到破壞、掠奪、追逐物質金錢權力呢? 我們的行為恐怕是頃向於後者了 就算大腦老嚷嚷要愛護地球、地球只有一個, 我們要愛環保,而在購買一堆環保餐具後,老又忘了帶出門,購入餐具的時機點又是哪個藝人、哪個動物又因為被我們所製造的塑料產物給毒害了, 因
Thumbnail
當科技愈來愈發達 ,我們是將科技運用到提昇靈性還是將其運用到破壞、掠奪、追逐物質金錢權力呢? 我們的行為恐怕是頃向於後者了 就算大腦老嚷嚷要愛護地球、地球只有一個, 我們要愛環保,而在購買一堆環保餐具後,老又忘了帶出門,購入餐具的時機點又是哪個藝人、哪個動物又因為被我們所製造的塑料產物給毒害了, 因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當天講座的主題「未來工藝的實踐」將焦點拉近於「工藝」,探討其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所衍生的可能性。什麼是「工藝」?有人將它解釋為「做工的藝術」,由於不同工廠的生產條件不同(例如設備、工人能力及熟練程度等),即使是同樣的產品,生產出來的結果也不同,這正符合了「藝術」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當天講座的主題「未來工藝的實踐」將焦點拉近於「工藝」,探討其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所衍生的可能性。什麼是「工藝」?有人將它解釋為「做工的藝術」,由於不同工廠的生產條件不同(例如設備、工人能力及熟練程度等),即使是同樣的產品,生產出來的結果也不同,這正符合了「藝術」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Thumbnail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Thumbnail
前面提過,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很可能只是對於「我」的定義之別,而「整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矛盾,則是在許多層面存在完全相反的預設。而且這種矛盾很可能無法化解,也是不應化解的。
Thumbnail
前面提過,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很可能只是對於「我」的定義之別,而「整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矛盾,則是在許多層面存在完全相反的預設。而且這種矛盾很可能無法化解,也是不應化解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