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數位藝術節
含有「臺北數位藝術節」共 2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anna、三葉五月
2023/11/20
聲音、光線、還是影子?數位藝術節與教育反思淺敘
光線不一定與展品產生的聲音一同發出,有些是刻意錯置、有些是刻意誤導,每每往聲音發出的方向看,都會發現在另外一個角落有光線,讓人摸不著頭緒。
#
臺北數位藝術節
#
科教館
4
1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1
看了您的文章,突然想到自己以前寫的一篇文章,與您分享https://vocus.cc/article/620a5c7dfd8978000159d017
偶希都理
2022/10/09
【臺灣旅遊・展覽】真相碎片・第十七屆臺北數位藝術節
【真相碎片・第十七屆臺北數位藝術節】 數位藝術的年度盛事! 今年的主題為「真相碎片」,探討在數位全球化的時代底下,深受演算法控制和接收爆炸過量資訊、假新聞的人類,是否還擁有真正的意志和自由,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和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同步登場。 此次展出美國藝術家瓦倫・奈迪奇(Warren Neidich
#
真相碎片
#
臺北數位藝術節
#
數位藝術
14
留言
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沙龍
2018/12/04
當《超機體》與教育現場擦撞─成為小小導覽員的培訓之路(下)
臺北數位藝術節〈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第一天,在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分成兩兩一對,並挑選好自己欲導覽的作品中畫下句點。今天,他們將為由淡水遠道而來的鄧公國小小朋友們進行導覽解說,甚至也要為尋常時間來看展的一般民眾們導覽!
#
臺北數位藝術節
#
教育
#
導覽
4
留言
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沙龍
2018/12/04
當《超機體》與教育現場擦撞─成為小小導覽員的培訓之路(上)
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
臺北數位藝術節
#
導覽
#
教育
6
留言
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沙龍
2018/12/03
屬於每個族群的藝術之美—臺北數位藝術節聽障人導覽側記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
臺北數位藝術節
#
藝術
#
聽障
4
留言
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沙龍
2018/12/03
人類與機器人的末日共生—深田晃司《Sayonara》 映後座談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
深田晃司
#
臺北數位藝術節
#
AI
5
留言
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沙龍
2018/12/03
跨越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模糊界線—臺北數位藝術節專家導覽:洪韵婷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
臺北數位藝術節
#
展覽
#
藝術
2
留言
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沙龍
2018/12/03
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
臺北數位藝術節
#
機器人
#
工作坊
1
留言
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沙龍
2018/12/03
機械思路:青少年機械工程師學習營—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
科學之所以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很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它。 拿起Arduino,我們一起來場「數位×藝術」的體驗活動吧!
#
程式
#
親子活動
#
科普
2
留言
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沙龍
2018/12/03
聰明的是機器人還是人類?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專家導覽:林豪鏘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
臺北數位藝術節
#
機器人
#
展覽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