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模糊界線—臺北數位藝術節專家導覽:洪韵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同樣具備藝術家、策展人身分的洪韵婷,微笑著向大家道聲早安。早上10點,松菸五號倉庫外頭陽光閃耀,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最後一場專家導覽,也在倉庫內引領著一雙雙充滿好奇的步伐,跨越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模糊界線。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專家導覽—洪韵婷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五號倉庫展區分為國外及國內藝術家的創作展演,在展間的規劃上,刻意將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作穿插展示、模糊界線,甚至讓許多作品用對立的面向探討同一個議題。像這樣的安排佈置上無形中已經在跨越邊界,進行一場實際的作品對話,呼應《超機體》的本質。

The Big Picture

ZKM是德國中南部的一個重要藝術空間,他們以機械手臂「庫卡」,在長達數個月、不間斷的情況下,用一條連續的線,繪製出火星景觀。洪韵婷說:「庫卡可以挑戰人的精準度和體力的極限,但他所繪製出來的圖畫富有人文精神嗎?有辦法比攝影還要精確嗎?」
《The Big Picture》/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 機器人實驗室
早從文藝復興時代就開始出現了自動化機器,例如時鐘。而工業革命之前,我們所使用的工具,旨在服務人類;工業革命之後,隨著機械化、自動化的發達,人類卻反變成工具的功能被使用。於是工廠內會有24小時輪班的工人、女工,輪流被指派去操作機器,變成被機械奴役的相反現象。洪韵婷語畢,聽著導覽的群眾們紛紛側著頭咀嚼話語中的問題,科技的發達也是對藝術創作的一種反思。

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

藝術家陳依純在展出的其中一個區塊擺放了機器人,讓它與電視攝影機兩相對望。洪韵婷說這其實是當代藝術很重要的一個意象致敬,可以回溯到1974年韓國藝術家白南準的錄像藝術——電視佛陀(TV Buddha)。電視佛陀讓冷冰冰的電視面對著象徵精神層面的佛祖,而佛祖又透過電視來看到自己,讓這樣的觀看行為變成一個實際和意義上的無限迴圈。
《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 陳依純
「藝術家陳依純為什麼要向機器人解釋藝術呢?」洪韵婷再度丟出一個問題。她說,和活生生的人解釋一件事情已經是一個困難,更何況是要和被人類給予生命的機器對話呢?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和siri對話的模式也是相同的概念
這也是一個人類智慧不斷轉移的表徵。

Adam ver. alpha-003/Eternal return /Genesis

老舊的映像管電視中,播放的畫面是人的起源——人猿。螢幕中的人猿不斷使用人類的語言,重複講述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詩句。《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書中講述「超人」作為一種理想型的人類,與現存的所有人都不同,是新的「人」,是不同於人的「人」。這樣的隱喻也扣問了未來世界中,機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重大變化。
《Adam ver. alpha-003/Eternal return /Genesis》/ ACCI BABA

經顱磁驅魔

實驗室中生病般的人穿著制服,他們是囚犯?抑或是精神病患?被集中於同一地區進行管理,進行監控。顫抖的病患,是某種病徵?還是被妖魔化?
現代社會中,每個場景都有監視器,可以有效打擊罪犯。但這同時也像楚門的世界,人們毫無隱私,裸露在網路世界的程式語言中。這是科技洪潮帶給我們的影響。藝術家陸揚藉由這個議題,處理對於整個世界的監控概念,我們究竟是生活在安全,還是沒有空間、沒有秘密的世界呢?

失.語

本作透過咀嚼食物將之噴射出來,滿滿的畫面中,除了五顏六色的食物碎片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咀嚼的嘴巴持續在動作。被嚼碎吐出的有顏色食物,就像是話語路徑的表達,藝術家許惠晴刻意把語言的傳遞視覺化。
洪韵婷說,這讓她開始思考有關「語言」的問題,儘管人類可以透過許多種語言交流,但各種面向的溝通往往不一定是有效的,一定會產生某種層面的失誤,所以語言真的可以如實傳遞每個人的思想邏輯嗎?
《失.語》/ 許惠晴
在導覽過程中,洪韵婷不斷拋出許多疑問和題目,提供群眾深入思考。這場導覽不只是單方的講解、輸入概念,而是邀請所有人一同進入藝術作品中,和作品互動,產生自己的想法概念。
洪韵婷用問題式的導覽方式,誘導出群眾觀展時與作品對話的深度。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科學之所以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很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它。 拿起Arduino,我們一起來場「數位×藝術」的體驗活動吧!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為了讓非視覺及聽障人士能夠無障礙地參觀這次展出內容,體驗數位藝術的無限可能,台北數位藝術節提供「非視覺導覽」的服務。由TABVA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趙欣怡博士藉由口述影像,讓視障朋友聽到內容就彷彿身歷其境,體驗到的不比一般導覽少。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科技日新月異,也為創作上帶來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與思維。創作音樂不再只是將旋律譜成曲、再藉由樂器彈唱或是進行即興演奏,例如在20世紀加入機器協作的「電子音樂」、「自創樂器」和「噪音音樂」,除了透過一連串的電子訊號模擬我們熟悉的樂器音色外,也能藉由程式改變參數,並創造出新音色。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科學之所以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很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它。 拿起Arduino,我們一起來場「數位×藝術」的體驗活動吧!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為了讓非視覺及聽障人士能夠無障礙地參觀這次展出內容,體驗數位藝術的無限可能,台北數位藝術節提供「非視覺導覽」的服務。由TABVA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趙欣怡博士藉由口述影像,讓視障朋友聽到內容就彷彿身歷其境,體驗到的不比一般導覽少。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科技日新月異,也為創作上帶來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與思維。創作音樂不再只是將旋律譜成曲、再藉由樂器彈唱或是進行即興演奏,例如在20世紀加入機器協作的「電子音樂」、「自創樂器」和「噪音音樂」,除了透過一連串的電子訊號模擬我們熟悉的樂器音色外,也能藉由程式改變參數,並創造出新音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李彥緯的個展《渡假》中,觀眾被帶入一個科幻與現實交織的世界,探索人類與機械、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透過奇幻的視覺語言,挑戰我們對於文明與自然的既有認知。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十年前的行動支付在臺灣尚未普及,但如今行動支付已經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電子鎖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未來科技將帶來更多便利,讓我們努力學習和接受各式各樣的新科技,享受美好的生活。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Thumbnail
各種正踏上拯救人類路程的人們,與機器人的大規模進軍,衝突著,主角逃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面紗逐漸揭開……
Thumbnail
#台達電 已經挑戰站穩60周位置 等到確認能站穩就可以開始規劃後續節奏 主要是AI伺服器電源結構跟過往伺服器電源是不同的 全世界只有兩間能做 機器人要普及化,AI電源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是後續本益比市場估值能不能因為這題材拉高 也要感謝台達電在這半年的修正,才有合理價格買
Thumbnail
  本書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第一個人型機器人NDR113問世,人類勞力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取代,而主角安德魯是機器人公司大量生產的NDR113之一。某天,安德魯為小小姐(主人的二女兒)做了一個木墬子當作生日禮物,人們意外發現了安德魯創造的天分。安德魯不再是單純的機器人,他成為一位藝術家。本書
Thumbnail
這裡有賽博格,可並沒有賽博龐克(Cyber Punk)。這檔舉重若輕的展覽中,藝術家、機器共創的明日,猶如一場愉悅至上的想像力習作,絕美、詩意、明燦,大抵上隔絕了賽博龐克作品中一貫暗黑的「High Tech, Low Life」,卻也像泡泡一樣讓我好想拿針刺破。感覺就像遇上一隻河豚,很美也很致命。
Thumbnail
我是不是機器人(詩歌詠唱) 我是不是機器人?(機器人是不是我?) 輸入程式 數學國文英文物理化學都要學 時間滴滴答答 上課下課放學回家寫作業 就像工廠生產線 我每天每個動作都一樣 人像機器人在排隊standby 人不像機器就怕會被社會淘汰 *製造機器人是人類的夢想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李彥緯的個展《渡假》中,觀眾被帶入一個科幻與現實交織的世界,探索人類與機械、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透過奇幻的視覺語言,挑戰我們對於文明與自然的既有認知。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十年前的行動支付在臺灣尚未普及,但如今行動支付已經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電子鎖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未來科技將帶來更多便利,讓我們努力學習和接受各式各樣的新科技,享受美好的生活。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Thumbnail
各種正踏上拯救人類路程的人們,與機器人的大規模進軍,衝突著,主角逃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面紗逐漸揭開……
Thumbnail
#台達電 已經挑戰站穩60周位置 等到確認能站穩就可以開始規劃後續節奏 主要是AI伺服器電源結構跟過往伺服器電源是不同的 全世界只有兩間能做 機器人要普及化,AI電源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是後續本益比市場估值能不能因為這題材拉高 也要感謝台達電在這半年的修正,才有合理價格買
Thumbnail
  本書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第一個人型機器人NDR113問世,人類勞力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取代,而主角安德魯是機器人公司大量生產的NDR113之一。某天,安德魯為小小姐(主人的二女兒)做了一個木墬子當作生日禮物,人們意外發現了安德魯創造的天分。安德魯不再是單純的機器人,他成為一位藝術家。本書
Thumbnail
這裡有賽博格,可並沒有賽博龐克(Cyber Punk)。這檔舉重若輕的展覽中,藝術家、機器共創的明日,猶如一場愉悅至上的想像力習作,絕美、詩意、明燦,大抵上隔絕了賽博龐克作品中一貫暗黑的「High Tech, Low Life」,卻也像泡泡一樣讓我好想拿針刺破。感覺就像遇上一隻河豚,很美也很致命。
Thumbnail
我是不是機器人(詩歌詠唱) 我是不是機器人?(機器人是不是我?) 輸入程式 數學國文英文物理化學都要學 時間滴滴答答 上課下課放學回家寫作業 就像工廠生產線 我每天每個動作都一樣 人像機器人在排隊standby 人不像機器就怕會被社會淘汰 *製造機器人是人類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