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模糊界線—臺北數位藝術節專家導覽:洪韵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同樣具備藝術家、策展人身分的洪韵婷,微笑著向大家道聲早安。早上10點,松菸五號倉庫外頭陽光閃耀,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最後一場專家導覽,也在倉庫內引領著一雙雙充滿好奇的步伐,跨越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模糊界線。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專家導覽—洪韵婷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五號倉庫展區分為國外及國內藝術家的創作展演,在展間的規劃上,刻意將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作穿插展示、模糊界線,甚至讓許多作品用對立的面向探討同一個議題。像這樣的安排佈置上無形中已經在跨越邊界,進行一場實際的作品對話,呼應《超機體》的本質。

The Big Picture

ZKM是德國中南部的一個重要藝術空間,他們以機械手臂「庫卡」,在長達數個月、不間斷的情況下,用一條連續的線,繪製出火星景觀。洪韵婷說:「庫卡可以挑戰人的精準度和體力的極限,但他所繪製出來的圖畫富有人文精神嗎?有辦法比攝影還要精確嗎?」
《The Big Picture》/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 機器人實驗室
早從文藝復興時代就開始出現了自動化機器,例如時鐘。而工業革命之前,我們所使用的工具,旨在服務人類;工業革命之後,隨著機械化、自動化的發達,人類卻反變成工具的功能被使用。於是工廠內會有24小時輪班的工人、女工,輪流被指派去操作機器,變成被機械奴役的相反現象。洪韵婷語畢,聽著導覽的群眾們紛紛側著頭咀嚼話語中的問題,科技的發達也是對藝術創作的一種反思。

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

藝術家陳依純在展出的其中一個區塊擺放了機器人,讓它與電視攝影機兩相對望。洪韵婷說這其實是當代藝術很重要的一個意象致敬,可以回溯到1974年韓國藝術家白南準的錄像藝術——電視佛陀(TV Buddha)。電視佛陀讓冷冰冰的電視面對著象徵精神層面的佛祖,而佛祖又透過電視來看到自己,讓這樣的觀看行為變成一個實際和意義上的無限迴圈。
《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 陳依純
「藝術家陳依純為什麼要向機器人解釋藝術呢?」洪韵婷再度丟出一個問題。她說,和活生生的人解釋一件事情已經是一個困難,更何況是要和被人類給予生命的機器對話呢?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和siri對話的模式也是相同的概念
這也是一個人類智慧不斷轉移的表徵。

Adam ver. alpha-003/Eternal return /Genesis

老舊的映像管電視中,播放的畫面是人的起源——人猿。螢幕中的人猿不斷使用人類的語言,重複講述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詩句。《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書中講述「超人」作為一種理想型的人類,與現存的所有人都不同,是新的「人」,是不同於人的「人」。這樣的隱喻也扣問了未來世界中,機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重大變化。
《Adam ver. alpha-003/Eternal return /Genesis》/ ACCI BABA

經顱磁驅魔

實驗室中生病般的人穿著制服,他們是囚犯?抑或是精神病患?被集中於同一地區進行管理,進行監控。顫抖的病患,是某種病徵?還是被妖魔化?
現代社會中,每個場景都有監視器,可以有效打擊罪犯。但這同時也像楚門的世界,人們毫無隱私,裸露在網路世界的程式語言中。這是科技洪潮帶給我們的影響。藝術家陸揚藉由這個議題,處理對於整個世界的監控概念,我們究竟是生活在安全,還是沒有空間、沒有秘密的世界呢?

失.語

本作透過咀嚼食物將之噴射出來,滿滿的畫面中,除了五顏六色的食物碎片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咀嚼的嘴巴持續在動作。被嚼碎吐出的有顏色食物,就像是話語路徑的表達,藝術家許惠晴刻意把語言的傳遞視覺化。
洪韵婷說,這讓她開始思考有關「語言」的問題,儘管人類可以透過許多種語言交流,但各種面向的溝通往往不一定是有效的,一定會產生某種層面的失誤,所以語言真的可以如實傳遞每個人的思想邏輯嗎?
《失.語》/ 許惠晴
在導覽過程中,洪韵婷不斷拋出許多疑問和題目,提供群眾深入思考。這場導覽不只是單方的講解、輸入概念,而是邀請所有人一同進入藝術作品中,和作品互動,產生自己的想法概念。
洪韵婷用問題式的導覽方式,誘導出群眾觀展時與作品對話的深度。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喜歡圖像的人必讀_《SUZY LEE 的創作祕密:跨越現實和幻想的「邊界三部曲」》 📖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完整書名是: 《SUZY LEE 的創作祕密:跨越現實和幻想的「邊界三部曲」》, 其中的三部曲指的是《鏡子》、《海浪》、《影子》, 讀這本書的時候, 我手上已經擁有三本無字繪本, 對照著看當然非常幸福, 但沒有這三本書的朋友能讀懂嗎? 保證可以! 不過,讀完
Thumbnail
avatar
lemon li
2024-03-31
祈泣大人-摘要:時空跨越的人倫悲劇食蠶芥蒼離開家鄉出國留學,七年後因父親重病返回家鄉,卻發現滿是欺騙和窒息。在返家後發生一連串怪事,包括一具超過五年死亡時間的乾屍出現。父親更說出「祈泣大人」這個名字,而和尚們卻未察覺已捲入一場跨越時空的悲劇。
Thumbnail
avatar
蕾比奈
2024-03-27
跨越國界的地方與人/物/種關係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avatar
黃鼎詒
2024-03-23
說書人花了 7 年跨越心魔|拉子幸福生活 Podcast EP162 說書人和雞蛋生日快樂~ 聊聊說書人最近跨越的心魔~
Thumbnail
avatar
喬安納
2024-03-22
她、他與她: 跨越人際網絡的小聚看似生活沒有任何交集三人,卻在不同的人際網絡區塊相互重疊,因緣際會下在某天晚餐小聚。 他的導師是她的指導教授 她和她是補習班同學 她是他助教課的學生,還是過去實習同伴的哥哥 他們的故事,即將開始......  她,是一個對於教育很有熱忱的人。 大學生假日只想好好休息出去玩,但
Thumbnail
avatar
恬淡君子
2023-12-24
讀牛津通識課《閱讀:人與世界跨越時空的連結》:一場關於閱讀的閱讀之旅閱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人類究竟是怎讀的?本書從歷史的角度介紹了人類的閱讀活動,並探討了寫作、印刷、小說、詩歌、焚書、詮釋、重讀等和閱讀密切相關的現象,以及不同文化、不同性別和不同時空的閱讀經驗。人不只閱讀,也一直在探討閱讀的意義,相關的議題可以說總是耐人尋味。
Thumbnail
avatar
歪帽旅人的閱讀旅程
2022-11-12
跨越人間一生茫茫來到人世間 經過了年幼時期及青春 剎那間來到了中年時期 帶有一點徬徨 若人的生命如大限已到 何去何從? 現今的你我,心思將跨越人間,思索一個究竟。
avatar
田浩
2022-06-28
第四章 我們將面臨的挑戰AI,跨越生存之後人類再進化人類失去了思考能力,絕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單調枯燥的流程,人類變成如同機器人一般的工作,自然將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因為人類需要休息,而AI不需要,例如:收營台的工作、收發郵件的工作、貨運的工作......只要有簡化的流程,都能夠被輕易取代。
Thumbnail
avatar
田埂邊的哲學家
2022-04-18
「跨越時代的台灣人」走讀 紀錄 (下)2022年3月6日的下午,我跟小孩及父母們約在中山堂廣場的「某個」紀念碑前面。我告訴他們:這個紀念碑上面說的是一個太陽打敗另一個太陽的故事。但是這裡沒有說出的是,兩顆原子彈是真正讓日本投降的原因。 以下開始,就是我透過一個虛構的角色串起的時代故事:
Thumbnail
avatar
Glueglue
2022-03-08
「跨越時代的台灣人」走讀 (上)我要跟幼年人講述不當黨產及二二八事件。 我用一個虛構角色的故事,講述從日本時代到戰後,位於台北的日產房舍情況。我認為,不當黨產中,接收日產的脈絡,需要先回溯到日本時代。當時台北的本町通(重慶南路)、榮町通(衡陽路)附近,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迄今,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地景訪查,找到過去的蛛絲馬跡。
Thumbnail
avatar
Glueglue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