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民歌時代的國族意識與現實主義路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是誠品講堂「歌是時代的鏡子──華語流行音樂史十講」第一講的大綱和曲目。今天野心太大,想放的歌太多,結果超時15分鐘,還是來不及講「天水樂集」和羅大佑的「將進酒」,看來還是要自制一些。感謝現場朋友們擔待。

歸去來兮:民歌時代的國族意識與現實主義路線


View more PDF documents from Shihfang Ma.


(一)題解:什麼是民歌時代?

「民歌」兩字,在此指的是1970年代中到1980年代初的台灣流行音樂風潮。它的特徵是:以青年知識份子(主要是大專學生)為創作主力,早先的作曲、編曲、演唱、製作幾乎都帶著「素人」氣味,後來才發展出比較成熟的形式。「民歌」與先前既有的台灣唱片工業脈絡較少瓜葛。它和先民口傳的「民歌」、「民謠」定義迥然不同,當年也很引起一些爭議。有人倡議以「新樂府」、「校園歌曲」為它正名,然多年後的現在,大家約定俗成,都以「民歌」二字稱呼當年這種創作歌曲的風潮。

民歌時代的起點,並無定論,一般以1970年代初期,洪小喬以「帽子女郎」身分在中視「金曲獎」節目彈唱來賓投稿歌詞、青年歌手吳楚楚、楊弦、李雙澤、胡德夫、韓正皓在「哥倫比亞咖啡館」相聚相識為始,而以1975年楊弦在中山堂的演唱會、隨後發行《中國現代民歌集》專輯為重大的里程碑。

1977年新格唱片創辦「金韻獎」,是商業力量介入民歌風潮影響最大的事件。1978年海山唱片創辦「民謠風」,把這股風潮炒得更熱。之後數年,唱片市場因「民歌」而大興,掀起一場「素人音樂革命」,學生彈琴唱歌成為最受歡迎的娛樂,並從廣播延燒到電視、電影等媒介,台灣唱片工業也因這波風潮有了「向上提昇」的本錢。

然而,跟風抄襲的問題始終嚴重,新聞局的歌曲審查制度、加上彼時唱片圈仍未發展出成熟的機制,讓當時被目為「社會精英」的大學生願意放棄學業、成為全職的音樂人,當年許多紅極一時的「民歌手」後來仍選擇深造、就業,離開音樂圈。少數留下來的人物,則在1980年代成為台灣流行音樂爆炸成長期的中堅份子。


(二)李雙澤,他的戰友,與「唱自己的歌」

1976年,淡江校友李雙澤在一場校園演唱會上,拎著可口可樂上台,公然質問現場唱英文歌的同學:我去美國、西班牙、菲律賓、再回到台灣,所有年輕人都喝可口可樂,所有年輕人都唱洋文歌,請問我們自己的歌在哪裡?然後在一片倒采中,唱起了「補破網」。這個事件經由校園刊物的連篇討論引起軒然大波,李雙澤自己也身體力行,提倡「唱自己的歌」,寫下一批習作,其中「美麗島」、「少年中國」傳唱最廣,他本人卻來不及留下錄音,便於1977年不幸溺水身亡。

他的路線,由老友胡德夫、楊祖珺繼承下來,後來他們投身黨外、戮力社會運動,始終沒有忘記李雙澤丟下的棒子。這是一條樸素的、「左」的、「反帝反資」意識的路線,當然,裡面也有飽滿的民族主義的熱血。


(三)「大時代青年」的國族意識

那還是黨國一元的戒嚴時代,然而距離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畢竟已經很遠了,國家機器的控制也化顯為隱,改走懷柔路線。1970年代是台灣青年知識分子「集體啟蒙」的時代,報導文學興起、素人藝術家受到巨大注目、鄉土尋根意識抬頭,歌曲創作自不能例外於這些影響。而在經濟、文化愈來愈豐富的同時,台灣的外交處境節節敗退,也帶給彼時青年無所不在的「大時代的使命感」。化而為歌,往往便是帶著民族意氣的熱血。這股鬱氣,從楊弦譜余光中的「鄉愁四韻」,一路延伸到台美斷交後的「龍的傳人」,始終是當時歌謠創作的重要主題。

因為歷史的播弄,侯德健這個曾經叱吒一時的名字,如今在兩岸都已被大多數人遺忘。從他早年的創作、1983年「叛逃」大陸,乃至於1989年之後的顛沛流離,從他的故事,我們或許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試圖理解那些絕不屬於「主旋律」,卻真實無比的情意結。

「天水樂集」或可視為當年承襲「中國現代民歌」脈絡,企圖力挽狂瀾的最後嘗試,這場實驗雖然功敗垂成,卻留下兩張重量級的經典錄音,也替「本格派」的「現代民歌」畫下了句點。

我們或許不該率爾以今非古,一筆抹殺了那些如今看來似乎「政治不正確」的歌:與彼時當局倡導的「淨化歌曲」不同,當年的青年歌者,他們創作的用心是誠摯而純良的,在形式與內容都有令人敬畏的創發。或許我們應當設法理解彼時的「語境」,對曾經發生的歷史多一份體貼之情,方能認清你我所來之處。


參考曲目:

李雙澤 / 紅毛城(1977)
李雙澤 / 愚公移山(1977)
楊祖珺、胡德夫 / 少年中國(1977)
楊祖珺、胡德夫 / 美麗島(1977)
楊祖珺 / 我知道(1981) *
胡德夫 / 為什麼?(2005)
楊弦 / 鄉愁四韻(1975)
包美聖 / 那一盆火(1980)
李建復 / 歸去來兮(1980)
李建復 / 龍的傳人(1980)
侯德健 / 歸去來兮(1984)
蔡琴 / 出塞曲(1979) *
施孝榮 / 中華之愛(1981)
蔡琴、李建復 / 古厝(1981) *
羅大佑 / 將進酒(現場版,1983) *

* = 今天來不及放,歹勢!

延伸閱聽:

>> 我涼涼的歌是一帖藥--「民歌」小史
>> 專訪「現代民歌之父」楊弦
>> 「美麗島」的前世今生--為雲門公演節目冊而寫
>> 那時,我們的耳朵猶然純潔
>> 最最遙遠的路:聽胡德夫「匆匆」有感
>> 楊祖珺,李雙澤,美麗島,及其他
>> 李雙澤紀念演唱會,重回淡江現場 | 五四三音樂站,雙澤老友現身說法
>> 只因有夢未醒──默默帶動風氣的李雙澤(王鎮華)
>> 李雙澤的九首歌
>> 李雙澤 - 小年表增修補
>> 1/10 音樂五四三:與野火樂集熊儒賢談李雙澤
>> 10/18 音樂五四三:深度專訪侯德健
>> 9/26/08 「詩與歌的迴旋曲」演唱會,後台與慶功宴
>> 漫談詩與歌:從余光中和楊弦說起
>> 10/11 音樂五四三:深度專訪楊弦
>> 那時,我們的耳朵猶然純潔
>> 3/8 音樂五四三:深度專訪楊祖珺,大量珍稀作品首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世芳的沙龍
2.2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馬世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我的廣播人生這些年,能做到這集節目,無悔無憾矣。 《戀戀風塵》原聲帶1993年由「水晶唱片」出版,二十多年來,反覆聽了幾百遍
Thumbnail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我的廣播人生這些年,能做到這集節目,無悔無憾矣。 《戀戀風塵》原聲帶1993年由「水晶唱片」出版,二十多年來,反覆聽了幾百遍
Thumbnail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儘管林生祥早前就為客家電視台的戲劇節目寫過主題曲,做過零星片段的影片配樂,《大佛普拉斯》卻是林生祥初次接下整齣電影配樂的工作。誰
Thumbnail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儘管林生祥早前就為客家電視台的戲劇節目寫過主題曲,做過零星片段的影片配樂,《大佛普拉斯》卻是林生祥初次接下整齣電影配樂的工作。誰
Thumbnail
2017/11/14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掐指一算,宇宙人成軍也十三年矣,剛剛出版的《右腦》是第四張專輯。他們說:之前做音樂,總是想很多,要把會的盡量都放進去,這張則比較
Thumbnail
2017/11/14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掐指一算,宇宙人成軍也十三年矣,剛剛出版的《右腦》是第四張專輯。他們說:之前做音樂,總是想很多,要把會的盡量都放進去,這張則比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1970年代的台灣,西洋歌曲充斥校園,年輕人熱衷於唱《Yesterday》、《Let It Be》,卻少有人創作自己的音樂。李雙澤敏銳地察覺到這股文化現象,決心改變現狀。 1977年,他在台大的音樂會上,舉起可樂潑向台下,並大聲質問:「為什麼我們不唱自己的歌?」這句話成為台灣校園民歌運動的轉捩點,影
Thumbnail
1970年代的台灣,西洋歌曲充斥校園,年輕人熱衷於唱《Yesterday》、《Let It Be》,卻少有人創作自己的音樂。李雙澤敏銳地察覺到這股文化現象,決心改變現狀。 1977年,他在台大的音樂會上,舉起可樂潑向台下,並大聲質問:「為什麼我們不唱自己的歌?」這句話成為台灣校園民歌運動的轉捩點,影
Thumbnail
前幾天和某人在車上,聊到台灣流行音樂的古往今來,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每個年代只能選一位男歌手一位女歌手,哪些人的歌、人、音樂、及他們的影響性,足以擔綱成為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的「時代之聲」呢?
Thumbnail
前幾天和某人在車上,聊到台灣流行音樂的古往今來,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每個年代只能選一位男歌手一位女歌手,哪些人的歌、人、音樂、及他們的影響性,足以擔綱成為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的「時代之聲」呢?
Thumbnail
本文為作者在觀賞完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結合自身在流行音樂領域所學之臺灣流行音樂史,所作之短篇文章。  
Thumbnail
本文為作者在觀賞完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結合自身在流行音樂領域所學之臺灣流行音樂史,所作之短篇文章。  
Thumbnail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開展,實際走訪發現這是台灣難得的流行音樂展,無論在展區設計、展品規模、科技結合皆有上等的品質。此文章與大家分享展覽資訊,以及台灣流行音樂史的概覽。
Thumbnail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開展,實際走訪發現這是台灣難得的流行音樂展,無論在展區設計、展品規模、科技結合皆有上等的品質。此文章與大家分享展覽資訊,以及台灣流行音樂史的概覽。
Thumbnail
或許現今的的音樂曲風更加多元、創作的方式更加豐富,但是論到2000-2010年代,即便滿街都是情歌,放到現在,豐富度和傳唱度相比起來都絲毫不遜色。
Thumbnail
或許現今的的音樂曲風更加多元、創作的方式更加豐富,但是論到2000-2010年代,即便滿街都是情歌,放到現在,豐富度和傳唱度相比起來都絲毫不遜色。
Thumbnail
    唱片只是一種模式,現在它可能已經沒落了,但是它的內涵、智慧、精神才是永存的,不論是那一種方式傳遞出來,其中只有一個目標,我們要用音樂傳達:情感、回憶、愛和快樂,讓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因為音樂會越來越接近」[1]—引用自第27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獎人黃鶯鶯女士得獎感言。         
Thumbnail
    唱片只是一種模式,現在它可能已經沒落了,但是它的內涵、智慧、精神才是永存的,不論是那一種方式傳遞出來,其中只有一個目標,我們要用音樂傳達:情感、回憶、愛和快樂,讓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因為音樂會越來越接近」[1]—引用自第27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獎人黃鶯鶯女士得獎感言。         
Thumbnail
人不輕狂枉少年,還記得少年十五, 二十時青春年少的時期,那些年大家正受到台灣盛行一時的民歌洗禮著,五/六年級生的我們,根本就是民歌時期的善男信女們,當年的每個人對民歌總都能哼上好幾首,那個時期大家對於能夠揹上一把吉他,彈著輕快的民歌旋律,唱著悅耳動人的歌聲的人總是抱著無比崇高的敬佩與羡慕。
Thumbnail
人不輕狂枉少年,還記得少年十五, 二十時青春年少的時期,那些年大家正受到台灣盛行一時的民歌洗禮著,五/六年級生的我們,根本就是民歌時期的善男信女們,當年的每個人對民歌總都能哼上好幾首,那個時期大家對於能夠揹上一把吉他,彈著輕快的民歌旋律,唱著悅耳動人的歌聲的人總是抱著無比崇高的敬佩與羡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