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和动画之间的维度

漫画和动画之间的维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会觉得说,哎漫画(画)和动画之间还存在一个维度。

就好像一副画,且看下,它虽固态无聊。
相比于声色转变的动画,它看似没有任何转变,变化。
动画总能以声音(音乐),流光溢彩吸引着你的时间,牵动情绪。
让你沉浸其中。

但就只是在那片长但时间段里。要是厉害的佳作可能能让人有着一小段时间的回响。

但,转个说法。
姑且用经典名画而言,画作它本就不动如山。
但它能经典,百看不厌。
人能花上好长时间去观赏,细节,意淫。

如果让她动了起来,且说如名画《蒙娜丽莎》动了起来,她在那画框内献唱了一首天籁。整一分钟的天籁。
那一分钟使人愉悦,你巴不得再听,再赏,再听,再赏。
但不见得能如那固画般,无止境的观赏。

因为成就动画的是节奏,败也败在节奏。
这节律美妙。
但活人总不可能只在一个节拍内。
所以想电影音乐这些情绪创作,它需要变奏的设计。

而赏画这事儿,你可哀时赏悲,喜时赏乐。
这静态的画作,他是赏者的反射,投射,相衬等。


raw-image


封面好看,无论世界各地的漫画(或画作或刊物书籍)都相对内容好看。
当然是销售策略。
但封面的质感和内里的质感反差,往往让人可惜。
唯有依随编制好的内容叹息。
仿佛只能叹息自己付的卑微购书钱,而可怜作家的辛劳。

但这二十一世纪的5G年代。
姑且把这些字眼再抛出来,看看能否牵引一些,创作创意。
即交互,全民,创作,媒体,自媒体,vlog,记录,分享等等。

创作者和读者间,不再是「人-创作-众」这样的直线关系。
这三者先后次序,或许能不再是那么必然。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及「交互漫画」这东西。
https://www.artdesign.org.cn/article/view/id/24815

没错,这是其中一个路径或方向,

这维度,显然比想象还深。

看马来西亚漫画家,徐有利贴文有感而发。

看马来西亚漫画家,徐有利贴文有感而发。

就一个封面,
它或许不带对话框可以有它营造的氛围,情绪等看图说故事。
要是添了对话,标题,
当中的内容有更明确的设定,如语言,语法,事项等,同时也框窄了可能性。(就是艺术感消弱)

这画作本就让人联想翩翩
所以
何不释放读者的遐想。

说的是这层面的互动。

水不动,船不摇,人不语。
读者已有思动。

当然,市场早有RPG类的游戏漫画,再有《Florence》,《纪念碑谷》这些成功的尝试。
还是那句。
这维度,比想象还深。
只要创作不比看动画惬意,再比画漫画煎熬。
或许这维度的窥探也会很有趣。

avatar-img
牛呵迪的沙龍
0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牛呵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又一個脈絡在婆羅洲大島內的小聚落,那些曾有著,公司,共和國,的華人聯盟。這整個蠻荒的熱帶島嶼,超級大島,婆羅洲如果沒有誤,應該是最大島。華人基於血緣,地緣聚集於此。他們不拒勞苦為生活位西方殖民者接下當時最苦勞的活。長時的積累,卻引起他方的記恨。這些華人曾夢想與北方的天朝取得一絲聯繫,藩屬,進
    这是一本常年在大马本地出版社书柜上,十来年都与之匆匆面照,却不会引起我留意的书本。是题目的陌生,还是设计的吸引呢。     要不是大将那次50零吉六本书的活动,自选书缺货。我大概不会读到。封面有着‘雨林食神‘,‘饮食笔记’这样的字眼,大概是出版社的人力智能,匹配的结果。     既然有缘姑且
佳代,一女生與一破車和一個概念式的料理概念- 即是 客人自供食材和固定的價格。 不變的條件還有, 不定的地點,當地的水源和 尋找雙親的信念。 這種故事,大概就是日和作家的基本題材了,不難聯想到《深夜食堂》和《小森食光》 都是有著人間的不明苦楚,風土物語和眾生相,當然還有重點的是主人公的覺悟。 這些故
      ⼭鸡哥哥的话让我意识到⾃⼰的认知有多渺⼩,以致我后来对更多事物充满好奇与谦卑。其实,整 个过程我更像个旁观者,没有从中获得巨⼤转变,但这微妙的受益,或许已潜移默化影响了我的未 来…… 那年年中假期即将到来,课⽂教到⼀篇假⽇出游的⽂章,⽂中提到主⼈公与家⼈出游旅⾏,令我⾮常 羡慕。然⽽,⾝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文学双周 UM Chinese Studies Literature Fortnight 2019年2月9日  ·   · 【百字散文】 编号007 参赛者姓名:牛呵迪 《发现距离》 新正,嘛嘛座无虚席,人皆互贺,情意贴近。 三人隔离在外。 抱娃妇,不时望看后头的男人,大概
阿嬤過世百日,清理她的柜子,找出日記。 她常说,“生活需要儀式感”。每日洗澡后给菩萨上香,再开始她的日记时间。然而每每都不过十分钟。我这才恍然大悟,精辟且自带保密效果的日记。 “今天我们无所事事” 日期底下,只那么的一行,就没有了。偶尔有些花鸟图点缀。 “今年开始,人生都是自己的” 阿公指着,雀跃说
    又一個脈絡在婆羅洲大島內的小聚落,那些曾有著,公司,共和國,的華人聯盟。這整個蠻荒的熱帶島嶼,超級大島,婆羅洲如果沒有誤,應該是最大島。華人基於血緣,地緣聚集於此。他們不拒勞苦為生活位西方殖民者接下當時最苦勞的活。長時的積累,卻引起他方的記恨。這些華人曾夢想與北方的天朝取得一絲聯繫,藩屬,進
    这是一本常年在大马本地出版社书柜上,十来年都与之匆匆面照,却不会引起我留意的书本。是题目的陌生,还是设计的吸引呢。     要不是大将那次50零吉六本书的活动,自选书缺货。我大概不会读到。封面有着‘雨林食神‘,‘饮食笔记’这样的字眼,大概是出版社的人力智能,匹配的结果。     既然有缘姑且
佳代,一女生與一破車和一個概念式的料理概念- 即是 客人自供食材和固定的價格。 不變的條件還有, 不定的地點,當地的水源和 尋找雙親的信念。 這種故事,大概就是日和作家的基本題材了,不難聯想到《深夜食堂》和《小森食光》 都是有著人間的不明苦楚,風土物語和眾生相,當然還有重點的是主人公的覺悟。 這些故
      ⼭鸡哥哥的话让我意识到⾃⼰的认知有多渺⼩,以致我后来对更多事物充满好奇与谦卑。其实,整 个过程我更像个旁观者,没有从中获得巨⼤转变,但这微妙的受益,或许已潜移默化影响了我的未 来…… 那年年中假期即将到来,课⽂教到⼀篇假⽇出游的⽂章,⽂中提到主⼈公与家⼈出游旅⾏,令我⾮常 羡慕。然⽽,⾝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文学双周 UM Chinese Studies Literature Fortnight 2019年2月9日  ·   · 【百字散文】 编号007 参赛者姓名:牛呵迪 《发现距离》 新正,嘛嘛座无虚席,人皆互贺,情意贴近。 三人隔离在外。 抱娃妇,不时望看后头的男人,大概
阿嬤過世百日,清理她的柜子,找出日記。 她常说,“生活需要儀式感”。每日洗澡后给菩萨上香,再开始她的日记时间。然而每每都不过十分钟。我这才恍然大悟,精辟且自带保密效果的日记。 “今天我们无所事事” 日期底下,只那么的一行,就没有了。偶尔有些花鸟图点缀。 “今年开始,人生都是自己的” 阿公指着,雀跃说